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俗女」結婚生子難道就不勇敢嗎?寫在《俗女養成記2》完結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本文含有部分劇情雷,還請注意。)

俗女2我是每週準時坐在電視機前追劇,把10集一路這樣追完的。播至劇情中段左右,在與身邊朋友的對話中,我們都很擔憂劇本與導演該怎麼處理結局,一邊喜歡著劇本以及演員輪番的好看表演,一邊擔心會不會爛尾,可惜了過程中「俗女」的意義與翻新。沉澱了一下,短時間內想追完結局的人應該也塵埃落定,總算可以來談談我對《俗女2》的結尾與感想。


raw-image



「俗女」結婚生子就不勇敢嗎?

對於講了兩季「做自己」的陳嘉玲,一開始選擇憤而離婚過自己人生的下半場,倘若在第二季結尾又遁入另一個家庭,實在讓人不禁有點猶豫:這難道不是又讓女性回到傳統婚姻制度的束縛裡嗎?這會不會與我們期待的「橫衝直撞」的陳嘉玲有一點點的落差?

因此當《俗女2》的劇情來到了她因緣際會下沒拿掉孩子時,我與朋友就一直在祈禱,結尾千萬不要是陳嘉玲因為老套的理由把孩子生了然後跟蔡永森復合結婚。這樣面對劇中那句「不婚不生是你現在最大的人生優勢」而有共鳴的觀眾,該情何以堪呢。

當時我也替陳嘉玲與編劇想,也許墮胎也許流產(但現階段闔家觀賞的台劇不太可能),抑或是我的友人說至少單親媽媽也還能接受,不用有依賴男人的寓意。然而,陳嘉玲最後還是真的把孩子給生了下來,甚至還跟蔡永森復合了。

面對這樣的結局,我自己後來思考了一下該如何評價這個結局,是不是結婚生子的「俗女」就不勇敢、不做自己了?難道陳嘉玲真的只能不婚不生嗎?我的結論是最後還算能接受這樣的安排,也無損我對於《俗女2》是齣好劇的想法。畢竟,有的時候魔鬼就在細節,我們不能只單看結局,過程會悄悄顯露它的意義或是暗藏的小小突破。

raw-image

誠然,如今現實社會裡的女性(或每個人),人生的最終目標大多還是逃不了迫於無奈的結婚生子。我們當然可以用最膝反射式的女性主義說,傳統婚姻制度對女性是個壓迫。100年前魯迅的〈娜拉走後怎樣〉,就對一個結尾是女性憤而離婚的劇本提出評斷:如果一個社會不允許女性有經濟獨立的能力與條件,那麼選擇離婚的娜拉不是「墮落」以出賣身體維生,就是回到婚家制度裡──因為女性並沒有賺錢養活自己的能力,就算父母再寵溺,也沒有辦法供養她一輩子,她勢必得為了別餓死做出選擇。因此決定離婚的娜拉只是在豪賭,豪賭下一個遁入的家庭不會再把她當作傀儡一般對待。

讓我們回到《俗女2》的陳嘉玲身上,繞了一圈最後還是回來與蔡永森復合且生下小孩的她,並非上述說的「沒有選擇的選擇」。陳嘉玲在離開媽寶男溫昇豪後闖蕩了一番,當了導遊且成績不錯,用上份工作的存款替自己買了一棟房子,也沒有來自原生家庭的壓力(因為大概家人逼迫也沒用啦xd)。她自食其力,有自己的生活與想法,至少不是為了經濟上的窘迫才重入婚姻制度,

還有另一個讓我覺得陳嘉玲並非迫於無奈才結婚的原因,就是在應該是定調闔家觀賞的喜劇(吧),竟然出現了「FWB」(Friends with benefit)的劇情 xd ,如此大眾的劇有這情節已經算非常前面了。

在陳嘉玲試圖想要挽回蔡永森但被拒絕後,他們倆處於是孩子的爸媽,但就是好朋友的關係。這時候蔡永森說「你有什麼需要我的地方盡管說,我一定會幫忙」,結果下一幕就切到床上,然後兩個人裸身蓋著棉被。欸欸,這已經是砲友了吧!!「幫忙」是幫生理需求的忙,蔡永森事後還一臉委屈與困惑。在這個到處有人嚷嚷著守貞、女生要奉獻第一次給老公要不然就很低賤的社會,即便只是一閃而過的小情節,可能也有人會說為什麼不就隨便約一個人,但劇情讓女性有自己的慾望,劇又面向這麼普遍的觀眾,我認為已經是個突破了。

就此看來,經濟上也好,家庭關係與生理需求也罷,至少「陳嘉玲」都不用依賴婚姻關係。再更傳統一點的社會,女性結婚可能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因為社會不允許女性獨立(如娜拉);然而陳嘉玲的「選擇」,是在相對有餘韻的條件下決定結婚,能夠離開但願意留下,結果竟然還說她受困於父權體制,對這個活出自己的勇敢女子,這樣的評價似乎對她有點不太好意思。女性主義不應該是把女性從父權體制的 A 形象,放置到另一個「新女性/進步價值」的 B 框架裡,說陳嘉玲只能是個不婚不生的「俗女」,否則她就「很傳統」。






能夠離開的留下,才是「俗女」的意義

因此我覺得以女性主義的眼光看《俗女2》,要告訴我們的應該是:女性或我們每一個人,結婚生子不是人生唯一選項。30不用是拜犬或剩女,單身、一個人也可以是終極目標,而社會條件也要允許女性這麼做。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真的遇到了某個人,想要後半輩子都跟他相處在一起的話倒也無妨,我們不用以「女性主義」的框架反過來指責她何以如此傳統迂腐。女性主義告訴我們的是人生除了結婚生子還有很多選擇、也拚了命的一起爭取不結婚的可能,然而在諸多選擇下,你仍然因為個性使然,就是喜歡小孩、就是覺得照顧另一半/扛起一個家讓你有成就感,那就選擇這條路吧。

這大概是女性主義會從最初追求女性權益、女生也能勇敢堅強,轉變成第二波尊重個體差異與讚揚陰性特質的緣故吧。如果我們過於強調女性就是要勇敢,會反過來形成壓迫,因為這落入了與父權體制同樣的思維:都要求女性「應該」符合某個框架。倘若有人生來天性真的就是細膩、敏感,抑或是喜歡小孩、願意結婚,我們還就此批判她,這實在有點無辜。我們應該要告訴每一個她/他,你有其他選擇,但你就是這樣,也很好哦。

現在想想,陳嘉玲繞了這麼大一圈還決定要把孩子生下來然後跟蔡永森求婚,這會不會其實也滿「前衛」、勇敢的?世界那麼危險、人生這麼難、錢那麼難賺,明明可以養活自己瀟灑後半生,卻還願意生小孩。更何況有了孩子還要提心吊膽20年,擔心他不是被欺負或欺負人、有沒有適性發展,要關心孩子但又要給他空間,要不然變成焦慮型/逃避型/矛盾型依附怎麼辦(?),上社會新聞還要被酸民罵父母到底怎麼做的。說不定,陳嘉玲比我們想的還要更勇敢。



結語

整體而言我覺得《俗女2》在這個時間、這個社會條件下的台灣,真的是一部很棒的影劇。

這部最強的就是以陳嘉玲為主軸的劇情及其親情線,楊麗音跟于子育演得很好、鍾欣凌的一抱,天心一開始很怕是她本人哭不出來,不是育萱不會哭,結果最後情緒爆發也是一大賣點!劇裡頭很多細節滿多人應該都有說過了,在這裡我就不多談。個人最喜歡的是陳嘉玲與蔡永森大吵的那個晚上,有時候人之間的相處、爭執,往往在意的都不是水龍頭沒修這種物理事件的表象,而是背後深層的情緒與關懷落了空。

然而真的要說缺點,我則是覺得陳嘉明線就顯得比較單薄,可能因為劇的角色太多,又得顧及過去/現在兩段劇情,讓陳嘉明的驚喜就少了點,反倒是白目仔小杜很有趣,戲裡戲外判若兩人,替這條線多了不少記憶點。


★如果你也關注文學教育,追蹤方格子作者「歪文系why_literature」與專題可以持續看到我們的作品;按讚追蹤歪文系的 FB IG ,可以更即時掌握消息哦!📣 歪編會在 IG 限動與大家閒聊文學有關的日常。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按讚留言,或在下方👏拍手五下表達支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俗女養成記是現代版的「奧德賽」,最後回歸家庭的是完成旅程中各種挑戰的陳嘉玲/奧德修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挑戰,但是我們的陳嘉玲/奧德修斯已經是英勇老練的戰士了,一定會再次突破困境的
歪文系why_literature-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1/19
很有趣的解讀! 她真的是經過了一圈的試煉,最後還是回到了「家裡」,但她已經真的不一樣,對於媽寶男或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可以說不了!
泡澡的太陽-avatar-img
2021/11/18
現在社會和以前不同了,女性也擁有自己的經濟能力,所以可以很獨立
歪文系why_literature-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1/19
但我還是要說,其實這個結婚=自己的選擇,還是要看個案哦,是陳嘉玲在這第一+第二季的最後,我們才會覺得對,她應該是能有自己的選擇! 可是現實中還是有不少需要我們出來繼續捍衛每一個人,有各種公平選擇機會的。
皓清-avatar-img
2021/11/18
所謂進步不是把價值觀強加於人,而是尊重並理解各種價值觀。
歪文系why_literature-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1/19
我倒覺得是不要太快就膝反射式的價值判斷,有些以為進步的其實已經落入常態;有些以為傳統的,但可能細節悄悄呈現它不一樣的地方。
avatar-img
歪文系why_literature的沙龍
1.1K會員
54內容數
每一種差異,都是獨特的理由。用文學的濾鏡,和我們一起歪歪地閱讀世界吧!
2023/04/25
你有遇過「支語警察」嗎?還是你也被說過是「支語警察」呢? 關於前陣子使用「土豆」來指稱馬鈴薯的教科書引起爭議,其實背後就是這個爭論已久的議題:到底在台灣該不該用中國用語?然而除了政治正確外,中國用語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中國/台灣」用語的混淆,其實會造成溝通上的困難。
Thumbnail
2023/04/25
你有遇過「支語警察」嗎?還是你也被說過是「支語警察」呢? 關於前陣子使用「土豆」來指稱馬鈴薯的教科書引起爭議,其實背後就是這個爭論已久的議題:到底在台灣該不該用中國用語?然而除了政治正確外,中國用語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中國/台灣」用語的混淆,其實會造成溝通上的困難。
Thumbnail
2023/03/20
不同的選擇產生了不同的平行時空,當男主角「曆」在七歲那年,因為父母離異得要選擇跟隨媽媽或是爸爸,產生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宇宙。整套小說兩本,就是曆因為不同的選擇,遇上的兩個世界,因為平行跳躍是種可能,所以故事就在曆互相「穿越」中展開;兩部小說不同的閱讀順序,會因為劇情帶來不同的閱讀體驗......
Thumbnail
2023/03/20
不同的選擇產生了不同的平行時空,當男主角「曆」在七歲那年,因為父母離異得要選擇跟隨媽媽或是爸爸,產生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宇宙。整套小說兩本,就是曆因為不同的選擇,遇上的兩個世界,因為平行跳躍是種可能,所以故事就在曆互相「穿越」中展開;兩部小說不同的閱讀順序,會因為劇情帶來不同的閱讀體驗......
Thumbnail
2023/02/15
你曾幻想過平行時空的存在嗎?如果發現另一個平行宇宙的自己,身邊的朋友、情人換了,你會怎麼做呢?《僕愛君愛:致我深愛的每個妳》就是這樣一個以平行宇宙為主題開展的故事。電影整體分為兩部「僕愛/君愛」,是獨自成立,卻又相互呼應的兩部劇情。觀影順序不同如何造成不同體驗?但整體而言仍舊是對「愛」的執著
Thumbnail
2023/02/15
你曾幻想過平行時空的存在嗎?如果發現另一個平行宇宙的自己,身邊的朋友、情人換了,你會怎麼做呢?《僕愛君愛:致我深愛的每個妳》就是這樣一個以平行宇宙為主題開展的故事。電影整體分為兩部「僕愛/君愛」,是獨自成立,卻又相互呼應的兩部劇情。觀影順序不同如何造成不同體驗?但整體而言仍舊是對「愛」的執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台劇 《俗女養成記》用幽默口吻細膩刻劃女性百態的喜劇片, 故事開始背景是39歲的陳嘉玲,出生於台灣南部,在充滿愛且對她寄予厚望的家庭裡長大。進入台北職場,是一個隨傳隨到的萬能特助。進到職場的水深火熱與感情即將踏入婚姻前的掙扎。最後毅然決定放棄了已經建構好的一切。在世俗眼光、家人期望與自我價值裡迷失
Thumbnail
台劇 《俗女養成記》用幽默口吻細膩刻劃女性百態的喜劇片, 故事開始背景是39歲的陳嘉玲,出生於台灣南部,在充滿愛且對她寄予厚望的家庭裡長大。進入台北職場,是一個隨傳隨到的萬能特助。進到職場的水深火熱與感情即將踏入婚姻前的掙扎。最後毅然決定放棄了已經建構好的一切。在世俗眼光、家人期望與自我價值裡迷失
Thumbnail
你認為「俗女」該怎樣過人生的下半場才算勇敢呢?陳嘉玲陪我們浩浩蕩蕩闖了兩季的《俗女養成記》,你會不會覺得最後有點可惜。但是「俗女」難道真的只能不婚不生嗎?堅強的女性並不只有一種樣態,有的時候我們不能只單看結局,魔鬼就藏在細節。能夠離開的留下更為珍貴,是嘉玲在《俗女》告訴我們的另一層意義。
Thumbnail
你認為「俗女」該怎樣過人生的下半場才算勇敢呢?陳嘉玲陪我們浩浩蕩蕩闖了兩季的《俗女養成記》,你會不會覺得最後有點可惜。但是「俗女」難道真的只能不婚不生嗎?堅強的女性並不只有一種樣態,有的時候我們不能只單看結局,魔鬼就藏在細節。能夠離開的留下更為珍貴,是嘉玲在《俗女》告訴我們的另一層意義。
Thumbnail
俗女養成記2 應該是第一部我喜歡2勝過於1的作品!! 雖然很多人對於續集會很擔心 是不是單純蹭著熱度拍的? 但導演編劇們還是有好好花時間寫劇本的 而且俗女就是會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事情啊 根本不用擔心沒故事可說 可能是因為我沒那麼喜歡喜劇浮誇的風格 也可能是因為對這些角色已經有感情了 第二季還是很多
Thumbnail
俗女養成記2 應該是第一部我喜歡2勝過於1的作品!! 雖然很多人對於續集會很擔心 是不是單純蹭著熱度拍的? 但導演編劇們還是有好好花時間寫劇本的 而且俗女就是會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事情啊 根本不用擔心沒故事可說 可能是因為我沒那麼喜歡喜劇浮誇的風格 也可能是因為對這些角色已經有感情了 第二季還是很多
Thumbnail
我們總是在人生的路上用掉很多時間跟家人、朋友、愛人和那些我們會遇到的人建立關係,總是這麼想要得到那些我們所在乎的人他們的認同,於是經常忘記了自己想要的、不要的,於是收斂著不去表現自己的膽怯和害怕。
Thumbnail
我們總是在人生的路上用掉很多時間跟家人、朋友、愛人和那些我們會遇到的人建立關係,總是這麼想要得到那些我們所在乎的人他們的認同,於是經常忘記了自己想要的、不要的,於是收斂著不去表現自己的膽怯和害怕。
Thumbnail
剛看完華視剛上檔的『俗女養成記2』第2集超有感觸,陳嘉玲在人生邁入40大關,面臨到婚姻.職場.原生家庭.自我追尋之間的矛盾掙扎,還有社會上普遍對女性固有的框架與期待總讓她必須奮力踩著逆風的步伐前進...... 其實很欣慰台灣能有這類型探討女性自覺題材的戲劇,整部戲的基調輕鬆詼諧又深刻的描繪出當代女性
Thumbnail
剛看完華視剛上檔的『俗女養成記2』第2集超有感觸,陳嘉玲在人生邁入40大關,面臨到婚姻.職場.原生家庭.自我追尋之間的矛盾掙扎,還有社會上普遍對女性固有的框架與期待總讓她必須奮力踩著逆風的步伐前進...... 其實很欣慰台灣能有這類型探討女性自覺題材的戲劇,整部戲的基調輕鬆詼諧又深刻的描繪出當代女性
Thumbnail
老實說,因為誤會和成見,我對這部台戲劇是沒興趣的。 去年初見預告時,以為只是在說六年級台灣女生嫁不出去的困境,不由得和之前看過與大齡女子未婚的相關電視劇劃上等號,便忽略了一部好片。再次映入眼簾,完全是因為第55屆電視金鐘獎拿下三項獎,便有了好奇,不久無意間在Youtube看到部分片段,覺得輕鬆好笑,
Thumbnail
老實說,因為誤會和成見,我對這部台戲劇是沒興趣的。 去年初見預告時,以為只是在說六年級台灣女生嫁不出去的困境,不由得和之前看過與大齡女子未婚的相關電視劇劃上等號,便忽略了一部好片。再次映入眼簾,完全是因為第55屆電視金鐘獎拿下三項獎,便有了好奇,不久無意間在Youtube看到部分片段,覺得輕鬆好笑,
Thumbnail
《俗女養成記》大概就是女版的《花甲男孩轉大人》吧!一樣是從南部去台北,一樣從台北回到南部,一樣被問著婚姻、未來,一樣有著許許多多其實就是日常的家族親友間往來的故事,但《俗女養成記》多了從女性的角度,從小比男性社會化的社交往來、察顏觀色,依循卻不完全遵守著應有的規矩,在其中掙扎、反抗、辨證中有了陳嘉玲
Thumbnail
《俗女養成記》大概就是女版的《花甲男孩轉大人》吧!一樣是從南部去台北,一樣從台北回到南部,一樣被問著婚姻、未來,一樣有著許許多多其實就是日常的家族親友間往來的故事,但《俗女養成記》多了從女性的角度,從小比男性社會化的社交往來、察顏觀色,依循卻不完全遵守著應有的規矩,在其中掙扎、反抗、辨證中有了陳嘉玲
Thumbnail
先前很紅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我看完了沒有甚麼特別的感覺,但是去年年底看了Netflix上架的俗女養成記卻又哭又笑的被征服。硬底子出身的演員讓我在看戲的時候沒有看台劇常有的尷尬感,我覺得這部戲很像寫給每個從女孩逐漸長大成女人、可是心中還是有那個鬼靈精怪、莫名其妙小女孩的情書,收到了這樣的一封信,我想零碎
Thumbnail
先前很紅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我看完了沒有甚麼特別的感覺,但是去年年底看了Netflix上架的俗女養成記卻又哭又笑的被征服。硬底子出身的演員讓我在看戲的時候沒有看台劇常有的尷尬感,我覺得這部戲很像寫給每個從女孩逐漸長大成女人、可是心中還是有那個鬼靈精怪、莫名其妙小女孩的情書,收到了這樣的一封信,我想零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