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會想推薦叢老師的書是他的寫作方式與其他心理諮商書有所不同,多數的諮商師大概都是分析個案,並且以客觀專業的角度來傳遞知識,而叢老師特別不同的是會以自身的經驗出發,剖析那個與常人無異的自己,並且深刻地描繪自身的感受,也坦承自己曾經尋求其他諮商師的協助,一針見血又幽默風趣的筆鋒總是讓人會心一笑。
以下,稍微跟大家分享一下書中的精彩內容:
在這個世界上,有三種東西人憋著會很難受:情緒、話語、尿
叢老師語錄:
所謂幼稚,就是既憋不住尿,又憋不住話與情緒。
所謂不夠成熟,就是只能憋得住尿,卻憋不住話與情緒。
所謂成熟,就是既憋著住尿,又憋得住話與情緒。
所謂衰老,就是憋得住話與情緒,卻憋不住尿了。
是不是覺得讓人噴笑又非常有道理呢?而你,是哪一種人呢?
「都是我不好」的想法,其實是種自戀
乍聽之下會覺得怪怪的,但仔細想一下,若是發生什麼事情都覺得跟自己有關,是不是太把自己當一回事了?很多事情發生的原因是外在因素,也可能只是因緣際會,但總是會有一種人容易把所有事情都連結到自己身上,似乎所有的壞事降臨都與自己有關或是自己運氣不好,為什麼會如此呢?探究原因是許多事情容易在他們內心無限放大,被否定與拒絕並非世界末日,而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然而有些人總是無法理解而錯誤解讀。
叢老師語錄:
他拒絕或否定你,有時候是因為你不好。
他拒絕或否定你,有時候是因為他不好。
他拒絕或否定你,有時候是因為你太好。
他拒絕或否定你,有時候是因為天氣不好。
他拒絕或否定你,有時候無關於誰好不好。
我們不應該只看到自己不好的這種可能,應該要能接受更多的可能性,不是嗎?
優秀就能被別人喜歡?
相信許多人從小被教導必須要認真讀書並且在各方面表現良好,盡量成為一個人人眼中優秀的人,如此才能被尊重及喜愛,然而我們卻發現許多看似優秀的人卻沒有真心的朋友,甚至在人際關係上屢屢踢到鐵板,不是說優秀就能被喜歡嗎?怎麼會無法與人建立長久又和諧的關係呢?
叢老師告訴我們原本要被人喜歡從來就跟優秀無關,而是你是否看見別人?所謂的看見別人就是你的眼裡不能只有自己,還要能關注、認可、接納、理解他人,在他人否定自己的時候是否可以給予支持?在他人感到悲傷的時候是否可以給予陪伴?當他人需要的時候是否能幫助他人?
優秀從來不是人際關係的免死金牌,那只是一個表象,並無關乎他人,真正可以使人想與你靠近的是你的無私與善意,當我們把精力放在關注自己夠不夠優秀的同時,自然不會有太多精力去關注他人,這也是許多人的盲點,總是抱怨自己很優秀不被看見,好似自己很優秀就理應得到別人的關注,事實上那些自戀與自私正是無法與人建立深入關係的根本原因。
叢老師不認為一個人就該堅強或是脆弱,也不認同一個人只能有正能量而不被允許有負能量,更加不認同性格是天生的理論,反而認為每個人都具備所有的性格,我們不需要給自己植入這種暗示而限制個人的發展,也不該成為自己不願改變的理由。
倘若你對於理性、文明、情緒、自我認同、親密關係⋯⋯等議題有興趣,誠摯推薦各位閱讀這本書,若有餘裕也可以一併閱讀叢老師的其他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