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被父母、他人的投射,活出真實的自己|光的課程覺察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們有些人曾經在父母的壓力下,被塑造成為別人理想中的模式。但當你發展出自己的個人性,並走出別人對你所投射的陰影之後,你便須面對完全獨立的自我,通常這些會帶來某種分離感與愧疚感。釋放這種感覺!他不是上天所要賦予你的。」
—光的課程第二級次

這週帶媽媽的冥想來到了新的級次,我們越來越能跳出「母女」這個角色設定的框架來談談內心的感受。當我們讀到這段話時,特別有感覺,停下來討論了一下。

媽媽馬上提到一個之前看的故事,一位在國外念完音樂碩士的孩子,在畢業那天把畢業證書丟到他父母的面前說:「這是你們一直要我走的路,我完成了,但現在我要去做我真正想要做的事了!」媽媽說這父母聽在耳裡有多痛心,我說這孩子一路走來又談何容易?

許多人對於在原生家庭中被迫塑造成不是自己真正的樣子的情況應該很有感吧,父母總是會希望孩子依循自己心中理想的藍圖好好長大,將來過上「好日子」,而孩子的聲音時常被視為不夠成熟、太過理想化,好一點的情況是在一次一次大大小小的溝通(革命)中,彼此開始互相理解、信任、放手;比較辛苦一點的情況,就是大家都逃得遠遠的,帶著被壓抑受過的傷,在另一處重新找回自己。


身邊朋友 Zen 就是屬於後者,看著他一路走來很不容易,長期被壓抑的情況下,造成就算不合理的要求也努力順服,因此要斷開這樣的行為模式就花了許多的時間,而當你的生活開始沒有任何框架時,如何找回自己真正想要的事情,並相信自己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這又是另一段學習的歷程。就像在籠中的鳥渴望自由,有天他突然掙脫成功了,但是長期囚禁失去了社交能力、謀生能力、自我選擇的能力,以及憶起自己是如此有能力的個體,重新學習這些是段辛苦的過程,在這個過程很容易對自己產生不信任感、掙脫牢籠的愧疚感,我真的可以做到嗎?我真的可以擁有自由嗎?

即使我是比較幸運屬於前者,經過大大小小的溝通後,開創出自己的路,我也時常會有不安的感覺,有時夜深人靜時,還是不禁思考,世界如此之大,每個地方都如此美好,我該怎麼運用這個自由,創造我自己的人生呢?世界不會給我答案,答案只會在我心中,在我真正靜下來聆聽自己心的聲音時,才會看見我的內心為我在漆黑的道途上點了一盞燈,我只看得到腳下的路,但我仍然看不到盡頭,我能做的就是全然的信任與交托,在較高自我的指引中,慢慢看見自己創造出的風景。希望每個人都能夠無畏懼地活出自己,釋放他人的投射,看見自己獨一無二的完美。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巫覺醒之路
9會員
19內容數
與土地一起工作的小巫 台東海邊小巫闆娘 帶領光的課程、擴大療癒工作坊、 心靈精油旅程引導、內在小孩療癒、植物能量療癒者 悠樂芳銀級領袖 - 彩虹香蜂草小巫魔法油團隊
小巫覺醒之路的其他內容
2024/06/13
伴侶說什麼,我總是會臆測他背後真實的想法。例如,「我要去山上」,我就會解讀成「他想要逃離我,一個人靜一靜」。其實這也不是胡亂猜測,而是過去曾經有類似的經驗,他不開心的時候上山去,之後跟我說他其實想去山上散散心靜一靜。後來「腦袋的聲音」就會自動連結:上山=不開心想逃離。這時我就會感到有千萬種情緒升起。
Thumbnail
2024/06/13
伴侶說什麼,我總是會臆測他背後真實的想法。例如,「我要去山上」,我就會解讀成「他想要逃離我,一個人靜一靜」。其實這也不是胡亂猜測,而是過去曾經有類似的經驗,他不開心的時候上山去,之後跟我說他其實想去山上散散心靜一靜。後來「腦袋的聲音」就會自動連結:上山=不開心想逃離。這時我就會感到有千萬種情緒升起。
Thumbnail
2024/06/12
這陣子腦中一直出現一個訊息要我去看「臣服實驗」,這本放在架上很久沒有翻,是去年一個朋友來小巫送的。 每次又一樣的迴圈出現,我知道一定是還有我沒看見的地方,然而當局者迷,這一題功課實在做很久了,連上次請執行師幫我做個案時,我都呈現放棄狀態了,但他說這一切是土地要我經歷學習的,好吧,就硬著頭皮再寫一次
Thumbnail
2024/06/12
這陣子腦中一直出現一個訊息要我去看「臣服實驗」,這本放在架上很久沒有翻,是去年一個朋友來小巫送的。 每次又一樣的迴圈出現,我知道一定是還有我沒看見的地方,然而當局者迷,這一題功課實在做很久了,連上次請執行師幫我做個案時,我都呈現放棄狀態了,但他說這一切是土地要我經歷學習的,好吧,就硬著頭皮再寫一次
Thumbnail
2024/06/12
我自認是有閱讀障礙的人,我常常看著文字、或朗讀文字,腦袋卻是放空的,沒辦法輸入任何內容,如果真的要很認真看,我必須要同一個段落重複看好幾次,腦袋才能真正理解他所要說的,也因此我很難把一整本書好好看完。 但我還是很愛買書,我有一堆書,但都沒有看。不過,總是會在某一刻,我會突然拿起架上的其中一本書,隨
Thumbnail
2024/06/12
我自認是有閱讀障礙的人,我常常看著文字、或朗讀文字,腦袋卻是放空的,沒辦法輸入任何內容,如果真的要很認真看,我必須要同一個段落重複看好幾次,腦袋才能真正理解他所要說的,也因此我很難把一整本書好好看完。 但我還是很愛買書,我有一堆書,但都沒有看。不過,總是會在某一刻,我會突然拿起架上的其中一本書,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的「回家」之路到了這一步,才發現所有一切的徵結點都回到了我成長的根上—我的家。 家是我們第一個接觸到與人建立關係的地方,一切與人的建立關係的習慣、習性、性格、方式都是由此開始 當我開始發現並且承認,我不想再像我媽媽那樣過生活,我有我想要過的生活模樣和成為的樣子,也許這個樣子,這種生活,不被人們認可
Thumbnail
我的「回家」之路到了這一步,才發現所有一切的徵結點都回到了我成長的根上—我的家。 家是我們第一個接觸到與人建立關係的地方,一切與人的建立關係的習慣、習性、性格、方式都是由此開始 當我開始發現並且承認,我不想再像我媽媽那樣過生活,我有我想要過的生活模樣和成為的樣子,也許這個樣子,這種生活,不被人們認可
Thumbnail
我曾聽說過一句話「小時候我們覺得甚麼都是真,非常的較真;再長大一點,又發現原來甚麼都是假的;又到後來,我們又發現原來,世界上是有真有假,到最後,我們已經無所謂真假。」 初見自己的家庭 去到大四那年,那年有一門課程是在說家庭對整個家庭成員如何互相的影響,以及是如何被影響。那個時候的我,已經開始覺得「自
Thumbnail
我曾聽說過一句話「小時候我們覺得甚麼都是真,非常的較真;再長大一點,又發現原來甚麼都是假的;又到後來,我們又發現原來,世界上是有真有假,到最後,我們已經無所謂真假。」 初見自己的家庭 去到大四那年,那年有一門課程是在說家庭對整個家庭成員如何互相的影響,以及是如何被影響。那個時候的我,已經開始覺得「自
Thumbnail
這條階梯看得見,走上去吧! 除了你,沒有人能夠、 也沒有人有義務每天去滿足這些不斷變化的需求。 這些都是你自己該努力的事。 在駕馭自身力量的過程中, 會和自我創造更深刻、更真實的連結。 我們有責任教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 當自己睿智的父母,找出自身身心靈的需求, 然後練習去觀察,想滿足這些需求時, 我
Thumbnail
這條階梯看得見,走上去吧! 除了你,沒有人能夠、 也沒有人有義務每天去滿足這些不斷變化的需求。 這些都是你自己該努力的事。 在駕馭自身力量的過程中, 會和自我創造更深刻、更真實的連結。 我們有責任教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 當自己睿智的父母,找出自身身心靈的需求, 然後練習去觀察,想滿足這些需求時, 我
Thumbnail
昨天我們談到了生日的意義,要回溯來處,感恩父母。有位朋友寫信告訴我,她還是無法打開原生家庭對她造成的壓力所導致的種種矛盾的情結。她還無法面對這樣沈重的課題⋯⋯
Thumbnail
昨天我們談到了生日的意義,要回溯來處,感恩父母。有位朋友寫信告訴我,她還是無法打開原生家庭對她造成的壓力所導致的種種矛盾的情結。她還無法面對這樣沈重的課題⋯⋯
Thumbnail
最近身邊發生一些事,讓我觀察到家族與個人有著深深的關聯性,長大後的我們脫離了父母,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生活在這世界上,但是與父母和兄弟姊妹間的感情,卻在不知不覺間影響著我們往後的行為模式。
Thumbnail
最近身邊發生一些事,讓我觀察到家族與個人有著深深的關聯性,長大後的我們脫離了父母,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生活在這世界上,但是與父母和兄弟姊妹間的感情,卻在不知不覺間影響著我們往後的行為模式。
Thumbnail
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的大人們,用「情感勒索」的手法,要別人的孩子去包裝一個早已殘缺不堪的家,到底圖什麼?在這其中我看不到同理、也探不到好意,只覺得社會對於一個家庭該有的型態,充滿僵化的設定和惡意。
Thumbnail
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的大人們,用「情感勒索」的手法,要別人的孩子去包裝一個早已殘缺不堪的家,到底圖什麼?在這其中我看不到同理、也探不到好意,只覺得社會對於一個家庭該有的型態,充滿僵化的設定和惡意。
Thumbnail
「你們有些人曾經在父母的壓力下,被塑造成為別人理想中的模式。但當你發展出自己的個人性,並走出別人對你所投射的陰影之後,你便須面對完全獨立的自我,通常這些會帶來某種分離感與愧疚感。釋放這種感覺!他不是上天所要賦予你的。」 —光的課程第二級次
Thumbnail
「你們有些人曾經在父母的壓力下,被塑造成為別人理想中的模式。但當你發展出自己的個人性,並走出別人對你所投射的陰影之後,你便須面對完全獨立的自我,通常這些會帶來某種分離感與愧疚感。釋放這種感覺!他不是上天所要賦予你的。」 —光的課程第二級次
Thumbnail
     一出生我們就是別人的子女,別人的學生,別人的職員,別人的伴侶,那自己呢?真正的我們自己在哪?不可抗拒的被他人所賦予社會角色,一層層包裹住自己,因此迷失自我在這片汪洋中,不斷負重下沉,忘卻呼吸。
Thumbnail
     一出生我們就是別人的子女,別人的學生,別人的職員,別人的伴侶,那自己呢?真正的我們自己在哪?不可抗拒的被他人所賦予社會角色,一層層包裹住自己,因此迷失自我在這片汪洋中,不斷負重下沉,忘卻呼吸。
Thumbnail
被貼上各種奇特的標籤後,彷彿揹著幾公斤重的殼,我過的是自己的人生嗎? 父母與小孩間模糊的界線,沒完全撕掉的標籤,我的愧疚感仍存在著。
Thumbnail
被貼上各種奇特的標籤後,彷彿揹著幾公斤重的殼,我過的是自己的人生嗎? 父母與小孩間模糊的界線,沒完全撕掉的標籤,我的愧疚感仍存在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