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建立在大量的練習基礎上,每個高手背後都是無盡的刻意練習,瀟灑優雅的背後是一次次的重複、一次次的修正、一次次的雕琢。
嗨,我是想成為高手的拜倫。
你是某領域的高手嗎?如果不是,那你想不想成為某領域的高手?你已經在努力變高手了嗎?
想變厲害才會練習
有目的才有行動;想了解某些事、在某領域變強,才會鑽研相關知識、訂計畫、實際練習操作。
想成為高手、想減肥、想贏得比賽,最少也因為想精通「被練習的行為」,才會消耗時間精力練習它。
不然何必花這個力氣?
設定正確目標,判斷前進程度
想把辛苦的練習轉成有效的成果,要用「目標」取代「目的」。
好比「我要脫離辦公室生活」跟「我要存到半年的緊急預備金及生活費」這兩句話,「脫離辦公室生活」是目的,「存到半年的緊急預備金及生活費」則是目標。
差別在哪?
「目的」是方向、是你要的結果、你要的最終狀態;
「目標」是具體要做什麼、要完成什麼,可以被評量、可以具體描述要達成什麼任務。
「目的」如果是骨架,「目標」就是血肉和神經。一個訓練計畫,可能包含很多目標和一個目的。
在目標下面,是如何達到目標的具體計畫。
「目的」如果是骨架,「目標」就是血肉和神經
我們不能確定這次練習是否能讓自己更接近目的,但可以確定是否完成設定的目標。
作用上,目標完成度是指示標誌,讓我們清楚是否需要修正計畫或改變作法;
心理上,目標完成能帶來「我確實在前進」的踏實感。
設定具體目標的作用比我們想的大,很多朋友是因為沒有實感的努力產生茫然,最終放棄追求結果;如果能清楚完成目標並且記錄下來,可以幫我們減少茫然的影響,堅定信心。
設定好目標再行動
《刻意練習》裡面有個例子很棒:有個特殊教師的教學方式很普通,但跟其他普通教師相比,這位教師培養出來異常大量的優秀學生,如果教育出優秀人才的數量是產能的評價標準,那麼這位特殊教師的產能無疑是優秀的。
其中的差異在哪裡?
差別在於,普通教師把九成心力花在備課,一成心力花在設定教學目標;這位特殊教師正好相反,他將九成的心力用在設定教學目標,僅僅用一成的心力備課。
設定教學目標的品質,顯然對特殊教師與普通教師的產出差異有決定性的作用。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必須先搞清楚要去哪裡,再找方法移動過去,弄清楚要做什麼、做那些事對達到目的有幫助,確保目的跟目標以及方法相關,且具有可行性,如此才能盡可能地達成目的,避免白做工。
先搞清楚要去哪裡,再找方法移動過去,確保目的跟目標以及方法相關且具有可行性,如此才能盡可能地達成目的,避免白做工。
比方說你想重現人魚線增加吸引力,這是目的。
為了完成目的,你計畫完成的目標之一是減重十公斤。
為了完成這個目標,你採取的方法是每日攝取兩公斤的豬五花。
天才,熱量不只夠,還嚴重超標。
你的方法顯然不能完成目標,和目的也不相關,你只可能越來越重,吃再多五花肉對減重來講都是白做工。
又比方說你朋友的目的是成為寶可夢訓練大師,在他的訓練裡有「熟悉遊戲王卡的遊戲規則與戰術搭配」目標跟目的顯然不相關。就算把遊戲王卡規則理解到專家程度,對成為寶可夢訓練大師都沒有幫助。
如果上面兩個例子分別的目標是:「正常飲食、不吃甜食」跟「熟悉寶可夢的屬性」就顯得與目的相關多了。
「練習(實踐)」,將擅長的發揮到極致。
「練習」要把細節練到精通、把不擅長練到擅長、擅長的要練到出類拔萃。
《刻意練習》提到《瞬變》提出「找到什麼是對的」並不容易,這個「對的」是指找到你的「亮點」、「優勢」。
你發現你的聲音很好聽、
你發現你跑很快、
你發現你對搖滾樂有獨特的感受,
你發現這樣做的效果很好……
那麼你從這些特點延伸出去的發展就有優勢。
找到亮點以後,爭取把亮點練到所能達到的最高等級,最大化發揮,這個策略可以帶來超乎想像的成果,甚至彌補缺陷,將整體分數無限放大。
我想這是木桶理論的變形:最短的木板決定木桶能裝多少水——而最長的木板決定這個木桶容不容易被看見。
雖然有個板子特別長的木桶很奇怪,但如果是人有個優勢特別厲害,瑕不掩瑜,對他來說或許受用無窮。
厲害,就是你那片木板特別長。
所以除了往「彌補不足」的方向努力,確保「強化優勢」可以抵銷缺點帶來的負面影響。換言之,將擅長的發揮到極致是優秀的策略。
練習的品質,決定辛苦的價值。
練習就是不斷重複某件事。
重複高質量、針對性練習(專項訓練),則練習量和效果會成正比,練習越勤奮、質量越好、練習的延伸性也越強。
延伸性是什麼?
比如說你工作時很習慣處理難搞的客戶,擅長應對各種棘手的問題跟刁難,那麼當你在生活中其他場合碰到這樣的人,只要你願意,搞定他們絕對不是問題,失控、說錯話、陷自己於不利的狀況也比較不容易發生。
又比方說你各位有跑健身房,臥推技術練得爐火純青,那麼你在其他上肢推(就是用手推)的變化練習時(比方說上斜槓鈴臥推、下斜槓鈴臥推)你很自然能把經年累月練習的臥推技術,應用到這些不同的上肢推訓練,不需要花太多時間適應新的動作模式,代償的通用性錯誤也比較不容易出現。
這種可以延伸到其他場景的性質就是延伸性。
練習的品質越好、延伸性越強,除了更好的進步,也能更好的應用在陌生的領域,所以好的觀念、好的基礎很重要,它們更加接近「本質」,更能千變萬化的成為你的一部分。
著重練習關鍵技術,貫徹80/20法則
基本上,除了重複之外,「雕琢細節」也是練習的基調之一。
不管什麼領域,所需的技術都適用80/20法則;關鍵技術佔整個領域技術的比例可能只有兩成,但卻可以產生八成的效益。所以我們要把大多的練習時間,用在雕琢關鍵技術上。
就像健身房這麼多元的器材跟動作變化裡,只要掌握槓鈴深蹲、臥推、硬舉,就可以鍛練到全身幾乎所有的肌群,高品質的持續這三項練習,就算你沒有跑其他複雜的訓練菜單,你一樣可以得到很棒的身體。
找到關鍵動作(技術、方法),拆分每一個細節精細的練習,成果會比什麼都要會的人來的好。
不知道什麼是關鍵,除了做功課、學習研究文獻、諮詢專業之外,「模仿典範」是任何領域都能用的方法:辨認出領域內的巨頭,研究巨頭的行動、思考邏輯,複製巨頭的行為,這樣至少有一個清晰的範例可以參照。
典範模仿是找到關鍵技術的好方法。
如果練習過程中發現,練習效率不好、方向錯誤,記得要馬上修正,以更適當的方案進行練習。
模擬實戰,研判整體練習效果
實戰的效益是驗收整體訓練結果,在什麼都會發生的情況應用技能,考驗你如何隨機應變。實際操作可以讓你熟練、整合應用你所會的技巧,從中發現不足與擅長的地方做為未來精進的參考。
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發現錯誤一定要修正,不能停留在發現階段,反覆這個過程直到做出正確而有用的行動,並且要重複作出正確的行動以覆蓋之前錯誤的行動。
白話來說就是要練到完全固定有效的行動,熟悉到你忘記怎麼錯。重複次數能多能少,足以固定新行為就好。
做練習題、練習個案模擬就是模擬實戰的一種;不過也不是每個人、每個領域都有條件可以進行模擬實戰練習,所以要把生活碰到的狀況當成實戰練習機會,比方每一次的上場競技、每一次跟他人談話、每一次面對壓力……甚至做白日夢沙盤推演,都是練習怎麼應用技術的方法。
透過實際應用,可以判斷目前為止累積的成果如何。
練習再練習的目的,是可以不用思考就能很厲害
最後我們要達到的境界,是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回憶、不需要判斷,就能做出行動,甚至能隨機應變、無中生有。
境界,建立在大量的練習基礎上,每個高手背後都是無盡的刻意練習,瀟灑優雅的背後是一次次的重複、一次次的修正、一次次的雕琢。
比方說吉他手即興solo能夠精彩的背後,是大量的爬音階、踩譜、學習應用,才逐漸將音符內化到耳朵裡、手指上,當他們拿著樂器、鼓聲響起,是因為大量練習累積才能讓他們的音樂自由的流動。
又比方舞者之間Battle,舞步的組成當然來源於他們在鏡子前面的大量練習,不斷的雕琢、對拍、練招,組成舞步。陸火純青的舞者已經把動作累積到肌肉裡了,這時候他們不需要思考也能夠有精湛的表現,在這基礎上才可能會有高質量的即興舞蹈,穩定的發揮創造力,不然頂多就是之前排好的舞步而已。
或者現在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瘋迷的饒舌,有些要現場跟人家互相diss,如果真的想用即興說唱來震撼全場,沒有平時對生活的觀察、沒有無時無刻累積句子詞彙、沒有練習節奏、語感跟文字組合,我不相信有人做得到沒有累積練習一樣技壓全場、不掉拍、不辭窮、不尷尬。
所以大量的基礎練習、對細節的要求,是刻意練習的基礎也是常態,目的是為了在某個需要我們發揮的時候,我們能心無旁騖、信手捻來,在我們有愛的領域,我們可以不用思考就很厲害。
對的練習,成就自己
簡單總結,
1.在目的之下設定清晰的練習目標。
2.將最重要的關鍵技術練到爐火純青。
3.練習的基調是大量拆分的專項性練習。
4.堅持每次練習的質量。
努力是良善的品格,但要努力對,否則可能一無所獲;用對的邏輯進行練習,你的努力將更有斬獲、累積更好的成果。
祝福大家能把刻意練習變成習慣,成就更厲害的自己,在想要的領域成為一個高手。
✩我是拜倫,謝謝你讀到這裡!你/妳有在這篇文章產生什麼想法嗎?
✩努力在下班後實踐耕讀、心得分享與鼓勵行動,拜倫期待你/妳的回應與支持:)
✩如果拜倫的文章有幫助,請不吝給予拍手留言鼓勵,讓拜倫看到漣漪,更有動力堅持做下去
✩
聯絡拜倫✩用讀的《拜倫思維筆記》在《
Matters》《
Medium》《
Vocus》
✩轉發請註明來自《拜倫思考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