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式自我成長筆記:自我框架是如何形成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年初因緣際會接觸到了AndAction團隊,參與了團隊中鄭依明教練開設的「自我成長教練學」課程,開始了我的自我教練之旅。這門課程是希望透過課程影片的引導,培養出個人「自我教練」的能力,自己作為自己生命的導師、coach,養成自己督導、引導自己的力量。
於是這個部落格的「教練式自我成長筆記」專欄就誕生了!這個專欄會分享我在這門課中的學習,還有對我個人生命的反思,如果你也對「教練式對話」、「自我成長」感興趣,請追蹤這個專欄,並繼續看下去喔~

過去的迷惘

算一算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邁入我大學畢業後的第二年了,但大四當年面對即將到來的社會新鮮人身分,我的措手不及、迷惘焦慮,仍歷歷在目。
我大學就讀法律系,學校算是台灣排名蠻前面的大學,高中選填校系時,僅是因為社會組、成績考得還行、不想讀商,同時又覺得讀法律感覺比較專業,希望大學畢業後可以透過法律專業發揮影響力、幫助別人,懵懂之下就誤入了法律大缸。
實際就學時,我才發現自己只對刑事學領域感興趣,對法律人來說最重要的律師、司法官考試中佔比最重的民商法,因仍遊走在商業邊緣,於我而言根本如同天書,以至於讓我對目前仍以民事案件為大宗的法律實務興致缺缺,一直到大四準備研究所、律師考試時,準備進入職場之際,才突然驚覺:原來自己一直逼自己做自己不喜歡的事。
於是大四下學期,我開始逃避,逃避不考像是法律系畢業考一樣的司律考試,但說要投履歷到自己感興趣的非營利組織,就那時候既有的能力又不知道該從何開始撰寫履歷,一瞬間看不見自己的未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擅長什麼。畢業在即又急著找到工作開始賺錢的我,最終還是回歸法律專業,輕巧的獲得了一份遠低於平均薪資的法律工作。
大四下學期這短短半年,對自己的自我懷疑、對生命的迷惘,帶來了許多眼淚,幾乎每天以淚洗面,朋友看到我都擔心我是否會因此患上心理疾病。那時曾想過很多人生的可能性,甚至想過剃度出家,但又覺得那些選項好遠好遠而不屬於我。身邊好多朋友告訴我,「勇敢去做!」「就投投看履歷吧!」,但那時的我根本看不見自己的優勢在哪裡,連履歷都寫不出來。

2種無法成長的思維模式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自己其實正是陷入了很深很深的「自我框架」。在自我成長教練學這門課中,教練提到了兩種無法成長的思維模式:
一、只有完美的機會才是機會。
二、一切都不是我的責任。
大四那年我陷入的正是第一種心態,認為一切都要等自己準備好了才能夠開始。
大學四年期間,我又雙主修又輔系,跨足設計、傳播、社會科學、行銷、農業等領域,但其實「樣樣學、樣樣鬆」,總覺得自己沒有一樣可以拿出來作為優勢的專業,反而陷入更深的自我懷疑,認為自己在求職之前,必須先從其中挑選一個領域進行更深入的鑽研,等到自己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時,才能投身進入相關產業。但其實這個心態背後隱藏了一個大魔王,那就是「害怕失敗」。

形成框架限制的三階段

課程中提到,自我框架的形成有三階段:
階段一、自我標籤化
階段二、行為應該化
階段三、思想絕對化
在「自我標籤化」階段人們會依循自身過往經驗,嘗試將自我塑造成合於外界期待的形象;接著在第二階段「行為應該化」時,人們會為了維持某個標籤,逼迫自己做合於他人期待的「應該行為」;而最後進入「思想絕對化」,在這個階段,自己所認知的世界已經與外在現實脫節,造成對現實的錯誤認知,甚至無意識地做出特定選擇。
對應到我自己的狀況,原來就是我腦中害怕失敗的聲音深深影響、控制著我的思想,不只為自己貼上了「必須優秀」的標籤、做出大家認為優秀的選擇,同時也讓「不能失敗」的思維成為我根深蒂固而難以撼動的恐懼。自我框架就這麼形成了。
大四那年,迷惘的我曾和校內心輔中心的心理師約談過,當年心理師說的話,我仍記憶猶新,她慢悠悠的說:「我知道擔心仍舊可能會發生,但如果你現在分心,表現就不會好。不要讓那些外在的東西讓你分心,專注在你想做的事情上」,適度的壓力能讓人們有好的表現,但當壓力已經成為恐懼,反而影響到表現時,就是時候該思考如何緩解壓力帶來的影響。
了解壓力的來源是一種方式,學習專注在眼前的事情上而不被擔憂影響,也是一種方式。當我們能夠正視自身的自我框架,並找尋方法突破,其實就是一種很大的勇敢、很大的突破了吧?

希望這篇的分享有幫助到正在迷惘的你,看見自己強加於身上的壓力和標籤。有任何心得,歡迎在下方留言與我分享。
最後,我是克里斯汀,謝謝您借閱本書,讓書架上的書能被更多人看見: )
avatar-img
3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追根究底,《死侍與金鋼狼》帶來的娛樂性大概還是奠基在「死侍」這個IP上,它符合觀眾對於這個非典型英雄的想像,並且因此獲得滿足;但這個模式幾乎可以說無法複製在其他英雄角色上,尤其在劇情設計能力貧弱的團隊手中,就連看似最無害「懷舊感」都可能變成一場災難。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專注力不斷受到挑戰,本書深入探討正念如何幫助我們改善對情緒的反應。透過微小的改變和具體的技巧,讀者可以重新校準大腦的自動反應,從而提升內心的平靜與穩定。作者分享了親自經歷的痛苦及其在臨床心理學上的研究,並提供有效的練習方法,讓我們能夠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心靈平和。
Thumbnail
思考框架 那些被社會定義為成功樣貌的人,就是因為那些外界不斷給予的正面回饋, 為他們的思考潛意識建立起成功人該有的框架,最後,他們就會在普世的框架中看不見自己的選擇。 框架形成的三階段 自我標籤化 嘗試將自己塑造成符合外界期待的形象,忙著成為別人想要的樣子,卻失去了看到自己的原有成長可能性。
Thumbnail
自我成長核心- 就是創造自己想要的改變 兩種常見的「沒選擇」思維是什麼? 只有完美的機會才是機會 這不是我的責任,只好等待環境改變 缺一不可的成長模組 建立思維 - 掌握自己內心想法,並讓這些想法引導你往想要的成長方向前進。 展開行動 - 將你腦袋中的思維,利用決策與行動,帶到現實生活中
Thumbnail
一、為什麼上這堂課? 像是如何跟不滿足於現況的自己相處? 或是要怎麼樣找到屬於自己的熱情方向? 要如何自我成長,讓自己更喜歡自己的人生? 對於現在生活,整體而言是穩定的,但外在世界不停的更迭前進,似乎也不能忽視.如何能夠在紛擾的世界裡,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與方向,並朝目標前行.是我這幾年緩慢思考的
Thumbnail
Podcast塔羅占卜題目:「我是戀愛腦嗎?在戀愛中我是否過於依賴對方來確定我的價值呢?」 「戀愛腦」通常是形容一個人在戀愛中過度投入,往往把愛情放在生活中的首要位置,甚至可能會忽略其他重他重要的事物和關係,常因此而失去理智和自我。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3 年前,我剛大學畢業並幸運考上研究所,其實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知道因為大學四年過得跌跌撞撞、混一天是一天,自己必須在研究所做點什麼而投遞一堆實習履歷及團隊、社團招募,但幾乎都沒得到回應,直到開學前,我正覺得是自己什麼都不會而失落時,這個學生專案團隊聯絡上我,讓我在後來兩年取得極大的個人成長與探索
90%創業失敗的錯誤思維 創業不是把事情做完,是做好 60%員工思維:之所以成可能成為老闆是因為跟員工想的不一樣 80%錯誤財務思維:個人財務狀況經常反應在公司的財務狀況 50%鬆散的時間分配:創悅最大的誤會就是時間自由 老闆要隨時隨地想賺錢,賺現在的錢,賺未來的錢,多聊天跟創業
Thumbnail
有句話說:「什麼是失戀?失戀過的人不用說也知道,沒失戀過的人,說了也不知道。」如果這句話成立的話,表示人在失戀後,才開始對失戀產生知道的「知識」,就算之前看再多愛情電影、小說,甚至這輩子從來沒失戀過,那麼我便無法對失戀擁有「知識」。請問各位是否在失戀後有這類的經驗;聽著過去熟悉的抒情音樂,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追根究底,《死侍與金鋼狼》帶來的娛樂性大概還是奠基在「死侍」這個IP上,它符合觀眾對於這個非典型英雄的想像,並且因此獲得滿足;但這個模式幾乎可以說無法複製在其他英雄角色上,尤其在劇情設計能力貧弱的團隊手中,就連看似最無害「懷舊感」都可能變成一場災難。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專注力不斷受到挑戰,本書深入探討正念如何幫助我們改善對情緒的反應。透過微小的改變和具體的技巧,讀者可以重新校準大腦的自動反應,從而提升內心的平靜與穩定。作者分享了親自經歷的痛苦及其在臨床心理學上的研究,並提供有效的練習方法,讓我們能夠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心靈平和。
Thumbnail
思考框架 那些被社會定義為成功樣貌的人,就是因為那些外界不斷給予的正面回饋, 為他們的思考潛意識建立起成功人該有的框架,最後,他們就會在普世的框架中看不見自己的選擇。 框架形成的三階段 自我標籤化 嘗試將自己塑造成符合外界期待的形象,忙著成為別人想要的樣子,卻失去了看到自己的原有成長可能性。
Thumbnail
自我成長核心- 就是創造自己想要的改變 兩種常見的「沒選擇」思維是什麼? 只有完美的機會才是機會 這不是我的責任,只好等待環境改變 缺一不可的成長模組 建立思維 - 掌握自己內心想法,並讓這些想法引導你往想要的成長方向前進。 展開行動 - 將你腦袋中的思維,利用決策與行動,帶到現實生活中
Thumbnail
一、為什麼上這堂課? 像是如何跟不滿足於現況的自己相處? 或是要怎麼樣找到屬於自己的熱情方向? 要如何自我成長,讓自己更喜歡自己的人生? 對於現在生活,整體而言是穩定的,但外在世界不停的更迭前進,似乎也不能忽視.如何能夠在紛擾的世界裡,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與方向,並朝目標前行.是我這幾年緩慢思考的
Thumbnail
Podcast塔羅占卜題目:「我是戀愛腦嗎?在戀愛中我是否過於依賴對方來確定我的價值呢?」 「戀愛腦」通常是形容一個人在戀愛中過度投入,往往把愛情放在生活中的首要位置,甚至可能會忽略其他重他重要的事物和關係,常因此而失去理智和自我。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3 年前,我剛大學畢業並幸運考上研究所,其實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知道因為大學四年過得跌跌撞撞、混一天是一天,自己必須在研究所做點什麼而投遞一堆實習履歷及團隊、社團招募,但幾乎都沒得到回應,直到開學前,我正覺得是自己什麼都不會而失落時,這個學生專案團隊聯絡上我,讓我在後來兩年取得極大的個人成長與探索
90%創業失敗的錯誤思維 創業不是把事情做完,是做好 60%員工思維:之所以成可能成為老闆是因為跟員工想的不一樣 80%錯誤財務思維:個人財務狀況經常反應在公司的財務狀況 50%鬆散的時間分配:創悅最大的誤會就是時間自由 老闆要隨時隨地想賺錢,賺現在的錢,賺未來的錢,多聊天跟創業
Thumbnail
有句話說:「什麼是失戀?失戀過的人不用說也知道,沒失戀過的人,說了也不知道。」如果這句話成立的話,表示人在失戀後,才開始對失戀產生知道的「知識」,就算之前看再多愛情電影、小說,甚至這輩子從來沒失戀過,那麼我便無法對失戀擁有「知識」。請問各位是否在失戀後有這類的經驗;聽著過去熟悉的抒情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