這畫面太美,不敢想像:〈桃花源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心中的理想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呢?
魏晉時期陶淵明想像出「桃花源」秘境,它跟「烏托邦」、「理想國」一樣被拿來代稱理想世界。陶淵明身在亂世,晚年作〈桃花源記〉描述一生中渴望的世界樣貌,在那裡,人們每天看到的景象是:土地平坦,房屋整齊,有種植作物跟飼養家畜,聽得到隔壁鄰居的雞鳴。
「有很美嗎,一般鄉下都可以看到吧?」學生表示
從這個疑惑出發,來看陶淵明理想世界背後的深意。今天只聚焦在第二段(對桃花源的主要敘述)的閱讀理解,之前提過,同一篇文本內部的邏輯是一致的,這個概念將是我們理解這篇的基礎。

原文參考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佁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翻譯: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漁人,一天順着溪水行船,忘記划了多遠。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種,花草鮮嫩美麗,落花紛紛散在地面。漁人對這片美景十分詫異,繼續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盡頭。盡頭是溪水的發源地,出現了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裡彷彿有光透出。於是漁人便下了船,走進山洞。
起初洞口狹窄,僅容一人通過,又走了數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看見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整齊的房舍,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的作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到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間耕種勞作,男女穿著都跟桃花源以外的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小孩也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村人看到漁人非常驚訝,問他從哪來。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村人就邀請他到家中做客,設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其他村人聽說來了這麼一個人,也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說祖先爲了躲避秦亂,帶領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漁人回答後發現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 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告訴他們,聽完後他們都感嘆惋惜。其餘的人又把漁人請到家中,拿出酒飯款待。漁人停留了幾天,向村人告辭,村人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
漁人出去後,找到了船,就順著原路回去,到處做標記。到了郡城,拜訪太守,報告了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去,漁人尋著以前所做的標記前進,便迷失了方向。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高興地計劃前往,還沒有實現,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後就再也沒有打聽桃花源怎麼去的人了。

閱讀理解:理想世界的樣子

1.前情提要

第一段是「誤入」的敘述,漁人意外闖入不熟悉的地方,什麼原因讓他一直往前走下去,而沒有折返?從「忘、忽、異、欲窮」等用詞可看出他被深深吸引,像一個貨車司機正要去送貨,忽然看到什麼就把車開進了另一條路,然後人下車一探究竟,車鑰匙沒拔,完全不管車會不會被開走。你想那會是個多美的畫面,才會讓一個人丟下自己的生財工具?懷著期待,漁人穿越山的小口,來到桃花村,像神隱少女穿越神秘隧道,來到另一個世界。

2.區分層次:「景」與「人」

第二段描述「桃花源」,談了些什麼呢?學生很快回答有作物、風景、人們款待漁人的方式、歷史等。整體可以分成「景」和「人」兩塊來談,先把範圍劃分出來。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佁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以「/」區隔,前面談桃花源的景象,接著描述桃花源中人。如一開始提出的,「景」的描述就只是土地平坦、房屋整齊,然後有種植作物跟飼養家畜,聽得到隔壁鄰居家的雞叫......看完真的會覺得這樣很美、很特別嗎?
「沒有啊,你現在從台北開車,過雪隧剛抵達宜蘭的畫面就可以看到啦!」比喻真是貼切。
這麼普通的畫面,為什麼陶淵明卻會把它形容成『理想世界』呢?
一陣沉默。單從這邊切入,好像解讀不出所以然。這種時候,文本內部的邏輯一致這個概念就很有助於我們的判斷──既然這段分成「景」和「人」兩塊,在前面(景)這邊說不通,沒關係,先繞到後面(人)找線索,因為前後的解讀邏輯一致。就懸盪著「景」這邊的疑惑,先看「人」的部分。

3.理想世界的「人」

理想世界的人們特別嗎,有什麼特質?
  1. 每個人都自足快樂
  2. 對人沒有防備(看見一個長得怪模怪樣在自家社區徘徊的漁人,村人的直覺反應是邀他回家吃飯,不是叫警察叔叔)
  3. 自從搬到這裡,就再沒經歷過戰爭與暴政
  4. 村人不好奇也不想被外界打擾(所以叫漁人不要跟別人說)
在這幾點中,哪個是他們可以一直快樂生活的關鍵原因?
答案當然是三。從這點可以看出背景的暗示:桃花源人之所以能好好生活,是因為沒有戰爭和暴政的打擾。漁人是經歷外面世界的種種動亂的人,一夕間跑到這個全然不知戰事的地方,看這些人的純真樣子,當然欣羨囉!

4.從「人」拉回「景」:文本內部邏輯一致

基於文本的內部邏輯一致,後面(人)的解讀就可以推及到前面(景)。「人」所帶來的暗示是:維持理想世界的關鍵,與遠離戰爭和暴政有關。這裡的人沒經歷過戰爭,才得以保持純真模樣;同理,這裡的景象,也是沒有經歷戰爭或政治破壞的模樣。對應到陶淵明的時代,戰爭隨時都在發生。
不妨反過來想,在戰爭中的畫面會是什麼?
田野和森林都燒起來了,黑煙竄天。我發現被燒死的母牛和狗,那是從未聞過的味道,難受死了。我也看見存放番茄和白菜的木桶都燒焦了,甚至鳥兒也燒死了,還有馬……很多很多的馬全都燒得焦黑,橫躺在道路上。到處都是燒焦的氣味,令人無法忍受。那時我才意識到,原來所有東西都能燒起來,連血液也不例外。(《戰爭沒有女人的臉》)
舉目所見,盡皆焚毀,哪來房屋農田?誰還有餘力好好待在一個地方生活,種植作物、照顧動物?一點點黑影靠近,直覺反應都是快逃吧,怎麼可能會有與鄰人互動、道路沒有隔斷的生活。在「戰爭」的對照下,平凡的畫面正是不可再得的美景,可以參考「敘利亞內戰前/後」照片對比:
阿勒頗( Aleppo)是敘利亞北部的城市,在內戰前,阿勒頗擁有逾200萬人(約桃園市人口),是敘利亞的第一大城市。
繁華的畫面,在戰時夷為廢墟,滿目瘡痍。即便是大白天,敢在路上走動的只有拿著武器的軍人。這種時候,那怕只是回想戰前隨便一件細微普通的事情,比如上街買東西、跟鄰居打聲招呼、坐在教室......,都會淚流滿面吧。
〈桃花源記〉的「景」,是這樣子很普通的畫面:
  •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土地房屋未被破壞
  • 良田、美池、桑、竹→農作自給自足
  •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道路未阻絕,飼養家畜
戰爭中,人們渴望再看一眼的畫面,不過是這樣。
這樣平凡的景色,難道不美嗎?

當代思考:敘利亞內戰中平民的「夢想之城」

〈桃花源記〉放諸當代脈絡,可以看看劉致昕的這篇報導(順帶一提我相當欣賞這位記者對人權議題的關注,尤其採訪製作新疆集中營的報導):
陶淵明感嘆於魏晉時代的黑暗政治環境,人們互相猜忌殘殺、戰爭頻仍、社會動盪,而投射出「桃花源」這個小國寡民、民風純樸的虛擬世界,安置自己對理想社會的嚮往;而這場「敘利亞公民運動」,是公民自主參與,設法修復戰爭的傷害,在廢墟之中打造一座「夢想之城」,更試圖改變當地紛亂的政治。
就像陶淵明設想「理想世界」的樣子,必然對應到現實中的環境,又在這個「夢想之城」中,人們心中的理想世界又是什麼樣子?為什麼他們會這樣想像、選擇從這些方面著手打造?
對理想世界的想望,與真實世界對照,我想會是理解〈桃花源記〉的一種角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3會員
43內容數
一點教學觀點和寫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如果你是間諜,那我就是間諜之妻。   聰子是誰呢?或者說優作的妻是什麼呢?這便看完《間諜之妻》後最深刻的疑問了。如同這部以兩種角色結合而成並命名的電影,如同泰半戰爭類型電影中,以戰爭下的個人映射時代之暗面的理念起點,在「間諜」與「妻子」的意義下,企求平衡是種憨傻,那企求愛也會是嗎?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百年前戰爭下的旅行物語,跟活在現下的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你的旅行當然可以因戰爭而取消,但我要在烽火漫天繼續我的行程,也實屬合理,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如果你是間諜,那我就是間諜之妻。   聰子是誰呢?或者說優作的妻是什麼呢?這便看完《間諜之妻》後最深刻的疑問了。如同這部以兩種角色結合而成並命名的電影,如同泰半戰爭類型電影中,以戰爭下的個人映射時代之暗面的理念起點,在「間諜」與「妻子」的意義下,企求平衡是種憨傻,那企求愛也會是嗎?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百年前戰爭下的旅行物語,跟活在現下的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你的旅行當然可以因戰爭而取消,但我要在烽火漫天繼續我的行程,也實屬合理,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桃花源」是陶淵明心中的理想世界。在這個與世隔絕的世界,沒有暴政徭役,沒有改朝換代,沒有紀曆的日誌,沒有動亂戰爭,甚至連政府與稅收都沒有。在這個樂土中,男耕女織,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充滿著和平、寧靜、安樂的氣氛。 陶淵明描述的「桃花源」,不過是太平時代平凡普通的農村景象,但在陶淵明所處干戈不斷的東
  南海路的一方天地,收羅世上的奇葩異草,宛如一張濃縮寰宇的世界地圖。
Thumbnail
解構原作:〈桃花庵歌〉   明  唐寅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
Thumbnail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出世之後,引發不少後代詩人,依據《桃花源記》提供的線索尋找並撰寫成各種續詩。本詩描述張旭也加入尋找桃花源的行列。現實的桃花溪,據說就在今天湖南省桃源縣,然而歷史上卻從來沒人真正找到陶淵明所提的原始地點;甚至我們可以說:桃花源是陶淵明心中的「理想國」,現實上並不存在這樣的地方。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充滿詩意的農村景觀,內容充滿了自然元素和哲學性的反思。作者通過詩歌的方式,將自然景觀與自己內心的感受相融合。文章描寫細膩,唯美動人,是一篇情感和意境並重的文章。
陶淵明的「桃花源」 人人嚮往的人間樂土 因裡面的人美環境樸實 人際關係才能流動著溫暖愉悅 #寫作練習
Thumbnail
桃花溪 唐代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山谷裡雲煙繚繞,溪流之上的高高橋若隱若現,站在岩石西側詢問那捕魚歸來的漁人。這裡桃花隨著流水,終日地漂流不盡,這不就是桃花源外的桃花溪嗎?請問桃花源的洞口在清溪的哪一邊呢?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意境優美,將桃花
Thumbnail
普通的野地 這裡是桃園觀音的一片普通的野地。桃園近年來都市化程度日益提高,願意種植稻田、果樹的人越來越少,許多土地因此荒廢。原本生機勃勃的田地變成了野地,從好的方面看,可以讓土地休養生息、恢復其生態價值;但從壞的方面看,則是浪費了可以生產糧食、水果的土地。事情總有兩面,不可能做到完全兼顧。但這也並
Thumbnail
飲酒·其五 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是東晉詩人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是其著名的田園詩之一。詩人雖然隱居田園,但卻能心境自在,不受世俗的喧囂影響。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
Thumbnail
不知道多少人曾有過開錯路的經驗,看著越來越陌生的窗外景象,不是以往熟悉的風光,這才確認自己走錯了路,就在找尋正確來時路時,意外發現這條莫生路徑上,純樸的鄉村景致,搭配自然節奏變色的樹葉與花卉,如《桃花源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沿途風光無限好,油生不如繼續錯下去的念頭...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桃花源」是陶淵明心中的理想世界。在這個與世隔絕的世界,沒有暴政徭役,沒有改朝換代,沒有紀曆的日誌,沒有動亂戰爭,甚至連政府與稅收都沒有。在這個樂土中,男耕女織,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充滿著和平、寧靜、安樂的氣氛。 陶淵明描述的「桃花源」,不過是太平時代平凡普通的農村景象,但在陶淵明所處干戈不斷的東
  南海路的一方天地,收羅世上的奇葩異草,宛如一張濃縮寰宇的世界地圖。
Thumbnail
解構原作:〈桃花庵歌〉   明  唐寅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
Thumbnail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出世之後,引發不少後代詩人,依據《桃花源記》提供的線索尋找並撰寫成各種續詩。本詩描述張旭也加入尋找桃花源的行列。現實的桃花溪,據說就在今天湖南省桃源縣,然而歷史上卻從來沒人真正找到陶淵明所提的原始地點;甚至我們可以說:桃花源是陶淵明心中的「理想國」,現實上並不存在這樣的地方。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充滿詩意的農村景觀,內容充滿了自然元素和哲學性的反思。作者通過詩歌的方式,將自然景觀與自己內心的感受相融合。文章描寫細膩,唯美動人,是一篇情感和意境並重的文章。
陶淵明的「桃花源」 人人嚮往的人間樂土 因裡面的人美環境樸實 人際關係才能流動著溫暖愉悅 #寫作練習
Thumbnail
桃花溪 唐代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山谷裡雲煙繚繞,溪流之上的高高橋若隱若現,站在岩石西側詢問那捕魚歸來的漁人。這裡桃花隨著流水,終日地漂流不盡,這不就是桃花源外的桃花溪嗎?請問桃花源的洞口在清溪的哪一邊呢?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意境優美,將桃花
Thumbnail
普通的野地 這裡是桃園觀音的一片普通的野地。桃園近年來都市化程度日益提高,願意種植稻田、果樹的人越來越少,許多土地因此荒廢。原本生機勃勃的田地變成了野地,從好的方面看,可以讓土地休養生息、恢復其生態價值;但從壞的方面看,則是浪費了可以生產糧食、水果的土地。事情總有兩面,不可能做到完全兼顧。但這也並
Thumbnail
飲酒·其五 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是東晉詩人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是其著名的田園詩之一。詩人雖然隱居田園,但卻能心境自在,不受世俗的喧囂影響。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
Thumbnail
不知道多少人曾有過開錯路的經驗,看著越來越陌生的窗外景象,不是以往熟悉的風光,這才確認自己走錯了路,就在找尋正確來時路時,意外發現這條莫生路徑上,純樸的鄉村景致,搭配自然節奏變色的樹葉與花卉,如《桃花源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沿途風光無限好,油生不如繼續錯下去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