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媳的初四、初五日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初四接神,婆婆事先都會依那張大廟給的粉紅色公告,在吉時開神明廳的門,然後擺上糖果、餅乾等甜點,換聖茶、焚香,最後的儀式是放鞭炮(這個動作都是由我老公代勞)。

初四早上也是恢復垃圾清運的日子,為了慰勞辛苦的清潔隊人員,開春的第一天,各家各戶會包個小紅包給垃圾車司機和隨車人員,往年都包200元,今年調升至300元,可能農曆新年期間累積的垃垃圾量太多了,預定6:55到達的垃圾車,延至7:30左右才到,我和幾個婆婆媽媽在寒風中等待了一陣子,才合力完成倒垃圾的工作,因為有些鄰居(也是親戚)直接把垃圾放在垃圾車停靠處,人就消失了,而且一起等垃圾車的親戚還偷偷告訴我,他們家從來不包紅包,我只好告訴她,我們在台北都沒這麼做的,鄉下真的比較有人情味。

倒完垃圾,絕大多數的家人也還在睡覺,我就又溜回房間休息,滑手機、回訊息,直到九點以後,開始料理早餐及準備中午的食材。

回娘家的小姑及先生也是教師,因此都會至少住個二天才回家,所以每餐15個人用三餐,至要持續個二天,小姑的二個小孩都是男生,食量較大,因此不光是菜色,份量也要充足,客廳桌上糖果、餅乾及水果也要備妥,這樣婆婆才會有面子。

往年都有小嬸可合作、可分攤,今年只能靠自己,加上小孩們幫忙,想到這裡又忍不住鼻酸。

初四早餐:窰烤手工麵包

初四中餐:蝦餅、羊肉爐、德國豬腳、羅宋湯、鹹豬肉炒西芹、炸旗魚酥、滷肉筍乾、白斬鵝肉、涼拌結頭菜、炒米粉(昨天沒吃完)、胡椒蝦

初四晚餐:烤鴨二吃、臭豆腐、炸餛飩(以上是買現成)加熱羅宋湯、加熱羊肉爐、皮蛋豆腐、炒高麗菜、燒酒雞


初五早餐:煎蘿蔔糕或地瓜餅

初五中餐;蘿蔔湯、絞肉炒糯米椒、蒜頭雞、洋蔥炒蛋、羅宋湯、清蒸虱目魚

初五晚餐:

avatar-img
一起分享電影戲劇、小說創作與生活大小事的絮語
52會員
989內容數
這是我為接下來的連載小說計劃所新創的專題,小手上路,不熟練之處請多包涵,題材均來自周遭人事物,再加上想像與自由發揮而成,寫作的時候我是作者,完成之後,讀者才是作者,可以邊看邊恣意想像,化文字為想像畫面,讓人物靈動有生命,讓我們共同完成這部作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剛結婚時先生都會陪我回彰化老家看外婆,但外公、外婆相繼往生後,因媽媽也同樣住在新北市,平均每個月都約吃飯、給孝養金,也就沒有特別在初二回娘家了。 婆婆請女婿的標準只比年夜飯少一些些,尤其是非常費工的炒米粉,備料眾多,不但費時費力,也考驗著料理功力,只要做完這道「搞缸」炒米粉,我都覺得像脫了一層皮。
每年的年夜飯因祭祖,再加上十錦火鍋,年俗又規定要年年有餘,白飯會煮得特別多,再好吃的菜餚都要留一小份,所以隔天中餐都只要加熱食物即可。 其實因小嬸年前往生,今年不能出門走春拜年,但住隔壁的二伯父及四嬸一家人都還不避諱地到家裡坐坐,著實讓守喪的我們感到很窩心。
除夕是整個年節日常中,工作量最大的一天,大清早就要早起,趕在7點左右倒垃圾,錯過就要等過年後了,追完垃圾車,先幫早起的家人做早餐,一邊備料,希望早上先滷好豬肉、煮好燒酒雞,然後也要滷雞蛋,因為對婆婆家的電鍋火力掌控度不佳,原來算好的水煮蛋,因為幾顆的賣相不佳,只好再補煮6顆,因此延誤了一些時間。
孩子們小時候只要在焚香祝禱儀式之後,就可以回房睡覺了,大人則會留下,必須斟酒三巡才算完成儀式,才會開始燒金紙,整個流程含事後的清理工作,大約也是二個小時左右。
到了婆家,又要不停歇地將食物歸位,衣物搬上樓放在定位,方便孩子們自取,沒意外回到家,常常剛好遇上煮中餐或晚餐的時間了,從此一路煮到返回台北的那一天。 往年過年前最忙的就是炊年糕、發粿和蘿蔔糕,準備拜天公的牲禮,還要抽空煮三餐,這些事就夠我每天從早忙到晚,說是比上班時一天上七堂課還累,也不為過。
升上了國三才驚覺原來會考沒有想像中的遠,前陣子因小嬸誦經祈福法會及告別式,分明請了幾天假,於是英文小考範圍就有些不太懂的地方,這是她第一次主動要我教她英文。 果然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一階段順利達到預計目標,返鄉的第一天晚餐後就把包包送給她了,小妮子還滿容易收買的。
剛結婚時先生都會陪我回彰化老家看外婆,但外公、外婆相繼往生後,因媽媽也同樣住在新北市,平均每個月都約吃飯、給孝養金,也就沒有特別在初二回娘家了。 婆婆請女婿的標準只比年夜飯少一些些,尤其是非常費工的炒米粉,備料眾多,不但費時費力,也考驗著料理功力,只要做完這道「搞缸」炒米粉,我都覺得像脫了一層皮。
每年的年夜飯因祭祖,再加上十錦火鍋,年俗又規定要年年有餘,白飯會煮得特別多,再好吃的菜餚都要留一小份,所以隔天中餐都只要加熱食物即可。 其實因小嬸年前往生,今年不能出門走春拜年,但住隔壁的二伯父及四嬸一家人都還不避諱地到家裡坐坐,著實讓守喪的我們感到很窩心。
除夕是整個年節日常中,工作量最大的一天,大清早就要早起,趕在7點左右倒垃圾,錯過就要等過年後了,追完垃圾車,先幫早起的家人做早餐,一邊備料,希望早上先滷好豬肉、煮好燒酒雞,然後也要滷雞蛋,因為對婆婆家的電鍋火力掌控度不佳,原來算好的水煮蛋,因為幾顆的賣相不佳,只好再補煮6顆,因此延誤了一些時間。
孩子們小時候只要在焚香祝禱儀式之後,就可以回房睡覺了,大人則會留下,必須斟酒三巡才算完成儀式,才會開始燒金紙,整個流程含事後的清理工作,大約也是二個小時左右。
到了婆家,又要不停歇地將食物歸位,衣物搬上樓放在定位,方便孩子們自取,沒意外回到家,常常剛好遇上煮中餐或晚餐的時間了,從此一路煮到返回台北的那一天。 往年過年前最忙的就是炊年糕、發粿和蘿蔔糕,準備拜天公的牲禮,還要抽空煮三餐,這些事就夠我每天從早忙到晚,說是比上班時一天上七堂課還累,也不為過。
升上了國三才驚覺原來會考沒有想像中的遠,前陣子因小嬸誦經祈福法會及告別式,分明請了幾天假,於是英文小考範圍就有些不太懂的地方,這是她第一次主動要我教她英文。 果然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一階段順利達到預計目標,返鄉的第一天晚餐後就把包包送給她了,小妮子還滿容易收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