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媳的初一日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每年的年夜飯因祭祖,需準備12道菜,再加上十錦火鍋,年俗規定要年年有餘,白飯會煮得特別多,再好吃的菜餚都要留一小份,所以初一中餐都只要加熱食物即可。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初一早上11點以前是要吃早齋,但除了婆婆和我,所有人都直接睡到吃中飯時間,今年多了小叔也沒睡好九點起來,我煎了過年前做的地瓜餅當早餐,然後11點左右熱好食物,然後請訂好鬧鐘自己起床的大女兒,叫其他家人起床。

初一有諸多禁忌,譬如不能掃地、不能動刀剪,農業社會時連汲水的水井都會蓋起來,暫時停用,我個人的推測是家庭主婦從過年前忙到這天,也真的累壞了,這些不急的針線活、汲水工作,就改天再做了。

另一個有趣的禁忌是叫家人起床,要直接說「起床了!」不可叫名字,否則來年會做什麼事都拖拖拉拉的,還有初一也是門檻的生日,今天不可踩踏門檻,記憶中我小時候常因這個習慣而被駡。

其實因小嬸年前往生,今年不能出門走春拜年,但住隔壁的二伯父及四嬸一家人都還不避諱地到家裡坐坐,著實讓守喪的我們感到很窩心。

晚餐時也只是炒個青菜、炸花枝丸,其他還是熱菜,煮羊肉爐,但下一餐可能又是要煮四菜一湯的日常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起分享電影戲劇、小說創作與生活大小事的絮語
52會員
989內容數
這是我為接下來的連載小說計劃所新創的專題,小手上路,不熟練之處請多包涵,題材均來自周遭人事物,再加上想像與自由發揮而成,寫作的時候我是作者,完成之後,讀者才是作者,可以邊看邊恣意想像,化文字為想像畫面,讓人物靈動有生命,讓我們共同完成這部作品。
2025/04/19
多年前曾擔任澳洲遊學團帶隊老師,寄宿家庭的奶奶Lorraine週末都會自己烤巧克力餅乾,濃郁的餅乾甜香充斥在廚房及餐廳的每個角落,那是一種幸福的味道,是市售商品比不了的家的味道。 前陣子我在美式賣場找到了一個商品:巧克力豆餅乾麵糰,只要用烤箱烤過就可以吃了,我忍不住拿了一盒放進購物車。 第一次試
Thumbnail
2025/04/19
多年前曾擔任澳洲遊學團帶隊老師,寄宿家庭的奶奶Lorraine週末都會自己烤巧克力餅乾,濃郁的餅乾甜香充斥在廚房及餐廳的每個角落,那是一種幸福的味道,是市售商品比不了的家的味道。 前陣子我在美式賣場找到了一個商品:巧克力豆餅乾麵糰,只要用烤箱烤過就可以吃了,我忍不住拿了一盒放進購物車。 第一次試
Thumbnail
2025/04/06
分享一下我參加大甲鎮瀾宮繞境的時數及步數,從4/4的22:45出發,走到4/5清晨3:30,約4個小時45分鐘,走了28,271步。 因為是臨時起意,我只穿了厚機能襪和休閒運動鞋,穿著薄長袖,帶了防風防水連帽外套,但天氣不冷不熱,外套全程都綁在腰上。 可能睡前有抬腳,也墊高雙腳,所以完全沒有腳痠
Thumbnail
2025/04/06
分享一下我參加大甲鎮瀾宮繞境的時數及步數,從4/4的22:45出發,走到4/5清晨3:30,約4個小時45分鐘,走了28,271步。 因為是臨時起意,我只穿了厚機能襪和休閒運動鞋,穿著薄長袖,帶了防風防水連帽外套,但天氣不冷不熱,外套全程都綁在腰上。 可能睡前有抬腳,也墊高雙腳,所以完全沒有腳痠
Thumbnail
2025/04/06
路途中先生問我走大甲媽祖繞境和白沙屯媽祖進香有什麼區別,我直覺回說:「大甲媽祖出巡很熱鬧盛大,人潮很擁擠,白沙屯媽祖我沒有參與到啟程,只有自己單獨從沙鹿走到追分,還有一天是和一群好友,從半夜三點走到北港朝天宮,為了追上大甲媽祖鑾轎,我們都是快走,有時還要小跑步,比較像行軍。 走白沙屯媽祖進香時
Thumbnail
2025/04/06
路途中先生問我走大甲媽祖繞境和白沙屯媽祖進香有什麼區別,我直覺回說:「大甲媽祖出巡很熱鬧盛大,人潮很擁擠,白沙屯媽祖我沒有參與到啟程,只有自己單獨從沙鹿走到追分,還有一天是和一群好友,從半夜三點走到北港朝天宮,為了追上大甲媽祖鑾轎,我們都是快走,有時還要小跑步,比較像行軍。 走白沙屯媽祖進香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過年都是老媽準備年夜飯,我跟妹妹頂多就是打下手,端端盤子之類的,老媽知道我最近蠻常會下廚自己料理後,順口一提說初一晚餐要不要來露一手,還真沒嚐過我的料理。 身為料理小白的我,煮給自己吃無論美味與否,都會用心品嚐,之前也有朋友問我那天要煮一桌跟朋友共享美味料理,我基本上都拒絕,自己吃都覺還好,但煮
Thumbnail
每年過年都是老媽準備年夜飯,我跟妹妹頂多就是打下手,端端盤子之類的,老媽知道我最近蠻常會下廚自己料理後,順口一提說初一晚餐要不要來露一手,還真沒嚐過我的料理。 身為料理小白的我,煮給自己吃無論美味與否,都會用心品嚐,之前也有朋友問我那天要煮一桌跟朋友共享美味料理,我基本上都拒絕,自己吃都覺還好,但煮
Thumbnail
終於回到台北的家了,小年夜一大早回去,初九一大早回來,中間只有初二中午在九華山吃平安麵,初七到谷關泡溫泉,中餐及午餐外食,其他都要掌勺料理三餐,用餐人數9~14不等,餐桌上有時12道,外加一個火鍋,有時8道菜、一鍋湯,三個孩子大了,可幫忙洗菜、切菜、擺盤和上菜,協助廚房雜務,但功力還不到可獨自作業。
Thumbnail
終於回到台北的家了,小年夜一大早回去,初九一大早回來,中間只有初二中午在九華山吃平安麵,初七到谷關泡溫泉,中餐及午餐外食,其他都要掌勺料理三餐,用餐人數9~14不等,餐桌上有時12道,外加一個火鍋,有時8道菜、一鍋湯,三個孩子大了,可幫忙洗菜、切菜、擺盤和上菜,協助廚房雜務,但功力還不到可獨自作業。
Thumbnail
不成文規定我家的大年初一早餐必需是「素食」,對於無肉不歡的我這是個惡夢,搞不懂為啥大人把一年開始的第一餐弄得如此平淡無味。
Thumbnail
不成文規定我家的大年初一早餐必需是「素食」,對於無肉不歡的我這是個惡夢,搞不懂為啥大人把一年開始的第一餐弄得如此平淡無味。
Thumbnail
小廚娘自知廚藝難登大雅之堂,純粹打手的份,所以今年年夜菜小廚娘守著爐灶,顧好顧滿。 家裡這口灶,為了這個家,從吃飯到洗澡,後來也只有節日才會用到,用柴煮出來的料理,有一種特殊的香氣(當然拉,如果用到龍眼柴,會更不一樣,但並沒有常有這個機會),手在爐灶的我,翻炒著鍋裡的豬腳,三層肉,甚至到封整隻雞,整
Thumbnail
小廚娘自知廚藝難登大雅之堂,純粹打手的份,所以今年年夜菜小廚娘守著爐灶,顧好顧滿。 家裡這口灶,為了這個家,從吃飯到洗澡,後來也只有節日才會用到,用柴煮出來的料理,有一種特殊的香氣(當然拉,如果用到龍眼柴,會更不一樣,但並沒有常有這個機會),手在爐灶的我,翻炒著鍋裡的豬腳,三層肉,甚至到封整隻雞,整
Thumbnail
公婆走後,老家租給別人住,沒地方吃飯,所以這幾年都來我家吃年夜飯,老先生的大弟今年帶來冷凍佛跳牆、富貴烤雙方、大蒜及臘肉,小弟弟空手到,其實說好5:30-6:00到我家,我5:30東西都弄的差不多。 但6:00才拿來佛跳牆,我也是硬著頭皮,直接用瓦斯爐就加熱,高湯還硬的不得了。臘肉不能直接炒,會太
Thumbnail
公婆走後,老家租給別人住,沒地方吃飯,所以這幾年都來我家吃年夜飯,老先生的大弟今年帶來冷凍佛跳牆、富貴烤雙方、大蒜及臘肉,小弟弟空手到,其實說好5:30-6:00到我家,我5:30東西都弄的差不多。 但6:00才拿來佛跳牆,我也是硬著頭皮,直接用瓦斯爐就加熱,高湯還硬的不得了。臘肉不能直接炒,會太
Thumbnail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初四接神,婆婆事先都會依那張大廟給的粉紅色公告,在吉時開神明廳的門,然後擺上糖果、餅乾等甜點,換聖茶、焚香,最後的儀式是放鞭炮(這個動作都是由我老公代勞)。 往年都有小嬸可合作、可分攤,今年只能靠自己,加上小孩們幫忙,想到這裡又忍不住鼻酸。 初四早餐:窰烤手工麵包
Thumbnail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初四接神,婆婆事先都會依那張大廟給的粉紅色公告,在吉時開神明廳的門,然後擺上糖果、餅乾等甜點,換聖茶、焚香,最後的儀式是放鞭炮(這個動作都是由我老公代勞)。 往年都有小嬸可合作、可分攤,今年只能靠自己,加上小孩們幫忙,想到這裡又忍不住鼻酸。 初四早餐:窰烤手工麵包
Thumbnail
每年的年夜飯因祭祖,再加上十錦火鍋,年俗又規定要年年有餘,白飯會煮得特別多,再好吃的菜餚都要留一小份,所以隔天中餐都只要加熱食物即可。 其實因小嬸年前往生,今年不能出門走春拜年,但住隔壁的二伯父及四嬸一家人都還不避諱地到家裡坐坐,著實讓守喪的我們感到很窩心。
Thumbnail
每年的年夜飯因祭祖,再加上十錦火鍋,年俗又規定要年年有餘,白飯會煮得特別多,再好吃的菜餚都要留一小份,所以隔天中餐都只要加熱食物即可。 其實因小嬸年前往生,今年不能出門走春拜年,但住隔壁的二伯父及四嬸一家人都還不避諱地到家裡坐坐,著實讓守喪的我們感到很窩心。
Thumbnail
除夕是整個年節日常中,工作量最大的一天,大清早就要早起,趕在7點左右倒垃圾,錯過就要等過年後了,追完垃圾車,先幫早起的家人做早餐,一邊備料,希望早上先滷好豬肉、煮好燒酒雞,然後也要滷雞蛋,因為對婆婆家的電鍋火力掌控度不佳,原來算好的水煮蛋,因為幾顆的賣相不佳,只好再補煮6顆,因此延誤了一些時間。
Thumbnail
除夕是整個年節日常中,工作量最大的一天,大清早就要早起,趕在7點左右倒垃圾,錯過就要等過年後了,追完垃圾車,先幫早起的家人做早餐,一邊備料,希望早上先滷好豬肉、煮好燒酒雞,然後也要滷雞蛋,因為對婆婆家的電鍋火力掌控度不佳,原來算好的水煮蛋,因為幾顆的賣相不佳,只好再補煮6顆,因此延誤了一些時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