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孩子成長早知道,幫爸媽畫對教養重點

2022/01/0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常聽到父母抱怨,孩子不會讀書、成績差、花了一堆錢送去補習班,成績還是這樣、算數學總是粗心……這種類似的抱怨,你一定聽過,而且說不定當我們是孩子時,我們的父母也是這樣跟他們的同事、朋友如此抱怨呢! 認真思考,想不開、放不下斤斤計較「分數」的是父母自己,也是父母影響了孩子對於分數的看法。但幼兒期跟兒童期的教養除了分數、成績以外,還有更重要的事應該列為優先選項。
聆聽大學生談談家庭教育
為什麼這麼說呢?最近,我對班上的大學生做了一個調查,我提問:「請回想小時候(幼稚園至小學)父母對你說過什麼話、做了什麼事情,以及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對你影響深遠? 帶來什麼影響? 」
這些大學生的回饋意見,值得家長們一起來了解。
有機玫瑰茶
首先,幾乎沒有大學生回饋,因為「父母要求分數、成績,所以我很感謝」,那麼,父母的哪些教養影響了孩子呢?答案是「父母所教導與以身作則的生活常規、品格、觀念及父母自身的態度,深深影響了孩子」。
在生活常規方面,有學生分享:「因為父母很少晚上帶家人出門,所以我也不喜歡晚上外出活動」;有家長從小要求「叫我起床後要摺被子,所以我現在是寢室內唯一摺被子的人。」更有同學分享她剛學會看電視的八點檔偶像劇,她學著劇情,對著媽媽說:「我恨妳」,媽媽一邊哭一邊打她,「我後來發現電視真的不要亂看,話也不要亂說,尤其是傷人的話,不然愛自己的人也會很受傷…」。前述舉例的這些日常點滴看似沒有什麼特殊,卻如樹根般深入了孩子的成長。
爸媽所教導及以身作則的生活常規、品格、觀念與態度,影響孩子
爸爸媽媽的品格信念及觀念更影響了孩子,如大學生分享父母教導「要守時」、「不可以欺負其他同學」、「當個誠實的人」、「做錯事情,就要跟老師說抱歉」、「教導我『待人禮貌至上』,因此影響我很深,至今儘管面對自己不是很喜歡的人,同樣會保持良好態度」;還有像「買好東西用比較久、就不用一直買,吃新鮮、品質比較好的食物,因此比較健康」、「認真讀書,多做運動」等等,父母的耳提面命都內化成孩子的價值觀。
爸媽的態度同樣發揮了強大的教育效果,爸媽透過言教、身教,示範待人有禮貌、不吝分享、熱心助人、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讓我從小耳濡目染…而我自己也追求成為這樣高道德標準的人」,難怪這屆學生讓老師們有如沐春風的感受,因為他們擁有「尊重」的人文素養,不僅有禮貌,也會主動協助他人、欣賞別人的優點,若上課請假也會託同學轉達老師。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我們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夠有自信、發揮潛能,活出生命的價值,因此,爸媽除了挖掘孩子多元的潛能外,要如何情境教學呢? 回想童年,有位同學說:「小時候因為自己的身高矮免不了被同學開玩笑,媽媽跟我說:『做人要有志氣。我們也許矮,但我們一樣有很厲害、很棒的長處。』所以,我後來很努力的想證明自己、充實自己,接受自己的身高,也不視為缺點,這就是我現在的樣子。我很坦然,而且也肯定自己其他很獨特、很棒的地方。」此外,班上有位日本外籍生分享,「父母從小都讓我做決定,尊重我的想法。父母比較開放,所以現在我也可以跑到國外生活」。這些大學生分享的是父母在不同情境下,仍灌輸孩子正向的思考、同時也透過讓孩子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累積小小的進步,進而培養自信。
有機玫瑰花茶湯
爸媽撫養孩子的方式與態度,顯然影響了孩子的未來
爸媽的教養方式,會帶給孩子未來什麼樣的影響,值得我們大人以「長期價值投資」的角度,檢視現在你與孩子的互動關係及教養模式。有位大學生提到,「爸媽常讓我們看電視,讓我們成為電視兒童,最後我們近視」,這是錯誤方式陪伴孩子成長的結果,在3C盛行、網路成癮問題越來越多的狀況下,大學生的回饋意見對於正在教養小孩的父母們,真的很受用。
若我們是能夠以包容的態度面對孩子難免犯錯的家長,對於孩子的影響是什麼呢? 學生分享:「常常我做錯事或是造成他們的麻煩或亂買東西,爸媽常常都會說沒關係,讓我覺得自己是被包容的,他們也尊重我的決定,更願意為我的決定給予支持,不論是金錢還是勞力,有種被相信的感覺,我覺得這影響了我現在比較不會有那麼多顧慮,且能夠勇敢去追求我想做的夢想;但因為愛他們,所以我也會在我的決定中,有更多考慮爸媽的成分;我同樣也會在生活中,對別人有多一點的包容和體諒」。
當父母用體諒的態度接納孩子,孩子不知不覺學習「同理心」,以包容和體諒的心態面對周遭的事物。你對孩子的態度,可否能讓孩子真切感受到你的愛呢? 沒有人完美無缺,你是否要求孩子零缺點? 或要求孩子一定得依照你的規定或標準(但孩子現階段身心發展狀態正在他的年齡成長範圍內,還無法如大人般成熟)? 這種要求孩子「達大人標準」的教養方式,可否達到你所期待的教育目標呢?
信義鄉
互動模式決定了未來的親子關係
親子互動,更是讓大學生大書特書。「一起出遊」的回憶深印在孩子記憶中,正面效果的教養方式,包括「以討論的方式跟孩子溝通」,「怎麼對待孩子,而不寵壞孩子」,同學們激烈討論,如學生說:「小時候有一次跌倒,我覺得有一點痛(但其實還好),結果我媽完全沒理我。我心裡就很不服,開始刻意唉唉叫想吸引注意,都沒用。我媽還是裝沒聽到,後來根本也不痛了,我發現自己這樣裝沒有用,之後就學乖了,媽媽寵我們孩子的分寸抓得很好,讓我至今都還是跟媽媽很要好,但不會變成『媽寶』。」
家長的教養方式,也決定了未來的親子關係: 「小時候父母的話,就是要聽,權威式的教養,雖然以前覺得好嚴格,但現在發現在這之中也教會了我一些人生道理,不過就會和父母比較有距離感,不像朋友什麼都能說」。
當孩子隨著心智、能力成熟,對於人跟環境有了更多理解,這些大學生提到「我們也會受傷」……「認知到父母也是需要被理解、被溝通,父母是有能力侷限的普通人」;也因此,有的學生會轉化父母以前的做法,如「我跟弟弟讀幼稚園時,爸媽很晚才來接我們,所以現在我和別人有約,會盡量早到」、「我父親忙於工作,母親不擅長指導人,所以我習慣獨自完成作業」,長大的他,事事獨立。
北歐國家以促進兒童發展、激發學習興趣及感受愉悅學習的教育內涵
孩子未來是世界的公民,我們將教養的視野拉到北歐國家的教育內涵,如瑞典學前教育班,目的是在促進兒童發展和激發學習興趣,為幼兒未來進入小學教育做準備;又如丹麥的學前教育,此階段的學習重點,在於基本的讀寫及計算、語言的表達、自然科學現象、音樂、社會技能、人際的互動和合作等。芬蘭的教育理念是重視學習主體與培養孩子學習能力,依著芬蘭政府「學習的愉悅」終身教育主軸,因此學校教育重視不讓任何一位學生落後,對於學業成績落後的學生,應該給予其他專長的加強,而非一昧強調學術成就的發展;教學加入「從做中學」元素,小學生要參加很多工藝、藝術、美術、木工、烹飪等課程,從中操作、統合、彼此尊重與合作能力,並認識各行各業。
信義鄉
從大學生回饋反思家長的教養重點
綜合大學生回饋的成長經驗及北歐教育內涵,父母的教養重點應該是著重在建立孩子生活常規、良好的品格及觀念,並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培養孩子學習能力,促進孩童身心發展,增進孩子的人際互動及團隊合作技能。
今日很多爸媽超前部署,期待孩子出類拔萃、擔心孩子表現不如他人,還未上幼兒園就開始送孩子去上各種才藝課;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小學階段,父母又開始焦慮孩子的成績、期盼孩子比別人優秀,為人父母、愛孩子的心情,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當爸媽讀了大學生們上述對於父母教養的迴響及北歐國家的教育重點,是否可以想想,你是否被孩子的成績分數綁架了? 在這過程中,建議家長可以去釐清「成績」對你的意義為何? 是因為你在乎面子?還是你在乎成績背後的孩子學習情況呢?或是其他因素呢? 若是在乎孩子的學習狀況不佳,應該是去找出孩子學習上的問題,檢視的不是成績排名,而是孩子學習的態度跟方法,進而尋求解決方案,另外,也要鼓勵孩子多元探索,激發孩子提升自己,並賞識孩子的努力及進步。
父母所教導及以身作則的生活常規、品格、觀念與父母的態度,如樹根般深植於孩子的成長,進而形塑了孩子的價值觀及生活觀。爸爸媽媽,我們一起成長!
信義鄉梅樹(2022.01.01)
60會員
288內容數
有根羽毛喜歡到處旅行,記錄生活、想像、教育、教養....不管是光或陰影都值得擁有翅膀,跟著這羽毛一起去旅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