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三句義與禪門料簡 (10-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十之二、花與夢

與「花」、「夢」有關的,還有一則公案。這是唐朝的刺史陸亘和南泉禪師的問答:

公向南泉道:「肇法師也甚奇怪!解道:『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南泉指庭前牡丹花曰:「大夫!時人見此一株花,如夢相似。」

— 先覺宗乘卷二,唐刺史陸亘

「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一句,出自僧肇《涅槃無名論》妙存第七,原文為:「然則,玄道在於妙悟,妙悟在於即真,即真即有無齊觀,齊觀即彼已莫二。所以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同我則非復有無,異我則乖於會通,所以不出不在,而道存乎其間矣。」

文中的「我」就是「道」、「佛性」、「太陽」。宇宙與太陽同根,花朵與陽光一體,迦葉體會到了這個,所以破顏微笑。

莊子《齊物論》與此雖小有出入,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但《涅槃無名論》於位體第三中又提到「至人環中之妙術」,可以知道,僧肇此篇乃是參考《齊物論》所作。

「至人」,就是得道的高人。「環中」就是:外界的現象,好像月亮陰晴圓缺,繞圓運行;而圓心中間是空的、不動的,象徵「道」。

那麼,要如何「齊物」呢?

《齊物論》云:「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

又云:「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兩行」與白雲禪師的「竪兩指」的動作,是等義的。意謂:不離生滅變化,而得涅槃,不出魔界,而入佛界;道無所不在,佛性的光芒浸潤萬事萬物、空間、時間,彼此同一而不可分。

「非指」、「非馬」並不是「指」與「馬」的泯滅,也不是「指」與「馬」以外的另一個東西,而是無所不在的「道」或「佛性」。

《齊物論》又云:「罔兩問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操與?』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惡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

(在身體和影子之外的)「罔兩」問影子說:「剛才你行走,現在你停止息;剛才你坐著,現在你起來。你怎麼那麼沒有獨立自我決定的節操呢?」影子說:「我是因為跟著身體的動作,所以才這麼做的嗎?還是,我是因為跟著那跟著身體動作的影子,所以才這麼做的嗎?難道我的跟著身體,像是蛇靠著腹下的鱗皮,或蟬靠著背後的薄翼嗎?你怎麼知道,我是因為什麼,所以如此?又怎麼知道,我是因為什麼,所以不如此呢?」

此處,「影子」指的就是「道」、「佛性」。

高峰禪師,室中常以三關問弟子:

杲日當空,無所不照,因甚被片雲遮却?

人人有箇影子,寸步不離,因甚踏不著?

盡大地是箇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燒却?

— 高峰原妙禪師禪要

這也是金剛經的三句。表達為:

「身體,影子,影子所籠罩的身體。」

《齊物論》又云:「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大意是說:夢到自己是蝴蝶的莊周,敞徉在花叢中,撲翅飛翔,好不得意!俄傾醒來,發現自己原來是驚覺醒來的莊周。到底是前者,莊周夢到自己是蝴蝶?還是現在,蝴蝶夢到自己是莊周?哪一個才對呢?

此段,蝴蝶代表「物」,莊周代表「道」。用金剛經的三句來表達,成為:

「蝴蝶,莊周,莊周夢蝶。」

平江府資壽,尼無著妙總禪師,原是丞相蘇頌的孫女;三十多歲時,厭世浮休,脫去緣飾,出家為尼。某次作夏,隨徑山大慧禪師陞堂。對於「莊周夢蝶」,無著和大慧有一段對話。前情是,有一位不動居士馮檝隨大慧禪師入方丈,談到藥山初參石頭、後見馬祖的因緣,這段且跳過:

慧舉似師。師曰:「曾見郭象註莊子,識者曰:『却是莊子註郭象。』」

慧見其語異,復舉巖頭婆子話問之。師答偈曰:「一葉扁舟泛渺茫,呈橈舞棹別宮商,雲山海月都拋却,贏得莊周蝶夢長。」慧休去。

馮公疑其所悟不根,後過無錫,招至舟中問曰:「婆生七子,六箇不遇知音,秖這一箇也不消得,便棄水中。大慧老師言:『道人理會得。』且如何會?」師曰:「已上供通,並是詣實。」馮公大驚。

慧挂牌次,師入室。慧問:「古人不出方丈,為甚麼却去莊上喫油餈?」師曰:「和尚放妙總過,妙總方敢通箇消息。」慧曰:「我放爾過,爾試道看。」師曰:「妙總亦放和尚過。」慧曰:「爭奈油餈何?」師喝一喝而出。於是聲聞四方。

— 續傳燈錄卷第三十二,徑山杲禪師法嗣

「一葉扁舟泛渺茫,呈橈舞棹別宮商,」是援引巖頭全奯禪師悟道後,值唐武宗毀佛法,僧尼被沙汰,便在湖邊擺渡為生,有人要渡湖,敲板一下,禪師即呈橈舞棹迎之。無著將自己與巖頭的悟境融為一體而成詩。

「贏得莊周夢蝶長。」指她已經證悟了,佛性和人生合為一體。

讓我們回到陸亘與南泉禪師的問答。

對於陸亘的提問,南泉也不說陸亘是、僧肇不是,也不說祖師是、莊周不是,也不說禪是、道不是,只向他緩緩地說:「大夫!時人見此一株花,如夢相似。」

這裡的「夢」代表「迷」,和前段莊周的「夢」代表相涉相容不同。南泉的意思是:《齊物論》不是要「一是非」嗎?你在這裡說是說非有什麼用呢?還不如趕快修行,證悟佛性之後,怎麼說都是。

莊周夢蝶,蝶夢莊周;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這是懂,解悟;要参透,證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森愛耦諧的沙龍
11會員
174內容數
禪宗法式,由信心銘開始,始有具體之文字描述。其後石頭參同契、洞山五位、臨濟四料簡等,雖以道家語言外貌,或援引「取坎填離」之理論,然本文指出,其文字背後所欲闡示之內容,實是金剛經三句之變體,與「拈花微笑」之意旨無別。
森愛耦諧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3/10
竹篦子代表參究的一念,或者朝意識根源處看:若有妄念紛飛起伏,不需要遏止,只要繼續往前看就可以;將參究的一念,漸漸穿透妄念的海波 (喚做竹篦子,有語),到達妄念根源的海底 (不喚做竹篦子,無語),再將此類似海底的根源處看破,即是透關而到家。
Thumbnail
2022/03/10
竹篦子代表參究的一念,或者朝意識根源處看:若有妄念紛飛起伏,不需要遏止,只要繼續往前看就可以;將參究的一念,漸漸穿透妄念的海波 (喚做竹篦子,有語),到達妄念根源的海底 (不喚做竹篦子,無語),再將此類似海底的根源處看破,即是透關而到家。
Thumbnail
2022/03/07
石頭參同契: 「明中有暗」,離卦,離是明中暗;「勿以暗」,取了離卦中陰爻。 「暗中有明」,坎卦,坎是暗中明;「勿以明」,取了坎卦中陽爻。 臨濟四料簡: 境白、人黑。 境中有人,白中黑,奪了境中之「人」,「奪人不奪境」。 人中有境,黑中白,奪了人中之「境」,「奪境不奪人」。
Thumbnail
2022/03/07
石頭參同契: 「明中有暗」,離卦,離是明中暗;「勿以暗」,取了離卦中陰爻。 「暗中有明」,坎卦,坎是暗中明;「勿以明」,取了坎卦中陽爻。 臨濟四料簡: 境白、人黑。 境中有人,白中黑,奪了境中之「人」,「奪人不奪境」。 人中有境,黑中白,奪了人中之「境」,「奪境不奪人」。
Thumbnail
2022/03/03
五位,分別是: 正中偏、偏中正、 正中來、偏中至、 兼中到。 後世有將「偏」中至改為「兼」中至者,主要是臨濟宗的宗人,或許有其理由,但只能說,那是臨濟宗所詮釋的五位,而非洞山五位的本色。
Thumbnail
2022/03/03
五位,分別是: 正中偏、偏中正、 正中來、偏中至、 兼中到。 後世有將「偏」中至改為「兼」中至者,主要是臨濟宗的宗人,或許有其理由,但只能說,那是臨濟宗所詮釋的五位,而非洞山五位的本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個世界,也是由我們因緣塵合的身體,體內組織器官的物理化學反應,去感知認識的,一切唯識所造。
Thumbnail
這個世界,也是由我們因緣塵合的身體,體內組織器官的物理化學反應,去感知認識的,一切唯識所造。
Thumbnail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首傳頌千古的四句偈出自於《金剛經》〈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金剛經》原是長篇連貫的經文,經由梁朝的昭明太子整理而成容易傳誦理解的三十二個分則,並於各段落增添了簡潔精要的標題。「應化非真分」即是昭明太子所下之標題。那麼「應化非真」是什麼意
Thumbnail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首傳頌千古的四句偈出自於《金剛經》〈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金剛經》原是長篇連貫的經文,經由梁朝的昭明太子整理而成容易傳誦理解的三十二個分則,並於各段落增添了簡潔精要的標題。「應化非真分」即是昭明太子所下之標題。那麼「應化非真」是什麼意
Thumbnail
戒律,不是束縛,是更大的自由 出離心,不等於禁慾苦修 樂在修行生活中
Thumbnail
戒律,不是束縛,是更大的自由 出離心,不等於禁慾苦修 樂在修行生活中
Thumbnail
大家好, 延續上一集的話題, 沒有功德以及廓然無聖。 這個部分再跟大家做分享, 六祖惠能禪師曾經說過, 在經典(六祖壇經)當中有人問他: 達摩跟梁武帝的對話, 那麼特別提到沒有功德, 對很多修行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迷惑的, 不曉得怎麼去看這件事情非常迷惑。
Thumbnail
大家好, 延續上一集的話題, 沒有功德以及廓然無聖。 這個部分再跟大家做分享, 六祖惠能禪師曾經說過, 在經典(六祖壇經)當中有人問他: 達摩跟梁武帝的對話, 那麼特別提到沒有功德, 對很多修行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迷惑的, 不曉得怎麼去看這件事情非常迷惑。
Thumbnail
道者,〇也。 此道,徧滿虗空、充塞宇宙、通貫三世、非去來今、有知有覺、靈明瑩徹、不墮空亡、不拘惑識,乃超越、絕對之知見。
Thumbnail
道者,〇也。 此道,徧滿虗空、充塞宇宙、通貫三世、非去來今、有知有覺、靈明瑩徹、不墮空亡、不拘惑識,乃超越、絕對之知見。
Thumbnail
「知」在回到生命本源的狀態下會使天下有裂縫,於是分裂會一直發生,直到完整,直到容納的空間形成,於是「道」的展示,會一直持續運作,就算沒了身體也不會停止。
Thumbnail
「知」在回到生命本源的狀態下會使天下有裂縫,於是分裂會一直發生,直到完整,直到容納的空間形成,於是「道」的展示,會一直持續運作,就算沒了身體也不會停止。
Thumbnail
先秦時代有三本關於道家的著作流傳於世。老子,莊子,列子。三位作者的名字是有深意的,一個表示由來已久,一個表示全,一個表示裂。往下研讀道德經,會發現這三個觀念縱貫全經。
Thumbnail
先秦時代有三本關於道家的著作流傳於世。老子,莊子,列子。三位作者的名字是有深意的,一個表示由來已久,一個表示全,一個表示裂。往下研讀道德經,會發現這三個觀念縱貫全經。
Thumbnail
《石頭參同契》中提到後天的「明中暗」、「暗中明」,其中,「勿以暗」、「勿以明」乃是對於是對於後天的明中之「暗」、暗中之「明」,亦即離中陰爻、坎中陽爻,之否定,不像《周易參同契》,是將離中陰爻、坎中陽爻二者互相交換,亦即陰陽「交媾」,讓心火、腎水自然流轉,在身內循環。
Thumbnail
《石頭參同契》中提到後天的「明中暗」、「暗中明」,其中,「勿以暗」、「勿以明」乃是對於是對於後天的明中之「暗」、暗中之「明」,亦即離中陰爻、坎中陽爻,之否定,不像《周易參同契》,是將離中陰爻、坎中陽爻二者互相交換,亦即陰陽「交媾」,讓心火、腎水自然流轉,在身內循環。
Thumbnail
所有的現象 (相),是因為用虛妄的意識心來領解感受,所以才是虛妄的;若見到佛性 (不相),用真實的意識心來領解感受,那麼所有的現象都是真實的 (不妄);如來看到的,就是基於這個佛性照了的意識心,所見到的一切現象。
Thumbnail
所有的現象 (相),是因為用虛妄的意識心來領解感受,所以才是虛妄的;若見到佛性 (不相),用真實的意識心來領解感受,那麼所有的現象都是真實的 (不妄);如來看到的,就是基於這個佛性照了的意識心,所見到的一切現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