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子們的歌舞伎町小聚 ~40歲前後的各種硬直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時間飛逝,朋友們陸續都到了40大關,這晚聚在歌舞伎町的,除了我一個年輕人(?)以外,另外兩個大叔都已經40,而三個中年男子聚在一起,話題除了薪水跟工作,還是離不開電動跟玩具,聊著誰最近又抽到哪一隻玩具的購買資格,那一台電動要出新機。而有一個過去男人們的熱門話題熱度幾乎是降到冰點,就是女人。

這點我還真意外,不過看來被工作逼到身心俱疲的中年男子,就算在日本有著羨煞眾人的薪水,年紀到了身為男人的功能似乎也被消磨的差不多了。講到對象,大家都有理想,但設定的理想跟現實又有落差,久了好像單身也過得滿爽,就這樣在日本年復一年,大家身為宅男,其實很多地方可以發洩精力跟慾望,女色或是女友,真的成了口號,大家都在講,但也只是說說,也不是多積極在追求。

我覺得30幾歲到40幾歲,是人生最精華的年紀,很多事該穩定的穩定,人脈也開始水到渠成,做人處事都開始有沈穩的態度。但這時候很多人也走向一條死胡同。

最近在做政策提案,老師說確保財源很重要,我們要規劃政策以前要想清楚,錢是從基礎自治體來?廣域自治體來?還是中央部會來?但現在日本行政單位大部分都面臨了財政硬質化的問題。簡單說就是每年賺一百億,但是用來還債還有人事的基本支出就佔了99億,能自由使用的財源只剩下一億。

40歲面對的問題,其實就可以用硬直化這個概念來解釋。

首先是財務。年收一千萬日幣,扣掉稅金、房租、基本開銷、房貸、車貸、孝親費等等,最後還要存養老金,光這點就可以逼死人,覺得怎麼賺都沒有盡頭,用算的大概也算得出來這些東西繳到底自己是幾歲,算一算就讓人絕望,難怪會兩眼無光。

社交上也有硬直化的問題。到了中年,社交能量有限,沒有那麼多精力去跟爛朋友消耗,好不容易有了時間,大家沒辦法跟老朋友聚,有人也會選擇自己度過。這個階段交友方式基本上也硬直化,沒有變化的餘地,只能不斷地去找同溫層。但同溫層難找,遇到不合的交友圈心又累,人際到此在某種程度上也很難流動了。

處世方式的硬直化我覺得最可怕,有朋友愛批判,遇到什麼都罵,有些人喜歡冷眼旁觀,講到什麼就酸一下,當然朋友間大家隨便打打嘴砲都無傷大雅,但這種冷眼的處世態度,讓人感受到他們對社會的熱情已死,只剩在自己圈圈裡品嚐那些小確幸跟解體匠機(幹有點羨慕),外面世界有什麼脈動,都已經沒有太多精力去關心更沒有精力去參與,別人成功了就酸幾句,別人出事了就笑幾句,反正在各種東西都硬直化的年紀,也沒有多餘的金錢、時間跟精力去投入。

沒有外國觀光客的歌舞伎町這塊牌子變得很好拍

沒有外國觀光客的歌舞伎町這塊牌子變得很好拍

最後一個是做事方式的硬直化。這點我覺得最該被拿出來檢討,通常大家在職場待了10幾年,都會有自己習慣的方式,那個方式不一定是最好,但一定是最適合自己、讓自己最舒服的....就算有些真的很爛,但大家拿著自己十年以上的經歷,也很難再放下身段去學新的做事方法了。另一方面學習新的做事方式需要時間,而這段時間產能會下降,容易出包,這也不是每個工作都能負擔的風險。

面對各種硬直化的40歲中年人們,請問各位「你的努力有實現你當初想要的未來嗎?」如果不是全部都可以照大家想像中的一樣,那何不放輕鬆換個方式思考呢?當這個社會底層的人想靠偏門一獲千金,頂層的人抓著大把資源在討論自我實現跟國家大事時,只有中產階級為了“卡位”就耗盡了精力,想想有夠可悲,拼到了中產以後害怕失去,為了守護手上的東西就要拼盡全力,另一方面對於底層跟頂層的人,只能拿著道德跟法律來檢視跟嘲諷他們的行為。

殊不知道德跟法律只能用來制約中產階級。如果很有錢,那還要管法律嗎?同理,如果沒有錢,那還要管法律嗎?

40歲,我覺得是最好的年齡,但也取決於人生硬直化的程度,有些事情要靠行動改變,有些事想法改變自然會反應到作法上,也許我們很難主宰自己的命運,但我們至少可以試著改善某些硬直化的情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東京裏物語
32.0K會員
249內容數
喜歡閱讀裏物語長文的大家,本專題將帶大家最完整的內容。看膩了那些不是捧日本就是貶日本的文章嗎?除了景點、美食、宅文化跟AV以外,日本還有些什麼呢?別人寫的裏物語不一定會寫,但是別人不寫的,裏物語一定寫。
東京裏物語的其他內容
2025/04/20
這篇文章探討社群經營的挑戰與價值,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社群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與獲取利益,並探討如何建立一個理想的社群,讓成員獲得幸福感和歸屬感。文章以作者在日本經營臺灣人社群的經驗為例,分析不同社群的差異,以及建立社群所面臨的困境與策略。
Thumbnail
2025/04/20
這篇文章探討社群經營的挑戰與價值,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社群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與獲取利益,並探討如何建立一個理想的社群,讓成員獲得幸福感和歸屬感。文章以作者在日本經營臺灣人社群的經驗為例,分析不同社群的差異,以及建立社群所面臨的困境與策略。
Thumbnail
2025/04/05
在35至64歲的工作年齡層中,選擇獨居的「中年單身者」正在增加。特別是在東京都心部,這一群體佔據了約三成的人口。獨居雖然能享受自由的生活,但也伴隨著孤獨的風險。要怎麼在活得更像自已時,同時減少這些風險呢?
2025/04/05
在35至64歲的工作年齡層中,選擇獨居的「中年單身者」正在增加。特別是在東京都心部,這一群體佔據了約三成的人口。獨居雖然能享受自由的生活,但也伴隨著孤獨的風險。要怎麼在活得更像自已時,同時減少這些風險呢?
2025/04/04
從某個無聊的夜晚開始 2024年我的人生失去了主動權。 雖然這件事好像也不是一兩天的事了,但在年5月中感覺狀況越趨惡化。 主要原因是源自於2021開始的身體狀況不適,在台灣日本接受一堆檢查,甚至還動了手術後,狀況沒有顯著改善;在躺著、坐著都不舒服的狀態下,我開始無法在書桌或辦公桌前久坐,就在那
Thumbnail
2025/04/04
從某個無聊的夜晚開始 2024年我的人生失去了主動權。 雖然這件事好像也不是一兩天的事了,但在年5月中感覺狀況越趨惡化。 主要原因是源自於2021開始的身體狀況不適,在台灣日本接受一堆檢查,甚至還動了手術後,狀況沒有顯著改善;在躺著、坐著都不舒服的狀態下,我開始無法在書桌或辦公桌前久坐,就在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裡說的中年,是從40歲前後就開始算了。在台灣,這年齡層的壓力特別大,因為台灣最好的「向上流動」的機會在「四、五年級生」,到了「六年級後段」,靠認真唸書、考試可以致富的機會越來越小。
Thumbnail
這裡說的中年,是從40歲前後就開始算了。在台灣,這年齡層的壓力特別大,因為台灣最好的「向上流動」的機會在「四、五年級生」,到了「六年級後段」,靠認真唸書、考試可以致富的機會越來越小。
Thumbnail
近日和二十幾年不見的老友見面,聊了一會兒,才發現他們靈性層次大多停在年少時期。 因為,他們聽到我不菸不酒,沒有夜生活,更不近女色,都感嘆地譏笑說: 「這樣活著,人生有什麼樂趣呢?」 言下之意,是他們認為人生一定要有酒色財氣,才有樂趣。 聚會結束時,我看著頭髮已半白的他們步履蹣跚,年紀不小了,卻仍為慾
Thumbnail
近日和二十幾年不見的老友見面,聊了一會兒,才發現他們靈性層次大多停在年少時期。 因為,他們聽到我不菸不酒,沒有夜生活,更不近女色,都感嘆地譏笑說: 「這樣活著,人生有什麼樂趣呢?」 言下之意,是他們認為人生一定要有酒色財氣,才有樂趣。 聚會結束時,我看著頭髮已半白的他們步履蹣跚,年紀不小了,卻仍為慾
Thumbnail
終於我也走到「五十歲的時區」;與其說時光流逝,倒不如說理所當然,這一天其實就是每一天。小時候的我,總是覺得50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在想等老爸過五十大壽,我應該要些什麼事才好,單然,我向來是想的比做的還多,這一點從來都沒變⋯日常,平淡是福;歲月,體驗為真。
Thumbnail
終於我也走到「五十歲的時區」;與其說時光流逝,倒不如說理所當然,這一天其實就是每一天。小時候的我,總是覺得50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在想等老爸過五十大壽,我應該要些什麼事才好,單然,我向來是想的比做的還多,這一點從來都沒變⋯日常,平淡是福;歲月,體驗為真。
Thumbnail
「人的能力不一定跟年紀成正比,但是自尊卻會隨年月增長。」這是我在某系列講座上常說的開場白,雖然刺耳,但相信這句話總會讓大家想起身邊幾個人。之前曾寫到進入40歲後,我們人生中很多東西都會跟國家財務一樣硬直化。就這樣我們成了無聊的大人。
Thumbnail
「人的能力不一定跟年紀成正比,但是自尊卻會隨年月增長。」這是我在某系列講座上常說的開場白,雖然刺耳,但相信這句話總會讓大家想起身邊幾個人。之前曾寫到進入40歲後,我們人生中很多東西都會跟國家財務一樣硬直化。就這樣我們成了無聊的大人。
Thumbnail
就算你還年輕,或許也可以好好的趁年假,思考這事:#當你老了。 為了好好的活著,從健康、興趣、家庭、關係、專業,到身心富足,都要認真學習、好好地照顧自己。 不將期待寄託在別人身上,不依賴藥物延長壽命,不自我設限為難自己,以後才能跟年齡 #相伴不相絆。
Thumbnail
就算你還年輕,或許也可以好好的趁年假,思考這事:#當你老了。 為了好好的活著,從健康、興趣、家庭、關係、專業,到身心富足,都要認真學習、好好地照顧自己。 不將期待寄託在別人身上,不依賴藥物延長壽命,不自我設限為難自己,以後才能跟年齡 #相伴不相絆。
Thumbnail
是巧合?最近看到2本談論40歲的書,《為了遇見40歲更好的自己》、《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以 內政部公布「109年簡易生命表」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1.3歲來說,40歲算是過了人生的一半。
Thumbnail
是巧合?最近看到2本談論40歲的書,《為了遇見40歲更好的自己》、《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以 內政部公布「109年簡易生命表」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1.3歲來說,40歲算是過了人生的一半。
Thumbnail
時間飛逝,朋友們陸續都到了40大關,這晚聚在歌舞伎町的,除了我一個年輕人(?)以外,另外兩個大叔都已經40,而三個中年男子聚在一起,話題除了薪水跟工作,還是離不開電動跟玩具,聊著誰最近又抽到哪一隻玩具的購買資格,那一台電動要出新機。而有一個過去男人們的熱門話題熱度幾乎是降到冰點,就是女人。
Thumbnail
時間飛逝,朋友們陸續都到了40大關,這晚聚在歌舞伎町的,除了我一個年輕人(?)以外,另外兩個大叔都已經40,而三個中年男子聚在一起,話題除了薪水跟工作,還是離不開電動跟玩具,聊著誰最近又抽到哪一隻玩具的購買資格,那一台電動要出新機。而有一個過去男人們的熱門話題熱度幾乎是降到冰點,就是女人。
Thumbnail
「人的能力不一定跟年紀成正比,但是自尊卻會隨年月增長。」這是我在某系列講座上常說的,雖然刺耳,但這句話應該很難反駁。
Thumbnail
「人的能力不一定跟年紀成正比,但是自尊卻會隨年月增長。」這是我在某系列講座上常說的,雖然刺耳,但這句話應該很難反駁。
Thumbnail
10/11/2020-10/17/2020 這周重點事件就是10/15台積點的第三季法說會 直接貼人家整理好的新聞連結: E E 結論就是繼續持有囉!!台積電之前420-430盤整,法說會之後現在在450-460盤整 要回到之前420的價位看起來有困難了 台積電就是這樣 會隨著業績的增加 股價
Thumbnail
10/11/2020-10/17/2020 這周重點事件就是10/15台積點的第三季法說會 直接貼人家整理好的新聞連結: E E 結論就是繼續持有囉!!台積電之前420-430盤整,法說會之後現在在450-460盤整 要回到之前420的價位看起來有困難了 台積電就是這樣 會隨著業績的增加 股價
Thumbnail
身為後青春期,半隻腳已經踏入3字頭年紀的男人,偶爾會掙扎,企圖想藉著對人生一絲尚存的熱情,掙脫這個不上不下的年紀。這個年紀的我們,大多處在一個青黃不接的尷尬狀態,下班回家總得面對家人關心,催促著自己趕緊搭上結婚生子的列車,進入人生下個階段;另一方面....
Thumbnail
身為後青春期,半隻腳已經踏入3字頭年紀的男人,偶爾會掙扎,企圖想藉著對人生一絲尚存的熱情,掙脫這個不上不下的年紀。這個年紀的我們,大多處在一個青黃不接的尷尬狀態,下班回家總得面對家人關心,催促著自己趕緊搭上結婚生子的列車,進入人生下個階段;另一方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