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第一堂正式課程,便讓我有了這樣的反思。
過去社會注重學歷,認為知識能翻轉貧窮、改變人生;隨著時代漸漸進步,除了知識,人們開始注重實務經驗,能靈活運用知識、讓知識為每次的經驗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法,漸漸成了現代社會的樣貌。
但未來的時代呢? 只要有知識、有經驗,就足以在社會上生存了嗎?
有知識、有經驗,也得要有價值的認知判斷。因為變動性高、選擇多元的未來社會,不像過去學習知識時有標準答案、非黑即白,也不像是過往經驗累積而成的一套標準流程,需要在每一次的選擇中有自己的價值判斷 : 知道怎麼樣的選擇對自己是好的、明白在不同的情境下運用不同的價值認知,而閱讀跟反思,是培養自己具備價值判斷的起點。
每一本書,都代表當下那個時代的人會有的想法。荃鈺老師期望能透過讀書會的形式,藉由書本這樣有邏輯、有目的性的安排,帶領選手重新找到生涯面貌、看見自己的其他可能。
我該如何建構自己的價值體系?
對於過往學習經驗多為動手操作、比較不是使用視覺來學習的運動員,老師用《場外人生》這本書來當作這學期的教材。書中每個章節的主角都是運動員且各章節篇幅短小,透過由外而內的學習刺激,去詮釋過往先備的知識與經驗;也使用由下而上的建構順序,一步步做到擷取訊息、統整解釋、省思評鑑,形成自己的價值體系。
在相同的社會框架下,會有類似的思考與價值判斷,而不同的語言、文化背景以及實踐體驗,也會激發出不同的思考模式與辯證。
每周閱讀一個章節並進行深思,藉以開始培養閱讀習慣,這並不容易,有可能會因為與過往認知不同而產生混亂,有很多人往往會因為一時的混亂而放棄。但關於這個混亂,老師也提醒我們 : 閱讀一部分的本質就是被困惑,且知道被困惑。有很多事情,在當下可能沒能馬上獲得回報、甚至看不見任何起色,但要相信現在所有的累積都是有意義的。一切都是在扎根。
第一堂正式課程,老師用遊戲的方式,讓同學從書中第一章〈破框力〉選出有感覺的句子,並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結合。
「有些人永遠都在準備,永遠都覺得不足不夠,直到機會不再。他們不相信自己,不認為自己可以開始。」
「只有做了才知道結果如何,只有跨出去,才有延伸的可能。」
有同學選出這句話,她分享 : 回想起過去曾經懷有警察夢,直到高三開始準備備審資料,才發現警察跟自己想的不太一樣,十幾年的夢想一瞬間破滅。上大學後一直以當老師為目標,但心裡清楚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想當老師。或許這些句子無法讓我找出答案,但至少知道,只要有機會就趕緊去嘗試,找出自己的優勢。
「生涯選擇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職涯轉換初期有猶豫很正常,只要把眼光看得遠一點,或許答案就會不一樣。」
有同學選出這句話,他分享自己的經驗 : 「有些人總是把一件事情想得太簡單、只想著眼前的事。把眼光看得遠一點,想法就會不一樣。就像當初剛要上大學時,其實自己很排斥來台體念書,後來家人告訴我 : 來都市念書對自己未來比較有幫助。」
將想法寫在小卡上與其他同學互相交換、看看不同人的生活經驗與想法,這種對照,也是很重要的學習。老師也提醒我們 : 對照,不是比較,因為你的想法,就是你個人過去所處的環境跟經驗會有的產物,沒有好壞之分,所有的學習,都不要落入比較。
生涯規劃,到底要教什麼? 為什麼重要?
結束課堂遊戲後,老師跟我們分享一些職業球員的薪資數據,會發現 : 有些球員薪資水漲船高;但更多球員可能在前兩年年薪都破百萬,第三年卻完全沒有任何關於這位球員的數據。
之後去哪了? 沒人知道。這個現象,與書中潘向挺當時面臨選擇的認知不謀而合。
很多選手認為當下幾百萬的薪資,都是來自自己的努力,也並不認為需要思考這麼長遠的事。但試想 : 一年幾百萬的身價,運動員在退役後,能有多少本事留住這些錢? 出社會後,會有人像企業那樣贊助你、只為了讓你做你喜歡的事嗎?
「現在薪資多少,不該是決定我去留的理由;我能為未來累積多少,靠腦袋賺錢才是本事!」
這是潘向挺在站上SBL殿堂後、急流勇退的反思結果。
大多選手並不願意像潘向挺這樣思考更長遠的未來,不僅僅是因為過去沒有人引導的緣故,更多是因為恐懼而選擇逃避。因為擔心自己離開了這個位置,就再也沒有價值;因為擔心除了打球,完全沒有第二專長的自己,要出去跟他人比較,會無法接受這種心態上的落差,從零開始累積。
但這些問題,只是早晚。如同潘向挺所說 : 「你不退休,早晚也會被退休。」
只有去處理它,才有被解決的可能;也只有更早開始思考,擁有正確觀念,才能讓這些想法陪你走一輩子。
其實生涯,就是不斷找尋自己的戰略勢能、不斷的轉換過去所有的累積,成為下一個階段的跳板。第二次上生涯規劃,看著潘向挺的故事,從書中的描述看見他的關鍵選擇與思考脈絡,也讓我再次有了不同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