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死:讀Frankl《生存的理由》、《向生命說Yes》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個寂靜的夜晚,我坐在椅子上,沉悶的讀著Frankl的《生存的理由》。我把世界拋在腦後,安靜的想著死亡,與分離,與那些再也見不到面的人。多希望,你還在這裡;如果他們還聽得到,我就會說這些話,說出我從未跟他說過的話。

我盼望Frankl能幫助我,所以我跑到圖書館,把他的書都借回來。如果還能見到Frankl,我想問他說:你怎麼能做得到?經歷了長期的折磨,被戰火焚燒了故鄉和一切,差點死去。而當你回復自由時,你最愛的妻子已經死去,在集中營,年僅25歲。你怎麼還能活下去?還能幫助這麼多其他人?

愛妻是否仍在人間,我不知道,也無從知道(整個集中營的囚禁生活期間,既無書信也無任何通郵);但此時此刻,這些可以說已經無關緊要了。摯愛的親人是否還活著——從某個角度而言,我現在已經不需要知道,因為已經沒有任何事物會影響我的愛,以及對這份愛的思念,和心中影像那充滿愛的凝視。如果我當時便知妻子已經去世,相信自己也不會受到這事實干擾,內心同樣可以忘我地沉浸在愛的凝視中,精神對話也會同樣強烈、充實。至今我才明白這節經文的真諦:「求你將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記……因為愛情如死之堅強……」

我一直都無法了解這種想法。如果,他真的死了;如果,人的死後是一片虛空,只剩下墳墓和風沙。那我愛什麼呢?我的愛,我的痛苦,只能夠幫助我自己。卻無法給那個人,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撫慰。那我的愛並不會像死一樣堅強,而只會像生命一樣脆弱而已。

有回,一位年長的家庭醫生因為患有嚴重的憂鬱症,而前來找我諮詢。他畢生最愛的妻子兩年前過世,往後他始終無法釋懷。好,我該怎麼幫他?我該對他說什麼?我忍住什麼都沒對他說,反而直接問他:「醫生,如果是你先過世,而你妻子得獨自活著,那怎麼辦?」
「噢,」他說:「這對她來說一定很可怕,她一定會很痛苦!」
這時我便回道:「你看,醫生,她免於受這種苦,就是因為你讓她不用受苦。沒錯,代價的確就是你得獨活、哀悼她。」

我必須活著,為你受苦。而不是讓你哀悼我,為我哭泣。也許這個想法說服得了我,你還活在我身上。就像如果我先死了,我還活在你身上一樣。我們堅強嗎?我現在知道了,我們從來都不堅強。但是,在我裡面,你卻支撐著我,不允許我太早死去,和你一樣。為了彌補你曾經留在這個世上,現在卻不在,為了記念你已經做過的一切。

看似會剝奪人類生命意義的不僅是苦痛,也包括死亡。我總不厭其煩地說,生命中真正瞬息萬變的只有它的潛在力,不過一旦實現了便立刻成為現實,保存於過往,安全地遠離無常。一旦成了過去,就沒有什麼會消失而無法挽回,全部都收藏入庫不得撤回。
人往往只想到無常殘留的遺跡,卻忽略了豐收的過往——那些自己曾經搶救的所有功績、歡樂與苦痛。過去無法重來,發生過的無法抹去。我應該說,曾經存在是最確實的存在。

總會結束,有一天,我也會結束。到那一天,我就會知道,我一直想知道的答案。不論是仍然會存留些什麼,或是完全的空虛。

不論是哪一個答案,至少我們是一樣的。

Frankl:《向生命說Yes!》。李雪媛、柯乃瑜、呂以榮譯

Frankl:《向生命說Yes!》。李雪媛、柯乃瑜、呂以榮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傅元罄的沙龍
68會員
147內容數
對有興趣的哲學論題進行科普,希望吸引大家來一起討論。
傅元罄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31
本文探討AI革命的風險與益處,並以OpenAI執行長奧特曼的事件為例,分析「有效利他主義者」與「有效加速主義者」的觀點差異。文章批判將AI技術封閉於營利機構的風險,並指出「實用主義」的侷限性,強調人類應基於自身目的運用AI,避免被科技奴役。 (本摘要由方格子AI所生成)
Thumbnail
2025/03/31
本文探討AI革命的風險與益處,並以OpenAI執行長奧特曼的事件為例,分析「有效利他主義者」與「有效加速主義者」的觀點差異。文章批判將AI技術封閉於營利機構的風險,並指出「實用主義」的侷限性,強調人類應基於自身目的運用AI,避免被科技奴役。 (本摘要由方格子AI所生成)
Thumbnail
2025/03/17
為人工作,客觀上就是一件受制於人的事情。受制於公司所提供的資源、人力支援、還有分派的工作量。明明是我們自己的任務,即使自己希望能夠好好的做,但別說是追求卓越了,就連僅僅只是維持應有的標準,卻也都還是受制於這些操之於他人手中的財力、人力的效用。
Thumbnail
2025/03/17
為人工作,客觀上就是一件受制於人的事情。受制於公司所提供的資源、人力支援、還有分派的工作量。明明是我們自己的任務,即使自己希望能夠好好的做,但別說是追求卓越了,就連僅僅只是維持應有的標準,卻也都還是受制於這些操之於他人手中的財力、人力的效用。
Thumbnail
2025/02/17
我把「陰謀論」界定無法被事實或論據所糾正的一系列看法;陰謀論的特點便是「看法」單方面的決定相信什麼事實和事實如何解釋,而事實或論據對他們的「看法」不存在真正的、有意義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2/17
我把「陰謀論」界定無法被事實或論據所糾正的一系列看法;陰謀論的特點便是「看法」單方面的決定相信什麼事實和事實如何解釋,而事實或論據對他們的「看法」不存在真正的、有意義的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你為什麼不自殺?」  《活出意義來》的作者佛蘭克博士,是一名集中營中存活下來的俘虜,亦是一名精神醫學家。每當正經歷劇痛的病患找上他時,他總這麼問。一個簡單的問題,卻能領著一個迷失方向的人深思自己生命的意義;生命的意義,正是每個人存在的動力,儘管對那些認為活著很痛苦、存在僅是「苟活」的人來說亦然。
Thumbnail
「你為什麼不自殺?」  《活出意義來》的作者佛蘭克博士,是一名集中營中存活下來的俘虜,亦是一名精神醫學家。每當正經歷劇痛的病患找上他時,他總這麼問。一個簡單的問題,卻能領著一個迷失方向的人深思自己生命的意義;生命的意義,正是每個人存在的動力,儘管對那些認為活著很痛苦、存在僅是「苟活」的人來說亦然。
Thumbnail
蘇東坡《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Thumbnail
蘇東坡《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Thumbnail
這本書看過很多人分享,終於有機會拜讀了。書挺薄的,但意義深遠。 作者本是一名精神科醫師,家庭美滿,卻在一夕之間淪為納粹集中營的俘虜,一無所有,精神肉體都受到虐待,在營裏猶如畜牲般的生活,到底是如何走過來,而沒有自殺或精神崩潰呢?
Thumbnail
這本書看過很多人分享,終於有機會拜讀了。書挺薄的,但意義深遠。 作者本是一名精神科醫師,家庭美滿,卻在一夕之間淪為納粹集中營的俘虜,一無所有,精神肉體都受到虐待,在營裏猶如畜牲般的生活,到底是如何走過來,而沒有自殺或精神崩潰呢?
Thumbnail
「人無論任何境遇,都適應得了」集中營是什麼樣的煉獄,折磨中如何保有生存意志,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這些日子帶給 Frankl 什麼樣的人生智慧?「我只害怕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痛苦。」這句話太深也太令人不解...一起閱讀人生,一起找答案。
Thumbnail
「人無論任何境遇,都適應得了」集中營是什麼樣的煉獄,折磨中如何保有生存意志,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這些日子帶給 Frankl 什麼樣的人生智慧?「我只害怕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痛苦。」這句話太深也太令人不解...一起閱讀人生,一起找答案。
Thumbnail
「活在活著的人的心裡,就是沒有死去」   到現在我依然清楚地記著,安寧病房的房間內,那些把人隔開的綠色拉簾,也記得那張躺在病人左手邊讓家屬休息的折疊椅,也記得臨終前充滿痰液卻又短促的沙沙呼吸聲,空氣中還聞的到藥味,卻又不刺鼻。 【人生沒有意外,你們說對嗎?】
Thumbnail
「活在活著的人的心裡,就是沒有死去」   到現在我依然清楚地記著,安寧病房的房間內,那些把人隔開的綠色拉簾,也記得那張躺在病人左手邊讓家屬休息的折疊椅,也記得臨終前充滿痰液卻又短促的沙沙呼吸聲,空氣中還聞的到藥味,卻又不刺鼻。 【人生沒有意外,你們說對嗎?】
Thumbnail
熟悉的眼神、熟悉的死亡氣味、熟悉的家屬焦慮 彌留的空氣裡,是沉重的氣壓 在學生時代接觸安寧療護之後 照護生涯中的總強調 如果人,不懂好好生活,又如何能好好離去? 如果家屬不願意讓個案成為自己,尊重他的想法意願? 那又如何是真的愛他呢?
Thumbnail
熟悉的眼神、熟悉的死亡氣味、熟悉的家屬焦慮 彌留的空氣裡,是沉重的氣壓 在學生時代接觸安寧療護之後 照護生涯中的總強調 如果人,不懂好好生活,又如何能好好離去? 如果家屬不願意讓個案成為自己,尊重他的想法意願? 那又如何是真的愛他呢?
Thumbnail
作者以第一人稱仿若述說自己身邊最近發生的事一般開啟了整本小說的序幕,其實整本小說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擁有名字,只有我、你、他、她、那位老婦、民宿主人,沒有名字的好處是代入感非常強烈,幾乎感覺那位備受癌症折磨的好友就在你眼前崩解,所有的情緒都真實到躍然紙上,仿若一齣道句簡單只憑對白及演技抓住觀眾目光的舞台
Thumbnail
作者以第一人稱仿若述說自己身邊最近發生的事一般開啟了整本小說的序幕,其實整本小說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擁有名字,只有我、你、他、她、那位老婦、民宿主人,沒有名字的好處是代入感非常強烈,幾乎感覺那位備受癌症折磨的好友就在你眼前崩解,所有的情緒都真實到躍然紙上,仿若一齣道句簡單只憑對白及演技抓住觀眾目光的舞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