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溫暖還是殘酷:鍾孟宏電影裡的不和解

2021/11/2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鍾孟宏首部以女性為主體的電影《瀑布》,沿續了以往作品中父親角色的失能,被留下的這對母女,一個是事業上的女強人,一個是青春期的叛逆少女。在媽媽品文發病之前,他們就只有彼此,只剩下彼此。這樣的關係,很多時候不是想像中的溫情,而是加乘的壓力,特別是當兩人的內心都帶著傷痕,外表的武裝就會更顯得鋒利。即便有愛,也只是帶著「我是為你好」的緊迫盯人和冷漠以對。
  影片雖然把背景設在新冠肺炎肆虐的現在,開頭就讓疫情以一種導火線的形式出現,但實際上這不是一部探討疫情的電影,思覺失調也不是核心。架空了背景,內核仍然是以母女親情為主體的家庭倫理劇。思覺失調其實可以代換成任何疾病:失智、憂鬱、癌症、傷殘。當家人倒下,甚至失去自理能力時,我們要如何面對被疾病改變了樣貌性情,宛如陌生人一般的家人,又要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情真心去傾聽和同理。
  女兒班上同學確診,媽媽的發病,鑽進屋內的蛇,結尾突然暴漲的溪流,都是襯托母女互動和關係變化的存在,也是措手不及的磨難的表意。我們所以為的穩固,實際上多麼容易瓦解。很不情願,卻又不得不接受。好像那晚劃破靜謐的電話聲響,小靜從房門走出來,即便滿心狐疑不安,還是只能選擇把電話接起,因為這件事已經沒有別人能代替。
  電影將失婚,失業,病痛,意外帶來的生離死別,集於一身。放在一般的情況很容易顯得煽情,但鍾孟宏處理的內斂。除了小靜隔門看母親時落了淚,整部電影完全沒有哭戲或嘶吼。(雖然在雜貨店巴人家頭還是有點過了...)
  家裡出現蛇的這段,是我蠻喜歡的一段。除了象徵蛻變,導演在前面多次鋪墊了品文的幻覺,觀眾理所當然以為這又是一次精神上的失序。我們就像電影裡站在門口等著看好戲的管理員,直到消防隊員找到蛇的那一刻,才驚覺品文說的竟然是真的。導演不僅讓劇情反轉,也像在挑戰觀眾:你所以為的虛實真假是憑藉什麼?每個人的認知與信念,實際上都是經驗的結果,經驗建立邏輯的推理,帶我們對眼前的未知做出評價和判斷,但與此同時,經驗的局限性,也將我們困在自己的世界。虛實真假的界線,有時候很主觀,也很模糊。
  同樣的手法,或許也可以用來解讀結尾小靜的落水。當大家秉氣凝神盯著新聞畫面時,我們彷彿都將自己帶入品文的角色,即便已經給了明確的鏡頭,讓我們看到在激流中翻滾的小靜,即便知道被大水沖走的生還機率有多低,我們還是期盼著那個被救起的身影。當畫面出現「DONT SWEAT IT」的T恤,螢幕前的我真的大大鬆了一口氣。但過後細想,又忍不住懷疑,這個品文視角的新聞畫面,究竟是事實,還是幻影?導演是真的給了他們溫柔的結局,還是只是滿足品文/我們對於救贖的強烈願望?
  以為是幻影其實是真實;以為的真實,其實卻只是幻影?
  看到一個剛從傷口中慢慢復原,展開新生的母女,又再次跌入谷底,是多麼讓人不忍。就像《一一》裡天真的婷婷說:如果電影都和生活一樣,那麼還看電影做什麼呢?然而,無論接不接受,真實的世界永遠比電影殘酷。命運不會和人商談,和解只能是一種被動的想望。
  回顧鍾孟宏的電影,每一部都是破碎的家庭,那些失和與疏離的面貌,即便到了電影結尾,人物關係和心境有所轉變,看起來好像有了雨過天晴的陽光,其實卻從來沒有積極的和解。《一路順風》裡終於吃到小籠包,過了生日的老許,陪伴他的還是相識不過一天的納豆,而不是漠視他的妻子。《陽光普照》裡展開新生的阿和,為兒子殺了人的父親,最終也沒有更多的交集。鏡頭只是停在陽光明媚的午後,讓從前母親騎腳踏車載阿和的畫面,互換了位置。隨著腳踏車飛馳向前,透過樹影間流洩的陽光,慢慢了解兒子內心的人,也還是母親。
  沒有擁抱,沒有微笑。只有繼續上路的人生。
  沒有絕望的憤怒,沒有浪漫的和解。這是鍾孟宏的寫實。
  若論及一些不盡完美之處,設計感過重的對白大概是一個,這讓部分台詞聽起來很生硬,用字遣詞也似乎不盡符合角色的年齡和背景。
  劇情上,母女關係的處理還是比較寫意,小靜的角色有些許理想化。試想小靜原本是個青春期的叛逆少女,但媽媽發病後,他就完全成為一個懂事體貼的孩子。這樣「一夜長大」,固然可以歸因於家庭的驟變,可在如此艱鉅漫長的困境中,他的心理狀態卻呈現得不多。
  媽媽穩定入院治療之前,也就是小靜跟醫生談話之前,他被迫要突然接受莫名其妙的一切,心裡除了驚悚片的驚嚇,應該也會有怒意,憑什麼懷疑我偷拿東西?憑什麼吐我一臉的水?
  媽媽出院之後,為了陪伴媽媽,可能要犧牲學校生活,也無法專心讀書,而考大學對一個高三學生來說是何等大的事,理智上再如何知道要同理,再如何甘心犧牲,應該都會有夜深人靜時的埋怨和抗拒。就像最後小靜和爸爸說的話:為什麼我要接受你們的爛婚姻?為什麼我要接受一個根本不認識的媽媽?為什麼是我?
  所以這些念頭他不是沒有,也再合理不過,更何況他原先是叛逆的。但影片只是用這幾句話一帶而過,在母女相處中,除了體貼與順從,很難看見其他更複雜的情緒。
  對比《陽光普照》的哥哥阿豪,起始的人物刻劃就是默默承擔一切的人格。他溫柔體貼,像陽光一樣帶給大家溫暖,盡力滿足每個人的需要。但即便是阿豪,導演都清楚呈現了他內心的灰暗。不被了解,無處躲藏,無從宣洩,以致最後走向覆滅的結局。在《陽光普照》裡,阿豪,阿和,菜頭,他們的情緒都是多面向的,儘管比例不同,陽光和陰暗卻毫無疑問的同時存在於角色中,也因此成就了很立體的人物形象。相較之下,小靜和本片的其他配角,似乎就沒有達到這個厚度,也是我所感覺這部電影稍微可惜的地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4會員
4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