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的文學美感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認為,人和宇宙原本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知識份子莫不追求著人類(小宇宙)與自然環境(大宇宙)交融、和諧共生的「天人合一」之境界;此一境界亦是中國最精微而實際的人生哲學。

雖然「天人合一」是人人似乎知道卻又難以說得明白的哲理,不過,透過文學形式的呈現,我們比較能夠去體會它的存在,諸如莊子,透過類似「莊周夢蝶」的寓言形式來闡釋,此莊周之蝶化,象徵人與外物的和諧交感,泯除物我的隔閡;又,莊周在夢中變成蝴蝶,遨遊花間,自由自在,象徵人性的天真純潔與人生的美妙和諧;而莊子與蝴蝶融合為一,以致不知莊周之夢為蝴蝶,抑或蝴蝶之夢為莊周,換言之,無論是人是蝶,皆是物的一種,於是打破差別之相,不分彼此,此種「物化」、「齊物」的思想,使我們對「天人合一」境界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再如唐代古文大家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遊記〉,對於「天人合一」的朦朧氛圍,也有相當精妙的描寫,當柳宗元登上西山,只見「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於是乎情景交融、物我合一,這種奇妙的美感經驗,在在讓人回味不已。

現代文學作品中,難得見到「天人合一」境界的描寫,有則彌足珍貴。試看李喬大河小說《寒夜三部曲》,有幾處由土地意識而寫到物我兩忘,其中最精采的是,第三部《孤燈》的劉家么子明基被徵調南洋之前,爬上「鷂婆嘴」,胸懷豁然開朗,視覺頓然明澈,他領略到從未有過的境界:「赤裸的雙腳掌心,和大地緊緊密接;由腳掌心傳來大地的脈動,連接自己的心房,自己的血流往大地,然後又由大地流回自己的四肢全身……」他想:「我是這塊土地的一部分,這塊土地是我的來源,我是大地,大地是我。大地讓我站立存身,我使大地和天空相連,使生意流動,使萬物有情……這裏的一草一木,土石羽毛,都那麼地可愛,那麼地親切,甚至於願意自己也化為其中之一……」李喬透過小說人物「與大地一起呼吸」的體驗,呈現了臺灣現代小說中少見的「天人合一」境界。

歐陽子小說集《秋葉》的同名作品〈秋葉〉,以美國為背景,主要是寫繼母宜芬和兒子敏生之間的亂倫情結和剎那間激情的表現,小說題材頗受議論,但裏面關於「天人合一」的描寫,卻有神來之筆,令人難忘。敏生和宜芬駕車出遊,在虹橋上,兩人不約而同,停步佇立,俯視下面,作者寫道:「剛才日光下看來不甚潔淨的湖水,在昏幽中,卻顯出純潔如玉。絢爛的暮靄,反映在被風掀起縐紋的湖面,與隱幽的枯樹倒影互相掩映,一閃一熠,寧謐、悠遠。他們沒有說話。只是凝望著、沉醉著。在這一片刻,他們消失了自我,與宇宙、大自然,融匯成一體。這一片刻,他們接觸到永恆。」在這種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情形下,男女之情提升、淨化了,所有的人生苦惱也都不存在了。

再看榮獲聯合報第二屆小說獎第二獎的〈牛〉,作者楊茯透過孩童的觀察與感受,對於「天人合一」境界的描寫,最是可愛迷人。小主人翁阿留不小心於放牛時鞭打牛隻,害牛因痛而扯斷綁纏在樹根空穴的牛尾的那個早上,「廣闊的天空裏朵朵片片的流雲都往晴空的上方飛昇……到了那裏,人也不再是人,鳥也不再是鳥,大家都一樣,也都一樣快樂,一定也沒有大人小孩之分,因為,那裏沒有老與死。……我就只是以為我是空氣一般輕巧地溶著周圍的空氣,眼望著晴空我也忘了那是晴空,就好像我是雲霧之於晴空,而我也不知道我是雲霧……於是,就幻入了那一瞬間……我似乎昇入了無邊無際的永恆裏,拋忘了地上的軀殼,拋忘了地上的一切。」這樣的冥想所表現的是大宇宙、大生命,此無限奧妙的天人合一境界,讀之令人悠然神往。

小說中「天人合一」境界的描述,十分難得,猶如文學中的鑽石,閃閃發出人生智慧的光芒,堪稱文學結構主義所強調的「內涵語碼」(Connotative Code),使得作品因為蘊含這崇高的主題與哲思而提升其藝術價值,也創造了超越時空的、永恆的可能,值得我們欣賞與重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天星沙龍
90會員
1.5K內容數
英國哲人暨科學家培根說:「閱讀使人豐富,討論使人成熟,書寫使人精確。」閱讀吸收新知之後,參與討論,腦力激盪,多元思考,還要養成寫作的習慣,才能夠更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天星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0
猶如一座仰之彌高的文學巨廈,突破傳統,以時空跳躍的意識流手法與既無小說主要情節卻又未損其魅力的獨特藝術形式,奠定其於現代小說中的崇高地位。 (一)建構文學巨廈 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自傳體長篇小說《追憶似水年華》,寫於百年以前,自1908年開始
Thumbnail
2025/04/20
猶如一座仰之彌高的文學巨廈,突破傳統,以時空跳躍的意識流手法與既無小說主要情節卻又未損其魅力的獨特藝術形式,奠定其於現代小說中的崇高地位。 (一)建構文學巨廈 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自傳體長篇小說《追憶似水年華》,寫於百年以前,自1908年開始
Thumbnail
2025/02/28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七大冊,文化語碼空前豐富,充分展現普魯斯特之天才橫溢,無疑也賦與作品的永恆價值 (一)人文素養高超 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一八七一年至一九二二年)自傳體長篇小說《追憶似水年華》,寫於百年以前,共七大冊,超過三千頁,多達二百三十餘萬字。 小說以敘述者馬塞爾第一人稱書
Thumbnail
2025/02/28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七大冊,文化語碼空前豐富,充分展現普魯斯特之天才橫溢,無疑也賦與作品的永恆價值 (一)人文素養高超 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一八七一年至一九二二年)自傳體長篇小說《追憶似水年華》,寫於百年以前,共七大冊,超過三千頁,多達二百三十餘萬字。 小說以敘述者馬塞爾第一人稱書
Thumbnail
2025/02/26
(一)以寫實手法敘述故事 現代主義者強調所謂的「藝術表現」,認為小說表現選擇人人看得懂的寫實主義形式,就是保守落伍,往往流於膚淺,不值得分析。其實,讀者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 文藝理論家姚一葦說,「一個小說
Thumbnail
2025/02/26
(一)以寫實手法敘述故事 現代主義者強調所謂的「藝術表現」,認為小說表現選擇人人看得懂的寫實主義形式,就是保守落伍,往往流於膚淺,不值得分析。其實,讀者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 文藝理論家姚一葦說,「一個小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老高與小茉是雙寶的偶像,甚至是為了會員與五歲抬頭可以罄盡所有的唯一。可是當我很認真的去觀看,很用力的開始思考之後,許多的專有名詞,許多的舉例,卻往往不是真實的。
Thumbnail
老高與小茉是雙寶的偶像,甚至是為了會員與五歲抬頭可以罄盡所有的唯一。可是當我很認真的去觀看,很用力的開始思考之後,許多的專有名詞,許多的舉例,卻往往不是真實的。
Thumbnail
濠梁之辯若是有解,那解答,肯定是莊生夢蝶了吧。
Thumbnail
濠梁之辯若是有解,那解答,肯定是莊生夢蝶了吧。
Thumbnail
關於蝴蝶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徵: 1.愛爾蘭的傳統民族相信人死後會化成蝴蝶 2.中國哲學家莊周曾經夢見自己變為蝴蝶,是為莊周夢蝶,認為人不可能確切區分真實和虛幻 3.中國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當中,男女主人雙雙殉情後,靈魂化為蝴蝶。蝴蝶在當中成為追求自由與愛情的象徵
Thumbnail
關於蝴蝶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徵: 1.愛爾蘭的傳統民族相信人死後會化成蝴蝶 2.中國哲學家莊周曾經夢見自己變為蝴蝶,是為莊周夢蝶,認為人不可能確切區分真實和虛幻 3.中國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當中,男女主人雙雙殉情後,靈魂化為蝴蝶。蝴蝶在當中成為追求自由與愛情的象徵
Thumbnail
「所有活著的人類,都是海裡的一條大魚;出生的時候,他們從海的此岸出發。他們的 生命就像橫越大海,有時相遇,有時分開......死的時候,他們便到了岸,各去個的世界。」——電影《大魚海棠》
Thumbnail
「所有活著的人類,都是海裡的一條大魚;出生的時候,他們從海的此岸出發。他們的 生命就像橫越大海,有時相遇,有時分開......死的時候,他們便到了岸,各去個的世界。」——電影《大魚海棠》
Thumbnail
「兩行」與白雲禪師的「竪兩指」的動作,是等義的。意謂:不離生滅變化,而得涅槃,不出魔界,而入佛界;道無所不在,佛性的光芒浸潤萬事萬物、空間、時間,彼此同一而不可分。 「非指」、「非馬」並不是「指」與「馬」的泯滅,也不是「指」與「馬」以外的另一個東西,而是無所不在的「道」或「佛性」。
Thumbnail
「兩行」與白雲禪師的「竪兩指」的動作,是等義的。意謂:不離生滅變化,而得涅槃,不出魔界,而入佛界;道無所不在,佛性的光芒浸潤萬事萬物、空間、時間,彼此同一而不可分。 「非指」、「非馬」並不是「指」與「馬」的泯滅,也不是「指」與「馬」以外的另一個東西,而是無所不在的「道」或「佛性」。
Thumbnail
一、屬於台灣的愛與哲學 李喬九十餘萬字的大河小說《寒夜三部曲》,無論在歷史、社會價值或是角色塑造、人性挖掘上,都獲致可觀的成就,而其「土地意識」與「天人合一」的主題,更是台灣小說中所罕見的,顯現了《寒夜三部曲》之特異內涵。 二、充滿土地意識 三、土地之愛的提升 四、深化小說思想内涵
Thumbnail
一、屬於台灣的愛與哲學 李喬九十餘萬字的大河小說《寒夜三部曲》,無論在歷史、社會價值或是角色塑造、人性挖掘上,都獲致可觀的成就,而其「土地意識」與「天人合一」的主題,更是台灣小說中所罕見的,顯現了《寒夜三部曲》之特異內涵。 二、充滿土地意識 三、土地之愛的提升 四、深化小說思想内涵
Thumbnail
在愛中我們放下自己,與對方會合;但這不代表我們捨棄了自己。如果我們不敢帶著完整的自己,來到對方面前,那或許不是滿全(fulfillment of)的愛。
Thumbnail
在愛中我們放下自己,與對方會合;但這不代表我們捨棄了自己。如果我們不敢帶著完整的自己,來到對方面前,那或許不是滿全(fulfillment of)的愛。
Thumbnail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認為,人和宇宙原本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知識份子莫不追求著人類(小宇宙)與自然環境(大宇宙)交融、和諧共生的「天人合一」之境界;此一境界亦是中國最精微而實際的人生哲學。
Thumbnail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認為,人和宇宙原本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知識份子莫不追求著人類(小宇宙)與自然環境(大宇宙)交融、和諧共生的「天人合一」之境界;此一境界亦是中國最精微而實際的人生哲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