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師的餐盤到女權主義者的諾貝爾文學獎名言瓷版彩繪:茱蒂芝加哥(Judy Chicago)的《晚宴》( Dinner Pa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國師的餐盤

2021年底,儼然是華人集體心靈療癒師的國師,也推出了一套聯名瓷盤。四個系列以女神為名,將女神的美分為四個系列,傳達人人皆為女神的信念,以此系列推出不同色彩的五種器型餐組。餐具在進食期間也一如以往傳遞國師的正能量,英文的心靈小語,裝飾在餐盤的邊緣。這讓人想起了女性主義者的女神角色Judy Chicago於1970年代製作的「晚餐」系列裝置。

女性集體創作的〈晚宴〉

這個1970年代完成的大型裝置,每邊長達14.63公尺,由一個大型三角長桌組成,每邊13個座位,共39個座位每個位置的桌布都是由刺繡完成,繡上從希臘時代開始的女性神話或是歷史人物的名字,桌布上擺著金色聖杯及刀叉餐具,及以榮耀每位女性的女性生理特徵瓷盤。地上的磁磚則有歷史上999位的女性姓名。此件作品的發想從整理女性的歷史出發,由神話中的女神到影響近代文明的女性,都列入類似祭典儀式的展場。作品的製作方式轉移女性集體勞動的模式成為共同創作,整件作品歷時近五年才完成(1974-79),由400位志工及工作人員一起完成。將向來作為女性家務活動空間的廚房與餐桌結合成奉獻儀式的場景,把被視為女性手工藝的陶藝與織品媒材作為表現手法,即便是在佈展過程中,龐大繁重且重複性地為地上磁磚打磨、熨燙餐桌上的桌布、擦拭餐盤、擺盤都是歷來女性日常工作的再現。重新榮耀歷史上的女神與女性的過程,達到集體自我認同與聖化的療癒效果,且其過程整理出為女性歷史為主的資訊,以及合作過程中的自我探索與交流,成為對男性歷史與社會失衡的批判。《晚宴》1979年在舊金山美術館展出三個月,參觀人數超過十萬人,成為美術館最受爭議及歡迎的展覽之一,也是藝術史上重要且具影響力的女性主題事件,同時是她創作生涯中的關鍵性作品,儘管作者本人認為此作品的盛名或多或少掩蓋了其他作品被關注的機會。此件作品2002年由伊莉莎白基金會所購藏(Elizabeth A. Sackler Foundation),2007年轉贈布魯克林美術館。被譽為第一部史詩般的女權主義藝術作品。

女權主義藝術家朱蒂芝加哥(Judy Chicago)

1970 年《藝術論壇》上刊登了一則的廣告,當時31歲的藝術家朱迪·格羅維茨 (Judy Gerowitz) 在廣告中公開「放棄」了冠用父親和丈夫的名字的父權慣例,選擇她所出生的地名芝加哥作為自己的姓氏成為朱迪·芝加哥,宣告切離姓氏脈絡成為獨立的個體。1972年〈女人房子〉“Womanhouse”(1972 年),這部 Miriam Schapiro 合作的短片,記錄了這個位於加利福尼亞州伯班克後來搬到加州藝術學院(CalArts)的房子,裡面裝滿了芝加哥她在加州州立大學弗雷斯諾分校開設藝術教育課程中,她和她的藝術學生為女權主義者課程製作的身體和家庭生活聚焦於傳統女性主題的裝置。這一時期的作品標誌了她的激進以及隨後專注於在男性視線之外的藝術創作;以及她探索以女性的方法自我引導創作的歷程。儘管被譽為女權主義藝術的先驅之一,芝加哥1975年坦率地在他的著作《穿越花朵》談到被男性主導的藝術機構所拒絕,以及在很大程度上沒有支持的情況下開闢自己的道路的困難:將這些經驗做為女性藝術家成長的學習手冊。〈晚宴〉之後,芝加哥持續以各種主題從誕生到死亡,進行創作持續不墜。

Judy Chicago的近期展覽

最近2021年年底到2022年初,在美國西岸灣區有三個與Judy Chicago相關的展覽。第一個是舊金山得揚美術館(de Young Museum)的「茱蒂芝加哥回顧展」(Judy Chicago: A Retrospective) ,第二是在伯克萊藝術博物館( Berkeley Art Museum)的藝術和女權主義展覽「新時代:21世紀的藝術與女性主義」(New Time: Art and Feminisms in the 21st Century)。回顧展是個跨越藝術家60年職業生涯的大製作,展覽由 Claudia Schmuckli 策展,採用獨特的倒敘方式展示芝加哥的作品,每個空間圍繞著一個主題。第一個展間包含她最近的作品《終結:對死亡與滅絕的沉思》(2015-19)。進入展廳觀者立即被置於一座真人大小的青銅浮雕前,面對芝加哥在臨終前手捧一束鮮花的雕像《死亡救濟》(2016 年)。一系列黑色玻璃上的小型私密繪畫展示了芝加哥對其他文化中死亡和死亡的沉思,另外,關於《我將如何死》的系列提問,提出了諸如我是否會死在我丈夫的懷抱之類的問題?沿著對面的牆面是同系列風格的繪畫,以滅絕為主題哀嘆人類對植物和動物物種的破壞性影響,包括珍稀蘭花、瀕臨滅絕的大象和被殘忍地肢解以獲取鰭的鯊魚。關照聚焦在內在深沈的恐懼:我會發生什麼事?;我們將會對地球以及其他生物怎樣?

茱蒂芝加哥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李奧納多柯恩

茱蒂芝加哥最近的第三個展覽則是在當代猶太博物館展出以李奧納多柯恩為主題的特展Experience Leonard Cohen,特展以柯恩對於藝術家、文學家、音樂家們的影響為主題。一系列的小主題邀請四位藝術家,透過他們的眼界來體驗柯恩。

李奧納多·科恩 (Leonard Cohen) 的文字表達了人類面臨人生萬象的所有優雅和不完美。直到今天,它們繼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音樂家和作家。這個展覽以科恩的詩文如何成為其他同代藝術家的靈感為核心:一系列四場個展,展示當代藝術家喬治·霍、朱迪·芝加哥、坎迪斯·布雷茨和馬歇爾·特拉梅爾的身臨其境的親密藝術作品,所有作品都受到李奧納多·科恩,這位來自加拿大蒙特利的音樂家、文學家和全球偶像的生活和工作的啟發( 1934-2016)。

茱蒂芝加哥的陶藝家弟弟與弟媳:賓柯恩(BEN COHEN ベンコーエン )與柯恩冷子(冷子コーエン)

說到柯恩,茱蒂的本姓柯恩。他有一位弟弟差他六歲賓柯恩(BEN COHEN ベンコーエン ),也是在芝加哥出生,但在1974年29歲時到了日本。最初在京都一邊教授英文會話,一邊學習日本傳統文化的合氣道與陶藝。期間特別受到古越前的吸引,1978年跟妻子冷子結婚,移居福井縣開始真正專心修研陶藝。1981年在宮崎村紋古寺獨立成立工作室「幸炎窯」。然而,1989年三月突然感到上肢無力,診斷得到了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44歲確診兩年之後即過世。與病魔對抗的期間,89年11月還舉辦了個展,但已經是以輪椅代步。但從那時開始其夫人開始學習陶藝,在賓柯恩逐漸失去運用肢體的能力的過程中,其夫人的雙手透過柯恩的口頭指導做陶,持續創作直到無法動口。1991年8月在名古屋舉辦了「共同作陶展」,當時已經隨著攜帶著呼吸器。1992年1月在東京舉行個展後,做陶的時間逐漸縮減直到身體衰敗去世。

隔年冷子(Reiko Kakiuchi-Cohen)開始在東京舉辦個展,2000年開始陸續於美國、京都與東京發表作品。這四位柯恩,讓人見識到人生如陶一般,各自不同的韌性。

2022年正值茱蒂芝加哥〈女人房子〉創作50週年紀念,以芝加哥為名的藝術教育獎項,今年特別將實踐作為一種方法的教育方式的〈女人房子〉作為主題,進行徵件。即日起到7月15日為止歡迎參考https://throughtheflower.org/judy-chicago-art-education-award/?fbclid=IwAR0JzZOu4i2KAnWZjfoAjcpyrUnz1EhIo-zumML9deIjYd45thEQiVqj-1E

封面照片下載自布魯克林美術館網頁。

《晚宴》 Dinner Party

茱蒂芝加哥 Judy Chicago

陶瓷、布

1463*1463cm

1974-79

布魯克林美術館(Brooklyn Museum)收藏

圖片來自布魯克林美術館網路之伊莉莎白基金會藝術中心女性藝術教學資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庫頭的沙龍
4會員
24內容數
如題
老庫頭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8
兒子的國中朋友跟他們分享打算成為消防員置產之後結婚的事。還在畢業製作的兒子顯然額外開始感受到社會壓力與自我期許的拉扯…… 聊起這事讓我想到自己年輕時對於擇偶、生子的一些基本想法。擇偶其實就是在調配家庭成員的人格特質元素,是一個唯一選擇沒有血緣親人的機會,所以希望自己的家庭有什麼特質其實就是擇偶的基
2025/02/08
兒子的國中朋友跟他們分享打算成為消防員置產之後結婚的事。還在畢業製作的兒子顯然額外開始感受到社會壓力與自我期許的拉扯…… 聊起這事讓我想到自己年輕時對於擇偶、生子的一些基本想法。擇偶其實就是在調配家庭成員的人格特質元素,是一個唯一選擇沒有血緣親人的機會,所以希望自己的家庭有什麼特質其實就是擇偶的基
2024/11/28
本文探討楊元太老師的藝術理念及其創作歷程,解析楊元太如何透過陶藝作品表達個人的生命歷程與情感,展現陶土材質的時代性意義。結合對其作品的理解及藝術創作背後的文化與心理背景,針對藝術界的貢獻與影響進行分析,呈現其在當代藝術中的重要地位。
Thumbnail
2024/11/28
本文探討楊元太老師的藝術理念及其創作歷程,解析楊元太如何透過陶藝作品表達個人的生命歷程與情感,展現陶土材質的時代性意義。結合對其作品的理解及藝術創作背後的文化與心理背景,針對藝術界的貢獻與影響進行分析,呈現其在當代藝術中的重要地位。
Thumbnail
2024/10/25
本文回顧了頤樓的歷史背景及命名由來,介紹劉焜煌及其家族的發展,以及劉啟祥的藝術貢獻。頤樓不僅是家族的象徵,也是臺南文化的一部分。透過後代的努力,這座歷史建築轉型為劉啟祥美術紀念館,展現了臺灣文化的延續與藝術的傳承。
Thumbnail
2024/10/25
本文回顧了頤樓的歷史背景及命名由來,介紹劉焜煌及其家族的發展,以及劉啟祥的藝術貢獻。頤樓不僅是家族的象徵,也是臺南文化的一部分。透過後代的努力,這座歷史建築轉型為劉啟祥美術紀念館,展現了臺灣文化的延續與藝術的傳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知道艾麗絲孟若也是在她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以後,只知道她偉大的作品都是在廚房的餐桌上完成的。女性、寫作、廚房,這三個字讓我聯想到維吉尼亞吳爾芙的名言: 女人要有自己的房間和一筆屬於自己的錢。廚房應該就是孟若的房間吧! 不過,餐桌真的比書桌親切太多,放得下電腦,書本,下午茶和可口的零食。
Thumbnail
知道艾麗絲孟若也是在她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以後,只知道她偉大的作品都是在廚房的餐桌上完成的。女性、寫作、廚房,這三個字讓我聯想到維吉尼亞吳爾芙的名言: 女人要有自己的房間和一筆屬於自己的錢。廚房應該就是孟若的房間吧! 不過,餐桌真的比書桌親切太多,放得下電腦,書本,下午茶和可口的零食。
Thumbnail
《仕女圖》更像是哀悼女性的輓歌,見證一個女人生命的淪落,沒有救贖、沒有希望,確實難以打動普羅大眾的心。然而,筆者肯定珍・康萍挑戰大眾期望視角的勇氣,另闢蹊徑,關懷蘊藉地將一個世代女性群體的悲涼命運呈現在觀眾眼前,加之以精緻華服這殺人不見血的短刀,重新帶領觀眾思考羸弱女性如何被呈現、如何再現女性主體。
Thumbnail
《仕女圖》更像是哀悼女性的輓歌,見證一個女人生命的淪落,沒有救贖、沒有希望,確實難以打動普羅大眾的心。然而,筆者肯定珍・康萍挑戰大眾期望視角的勇氣,另闢蹊徑,關懷蘊藉地將一個世代女性群體的悲涼命運呈現在觀眾眼前,加之以精緻華服這殺人不見血的短刀,重新帶領觀眾思考羸弱女性如何被呈現、如何再現女性主體。
Thumbnail
2023年立夏,吳淑麟個展「My Shelter」邀您一同遊歷一場非實況轉播,但卻根植生命現場、與際遇扣合、必然自成的「未來完成進行式」。 初識淑麟者可按作索驥,循線回溯自2009年起她以「台灣當代首飾創作者」為立場,發展至今一脈相承的創作全景;熟識淑麟者則將從中尋獲各式彩蛋。
Thumbnail
2023年立夏,吳淑麟個展「My Shelter」邀您一同遊歷一場非實況轉播,但卻根植生命現場、與際遇扣合、必然自成的「未來完成進行式」。 初識淑麟者可按作索驥,循線回溯自2009年起她以「台灣當代首飾創作者」為立場,發展至今一脈相承的創作全景;熟識淑麟者則將從中尋獲各式彩蛋。
Thumbnail
由芮妮齊薇格飾演的《茱蒂》,刻畫著好萊塢巨星與歌唱家茱蒂·嘉蘭的晚年,也回憶由她主演的《綠野仙蹤》。這是美國電影學公認史上最經典電影的第6名與最經典歌舞電影的第3名。認識茱蒂之外,相信你一定也會想認識更多的茱蒂,以及《綠野仙蹤》這部影史上的經典。
Thumbnail
由芮妮齊薇格飾演的《茱蒂》,刻畫著好萊塢巨星與歌唱家茱蒂·嘉蘭的晚年,也回憶由她主演的《綠野仙蹤》。這是美國電影學公認史上最經典電影的第6名與最經典歌舞電影的第3名。認識茱蒂之外,相信你一定也會想認識更多的茱蒂,以及《綠野仙蹤》這部影史上的經典。
Thumbnail
HBO GO的迷你劇集《Julia》的推薦和淺談。
Thumbnail
HBO GO的迷你劇集《Julia》的推薦和淺談。
Thumbnail
身為美國第一代料理女神的Julia Child(茱莉亞柴爾德),自小家境優渥,大學就讀於私立史密斯女子大學(Smith College),畢業後她的保守黨父親希望茱莉亞能夠聽從家裡安排嫁給報業二代,就像那個年代所有出身良好的淑女一般,而反骨的茱莉亞拒絕了。
Thumbnail
身為美國第一代料理女神的Julia Child(茱莉亞柴爾德),自小家境優渥,大學就讀於私立史密斯女子大學(Smith College),畢業後她的保守黨父親希望茱莉亞能夠聽從家裡安排嫁給報業二代,就像那個年代所有出身良好的淑女一般,而反骨的茱莉亞拒絕了。
Thumbnail
國師的餐盤 女性集體創作的〈晚宴〉 女權主義藝術家朱蒂芝加哥(Judy Chicago) Judy Chicago的近期展覽 茱蒂芝加哥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李奧納多柯恩
Thumbnail
國師的餐盤 女性集體創作的〈晚宴〉 女權主義藝術家朱蒂芝加哥(Judy Chicago) Judy Chicago的近期展覽 茱蒂芝加哥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李奧納多柯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