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同方式來質詢,可以讓人家願意聽下去。
同事跟我分享,他說高雄旗山區某議員的質詢內容蠻親切的。
比如說,講到偏鄉少子化,該議員主張,除了學子的受教權要顧之外,教育資源也不要浪費。但該議員不會去講冷冰冰的數字來帶問題,而是採用「講、故、事」的方式。
他說:「小朋友本來都考第一,結果這次第三,爸爸說他退步了。但這小朋友卻請爸爸放心,因為不會再退了。結果,有天爸爸去學校看,慘了,一班只有三個。」
這當然有點像是網路笑話。不過沒關係,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質詢時採用這種說法其實蠻有趣的。
那你以為這樣就沒了嗎?不,該議員繼續接力,再分享一個現象。他說:「那個國小人少到想跟人家吵架都不行。我自己是在跟人家吵架打架的環境中成長的,結果現在那個學校班級,只有一兩個人,是要吵什麼架?」
所以有時候質詢時,數據圖表什麼的固然重要,但有時候案例分享得恰到好處的話,會有畫龍點睛的效果。如果民代本人又是很會利用自己的人格形象跟特質來鋪陳,反而能讓人更進入狀況,因為這位民代的形象就像隔壁親切的講古老阿伯那樣。
不過,拿找不到人吵架作為併校理由,老實說,還蠻哭的。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