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直接翻到結局:哦,所以老人失敗了。他沒能把捕到的大魚完整拖回來,肉被鯊魚啃了,幾乎只剩骨架。
嗯,看起來的確滿無聊的。
所以說,為什麼要跳到結局爆雷自己,再來嫌故事很廢?
諷刺的是,柯文哲眼中「浪費時間」的「過程」,正是這本書被奉為經典的理由──《老人與海》不同於對「故事」要高潮迭起(八點檔)的印象,情節很單純。「文學性」是在過程的堆疊中完成意義,不是速成的結果。
先說故事:在海上,一個老人和一條大魚
海明威筆下,這是一個極簡故事。佈景簡潔,幾乎沒有太多雜訊,好讓讀者聚焦在「過程」本身。
《老人與海》按照時地分成出發前(岸上)、中(大海)、後(岸上),英雄歷劫結構。出發前,老人一心想捕到魚(再捕不到要餓死了),反覆估算魚多重、怎麼賣;出海,魚鉤一沉他就知道是條大魚,但一直看不見這條魚到底長怎樣,連續搏鬥好幾天,拖著一身傷終於戰勝,把魚拖回港的途中,半路殺出鯊魚攻擊這塊肥肉,老人又和鯊魚打了一場;最後回到岸上時,只帶回一副超大魚骨架。
就這麼簡單,書寫力氣全花在老人與大魚搏鬥的過程:一片海洋,老人,與大魚,沒有其他介入。
有點像《少年Pi的奇幻漂流》Pi和老虎在海上獨處那樣,一開始是獵與被獵,卻慢慢生出一種依存般的情感。老人一開始純粹想打爆對手,但當他發現大魚生存本能如此頑強,把牠視作棘手的勁敵之後,油然生敬,直到負傷「戰勝」,這條「漁獲」對他來說就不是「結局」了。
這份尊敬,來自搏鬥的過程。老人以意志力挑戰自己殘破身體的極限,通過行動證明生命的力量,還有行動本身的價值。(就算挑戰失敗死在海上,老人也對自己驕傲,而這條大魚雖敗,卻一點沒有失去尊嚴。)
因為這條大魚,老人看見自己原來還有如此力量,當鯊魚出現時,他不猶豫地再次奮勇無畏,為了「保護」這條魚──他可敬的對手,他甚至覺得沒有人配吃牠。因為這番過程,捕到魚本身,不那麼重要了。
──這些細節如果略過不看,老人想捕魚賣錢最後又覺得不重要,不單是「無聊」,根本人格分裂吧!
認識文學:過程通向的不是結局,是意義
出發前,老人覺得我就爛。捕不到魚,唯一的小徒弟也不得不聽父母的話,不跟他跑船了,各種被看衰。出發前,老人在夢裡想到異域風光,海灘上的雄獅,他憐惜獅子就像憐惜這個男孩。
這段敘述看起來不像故事「重點」啊,甚至不涉及出航的「過程」,但是,如果懂得老人此刻對生命的失落,就不會忽略冒險、獅子、男孩的重要性,是他對年輕生命力的嚮往。
懷著對自己生命的失落出航,原本老人只想捕獲,嫌棄自己帶的糧食難吃、捕魚也賣不了太多錢、自己當漁夫不過是個卑微殺生的職業等等,各種酸民心理。大魚上鉤時,他很快發現,這是條經驗老到的魚,便也拿出老漁夫的真本事認真應對。(嘿,所以這麼多年累積的經驗沒白費吧?)
大魚在海下拉鋸,老人一直沒看見牠的形影,只覺得這是很強韌的生命。魚的生存本能,抵死不屈,激起老人的鬥志──他想贏過這條魚!不惜負傷,抵抗手抽筋和割傷和牠拼命,克服疼痛、硬撐好幾天(老年人的海上漂流),痛苦之中,老人忘記歲月衰老的痕跡──他還是一個有所追求的人,此刻!這片海過濾了雜質,陸地上唱衰他的那些評價都不重要了。
老人對大魚的肅然,也是對自己的,精神與生命的嚮往。戰勝大魚,他也克服了自己身體的限制,最後把大魚當成可敬的對手,說自己根本沒有贏,因為大魚也就是他的投射。結局雖然「失去」了魚肉,這個過程卻讓他找回生命的意義。
最後,老人又夢見了那些獅子。
只看結局的風險:文學誤讀,別說你看過海明威
讀任何東西(不只是文學),都要小心「誤讀」,「只看結局」最大的風險是,沾沾自喜以為走捷徑,結果反方向。
像一開始說的,如果直接翻結局,會得到「老人捕到魚,結果還是失敗了」的結論,小說結尾老人也一再強調自己的「失敗」,但如果有認真看,你絕不會這麼認為。
懂得前面過程堆疊出的意義,才能通往最後的「整體」──文學很重視「整體解讀」的邏輯一致,噢,硬要說的話你可以稱它為「真正的結局」。對,真正的結局從不是他死了、他失敗了,而通常是,他為什麼而死,他的失敗換來了什麼,要說的東西埋在文字表面下,也就是海明威的「冰山理論」。
走完過程,讓我們重回小說開頭和結尾,就會發現「整體」了。請看書的開頭:
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一條小漁船漂浮著,一個老人獨自駕著這條在墨西哥灣流中捕魚。這已經是老人連續第八十四天出海了,可是,一條魚也沒有捕到。
(《老人與海:無法打敗的精神力量》,雅書堂出版,2019年10月四版,頁27。)
再對照結尾,男孩曼諾林守候在回家後昏睡的老人身邊:
最後,老人終於醒了。 「再躺一會兒吧!」曼諾林說,「把這個喝下去。」他倒一些咖啡在杯子裡。 老人接過來一口就喝了下去。 「牠們打垮我了,曼諾林。」他說,「牠們真的打垮我了。」 「牠沒有打垮你,那條魚並沒有打垮你。」 「噢,是的,最後我還是挺過來了。」
(同前,頁176)
看出差別了嗎?出航時,老人身邊一個支持者也沒,連自己也懷疑起自己是個「失敗者」,一番歷劫來到結尾,雖然說自己還是被打敗,但這個成敗已經超出了他原本狹隘的認知──老人被大海中大魚的力量懾服,他不認為人類是絕對的贏家,所以承認自己的失敗。但,他原本在意的那些人世打量,也不再重要了,又有一種卸下執著的輕快,並且看見自己經歷這件事以後的不一樣。
《老人與海》要傳達的,就在過程的意義,跳過它,當然整個意義都沒啦。只在意結局,是最「反老人與海」的讀法。
總結:資深讀者的文學讀法
- 過程>結果,要傳遞的東西在過程中堆疊
- 象徵也是故事的一部分延伸
- 情節是表面的故事,意義是真正的故事
- 文學是一套解讀整體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