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與國文課|Netflix電影《千萬別抬頭》你願保持清醒,還是與世同濁?

2022/01/1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千萬別抬頭 電影海報

簡介

在2021年年底,由曾經執導過《大賣空》、《為副不仁》等多部電影的亞當·麥凱,自編自導一部科幻諷刺電影《千萬別抬頭》(Don't look up.在Netflix上線,演員陣容包含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珍妮佛·勞倫斯、梅莉·史翠普等多位著名演員。
電影講述了在NASA工作的師徒二人,發現半年後有一顆超大彗星要撞上地球,引發世界末日,於是忙著四處奔走預告這個災難,希望大家能夠引起大家的重視,並做好超前部署。然而,無論是總統、企業家、媒體抑或民眾,大家都只顧著自己的事,沒有人將這個警告放在心上......

心得評價

先說總體評價,《千萬別抬頭》運用了誇大的劇情設定,扁型的人物塑造,來諷刺當前的社會現象,雖然真實世界絕對比電影中所呈現的更加複雜及難懂,但我認為他的諷刺力道相當足夠,是一部能喚醒社會議題討論的電影,且劇情緊湊,絕無冷場,很值得點開來看看。
《千萬別抬頭》的野心很大,想諷刺的面向很廣,包含政府、資本家、媒體、民眾,然而這也導致了每個面向的人物形象都比較單一,就像黑色幽默的喜劇漫畫,只把人物身上幾個醜陋的特點放大。電影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看似由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中,資訊是如何被操弄,導致大家看不見真正危急且重要的訊息,也就是彗星即將毀滅地球。
總統只關心選情,除非這個消息有利於她的民調上升,否則就無須放太多心力;媒體只想著收視率,訊息若不夠有梗、趣味,再重要也不會被放上版面;資本家只在乎收益,即使彗星導致地球毀滅的風險高達90%以上,還是想著要怎麼開採彗星上面的原物料。而這些社會金字塔頂層的人,是真的不相信有世界末日嗎?在電影結尾,世界末日真的來臨那天,他們乘著早就準備好的諾亞方舟移居別的星球了。
當然,社會金字塔頂層的人未必都如此短視近利,底層民眾被操弄也不見得是真的很愚蠢,因為真實世界的情況往往更加複雜,議題的瞭解門檻很高,末日的預言也不會像彗星撞地球那麼直接好懂,且立即應驗,例如全球暖化議題,不斷有學者專家警告,但地球仍持續被開採,也有人堅信著暖化其實不存在,而要何時才能證明其中一方是對的?沒有人知道,反正應驗的那天,也許現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早就死了。因為長遠的後果很難被看見,或也無人關心,導致了訊息更容易被包裝成「別人想讓我們看見的」,我們也只選擇「我們想相信的」。就如同這次公投的議題,有多少人是真的瞭解藻礁及天然氣,才投下自己的那一票?
假若不幸身為能夠知曉未來的智者,但卻無力改變這個世界,就如同電影中的師徒二人,你會想保持清醒,還是與世同濁?由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飾演的教授藍道·明迪,曾經歷過一段迷失期,然而最後選擇堅定自我,與最親愛的至親好友一同安然地面對末日。由珍妮佛·勞倫斯飾演的博士生凱特·狄比斯,不斷保持著清醒與憤怒,但也無力改變事實,最後也選擇(或者說也沒有選擇)坦然面對死亡。
《典籍裡的中國》王洛勇飾屈原

與國文課〈漁父〉的連結

其實在數千年前的楚國,也有人曾經爭論過該抬頭還是不抬頭的問題,那便是屈原與漁父。屈原曾任楚國的三閭大夫,有滿腔的熱血與才華,卻只能被流浪邊際,看著楚國日益消沉;漁父的身分則十分神祕,但觀其談吐,應該不是個鄉野匹夫,而是有智慧的隱士。他們在江邊相遇了,漁父見屈原「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於是上前關心,展開了一場有關人生價值觀的問答。
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這是漁父的質問。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而這是屈原的回答。
在感性上,我們不是數千年前的楚國人,很難對楚國要被秦國吞併有什麼感覺;站在理性的角度,更難理解屈原為何要如此執著,最後甚至選擇自殺。但如果有關末日的預言,是發生在自己所生存的這個時空呢?你願保持清醒,還是與世同濁?

問題討論

  1. 電影中的教授、博士生,課文裡的屈原、漁父,面對末日分別抱持著什麼樣的態度呢?有經歷轉變嗎?
  2. 如果是你,會想要做出什麼樣的選擇?而這個選擇有什麼樣的利弊?為什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1會員
110內容數
記錄些喜聞樂見的人事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