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賦與努力送你的禮物——你有發出屬於自己最好的聲音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報章媒體上,我們常看到許多早慧的孩子,因為某些契機或是父母親有意培養,開始接觸了音樂、藝術、體育等坊間常稱的才藝項目,後來因為得到名師或是貴人發掘,或是孩子持續的投入,讓他們小小的年紀即站上舞台與運動場上,成為在所屬領域的專業人士,無論是演奏家、藝術家還是運動員。

我很喜歡看著那些年輕的面孔表演的影片,像是在曼紐因國際小提琴大賽青少年組的參賽者,看著他們稚嫩的臉孔在演奏高難度樂曲時的投入,時而緊閉雙眼、挑眉與微笑,尚在發育中的身體還保有許多值得期待的潛力,但經過長期密集訓練,靈巧的雙手演奏出的樂音,讓我們依舊能夠感受幾百年前創作者所欲表達的情感。

有人統計過,這些國際大賽的參賽者,大部分人都在5歲前學琴,在平均Junior組(11-15歲)與Senior組(16-22歲)全體參賽者的年齡下,所有參賽者的平均年齡約為15歲,十年磨一劍或許真有幾分道理。

在社會上屬於天縱英才的他們,或許很早就定位好或找到自己所屬的人生與職涯道路。然而,大部分的人,或許小時候也曾經學過幾項才藝,而才藝之所以稱之為才藝,除了有點興趣探索的意思,或許更多的是雖然無法賺大錢,但可以自娛娛人的實用用途。

身為一個小時候也沾醬油式學習才藝的過來人,長大後又自己花錢找老師繼續學小提琴的人,在經過小時候單純的興趣探索和長大後的再學習的歷程,我意識到最大的差別就是自己的主動性。

我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在學校上了八小時滿滿的課,放學後還繼續去補習學校上過的科目,但經過這樣密集的練習之後,我們或許也沒有成為數學、物理、英文小達人,最常見的是往往在經過每個學習階段的入學考試之後,之前所學的似乎都像被代謝掉的身體雜質一樣,完全不復記憶。

記得一位小提琴老師曾經說過,「每一把琴無論價格或做工好壞,都能發出屬於這把琴最好的聲音」。然而,是否能讓這把琴發出最好的聲音,就取決於演奏者跟琴的互動,從夾琴、按弦到運弓,每一個細節都是一個變因。弦樂器也是很誠實的樂器,稍微的偏移或是力道使用不當,音色和音量都會有明顯的改變。

在許多回顧小時候學過的才藝的文章裡,有許多人都說要學好某某才藝很靠天賦,無論是運用、音樂、舞蹈等,但事實上,我們更沒有直視的事實是在天賦之外,那些站在舞台上的人花了多少時間在學習、練習,甚至為了精益求精不惜下重本,飛過大半個地球,就是為了求教於某個知名的老師;把我們視為才藝這件事,主動當作事業在經營,或許這才是他們之所以是表演家的原因。

而在職場上,跟音樂比賽不同的是我們靠的並非比較像是小提琴、網球、芭蕾舞等單一且個人的技能,而更多的是綜合性而且需要團隊合作的技能,就像是流傳千古的小提琴名家可能只有幾個我們叫得出名字的,但在弦樂周邊推廣的人或許有成千上萬個人,無論是管弦樂團的成員、唱片發行製作人、錄音師、表演策畫人、製琴師,甚至是教導我們把音樂成為可以一輩子受用興趣的老師們。這些綜合不同專業與技能的團隊合作,反而是能讓某個技藝與藝術得以保存下來並流傳的關鍵。

在職場與人生的各種選擇與學習上,與其關注天賦,或許我們更該把目光聚焦在自己如何用努力發展天賦,以及身為自己生命的樂手,我們是否有演奏出屬於自己最美妙的聲音呢?


Photo by Joel Wyncott on Unsplash

Photo by Joel Wyncott on Unsplash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公關人生相談室的沙龍
276會員
215內容數
職涯像是不同目的地的旅行,每次路上收盡的風景都是未來人生的養分,願每個人都有自己一段美好的旅程!Bon Voyage!
2025/02/03
從早期用信用卡取代支付,一直到現在多元的行動支付,無論是用什麼Pay,我們都很習慣出門可以不帶現金或卡片,只需要一支手機即可。這樣的即時跟方便如此理所當然,我們也常忘了這仍舊是基於信用與銀行帳戶裡的現金發展出來的制度,我們所交易的,仍是我們在現實世界當中既有資產和還款能力所累積出的信任。 買斷
Thumbnail
2025/02/03
從早期用信用卡取代支付,一直到現在多元的行動支付,無論是用什麼Pay,我們都很習慣出門可以不帶現金或卡片,只需要一支手機即可。這樣的即時跟方便如此理所當然,我們也常忘了這仍舊是基於信用與銀行帳戶裡的現金發展出來的制度,我們所交易的,仍是我們在現實世界當中既有資產和還款能力所累積出的信任。 買斷
Thumbnail
2025/01/26
我們曾經覺得的無用之事,或許只是我們還沒有用對地方。
Thumbnail
2025/01/26
我們曾經覺得的無用之事,或許只是我們還沒有用對地方。
Thumbnail
2024/09/23
近日在LinkedIn上看到一篇文章,談到好的領導者,就像是Wi-Fi一樣,可以把人連結起來,而不是讓人失去連結。好的領導者,會激勵團隊成員,即便當工作成果不如預期,仍會支持團隊成員、支持團隊成員成長而非粉碎信心、善於聆聽而非只是單向述說,也會慶賀團隊成員的成功時刻。
Thumbnail
2024/09/23
近日在LinkedIn上看到一篇文章,談到好的領導者,就像是Wi-Fi一樣,可以把人連結起來,而不是讓人失去連結。好的領導者,會激勵團隊成員,即便當工作成果不如預期,仍會支持團隊成員、支持團隊成員成長而非粉碎信心、善於聆聽而非只是單向述說,也會慶賀團隊成員的成功時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用操弄這詞才能彰顯胡搞的真義 從幼童起 常聽表哥用一種長匣型外面包裹著閃亮不鏽鋼殼的玩意兒 發出好聽的聲音
Thumbnail
用操弄這詞才能彰顯胡搞的真義 從幼童起 常聽表哥用一種長匣型外面包裹著閃亮不鏽鋼殼的玩意兒 發出好聽的聲音
Thumbnail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其實對藝術領域很感興趣。 從鋼琴十年,到國中的直笛團,都是難得的回憶。甚至長大之後,還有機會跟音樂續緣。
Thumbnail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其實對藝術領域很感興趣。 從鋼琴十年,到國中的直笛團,都是難得的回憶。甚至長大之後,還有機會跟音樂續緣。
Thumbnail
因為我們不要做音樂家,所以我可以不好好練琴………是這樣嗎?
Thumbnail
因為我們不要做音樂家,所以我可以不好好練琴………是這樣嗎?
Thumbnail
學習樂器,尤其是古典樂器,是我經歷過的,對小孩來說,甚至是對父母來說,最難學的一門才藝了。 有一個國外的最難學的樂器排行榜,我家小Q不巧就學到排行第一的樂器——小提琴。 媽媽以前一直是佛系媽媽。覺得孩子快樂就好。而且對於快樂的認知是很膚淺的。比如說,沒有什麼挫折的經受折磨的,單純就能享受的。看看花看
Thumbnail
學習樂器,尤其是古典樂器,是我經歷過的,對小孩來說,甚至是對父母來說,最難學的一門才藝了。 有一個國外的最難學的樂器排行榜,我家小Q不巧就學到排行第一的樂器——小提琴。 媽媽以前一直是佛系媽媽。覺得孩子快樂就好。而且對於快樂的認知是很膚淺的。比如說,沒有什麼挫折的經受折磨的,單純就能享受的。看看花看
Thumbnail
還記得小時候,媽媽問我要不要學小提琴,結果我答應了,這件事卻是我迎向未來的微光。
Thumbnail
還記得小時候,媽媽問我要不要學小提琴,結果我答應了,這件事卻是我迎向未來的微光。
Thumbnail
在報章媒體上,我們常看到許多早慧的孩子,因為某些契機或是父母親有意培養,開始接觸了音樂、藝術、體育等坊間常稱的才藝項目,後來因為得到名師或是貴人發掘,或是孩子持續的投入,讓他們小小的年紀即站上舞台與運動場上,成為在所屬領域的專業人士,無論是演奏家、藝術家還是運動員。
Thumbnail
在報章媒體上,我們常看到許多早慧的孩子,因為某些契機或是父母親有意培養,開始接觸了音樂、藝術、體育等坊間常稱的才藝項目,後來因為得到名師或是貴人發掘,或是孩子持續的投入,讓他們小小的年紀即站上舞台與運動場上,成為在所屬領域的專業人士,無論是演奏家、藝術家還是運動員。
Thumbnail
我和很多香港長大的小朋友一樣,從小就學習鋼琴,在艱辛的練習找不再樂趣。由家庭的壓力底下,練琴日常的功課之一,一直渾渾噩噩的學習,沒有方向。我天生反應快,學習能力都很高,令我在基本功上建立算是不錯。 從這個背景底下,我在十三歲的時候從同學介紹認識不同的流行音樂。為了得到同學認同,買了一本周杰倫的
Thumbnail
我和很多香港長大的小朋友一樣,從小就學習鋼琴,在艱辛的練習找不再樂趣。由家庭的壓力底下,練琴日常的功課之一,一直渾渾噩噩的學習,沒有方向。我天生反應快,學習能力都很高,令我在基本功上建立算是不錯。 從這個背景底下,我在十三歲的時候從同學介紹認識不同的流行音樂。為了得到同學認同,買了一本周杰倫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