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經驗分享】「盡力就好。」到底要多努力才能算是盡力--從十九歲的疾病,所帶給自己的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言:到底要多努力才是盡力?
觀點:努力的同時是否有照顧到身心靈呢?
故事:過度努力的我
觀點:剩下的籌碼發揮到極致
結尾:無愧於自我

到底要多努力才是盡力?

最近,一位在準備甄試研究所的朋友,在看到目前報考的學校都只有備取時,相當迷惘的詢問我這個問題:「我到底怎麼知道自己的努力程度,算的上盡力呢?一方面覺得自己盡力了,一方面覺得還有可以做更好的地方。」我想這個問題,應該很多人都曾有過吧!

在準備一場考試、一個面試、一次重大活動,我們到底要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盡到最大的力氣呢?

raw-image

許多人對此的標準是「做到將近一百分」叫做盡力,但不僅每個人心中的一百分不同,也可能會因為每個人擁有的資源背景不同而有所改變,甚至可能隨著時空背景的物換星移,也造成了對一百分的定義不一樣。

試想一個例子:早期的歌手拍攝MV時,使用的器具、場景、燈光,樣樣都比不上現在的隨便一個作品,但對當時的他們來說,那可能已經是業界中最頂尖的資源,可你能說他們沒有盡力嗎?

raw-image

再舉一個例子:小明因為家裡貧窮,每天晚上都要到夜市幫忙父母擺攤,只能零碎的時間讀書,平均成績約落在七十分左右。他的好朋友小美,從小家境小康,父母都會替他安排課後家教,平均成績約落在八十五分。兩個人都很認真的上課、練習習題,但小明的成績始終趕不上小美,這種例子在我們過往的學生時代,也是時常出現在身邊的對吧?

所以說,如果以數字去量化一個人是否盡力,似乎是不太公正,很多時候我們忽略了一個人有多少能力、支持背景,一昧的以「某個社會期許的標準」來衡量他人是否有盡力,這樣未免也太不公平。

raw-image

努力的同時是否有照顧到身心靈呢?

對我來說,是指「在能兼顧身心靈平衡的前提下,在當下的時間點做最大的努力」才算是所謂的盡力。

再拿上述的例子來看,假如小美有這樣的資源,可是在上家教班時都心不在焉,整天滑著手機追劇,那可就稱不上盡力,因為在良好條件下,並沒有善用自己所有的資源。再看看小明,如果他為了要追上小美的成績,而犧牲了自己的身體健康熬夜苦讀,那就叫做「過度努力」,也稱不上是盡力。

看到這裡,我想分享一個自己親身的故事,是一個讓我理解什麼叫做盡力的歷程。

raw-image

過度努力的我

在國高中的時候,因為太想要在每一次的考試拿下好成績,所以無時無刻都在念書,上課、下課、上廁所、等車、吃飯、睡覺等等,反正任何可以利用的時間,都常常被我拿來讀書。高二、高三後,突然察覺自己的眼睛時常乾到睜不開,需要用坊間很刺激性的眼藥水,才能繼續念書。

每天眼皮越來越沉重,但我依然努力的逼自己讀,深怕一個不小心就會考不上理想的大學,直到上了大學以後,終於受不了每天緊繃到不行的眼睛,去大醫院檢查才發現:原來我疑似得到青光眼。(醫生也不敢說的很篤定,但因為眼壓過高,而且視神經檢查都有紅字,所以在這邊我就用疑似青光眼來描述)

後來的治療,並沒有什麼特效藥,只能繼續點降眼壓的眼藥水,在往後的每一天裡,眼藥水已經成為了我最重要的日常。

raw-image

剩下的籌碼發揮到極致

在十九歲那年,原本該青春的人生,從此以後就只剩下厚重的眼鏡陪伴,也才慢慢放下自己對於「成功」過分執著的特質,因為那一刻給我一記重大的教訓—

盡力並不是不斷的消耗生命,苛責自己不斷的往滿分前進,而是在有限的身心靈資源下,明白身上還有多少籌碼,努力將還剩下的資源發揮得淋漓盡致,那就是當下的最好。

白話來說,假如今天因為有一個人要照顧家庭,每天打工到深夜,每天到家所剩的心力只剩下五十分,那把事情努力做到五十分,對他來說就已經算是盡力了;相反的如果有一個人明明就有八十分的心力,卻只願意付出四十分的努力,又或者明明只有四十分的心力,卻努力燃燒自己到八十分,都不能算是盡力,前者是懶的努力,後者是過度努力。

raw-image

無愧於自我

因此,我想回頭來和那位考研究所的朋友說:「是否盡力只有你自己知道,因為籌碼在你的手上,沒有人可以批判你不夠努力,也沒有人可以幫助你繼續努力。只要在每個當下,你都能無愧於自我,那就夠了。」

你說是不是呢?

我是溫曉風,持續在撰寫「心理學與人生經驗」的專題中!
努力將U質好文分享給大家,請大家也不吝嗇地給予我一些回饋,下面的手手拍十下,讓我有更多的動力維持寫作!
如果你還心有餘力的話,也歡迎各位乾爹乾媽給我一杯咖啡的打賞,讓我在困難的疫情時代,可以靠著寫作多些生活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謝謝你的分享!
溫柚榕-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10
換個腦袋「想通」生活大小事 也謝謝你的支持~
處翼-avatar-img
2021/12/10
按讚拍手囉
溫柚榕-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2/13
太感謝了~~
avatar-img
溫柚榕聊聊天
94會員
160內容數
覺得這個社會上有好多值得討論的議題,卻礙於文章發文無法即時討論的受限,而讓這個平台一直比較像是「我說你聽」的狀態。但是,其實比起單方面輸出,一直以來我更喜歡和別人討論想法,把自己當成一塊海綿,不斷吸收不同觀點以後,最後淬鍊成自身獨有的價值觀,我想這是創辦此處最大的意義,所以各位親愛的朋友們,請友善地留下寶貴的想法吧!
溫柚榕聊聊天的其他內容
2025/03/31
在臺北一個月生活費兩萬塊,真的可以嗎?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如何在低薪情況下維持生活,並鼓勵讀者勇敢追尋夢想,克服內心的焦慮與社會壓力。
Thumbnail
2025/03/31
在臺北一個月生活費兩萬塊,真的可以嗎?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如何在低薪情況下維持生活,並鼓勵讀者勇敢追尋夢想,克服內心的焦慮與社會壓力。
Thumbnail
2025/03/26
為什麼不拿一個更好的名次? 「老師,為什麼你堅持要讓那些人上台比賽呢?」那一年我才國小五年級,滿臉困惑地問著歐老師(國小直笛團的指揮老師)。 「你不是說,最好的比賽人數是16-18人,聽起來演奏的聲音才不會太吵雜,那為什麼還是要讓那些會影響我們團體成績的人上台呢?」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呢?
Thumbnail
2025/03/26
為什麼不拿一個更好的名次? 「老師,為什麼你堅持要讓那些人上台比賽呢?」那一年我才國小五年級,滿臉困惑地問著歐老師(國小直笛團的指揮老師)。 「你不是說,最好的比賽人數是16-18人,聽起來演奏的聲音才不會太吵雜,那為什麼還是要讓那些會影響我們團體成績的人上台呢?」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不要這樣了,我的努力在長輩眼中就是他們的作品,必須打破這個該死的循環。
Thumbnail
我不要這樣了,我的努力在長輩眼中就是他們的作品,必須打破這個該死的循環。
Thumbnail
「了解自己的程度,做符合自己程度的事。」了解自己的程度是件簡單的事,只要長時間觀察就能知道自己對於這件事的程度,也可以說是能力到哪,至於為什麼要做符合自己程度的事,因為當你的程度跟你所需要做的這件事的能力相符時,你也可以更得心應手的完成事情。
Thumbnail
「了解自己的程度,做符合自己程度的事。」了解自己的程度是件簡單的事,只要長時間觀察就能知道自己對於這件事的程度,也可以說是能力到哪,至於為什麼要做符合自己程度的事,因為當你的程度跟你所需要做的這件事的能力相符時,你也可以更得心應手的完成事情。
Thumbnail
躺著梳理人生課題的週六早晨-認知上的落差 花費近兩個月的專案,在發現雙方對於專案進行方向其實有著極大差異的認知時,以不太讓人感到舒適的爭論中結束了本次合作。 兩邊其實都沒有錯。 各自有著自己仰賴的過往經驗與專業知識,而對專案的進行更是有著自己的堅持與無法妥協的想法,很正常,也很是常見的情況,所以在最
Thumbnail
躺著梳理人生課題的週六早晨-認知上的落差 花費近兩個月的專案,在發現雙方對於專案進行方向其實有著極大差異的認知時,以不太讓人感到舒適的爭論中結束了本次合作。 兩邊其實都沒有錯。 各自有著自己仰賴的過往經驗與專業知識,而對專案的進行更是有著自己的堅持與無法妥協的想法,很正常,也很是常見的情況,所以在最
Thumbnail
努力,分開的話是奴力,不懂何謂努力是什麼就會讓努力變成是被奴役的力量,所以你口中的努力只是看起來努力。 努力是一種很主觀的認知,因為主觀,所以更容易迷失與誤以為。所以如果是學生或孩子在辨識自己是不是真的在「努力」,第一步當然是讓自己能夠說出「努力的定義」,如果連努力的定義都說不上來,那真的別以為自己
Thumbnail
努力,分開的話是奴力,不懂何謂努力是什麼就會讓努力變成是被奴役的力量,所以你口中的努力只是看起來努力。 努力是一種很主觀的認知,因為主觀,所以更容易迷失與誤以為。所以如果是學生或孩子在辨識自己是不是真的在「努力」,第一步當然是讓自己能夠說出「努力的定義」,如果連努力的定義都說不上來,那真的別以為自己
Thumbnail
一、 學生時代,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如果考試前的確是打混摸魚,接到低分的成績單時,就會聳聳肩,一副不置可否地表情說著:「哎呀!就沒認真準備嘛!」 那背後的意思也包含了:如果我有認真念,成績絕對不只有這樣的喔!所以不是我程度差,只是不夠努力而已。 「我是不是程度真的很差?」
Thumbnail
一、 學生時代,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如果考試前的確是打混摸魚,接到低分的成績單時,就會聳聳肩,一副不置可否地表情說著:「哎呀!就沒認真準備嘛!」 那背後的意思也包含了:如果我有認真念,成績絕對不只有這樣的喔!所以不是我程度差,只是不夠努力而已。 「我是不是程度真的很差?」
Thumbnail
你總是不停歇地往前衝刺嗎?因為你恐懼一停下來,你就不夠有用、不夠好、不夠優秀…… 8個令人泫然欲泣的真實生命故事,溫柔提醒我們,在華人推崇努力的文化裡,「過度努力」是多麼容易被忽視,它甚至被完美掩蓋在高收入與不凡成就裡。但,每個過度努力的人,都是靈魂受創、傷痕累累的大人啊。過度努力是一種自我耗損與
Thumbnail
你總是不停歇地往前衝刺嗎?因為你恐懼一停下來,你就不夠有用、不夠好、不夠優秀…… 8個令人泫然欲泣的真實生命故事,溫柔提醒我們,在華人推崇努力的文化裡,「過度努力」是多麼容易被忽視,它甚至被完美掩蓋在高收入與不凡成就裡。但,每個過度努力的人,都是靈魂受創、傷痕累累的大人啊。過度努力是一種自我耗損與
Thumbnail
前言:到底要多努力才是盡力? 觀點:努力的同時是否有照顧到身心靈呢?  故事:過度努力的我 觀點:剩下的籌碼發揮到極致 結尾:無愧於自我 到底要多努力才是盡力? 最近,一位在準備甄試研究所的朋友,在看到目前報考的學校都只有備取時,相當迷惘的詢問我這個問題:「我到底怎麼知道自己的努力程度,算的上盡力呢
Thumbnail
前言:到底要多努力才是盡力? 觀點:努力的同時是否有照顧到身心靈呢?  故事:過度努力的我 觀點:剩下的籌碼發揮到極致 結尾:無愧於自我 到底要多努力才是盡力? 最近,一位在準備甄試研究所的朋友,在看到目前報考的學校都只有備取時,相當迷惘的詢問我這個問題:「我到底怎麼知道自己的努力程度,算的上盡力呢
Thumbnail
在方格子的第一篇文章,就從「努力」開始說起吧。(緊張的吸吸吐) 原因是這段期間看到有人在討論關於「努力去做某件事吧!」不適用於長期改變,這樣的話題。 (來源:噗浪截圖) 對於這個的主題剛好有不同的感觸,覺得可以寫出來當作不同面相的分享,於是第一篇文章的主題就這麼決定好了~ 所謂的「努力」到底是什麼
Thumbnail
在方格子的第一篇文章,就從「努力」開始說起吧。(緊張的吸吸吐) 原因是這段期間看到有人在討論關於「努力去做某件事吧!」不適用於長期改變,這樣的話題。 (來源:噗浪截圖) 對於這個的主題剛好有不同的感觸,覺得可以寫出來當作不同面相的分享,於是第一篇文章的主題就這麼決定好了~ 所謂的「努力」到底是什麼
Thumbnail
不管是工作或是生活,我都抱持著量力而為的態度,能做就盡量做,不能做就不會勉強,隨時替自己留條後路,但不是遇到一點挫折或困難就輕易放棄,而是只要自己還能做得好就繼續撐下去,假使遇到一點問題就不想做,只是單純的不想努力與自我放棄。對
Thumbnail
不管是工作或是生活,我都抱持著量力而為的態度,能做就盡量做,不能做就不會勉強,隨時替自己留條後路,但不是遇到一點挫折或困難就輕易放棄,而是只要自己還能做得好就繼續撐下去,假使遇到一點問題就不想做,只是單純的不想努力與自我放棄。對
Thumbnail
在我有記憶以來,「活在這個人生世上,只有努力是成功的唯一條件」,甚至全世界都在提醒著我們—「與其算自己有多努力,不如問自己還可以多努力」,然而我們卻從來都沒有辦法為「努力」這件事情下一個標準,到底我應該要做到什麼程度才足以證明我是個努力的人,努力成了一個遙遙無期的目標,越走越覺得茫然,越覺得害怕。
Thumbnail
在我有記憶以來,「活在這個人生世上,只有努力是成功的唯一條件」,甚至全世界都在提醒著我們—「與其算自己有多努力,不如問自己還可以多努力」,然而我們卻從來都沒有辦法為「努力」這件事情下一個標準,到底我應該要做到什麼程度才足以證明我是個努力的人,努力成了一個遙遙無期的目標,越走越覺得茫然,越覺得害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