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有四相,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
東吳其實也有四相傳,是為吳書七。
張昭、顧雍、諸葛瑾、步隲。
步隲可以讀做「不知」。
嚴格說起來,只有顧雍跟步隲當過丞相。
不過張昭一直都是江東的孫權以下第一人,是孫權在稱帝後故意不讓他當丞相的。
諸葛瑾則一直都是武官職。
蜀漢四相本身也不是一個精準形容。
諸葛亮是唯一的丞相,硬要說的話,就是他們四個都有管過尚書的內政工作。
不過尚書令跟丞相本來就不是同一個職務。
此外,有些對三國志不太熟的人會說,董允是唯一一個跟父親董和各自獨立一傳的人。
但事實上,吳書七裡面,除了上面點名的四相,同樣也還有著顧雍的兒子跟孫子,共三個獨立一傳的顧家人。
這邊看起來很像是顧雍傳的附屬被拆開。
不過,諸葛瑾跟諸葛恪父子也不同傳。
諸葛恪在東吳奸臣大傳裡頭,怎樣也不是附屬品。
張昭跟諸葛瑾都聊過了,最近也一直提到的就是步隲。
步隲不像諸葛瑾是書香世家,有藏書,但無恆財無祖上當官。
相對是個落魄士族。
最早的記錄,他的身分也僅僅是個農夫。
但他卻費盡心思想要出人頭地。
關注諸葛瑾一個讀書人當了一輩子武官的,都不算多。
更鮮少有人注意到,諸葛瑾轉職的時間點跟緣由,都和步隲有關。
所以在諸葛瑾傳,我寫了一個他們三人遊歷,掌握了江東諸多情報的故事。
如果不是這麼具有實質效應的貢獻,我想不到孫權為什麼會重用步隲去平服交州。
而且隨著步隲的成功,孫權對他的信任,比打生打死的陸遜還高。
從夷陵之戰開始,步隲的身分就一直是在陸遜背後做準備的那個人。
孫權稱帝後,步隲也成為了驃騎將軍。上面只有陸遜跟諸葛瑾比他高。
同時,步隲也成為了大荊州區總管。
然後,就是陳壽正式描寫,步隲做為一個情報王的地方了。
當時孫權從武昌撤回建業,派太子孫登鎮守武昌。
孫登是一個很好很好,好到沒有缺點,好到不像孫權兒子的一個人。
他就寫了一封信給總管步隲,表示想要了解荊州當地的情況,包括過去跟現在的「君子」。
步隲洋洋灑灑,一口氣就寫了十一個東吳曾待過荊州的官員功勞簿上呈。
其中自然不乏陸遜諸葛瑾,甚至連已經過世的程普都在其列。
事實上,在三年以前,步隲都不是荊州的一級長官。
這十一個人的官方記錄,步隲在之前應該是不知道才合理的。
不過,這封十一功勞簿,在政治上最大的意義,其實是太子陸遜派就此成立。
而步隲先生,肯定就是個華山君子劍。
一直一直,以陸遜為馬首是瞻。
陸伯言根本莫名其妙,為什麼突然多了小弟這樣。
步隲這個人是這樣的,外表寬宏儒雅,但喜怒不形於色。
雖然是一級武官,但經常上書一些狗屁不通的戰術。
比方說他會上表說,「聽說曹魏要用砂石來阻塞長江,讓陸軍長驅直入消滅我們……求經費設防。」
超級元老呂範跟小屁孩諸葛恪一致表示:「哩喜咧公三小朋友。」
「權雖不能悉納,然時采其言,多蒙濟賴。」
這表示步隲有時候亂說,有時候又說得很有道理。
我想,步隲既不是亞斯柏格,也不是短暫性偶發失心瘋。
其實你拿陸遜出來對比就很清楚了。
陸遜的上書永遠是高大正,看穿一切。
可老闆孫權看了就不爽啊,你這麼算無遺策,我是個什麼東西?
看看陸遜,想想自己。
步隲不是真的不知,而是裝作不知,讓孫老闆時不時有種,「果然還是我計高一籌的感覺」。
同樣的,像呂範,甚至潘璋啦賀齊啦……還可以加個甘寧,這些人一天到晚被告發服裝太華麗,生活太僭越。
步隲本人就相當樸素,不過家裡一樣很華美。
要知道,上面那些個自己愛華麗的,孫權不處罰他們,但他們的子孫一個也跑不掉。
步隲的子孫,則沒有被孫氏政權「處理」掉。
步隲家族的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是在孫氏這種神經病政權中,最佳的明哲保身之道。
說是這麼說啦,不過最後想要提前投降晉朝的時候走漏風聲,導致只有負責出使洛陽的步璿活下來,其他都被陸抗給殺光了。
陳壽認為,步隲是東吳四相中,最沒有功勞的一個。
其實四相的排序,諸葛瑾跟步隲靠後,和他們後代中出了個叛徒也是很相關的。
最後,來看一下當代吳國史書作者:周昭的評語。
古今賢士大夫所以失名喪身傾家害國者,原因不是只有一種。
大體來說,可以分為四類。
一、急論議,整天忙著表達自己優秀的意見,說的是陸遜這類型。
二、爭名勢,爭權奪利的壞東西,東吳的最佳代言人叫做全琮。
三、重朋黨,結黨營私的傢伙,東吳地下黨主席,沒有比張昭更大尾的了。
四、務欲速,做什麼事情都急著想要完成收割成果,所有僭越類的都可以算在這邊。
周昭認為,這些過錯,大家都或多或少會犯。
但顧雍、諸葛瑾、步隲則表現得非常好。
還有嚴畯跟張昭的兒子張承。
等等,後面那四個人一黨的吧?
周昭早就想到你們會吐槽了:「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他們之間彼此友好互敬互重,是君子群,非小人黨。
事實上,這四個人確實沒有互相提攜的情況,各憑本事上天梯。
大概就是一個:
九陽神功諸葛瑾。
君子劍步隲。
妙手書生嚴畯。
跟我爸張昭的張承。
所以他們四個人知名度,差不多也就是這樣排序了。
其實本來一直很猶豫該不該寫步隲。
他是一個當代孫權很看重,在東吳位極人臣。
但不要說我們現代人不知道他。
就連陳壽都沒有太把這個人當個人物看。
不過反正看都看了,就做個參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