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在閱讀|疫情時期,讀胡晴舫《群島》的孤島群像

更新於 2023/05/22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習以為常的都可能被中斷,卻不會慢,喧嘩也是。這一年的疫情中斷了我們的日常,卻也讓人更體會到活在「資訊時代」的實感──在家不出門,能知天下事,遠距教學、遠距工作,國際書展決定停辦馬上代之以線上書展,人們對資訊前所未有強烈地渴望,在這種時候,很適合重讀胡晴舫《群島》。
這本書的書名化用十七世紀英國詩人約翰‧多恩(John Donne)的名句「無人是孤島」(No man is an island.),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彼此連結、影響,在這之中互相連繫著,而到了2019年的當代台灣,胡晴舫小說卻以「一座座孤島的群像」顛覆了這句話。這是一個資訊便利,卻也訊息破碎的時代,社群連結的假象,讓人走不出,甚至看不見自身的「孤島」。

網路爭奪權力,喪失灰色地帶

《群島》尖銳地直指當代人矛盾:訊息取得便利,然而許多「理想」的主張卻是空喊口號,網路訊息高速傳播,推翻舊的權力體系,卻也成為一種新型態奪權武器。面對當前社會接踵討論的「議題」(是的議題,許多時候只要將事件套上這兩個字,就變得潮流了起來),人人都可以說上幾句,各自陶醉於宛如評論家的自己,卻不是真的關心事件與真相本身,也失去了辨識資訊的警醒,以及,聆聽多方意見的灰色空間。
傳遞訊息,原本是要帶來互相理解的,《群島》卻刻劃當代人做不到「慢下來」,感受與理解失能,快速且大量接收來自世界各地的「資訊」,卻沒有進入到真正「消化」,也就是辨識並且對資訊保持懷疑的層次。小說中人物通過網路蒐集、囫圇吞進肚裡的評論,其實是經過篩選的單一立場,年輕男女把參與議題視為名牌般的知識標籤,平時在IG曬照關注讚數,在意見的同溫層群集自嗨,眾聲喧嘩之中各自出演一場獨角戲。
當網路與生活緊密相連,真假難辨,人們不斷擔憂資訊和關注度落後的焦慮,捨不得脫下那張經過修飾,並且放大的形象照,女主角莉蓮即是深諳此道,將社交場合的展演與自我界定混為一談的人。她是網美,求關注,時時刻刻離不開通訊軟體,不假思索地吃進政治正確的話題,標舉獨立思考的大旗,而從她的視角看出去,總有那麼一個阻礙著自己的「世界」需要去對抗,卻又總是模模糊糊地。她憎恨舊的、落伍的、老一輩人平白無故建立起來不公不義的資本主義世界。她是受壓迫的青貧族,年輕理想,蝸居頂樓加蓋,做大老闆的地下情婦。
那可恨的「世界」是不幸時自我開脫的堡壘,開口公平正義,卻不真正貫徹意義,也無心細究每件事本來都有多面性。網路,是莉蓮以及書中許多角色的出口,創建一個看似「對話」的平台,實質上卻是對非我族類不滿,以話語爭奪權力的操作方式,彌補自己在現實中的匱乏。

在孤獨之中,網路串連「台灣人」群體

並非只有莉蓮這一輩人會迷失,在汪洋恣肆的網路流量中,人人都要滅頂,《群島》以忽強忽弱的求助訊號盪開角色座標,以「台灣人」身分串連起來:「五十六歲的憲宏,四十五歲的我,三十四歲的世傑,二十七歲的莉蓮」(胡晴舫《群島》,2019麥田出版,頁61。)眾生異相,但「台灣」的身分認同之於不同世代的生命,卻是魔咒,牢牢嵌入集體意識之中,比網路更為有形。對外,他們各自顯露形象,冰山一角下卻有著更深的脆弱,虛無。
網路「關注」公眾事務,有時超出了界線,蠻暴地侵入私領域,迫使人們不得不表態,對著台灣人應當如何如何地宣誓效忠。
李憲宏是功成名就的大老闆,跟不上年輕世代的思潮受到抨擊,卻又不服老,後來在網路上以煽情口吻發表「媚少」言論,化為「傾聽年輕世代的中年人」的懺情者形象,背後強烈的欲望是不被時代遺忘。這個設計不無諷刺,在這場世代之爭裡,網路是年輕族群的優勢領地,李憲宏一度狼狽落敗,後又通過媚少儀式軟性奪回屬於他的權力。然而這股力量危險,不易控制,群眾風向更是說變就變,一個人很容易因為政治或其他價值上的矛盾惹上罵名,這時網路論戰延燒至私生活,將一個人的生命經驗抹平,扣上「不道德」的大帽子,鄉民猛暴而嗜血,對著別人生命裡的黑洞獵巫,滿足自己窺伺、評價、翻轉權力的欲望。小說巧妙地讓事件與事件互相勾連,藉著猛爆的攻擊,刻劃這些角色在現實中有著各自的荒謬、自戀或其他瑕疵,而他們同樣的無力自主以及軟弱,很容易讓讀者產生帶入感,不無親切之處。
敘事者「我」卻是游移的人,面對各種縱欲聲浪不為所動,亦不覺得有必要「跟上時代」,他保留著自己的灰色。在群眾犀利的言辭、滔滔雄辯之間,小說採取這樣的敘述語調,自有一種清冷洞穿,卻不輕易置喙的力量,刻意含糊的灰,形成內裡的厚勁。這個角色(敘事者)是故事中能夠直面自己的人,不必透過仇恨言論填補飢渴,與年紀、知識、崇高價值無關,就只是自然地這樣子認定了而已。這個平凡的角色,不多說什麼,間接傳達了作者的態度。

「孤島」的「群像」從何而來?

《群島》原本刊登於《印刻》雜誌專欄,以每月五千字連載,故事中各個角色滔滔雄辯,儼然論戰,閱讀時有一種過癮,讀者自然而然會被他們的語言和談話內容所吸引──不論認同與否,你不能否認每個人的世界其實自成邏輯。這種高速公路行駛般的語速,呼應網路時代,而胡晴舫文字一貫的銳利警句也屢屢製造亮點。
透過網路,映照當代人生活中的深層空虛,將這個主題置於台灣脈絡下,融入世代對立、兩岸議題等,足見巧思,幾乎是以一股「不討喜」的警覺看待當前社會的種種對立。在高密度、快節奏的論辯裡,讀者一旦找到了閱讀時呼吸的節奏,便會不經意走入各種「討論」的空隙,並不是非黑即白,而有一種游移的灰色地帶。許多事情非關「道德」,亦無「對錯」,如你看見了這些夾處於不同世代的角色,在現代社會奮力掙扎求生的身影,有那麼一瞬間感受到複雜,那麼理解就會存在。小說選擇以「文學」的形式去書寫「網路」,強迫讀者換一種角度看待事件──矛盾,在網路經常是引發激戰的破口,可是回到「理解人的侷限」這樣的觀照角度,你又會同情起他們來,《群島》的意圖不言而喻:看見,是唯一突圍「孤島」的可能。
與其說《群島》感嘆網路無可避免地讓閱讀,或者說一些細膩感受走向斷裂,更像是對當前社會喪失「理解」提出反對。最終,我們要面對的是:「群島」的產生,是因為對自身的孤島處境感到虛無,因而群集取暖,或者恰是因為不假思索地攀附了群體的聲浪,才讓自己成為一座缺乏理解與自覺的孤島?

疫情時期重讀:沒有世代,只有時代

因為這本小說與台灣社會大事(太陽花學運)緊密扣連,成書之時,胡晴舫在結語寫下她認為刻畫當代是危險的,出書之時或許也已經「過時」了,然而文學作品一直以來的自然篩選機制是:好的作品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時間會拉出距離,要在沉澱之後更有餘韻。在2021年的今天重讀,其實發現這樣的脈動、快節奏與虛渺至今仍然延續著,或許在這種破碎感裡面,也有一種無可避免的當代疏離。
對照近年流行的國外小說:同樣出版於2019年Ian McEwan《堅果殼》即在刻劃一種群體喧囂、資訊碎片化的感受,2020年Sally Rooney《正常人》也提到人們夸夸其談,而關係之間充斥著疏離、孤獨以及空虛,雖不是針對網路現象,但都提到碎片化的時代感,關注背後的關係與心緒。這或許更應證了胡晴舫說的,比起「世代」,她更相信「時代」──先是從《群島》書中「五十六歲的憲宏,四十五歲的我,三十四歲的世傑,二十七歲的莉蓮」的各有偏執,感受台灣人的立場相左背後其實有著相似的軟弱,如再將背景拉到世界,不分國界,小說家不約而同地觀測到,當代人輕易取得資訊,卻又被紛沓的訊息催動與掌握,偽裝對外的自信假象,遮掩不住內裡的脆弱,衍生出一座座孤島群像。
疫情期間,也許正感受著社會的焦慮,喧嘩、爭執、混亂紛陳,人與人的分歧從政治立場,拉到了防疫戰線上,當人際的疏離與邊界被重新劃定,比如對於「外來者」的不安,比如恐懼疫情散播的假消息和各種侵犯界線的肉搜......在這個時代,我們距離如此遙遠,卻又如此靠近,此刻重讀《群島》也讓自己的心慢下來,或許也是給尚未到來的,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3會員
43內容數
一點教學觀點和寫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炮火隆隆焦土還冒著熱氣,遍地是受傷流血的身軀,如果有希望,寄託在領軍終結戰事的英雄身上。然而,在《安妮日記》這樣的「個人」回憶裡,戰爭的「轟炸」或許只是從微小地方開始,感受到生活出現裂痕,日常的秩序好像再也無法回復,然後意識到,翻天覆地的破壞。個人的生命歷程被中斷,先於國家,先於時代。
散文集《當我們重返書桌》選錄多位作者作品,吸引我們重返書桌,專注閱讀。書名靈感改自收錄的其中一篇——李欣倫〈如同她們重返書桌〉,有趣的是,這本散文集正是通過一次次的觀照、探問,帶讀者重新思考「我們」與「他/她們」之間的界線。
2016年伊恩‧麥克尤恩《堅果殼》被譽為英國近20年來最重要的作品,故事述說胚胎在母體內耳聞父親即將被毒殺的陰謀,那尚未睜開眼睛的胚胎、溫暖的子宮,可能是我們不願走出的民主同溫層。
2020年9月是張愛玲百歲紀念,她寫都會男女情愛,特色除了意象綿密、色彩絢麗,更展現在「看透人生」的冷冷語調裡,《傾城之戀》寫這種冷,會讓人起寒顫,在愛情燃燒最絢爛的時候飄出灰燼
買散文通常從喜歡的作家入手,市面上卻有「散文合集」,由專業編者選錄。讀者在閱讀年度選集時大量接觸不同人作品,也會產生自己對這個年度的解讀,最後印象停留在這一年的作品指向了哪些共同關注,「創作者們」的臉譜串在一起,便構成了「年度」的立體感。
讀韓麗珠《半蝕》,心中浮現一片密林,痛苦與平靜並生。今日香港,H城,天空中散布著各種死亡碎片,飄蕩如遊魂,最終落地,成林,包覆整座城市,也有些會以空缺的形式繼續存在著。近年來港人思考城市命運,韓麗珠書寫「當下」,從她眼中看出去的一塊香港碎片,紀錄此時,此身,此城
炮火隆隆焦土還冒著熱氣,遍地是受傷流血的身軀,如果有希望,寄託在領軍終結戰事的英雄身上。然而,在《安妮日記》這樣的「個人」回憶裡,戰爭的「轟炸」或許只是從微小地方開始,感受到生活出現裂痕,日常的秩序好像再也無法回復,然後意識到,翻天覆地的破壞。個人的生命歷程被中斷,先於國家,先於時代。
散文集《當我們重返書桌》選錄多位作者作品,吸引我們重返書桌,專注閱讀。書名靈感改自收錄的其中一篇——李欣倫〈如同她們重返書桌〉,有趣的是,這本散文集正是通過一次次的觀照、探問,帶讀者重新思考「我們」與「他/她們」之間的界線。
2016年伊恩‧麥克尤恩《堅果殼》被譽為英國近20年來最重要的作品,故事述說胚胎在母體內耳聞父親即將被毒殺的陰謀,那尚未睜開眼睛的胚胎、溫暖的子宮,可能是我們不願走出的民主同溫層。
2020年9月是張愛玲百歲紀念,她寫都會男女情愛,特色除了意象綿密、色彩絢麗,更展現在「看透人生」的冷冷語調裡,《傾城之戀》寫這種冷,會讓人起寒顫,在愛情燃燒最絢爛的時候飄出灰燼
買散文通常從喜歡的作家入手,市面上卻有「散文合集」,由專業編者選錄。讀者在閱讀年度選集時大量接觸不同人作品,也會產生自己對這個年度的解讀,最後印象停留在這一年的作品指向了哪些共同關注,「創作者們」的臉譜串在一起,便構成了「年度」的立體感。
讀韓麗珠《半蝕》,心中浮現一片密林,痛苦與平靜並生。今日香港,H城,天空中散布著各種死亡碎片,飄蕩如遊魂,最終落地,成林,包覆整座城市,也有些會以空缺的形式繼續存在著。近年來港人思考城市命運,韓麗珠書寫「當下」,從她眼中看出去的一塊香港碎片,紀錄此時,此身,此城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當我們終於長成大人眼光回頭看看自己的母親時,她彷彿已經是那樣的姿態很久很久了,久到你忘記她曾經也有做小姐的樣子、忘記她曾經天真浪漫如花,忘記她曾經手忙腳亂地燒不出一道可以吃的菜。
往事如煙,轉眼間,李潼離開我們已經17年,就連李鏡明醫師也上天堂了。 前不久,路過羅東街上李醫師的診所,看到鐵門上掛著招租,憶起多年前撰寫論文《李潼小說中的鄉土情懷》時,曾走訪李鏡明醫師,探索他的伯公李榮春的寫作人生。 李潼的少年小說《頭城狂人》,現改名為《老作家消失之謎》
從非財務的角度看,薪酬和認可可能更加微妙。例如:身為團隊的一員,得到公平待遇和重視的感覺,是你會想要在工作中尋求賞識的訊息。你的主管和同事邀請你參加重要會議,將你分配到更具影響力的訊息,尋求你對工作上的看法,或單純對你個人表現感到個人興趣,都可以傳達這些訊息,而不是只把你當作小角色。-Roger
我看《一人社長高獲利經營法則:搶得未來企業發展先機,讓財富無限增值》:將自己的技能變成商品 還記得先前我介紹過的《再見了,老闆!我不想打卡上班 頭家換我做》嗎?這本書主要談的是成為自由工作者心法與技術,而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一人社長高獲利經營法則:搶得未來企業發展先機,讓財富無限增值》,則是暢談如
王誌成的藝術理念,更接近下面這句話:美術指導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人」、為了讓角色更好,而存在的。 由他領導的團隊──他們有件 T 恤寫著「天橋上的美術組」──要攻克三個環環相扣的關卡:重現商場與時空,讓場景幫人物說故事,用道具點亮演員⋯⋯
25歲生日前要做的20件事。 書/ 心願清單 我想清單的目的不是在於完成後有多了不起,而是在於在想辦法完成的過程中,會一再不斷地檢視自己。至於完成到什麼境界是其次,而是我們與自己的抗衡及調整。 羅列清單幫助我們的是設立目標, 而完成清單幫助我們的是檢視自己。
當我們終於長成大人眼光回頭看看自己的母親時,她彷彿已經是那樣的姿態很久很久了,久到你忘記她曾經也有做小姐的樣子、忘記她曾經天真浪漫如花,忘記她曾經手忙腳亂地燒不出一道可以吃的菜。
往事如煙,轉眼間,李潼離開我們已經17年,就連李鏡明醫師也上天堂了。 前不久,路過羅東街上李醫師的診所,看到鐵門上掛著招租,憶起多年前撰寫論文《李潼小說中的鄉土情懷》時,曾走訪李鏡明醫師,探索他的伯公李榮春的寫作人生。 李潼的少年小說《頭城狂人》,現改名為《老作家消失之謎》
從非財務的角度看,薪酬和認可可能更加微妙。例如:身為團隊的一員,得到公平待遇和重視的感覺,是你會想要在工作中尋求賞識的訊息。你的主管和同事邀請你參加重要會議,將你分配到更具影響力的訊息,尋求你對工作上的看法,或單純對你個人表現感到個人興趣,都可以傳達這些訊息,而不是只把你當作小角色。-Roger
我看《一人社長高獲利經營法則:搶得未來企業發展先機,讓財富無限增值》:將自己的技能變成商品 還記得先前我介紹過的《再見了,老闆!我不想打卡上班 頭家換我做》嗎?這本書主要談的是成為自由工作者心法與技術,而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一人社長高獲利經營法則:搶得未來企業發展先機,讓財富無限增值》,則是暢談如
王誌成的藝術理念,更接近下面這句話:美術指導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人」、為了讓角色更好,而存在的。 由他領導的團隊──他們有件 T 恤寫著「天橋上的美術組」──要攻克三個環環相扣的關卡:重現商場與時空,讓場景幫人物說故事,用道具點亮演員⋯⋯
25歲生日前要做的20件事。 書/ 心願清單 我想清單的目的不是在於完成後有多了不起,而是在於在想辦法完成的過程中,會一再不斷地檢視自己。至於完成到什麼境界是其次,而是我們與自己的抗衡及調整。 羅列清單幫助我們的是設立目標, 而完成清單幫助我們的是檢視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一個中國年輕人年輕人,W,在南太平洋島國獨自經歷封鎖、生病、蕭條、戰爭陰雲的愛情故事。全球疫情還未消退,戰爭陰雲又起。他們如何應對危機?如何能夠在一起?這是靈與肉激烈衝突的愛情故事,也是新移民文化碰撞的故事,也是普通中國人自2011年以來預測中國局勢並選擇命運的故事
Thumbnail
在現代都市生活中,人們面對無限選擇的同時,卻也越來越難瞭解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什麼。本文通過對《慾望城市》第一季的觀賞,探討了人際關係、心理學和親密關係等主題,反映出大城市中人們的孤寂和渴望。文章深度解析了角色凱莉對於愛情的執著和追求,賦予了讀者對於愛情和人際關係的新思考。
Thumbnail
猶如一場夢過後,時間不知道過了多久,踏上了久違未謀面的那座城市。 真是久違了,那條封閉的路開放了、學校前的天橋消失了、人走了、曾經有許多的連結在這邊產生無數,漸漸的綑綁、刻印在心頭上的那些感受就這麼散了、輕而易舉的用幾句話抹滅去了。
Thumbnail
台灣腦庫是台灣首個國家級的大腦組織資料庫。目前全球已經有150個大腦資料庫,蒐集各個地區的健康人或病人的大腦組織、脊髓、周邊神經與神經節、體液與血液等。建立台灣本土的大腦資料庫有助於克服未來因高齡化社會而增加的神經退化性病相關的醫療負擔,並開發更適合台灣人的精準醫療。
Thumbnail
就我看來,皮克斯上一部好看的作品停留在了《可可夜總會》。即便近幾年以更絢麗的視覺元素博取觀眾的眼球,甚至搬出強大的IP吸引老粉絲重返戲院,但我們似乎再也找不回童年時對皮克斯的熱忱和成年後回看皮克斯的感動。但在全球的影迷都在感嘆皮克斯無法重返當年的巔峰時,《元素方城市》夾帶著一絲希望躍身在了大銀幕上。
Thumbnail
製作地方媒體究竟是手段,還是目的?這是我在閱讀過程裡,不斷反思的問題。作者在書中分享了日本城崎溫泉小鎮的〈書與溫泉〉計畫。城崎的溫泉在日本相當有名,百年前志賀直哉在此寫下《在城崎》,更進一步地讓城崎溫泉透過文學的底蘊打響名號。雖然如此,書與溫泉團隊仍發現了城崎發展觀光的限制。正因為看見了這樣的縫隙。
Thumbnail
閱讀,也是有餘溫的吧! 那些書中所述的可能是流程、字句都會構築 成畫面。也可能闔上這一本書時,必不會記憶猶新, 如往後有相似情節或者類似心境時,那時讀過的書, 某個篇章、某幾個段落,將不人工化地浮現出來, 我覺得閱讀可以很科學,這很有趣。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一生中斷不開的線,緊緊的牽著一個個獨立的個體,綑綁在一起,以愛為名,成為了彼此之間最美好的牽掛與希望。 感謝那條很長的線一直沒有斷。 在書的最末,松宮脩平緊握著在最後一刻才相認的父親,道出由衷的感謝。
小時候,閱讀以錄音帶居多,這個奇怪動物王國系列裡有許多奇形怪色的動物,有書可讀但書文字太小只好仰賴聽覺。後繼式網路茶道的書訊,可知再我出生前一年出版,如今事就輸。 從讀此書讓我發現,此貓熊的夢想很單純也很簡單,更可發現其趣味與創意。原本貓熊是黑白的體色,這貓熊不喜歡自己本身的顏色,一開始學他的朋友
在奇先生妙小解系列之中有一餵胖嘟嘟小解與一位貪吃先生,兩個是好朋友。讓我們一起倒數五秒,開接固是序幕囉! 胖嘟嘟小姊家的茶杯大小嚇到郵差先生,他的早餐吃了六十六條大香腸「我吃素,但聽故事時我還吃葷」這是肉做香腸,緊接著又吃了二十三片果醬吐司,原本還要繼續ㄔㄧ個用二十三片吐司做成的蛋糕,但想到但高適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一個中國年輕人年輕人,W,在南太平洋島國獨自經歷封鎖、生病、蕭條、戰爭陰雲的愛情故事。全球疫情還未消退,戰爭陰雲又起。他們如何應對危機?如何能夠在一起?這是靈與肉激烈衝突的愛情故事,也是新移民文化碰撞的故事,也是普通中國人自2011年以來預測中國局勢並選擇命運的故事
Thumbnail
在現代都市生活中,人們面對無限選擇的同時,卻也越來越難瞭解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什麼。本文通過對《慾望城市》第一季的觀賞,探討了人際關係、心理學和親密關係等主題,反映出大城市中人們的孤寂和渴望。文章深度解析了角色凱莉對於愛情的執著和追求,賦予了讀者對於愛情和人際關係的新思考。
Thumbnail
猶如一場夢過後,時間不知道過了多久,踏上了久違未謀面的那座城市。 真是久違了,那條封閉的路開放了、學校前的天橋消失了、人走了、曾經有許多的連結在這邊產生無數,漸漸的綑綁、刻印在心頭上的那些感受就這麼散了、輕而易舉的用幾句話抹滅去了。
Thumbnail
台灣腦庫是台灣首個國家級的大腦組織資料庫。目前全球已經有150個大腦資料庫,蒐集各個地區的健康人或病人的大腦組織、脊髓、周邊神經與神經節、體液與血液等。建立台灣本土的大腦資料庫有助於克服未來因高齡化社會而增加的神經退化性病相關的醫療負擔,並開發更適合台灣人的精準醫療。
Thumbnail
就我看來,皮克斯上一部好看的作品停留在了《可可夜總會》。即便近幾年以更絢麗的視覺元素博取觀眾的眼球,甚至搬出強大的IP吸引老粉絲重返戲院,但我們似乎再也找不回童年時對皮克斯的熱忱和成年後回看皮克斯的感動。但在全球的影迷都在感嘆皮克斯無法重返當年的巔峰時,《元素方城市》夾帶著一絲希望躍身在了大銀幕上。
Thumbnail
製作地方媒體究竟是手段,還是目的?這是我在閱讀過程裡,不斷反思的問題。作者在書中分享了日本城崎溫泉小鎮的〈書與溫泉〉計畫。城崎的溫泉在日本相當有名,百年前志賀直哉在此寫下《在城崎》,更進一步地讓城崎溫泉透過文學的底蘊打響名號。雖然如此,書與溫泉團隊仍發現了城崎發展觀光的限制。正因為看見了這樣的縫隙。
Thumbnail
閱讀,也是有餘溫的吧! 那些書中所述的可能是流程、字句都會構築 成畫面。也可能闔上這一本書時,必不會記憶猶新, 如往後有相似情節或者類似心境時,那時讀過的書, 某個篇章、某幾個段落,將不人工化地浮現出來, 我覺得閱讀可以很科學,這很有趣。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一生中斷不開的線,緊緊的牽著一個個獨立的個體,綑綁在一起,以愛為名,成為了彼此之間最美好的牽掛與希望。 感謝那條很長的線一直沒有斷。 在書的最末,松宮脩平緊握著在最後一刻才相認的父親,道出由衷的感謝。
小時候,閱讀以錄音帶居多,這個奇怪動物王國系列裡有許多奇形怪色的動物,有書可讀但書文字太小只好仰賴聽覺。後繼式網路茶道的書訊,可知再我出生前一年出版,如今事就輸。 從讀此書讓我發現,此貓熊的夢想很單純也很簡單,更可發現其趣味與創意。原本貓熊是黑白的體色,這貓熊不喜歡自己本身的顏色,一開始學他的朋友
在奇先生妙小解系列之中有一餵胖嘟嘟小解與一位貪吃先生,兩個是好朋友。讓我們一起倒數五秒,開接固是序幕囉! 胖嘟嘟小姊家的茶杯大小嚇到郵差先生,他的早餐吃了六十六條大香腸「我吃素,但聽故事時我還吃葷」這是肉做香腸,緊接著又吃了二十三片果醬吐司,原本還要繼續ㄔㄧ個用二十三片吐司做成的蛋糕,但想到但高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