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出口的,總是撒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不撒嬌的。」說出這句話的我,一瞬間聯想到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在還沒上幼稚園的我,還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的時期的記憶。在還沒上幼稚園時,因為爸爸媽媽在外地工作,於是把我和雙胞胎姊姊託付給阿婆照顧,那時一個禮拜才見他們一次,阿公總在我尚未起床時,就已出門忙農活,所以阿婆是那時我最依賴的人。
記得那天,我醒來時身邊已經沒有人了,這很正常,沒有什麼好奇怪的,每天起床都是一樣的光景。
我揉著眼睛,三、四歲的身體撐起不想發力的四肢,走出房門,左拐就是客廳。「醒啦,來吃飯。」阿婆注意到我,用手稍微示意了一下放在桌上給我盛好的飯。
「不要!我不要!」她被我嚇到了,我也知道。那時會有那樣的反應,只是因為看見她正忙著喂姊姊吃飯。
「怎麼了?來,過來,坐下吃飯。」她依然溫柔,所以我總是任性。
「不要,我不吃。」我的眼睛直視著她,一旁的姊姊也看不懂我。
就這樣我說著不要,她安撫,持續到她停下手上姊姊的碗,轉而拿起我的碗一口一口喂我吃。
聽起來很無理取鬧,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在那個週末爸爸媽媽回來的時候,我還被媽媽訓了一頓的。我不喜歡被罵,可是我喜歡被在乎的感覺。
我記得,其實鬧脾氣時的我,腦海中有好多好多想法,我知道自己正在接近別人的底線,可是好像就是要這樣,一步步試探,得到想要的結果時,我才能真正的感到心安。
那時候最想說的話,其實是,「可不可以喂我吃飯?我想要你喂我。」我沒說出口,反而用了很強烈否定的字眼。
聽起來挺好笑的,也許你也會覺得荒唐。可是想了好久,我才發現,童年是我現在心裡一部份的縮影。我不敢用請求說出口,因為怕得不到自己的答案,即便知道即使用婉轉的語氣說出,也有很大的可能被接受,但就是怕,只要有一點點被否定的可能,我都不要,所以用強硬的語氣,即使被否定,好像我強硬的態度也不會讓人看出我其實很在意。
很奇怪,我從小就知道。更奇怪的是,有些很久以前的想法,靜下心來好好思考的話,就能夠想起來。
第二件事,是已經上幼稚園的我,爸爸媽媽將我接回他們奮鬥的都市一起住,他們帶我上幼稚園,第一天我還發了脾氣說我要帶著我的小熊維尼去上學,因為那是第一次我發現我並不熟悉我的父母,不熟悉新的同輩,不熟悉有個老師這麼關切自己,一切都陌生,初次知道,自己會那麼恐懼新的環境,原來沒有安全感是那樣的感覺,每一個呼吸都能用身體感知到,反反覆覆覺得有些快窒息,有點難受,但是更亢奮,我知道自己在迎接挑戰,我知道自己在害怕,可能等等我並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但是會有改變的,那時我深信著。
上學不是一件好玩的事,上了一周幼稚園的我已體會到這個事實了。可是我喜歡和朋友待在一起的感覺,喜歡自己忙起來的感覺,縱使因為中途才上學,別人都把二十六個英文字母學完在學單字時我還是一個字都不懂,總是因為追不上而焦慮,可是有人伴在自己身邊,就沒關係。
那時最開心的事,除了朋友,還有每天的晚餐。說真的,能每天回家就有熱騰騰的飯菜等自己,是一件現在身在外縣市讀書的我難以企及的事。最甜的回憶,是媽媽跟我說:「趕快把飯吃完,你看看湯裡有什麼。」然後我會很迅速地吃完飯,讓她幫我盛一碗滿很滿很滿的湯。
「是花花!」開心的驚呼,那是媽媽特意將紅蘿蔔和白蘿蔔切成花花造型的。你可能不知道,心情可以強烈影響食慾。很喜歡,那時候媽媽臉上的笑容。
也是後來才知道,切出一朵花其實需要比平常煮飯的時間長。那是她的用心,我知道。
而那句沒說的話,是:「明天還會有嗎?」我用了另外一句「我很喜歡。」替代掉了。
我不擅長期待,但我習慣變動,然後換一條路走,我不知道我了解自己與否,但我總是在思考,思考所有關於自己的一切。
我不撒嬌,不是不會撒嬌,是看著他們,我好像知道自己所能夠索取的限度,也知道自己能給出去的其實不多。為了不失衡,所以不去做。沒有人可以讓自己'予取予求,能讓別人得到的能力也有限,所以,把一切專注於自己。想給愛的人最好的一切,我深知,那是願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2會員
107內容數
把時間切割,把自己也搗成碎片,有些東西失去就是空蕩。可能注定要孤單,所以自己提醒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千日光傾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真的不在意,又怎麼會反覆確認自己的心情。
禮尚往來的開端,是單方面的主動靠近。
在拚盡全力後卻沒有拿到理想的結果時,大概沒有什麼話能達到安慰的效果吧。
明明總想著要見面,卻硬是逼自己一個人,有時候,我也不懂自己。
如果真的不在意,又怎麼會反覆確認自己的心情。
禮尚往來的開端,是單方面的主動靠近。
在拚盡全力後卻沒有拿到理想的結果時,大概沒有什麼話能達到安慰的效果吧。
明明總想著要見面,卻硬是逼自己一個人,有時候,我也不懂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小時候,我算是那群不那麼幸福的小孩中的一員。爸爸媽媽常常吵架,讓家裡死氣沈沈的。我還小,不敢吭聲,深怕自己說了些什麼會被掃到颱風尾。在學校裡,我和班上的同學玩在一塊,下課時我們聊天、玩鬼抓人和躲貓貓,感情十分融洽。然而,我卻時常從他們嘴中聽到一些刺耳的話語,嘲諷我的外貌。當時的我還小,覺得這都沒
Thumbnail
「我能把那隻蝦子吃掉嗎?」我説。 「可以啊。」妹妹説。 很久以後我才發現,我也能擁有多吃一點的權利。 我是在家裏當姐姐的,從小就被教育要禮讓、懂事,但我也不過是10歲的孩子。 「鷄腿只有一隻,讓給妹妹吧?」 「飲料剛好只剩一杯,讓給妹妹吧?」 「只有一個粉色的,讓給妹妹吧?
Thumbnail
有記憶以來我的爸媽都忙著農事,根本沒時間也不懂得跟我談心,我也就養成事情都自己解決,不要再有事情讓他們煩心,然後就認為要乖、要聽話、會做事,才會被大人喜歡。 當時我也認為這樣的乖、聽話、能幹蠻好的,是會被認同跟肯定,於是我就帶著這個信念在教導兒子,期望跟兒子可以跟我一樣,可以被稱讚跟看重。 兒子
Thumbnail
活到現在,學習到現在,目前會開始把夢境中的邏輯和感受放到醒後的世界。今年我的先生和我分享了一句話:「要去聽宇宙的聲音。」會聊到這段話是因為,他本身也有特殊的經歷,然後他根據他知道的訊息後,給我的建議。但這個建議,對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我的阿婆是客家人,從我還沒滿月起…就是她一點一滴把我拉扯大的。 而我父親那邊的阿嬤…通常是“只出一張嘴育兒法”,所以很自然的…我跟她完全不親。 婆婆非常愛乾淨,她常掛在嘴邊說的就是…「細妹,女生要勤勞、愛乾淨,妳要是嘴巴再甜一點,那每個人看到妳都會喜歡的。」 我當時還小,只是婆婆這麽說、
關於食物。 我媽通常會把我們都想吃的東西先拿走,當她之後不想吃了、吃不下了、放到快過期了,才會拿給我們要我們“幫忙吃”。 買給我媽吃的食物,如果她吃了覺得不好吃,就會直接說不好吃,她不要吃了,意思是以後不用給她吃了。 我爸則是相反,他會把他覺得稀有的、我們會想吃的,買來、帶回來給我們吃,
生活實驗 六八五 她不喜歡爸爸說她, 說她拖拖拉拉。 爸爸說的事實, 她一概不承認。 "NO!" 她又跳針一樣, 「爸爸,跟我說對不起。」 這種僵局, 已經熟悉的像別人家的廣播劇。 1 「幫我刷牙。」 在浴室,一張衛生紙 2 「你去撿,就是你撿,去撿,就是要
Thumbnail
很小的時候,差不多是幼稚園時期,住在外婆家,沒有跟爸爸媽媽姐妹們住一起。年紀小小的,最愛纏著表姐,跟頭跟尾的,很喜歡跟她們玩在一起,也覺得她們比親姐姐還要疼我。 我心裏一直這麼想著,但也不是不愛自己的父母與姐妹……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小時候,我算是那群不那麼幸福的小孩中的一員。爸爸媽媽常常吵架,讓家裡死氣沈沈的。我還小,不敢吭聲,深怕自己說了些什麼會被掃到颱風尾。在學校裡,我和班上的同學玩在一塊,下課時我們聊天、玩鬼抓人和躲貓貓,感情十分融洽。然而,我卻時常從他們嘴中聽到一些刺耳的話語,嘲諷我的外貌。當時的我還小,覺得這都沒
Thumbnail
「我能把那隻蝦子吃掉嗎?」我説。 「可以啊。」妹妹説。 很久以後我才發現,我也能擁有多吃一點的權利。 我是在家裏當姐姐的,從小就被教育要禮讓、懂事,但我也不過是10歲的孩子。 「鷄腿只有一隻,讓給妹妹吧?」 「飲料剛好只剩一杯,讓給妹妹吧?」 「只有一個粉色的,讓給妹妹吧?
Thumbnail
有記憶以來我的爸媽都忙著農事,根本沒時間也不懂得跟我談心,我也就養成事情都自己解決,不要再有事情讓他們煩心,然後就認為要乖、要聽話、會做事,才會被大人喜歡。 當時我也認為這樣的乖、聽話、能幹蠻好的,是會被認同跟肯定,於是我就帶著這個信念在教導兒子,期望跟兒子可以跟我一樣,可以被稱讚跟看重。 兒子
Thumbnail
活到現在,學習到現在,目前會開始把夢境中的邏輯和感受放到醒後的世界。今年我的先生和我分享了一句話:「要去聽宇宙的聲音。」會聊到這段話是因為,他本身也有特殊的經歷,然後他根據他知道的訊息後,給我的建議。但這個建議,對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我的阿婆是客家人,從我還沒滿月起…就是她一點一滴把我拉扯大的。 而我父親那邊的阿嬤…通常是“只出一張嘴育兒法”,所以很自然的…我跟她完全不親。 婆婆非常愛乾淨,她常掛在嘴邊說的就是…「細妹,女生要勤勞、愛乾淨,妳要是嘴巴再甜一點,那每個人看到妳都會喜歡的。」 我當時還小,只是婆婆這麽說、
關於食物。 我媽通常會把我們都想吃的東西先拿走,當她之後不想吃了、吃不下了、放到快過期了,才會拿給我們要我們“幫忙吃”。 買給我媽吃的食物,如果她吃了覺得不好吃,就會直接說不好吃,她不要吃了,意思是以後不用給她吃了。 我爸則是相反,他會把他覺得稀有的、我們會想吃的,買來、帶回來給我們吃,
生活實驗 六八五 她不喜歡爸爸說她, 說她拖拖拉拉。 爸爸說的事實, 她一概不承認。 "NO!" 她又跳針一樣, 「爸爸,跟我說對不起。」 這種僵局, 已經熟悉的像別人家的廣播劇。 1 「幫我刷牙。」 在浴室,一張衛生紙 2 「你去撿,就是你撿,去撿,就是要
Thumbnail
很小的時候,差不多是幼稚園時期,住在外婆家,沒有跟爸爸媽媽姐妹們住一起。年紀小小的,最愛纏著表姐,跟頭跟尾的,很喜歡跟她們玩在一起,也覺得她們比親姐姐還要疼我。 我心裏一直這麼想著,但也不是不愛自己的父母與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