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妞麻的正向教養100天挑戰 Day 4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做家務能不能給零用錢?】

年節將近尾聲,來聊個一直很想討論的話題:清潔打掃的家務事,孩子們會主動、無條件地參與嗎?
(您贊成孩子做家務換零用錢嗎?)
會想討論這個議題起因於與小兒之前的一番對話。
步入中年級的男孩們十分醉心於同儕間的流行,不論是 SWITCH 遊戲還是寶可夢卡牌遊戲,都是百談不膩的話題。
一天,小兒班上一位同學告訴小兒,他最近好不容易存夠錢,終於能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一款最新遊戲了。
哇,那可是一款要價超過一千元的遊戲啊!讓小兒羨慕之餘,不免好奇地問同學,過年還沒到(即,還沒領紅包的意思),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可以自由支配的錢花用呢?
同學解釋,平常父母會視其表現給予不等金額的零用錢, 像是:洗碗10元、掃地或是拖地一次30元⋯等。這樣日積月累下來,就存到足夠的金額了。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親子教養觀點,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也不盡相同。沒有好壞,只有適不適合。我無意批判別人的方式,僅在此分享我家的方法供參考。
我家的孩子做「家務」是不能藉此要求金錢或獎勵的。
我希望建立一個讓孩子們有「歸屬感」的家庭,會產生情感連結的地方。而培養歸屬感的其中一個方式就是讓孩子也承擔起家中成員所應盡的義務。最直接也最常見的選擇就是讓孩子也承擔家中部分的清潔任務。
這麼做不但是為了讓孩子體認到:身為家中的一份子,除了享受溫暖與愛之外,同時也需要相對地付出自己的一份力。
能夠付出,除了可以自我肯定自己擁有此「能力」之外,也發揮了自我價值。在看見自我價值的同時,也會看見其他家人對於家的付出,進而感謝其他人的貢獻。
即使孩子覺得家務是「份內工作」,不會因此特地表達感激,但至少不會視其他人的付出為「理所當然」,自己只是個享受和索取的過客。因此,不只是過年前的大掃除,平日家中的清潔維護、日常飯後的收拾,都少不了我家孩子的身影。
我曾經這樣問過小兒:如果我們家的家務也採取「按件計酬」的方式,你贊成嗎?
一開始他很興奮,覺得可以抓住機會大賺一筆!後來想一想開口問道:如果我做家務能夠得到付費,那爸爸媽媽做家務是不是也應該要收費呢?
後來又見他皺眉一邊思考一邊與我們討論著:如果父母做家務也收費,那要收多少費用呢?如果父母沒有付費,家務就真的放著不要做嗎?
最後小兒告訴我們他的結論,他覺得做自己家中的家務不應該收取費用,因為家是共同居住的空間,每個人都有一起維護清潔的責任。
如果是打掃別人家或是公共區域,可以討論費用問題,或是本來要付費外包的項目(像是洗車),如果改由他進行,可以和爸爸爭取費用。
建議父母親們在放假時可以與孩子們招開一場家庭會議,由孩子負責執筆紀錄討論的過程並記下結論。
在會議裡大家可以一起討論:
1. 家中共有那些家務需要做呢?
2. 家務需要執行的頻率為何?(多久做一次呢?)
3. 家中成員們又可以各自認領那些家務呢?
當藉由家庭會議的討論達成共識後,大家就要按照會議結果去執行各自的家務任務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是不是像我一樣整天忙著提醒?你是不是像我一樣不停重複、陷入「跳針」迴圈? 當三催四請成為媽媽的日常,從起床催到就寢,不但讓人備感挫折,血壓也跟著節節上升!
小學生活和幼兒園有相當大的不同,除了上課時間較長之外,也進入較為正式、有進度要求、有紀律的學習。我家的小一新鮮人花了一點時間才適應新生活,也在懵懵懂懂當中鬧了不少笑料。還記得開學沒多久,小傢伙就被老師找去溝通一番⋯
當你看到孩子做出來的成果不如你的期望時,你會有什麼反應呢?是會感到不耐煩?哀聲嘆氣?想翻白眼?還是會想發火呢?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身為家長的你會怎麼做呢? 是立即伸出援手,提供高品質的服務?還是讓孩子先自己嘗試,不行再出手救援呢? 看過身邊不少擔任孩子「最佳救援小隊」的家長,不諱言從前有著「教養焦慮」的我也是小隊的一員。什麼事情都幫孩子想好、做好,甚至「超前佈署」。
晚上在幫小寶妞洗澡的時候,她突然語出驚人地說:「媽媽,我想把妳的手機丟掉!」 什麼?媽媽的手機是哪裡惹到妳啦!
【媽媽管理力:「情緒管理」也很重要哦!】 努力讓家成為充滿愛與支持的地方。
你是不是像我一樣整天忙著提醒?你是不是像我一樣不停重複、陷入「跳針」迴圈? 當三催四請成為媽媽的日常,從起床催到就寢,不但讓人備感挫折,血壓也跟著節節上升!
小學生活和幼兒園有相當大的不同,除了上課時間較長之外,也進入較為正式、有進度要求、有紀律的學習。我家的小一新鮮人花了一點時間才適應新生活,也在懵懵懂懂當中鬧了不少笑料。還記得開學沒多久,小傢伙就被老師找去溝通一番⋯
當你看到孩子做出來的成果不如你的期望時,你會有什麼反應呢?是會感到不耐煩?哀聲嘆氣?想翻白眼?還是會想發火呢?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身為家長的你會怎麼做呢? 是立即伸出援手,提供高品質的服務?還是讓孩子先自己嘗試,不行再出手救援呢? 看過身邊不少擔任孩子「最佳救援小隊」的家長,不諱言從前有著「教養焦慮」的我也是小隊的一員。什麼事情都幫孩子想好、做好,甚至「超前佈署」。
晚上在幫小寶妞洗澡的時候,她突然語出驚人地說:「媽媽,我想把妳的手機丟掉!」 什麼?媽媽的手機是哪裡惹到妳啦!
【媽媽管理力:「情緒管理」也很重要哦!】 努力讓家成為充滿愛與支持的地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家庭生活中,讓孩子參與打掃整理可能是一項挑戰,但透過親子收納遊戲,可以輕鬆與有趣地讓孩子學會整理與收納。本文將介紹各種遊戲及方法,不僅提高家中整潔度,還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強親子互動,並讓整理成為一種有趣的家庭活動。透過這些活動,孩子們能在遊戲中學習,享受與父母共同度過的寶貴時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生在校園內打掃的合理性及其背後所隱藏的教育意義。作者反思了在國小時期對於打掃的感受,並指出學校缺乏有系統的教導讓學生理解維護環境的重要性。文章強調透過討論與反思,學生不僅僅是在執行命令,而是學習到合作與尊重的重要性,最終促進了負責任的環境意識。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獎懲制度一直都是雙面刃,當我們採用此方法不外乎希望孩子能「主動」去做他本應該做之事。   問題是,既然是「應該做的事」何必有賞有罰?   到底我們是希望孩子「他律」還是「自律」呢?
讀幼稚園的二個孩子,有著幫忙媽媽做家事的熱情,想當然此時此刻身為媽媽一定要好好保握機會。 從洗衣服、拿吸塵器吸地板、拖地板、折衣服,每項我都讓小孩試過了,雖然作業品質不怎麼樣,時好時壞,小孩認真的忙到汗如雨下、或是要二個人輪流換班做完,我總是會買瓶FIN給他們喝,孩子們都喝得很開心。
Thumbnail
週末隔天若沒有出門的計畫,有時候我都會把衣服留到隔天早上再清洗,讓星期五回家後可以放鬆一下。 相互陪伴的家務體會 媽媽~我想幫忙做家事 八歲的兒子跟六歲的女兒通常都很早起,最近常常會跟前跟後的說:「媽媽,你陪我們玩一下XXX遊戲」 有時候我會說:「現在沒辦法,媽媽得去洗衣服」 兒子說:「媽
Thumbnail
你有想過讓家務成為孩子的快樂源泉嗎?家務不只是日常的必須,也是孩子學習責任、合作與家庭價值觀的絕佳機會。 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從「命令」轉變為「邀請」,透過具體的指示與正面鼓勵,激發孩子的參與感與成就感,讓家庭生活充滿歡樂與學習。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培養孩子成為家中的小幫手,共創溫馨的家庭氛圍吧
Thumbnail
家裡的亂糟糟讓你頭痛嗎?讓孩子成為你的整理小幫手吧!透過共同參與和正向鼓勵,能讓孩子樂在其中,還能學到寶貴的生活技能。 來看看如何在遊戲般的互動中培養孩子的整理能力,讓整潔變成家庭的新常態。 閱讀全文,了解讓整理變得既有趣又有益的小技巧! 教孩子主動整理的技巧:共同參與與正向鼓勵 在家庭
Thumbnail
家長經常提問:孩子在家都不願意做家事,為什麼在團體裡就願意? 關鍵是:孩子在做家事中感受到了什麼?
Thumbnail
一同讓孩子參與家事有多重好處:促進動作協調、建立責任感、提高自主性、學習合作、培養整潔習慣、尊重環境...等。這不僅是學習過程,更是全面發展許多做家事的良好途徑,同時促進家庭成員間更緊密的聯繫喔!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家庭生活中,讓孩子參與打掃整理可能是一項挑戰,但透過親子收納遊戲,可以輕鬆與有趣地讓孩子學會整理與收納。本文將介紹各種遊戲及方法,不僅提高家中整潔度,還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強親子互動,並讓整理成為一種有趣的家庭活動。透過這些活動,孩子們能在遊戲中學習,享受與父母共同度過的寶貴時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生在校園內打掃的合理性及其背後所隱藏的教育意義。作者反思了在國小時期對於打掃的感受,並指出學校缺乏有系統的教導讓學生理解維護環境的重要性。文章強調透過討論與反思,學生不僅僅是在執行命令,而是學習到合作與尊重的重要性,最終促進了負責任的環境意識。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獎懲制度一直都是雙面刃,當我們採用此方法不外乎希望孩子能「主動」去做他本應該做之事。   問題是,既然是「應該做的事」何必有賞有罰?   到底我們是希望孩子「他律」還是「自律」呢?
讀幼稚園的二個孩子,有著幫忙媽媽做家事的熱情,想當然此時此刻身為媽媽一定要好好保握機會。 從洗衣服、拿吸塵器吸地板、拖地板、折衣服,每項我都讓小孩試過了,雖然作業品質不怎麼樣,時好時壞,小孩認真的忙到汗如雨下、或是要二個人輪流換班做完,我總是會買瓶FIN給他們喝,孩子們都喝得很開心。
Thumbnail
週末隔天若沒有出門的計畫,有時候我都會把衣服留到隔天早上再清洗,讓星期五回家後可以放鬆一下。 相互陪伴的家務體會 媽媽~我想幫忙做家事 八歲的兒子跟六歲的女兒通常都很早起,最近常常會跟前跟後的說:「媽媽,你陪我們玩一下XXX遊戲」 有時候我會說:「現在沒辦法,媽媽得去洗衣服」 兒子說:「媽
Thumbnail
你有想過讓家務成為孩子的快樂源泉嗎?家務不只是日常的必須,也是孩子學習責任、合作與家庭價值觀的絕佳機會。 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從「命令」轉變為「邀請」,透過具體的指示與正面鼓勵,激發孩子的參與感與成就感,讓家庭生活充滿歡樂與學習。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培養孩子成為家中的小幫手,共創溫馨的家庭氛圍吧
Thumbnail
家裡的亂糟糟讓你頭痛嗎?讓孩子成為你的整理小幫手吧!透過共同參與和正向鼓勵,能讓孩子樂在其中,還能學到寶貴的生活技能。 來看看如何在遊戲般的互動中培養孩子的整理能力,讓整潔變成家庭的新常態。 閱讀全文,了解讓整理變得既有趣又有益的小技巧! 教孩子主動整理的技巧:共同參與與正向鼓勵 在家庭
Thumbnail
家長經常提問:孩子在家都不願意做家事,為什麼在團體裡就願意? 關鍵是:孩子在做家事中感受到了什麼?
Thumbnail
一同讓孩子參與家事有多重好處:促進動作協調、建立責任感、提高自主性、學習合作、培養整潔習慣、尊重環境...等。這不僅是學習過程,更是全面發展許多做家事的良好途徑,同時促進家庭成員間更緊密的聯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