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個案工作手札(四)-治療的藝術

2021/11/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三篇文章交代了我對Borderline的一些想法、一些理解,包括臨床上的觀察與介入的重點。這篇文章想要回到統整性的觀點,不管我面對的創傷個案是否有冠上診斷、是哪種診斷,想談談我跟這群個案工作的學習與體會。
  最近在看台劇《四樓的天堂》,由謝盈萱主演的心理師張琪就曾在戲中上電台節目,順著電台主持人的脈絡去談「破碎的靈魂」是怎麼一回事。雖然我不太清楚劇組團隊內是否有心理師之類的專業人員參與指導,但我個人覺得用「破碎的靈魂」來形容創傷個案,真的是蠻貼切的。
  我的感覺的確就是如此,創傷個案的心就是碎成一片一片的,只是每個個案破碎的地方、破碎的程度不太一樣,有些是裂成兩半,那就比較像是前三篇提到的Borderline,不斷在黑白、是非兩端之間跳動或游移;有些是碎裂成好幾塊,有可能就會覺得情緒跟想法很混亂,常常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該怎麼做,因為好多碎片的想法很難拼在一起,難以成形,無法凝聚成「一個」統合的決定;如果碎裂得太嚴重,導致心靈整個崩解、分開,每一片碎片彼此失去連結,就是「解離性身分障礙症」,或我們俗稱的「多重人格」。
  不管面對哪種類型的個案,諮商師的工作都有點像是在拼拼圖,試圖把個案給你的資訊,一塊塊地拼上去,要比個案先看到整個「他」拼圖的全貌,也順著個案的速度,帶著個案一起去看拼出來的圖像是什麼。而面對創傷個案,我覺得比起用拼拼圖形容,用「金繼」(詳見備註)來形容更貼切。
治療工作就像是用金繼在黏合心靈容器的碎片一樣
  治療工作就像是用金繼在黏合心靈容器的碎片一樣,因為心靈容器是多面向、多角度的,你要陪著個案一起把兩塊甚至更多塊的碎片順著容器的角度拼回去,再逐步細緻地黏合,最後再用金漆修補。整個過程,不只是諮商師一個人進行修繕工作而已,最難的是要跟個案合作,兩人要一起進行拼湊、黏著、畫漆、撒金粉的工作,兩人速度要同步,否則中間的修繕工作就會不順利。修繕工作也可能因為各種因素出現障礙,諮商師就要先跟個案一起排除障礙,才能繼續修繕,等到碎片逐步拼回整體時,工作也還沒完成。要用怎樣的金漆修補?修補的力道要多大?這些細節都要不時與個案核對、討論。補完之後,可能心靈容器經外力撞擊還是會再裂,我們就要再補,修補的工作就會持續不斷進行著。理想上,修補完的心靈容器會呈現一種經歷風霜的美感,最重要的是,不是諮商師覺得美而已,看到最後修補完的心靈容器,也能讓個案發自內心體會到他心靈的美,對過去發生的種種缺憾,感受到不完美也是種美,感受到傷痛隱藏的意義,治療才算到達一個里程碑。
  行文至此,會覺得治療創傷個案的心理工作真是一門藝術!難以欣賞個案破碎心靈的美感的人,恐怕也會在執行心理治療的過程中迅速burnout(專業耗竭)跟陣亡。但若懂得憐香惜玉、欣賞缺憾之美的人,在一邊陪伴個案修補裂痕、拼湊碎片的時候,必然能感受到治療工作的意義,也會格外憐惜每一片碎片的苦痛,願意耐心地陪個案不斷重複的黏合碎片,上漆、灑粉、晾乾心靈容器,即便過程要耗上好幾個月、好幾年,即便修繕過程常遭逢外力,容器可能再度被碰撞而碎裂,也永不放棄,兩人還是持續修補,只求最終能有一個諮商師與個案都滿意,看到都會驚呼「好美啊!」的藝術作品。

備註一:「金繼」又名「金繕修復」,是源自日本的傳統工藝技術,是用金漆修補破裂陶瓷。不刻意遮掩裂痕,反而更凸顯裂痕的美感。想進一步了解,可見以下網址簡介↓
https://www.wowlavie.com/article/ae2002055 (封面圖片亦引用於本網站圖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