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分享|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沒有一種批評比自我批評更強烈,也沒有任何法官比自己更嚴苛

2023/08/0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Myself

Myself

前言

早在前幾個月前,我是個完全不看心理、自我成長的書,我認為那些都是來自於別人的悲傷、他的經歷,與我無關且無法得到共鳴。而且我不喜歡不給具體解決辦法的書,那些行為就是廢話、浪費時間,直到我開始找回閱讀習慣後,我決定打破以往的既定印象,所以選了心理類的元老書籍,而我也好奇這樣的書到底可以教會我什麼。

我不喜歡自己嚎啕大哭

其實當我看到這句話時,赫然發現,原來自己不孤單,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害怕情緒失控,雖然本書是以童話的方式呈現心理諮商的全過程,但卻有很強的帶入感。

確實在未自我察覺以前,我並不覺得接受自己會嚎啕大哭、情緒失控這件事是值得被拿出來討論的,因為小的時候父母親工作忙不常在家,所以有任何情緒我都會壓抑,並且只想在他們面前呈現快樂的一面,久而久之變成了一種習慣。

這本書卻告訴我,讓我回憶我的童年即使我知道回憶起會很恐懼,而人們都習慣放大恐懼及憤怒忘記美好。確實我現在的行爲是兒童時期養成的,所以總是會在崩潰邊緣警告自己應該要無視、壓抑這些情緒,但久而久之我才知道原來這樣的行為會讓我心中長期缺少一塊、不認識自己且毫無察覺自己的問題。

重點是,你有力量改變自己

而書中提到了三種狀態:

  1. 兒童自我狀態:行為就是個孩子
  2. 父母自我狀態:父母所給你的觀感都會淺移默化你
  3. 成人自我狀態:我們可以理性的計畫和思考

大多數的人想要到達「成人自我狀態」遲遲未做到,而做到的人會希望他在乎的人進到成人自我狀態,卻忘了其實我們沒有資格逼迫人進入這種狀態,我們唯一可以做的是鼓勵他。

在要達到「成人自我狀態」前,我們該做的是:正視心理狀態、面對、接受自己需要幫助,所以總是很多人說,有心理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解決。

這本書不斷地提到,只有我們有自己問題的答案,只有我們知道該問自己什麼問題,只有我們自己可以解決問題,只有我們可以站在十字路口選擇,因為這是一輩子的課題。

結語

心理書籍的存在,是透過文字讓你面對心裡害怕的任何感受,我不是個可以對人展現脆弱的人,但面對書籍、文字,我可以很自在地展現心裡的所有問題,並且做到自我療癒,盡而成為更好的自己。

希望我們都可以把自己擺在第一位,人都是自私的,你不自私,那傷害就會落在自己身上。


36會員
21內容數
自己親身經歷的所有事,將這些是轉化為文章,也幫助自己、他人可以得到一些情緒上的緩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