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因為你,我開始喜歡你說的那個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從小就缺乏運動神經,連帶的我對各種運動競賽也是興趣缺缺。這樣與體育無緣的我,唯獨能搞清楚比賽規則,甚至還會下場玩一會兒的,只有籃球。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灌籃高手》。
《灌籃高手》是唯一讓我瘋狂的運動漫畫,直到教書的第十年再次重看《灌籃高手》,讀到作者後記,我突然很想掉淚。
井上雄彥說,剛開始連載時,籃球漫畫寥寥無幾,籃球在日本也稱不上主流運動。編輯不只一次提醒他,要做好失敗的心理準備。
但他還是畫了,只要看到讀者回饋「看了這部漫畫而喜歡上籃球。」井上說,就會增加他繼續創作的勇氣和決心。
對於井上大神這句話,
我覺得,我能懂。

長久以來,文學就是我賴以呼吸的方式。孤僻陰鬱的學生時代,我不知道如何調解青春期的茫然迷惘,文學是我唯一宣洩的空間。
幸運的是,我在高中遇到了明師,精彩的國文課讓我在課堂上數度泛淚。那些鬱悶難解、難以言說的情緒,似乎都在國文課找到知己。
我飢渴的閱讀,無論是文學、動漫、電影,只有鑽在那個世界裡,才能逃避現實中各種挫敗。也只有在談論到我所深愛的文學(和動漫),那個神情板滯、陰鬱不愛笑的我,會突然兩眼發光,神采飛揚(還喋喋不休)。

可當我如願進入中文系後,甚至欲罷不能地繼續攻讀研究所,鬱悶反而更加深了。
我記得那是一堂碩博共同選修的儒家思想課程,每週我們都在小小的研究室裡討論,聽了很多什麼「法先王」「法後王」或是其他更專業的術語。
可是,我們把儒家經典顛過來倒過去考據的非常深入,卻沒有人提到,這些東西出了這間教室,他還能怎麼使用?
難道這些東西只能放在中文系的教室裡,供成一塊塊神聖不可侵的神主牌?然後出了這間教室,外面的人總把我們熱切研究的事物當成過時的笑話?

懷著疑惑,畢業後我回到台北實習。直到站上講台,我發現教學最大的困境,在於經驗的落差。
國文課,是一堂「預習」的課程。這些作家可能在生命低潮孤獨時寫下一篇篇雋永的生命反思,但接收者卻是一群十五六歲,人生才開剛始闖蕩的年輕孩子。
台下懵懵懂懂的學生聽不懂你在說些什麼,貶謫、困厄、蕭條、滄海桑田,那些他們都還不見得經歷過。就算稍有經歷,卻因語言和時代隔閡,無法與課文連結。
因為我們用的「話術」不對。
我一再調整、提醒自己,這些學生沒有要念中文系,所以這些東西他一輩子都不會,不見得會對他們生命造成什麼不可抹滅的影響。
學生沒必要知道太多國文老師以為很重要的國學常識,但他們可以知道的是,當他在未來生命受挫、沮喪,或是陷在谷底的時候,文學可能是其中一種拯救的方法。
至少在文學中,你可以知道,時空也許會變換,但人的情感與選擇是跨越時空的。我們在每次人生岔路的迷惘無助,過去的人也曾經有過。
所以我試著在我課堂上結合電影、戲劇、漫畫、音樂等各類型的創作,配合課文講解那些文言文所造成的情感隔閡。我們常常在感慨現在學生都不閱讀,但我不認為閱讀只限於文字這種表現形式。如果電影、戲劇、漫畫或是音樂都一樣能展現出讀文學的人所追求、思辨的永恆價值,那為什麼看電影、追劇不能算閱讀的一種?
我試著將這些東西放進課堂,和課文結合。讀莊子時我們看奇異博士,讀琦君〈髻〉時我們看〈甄嬛傳〉;讀〈蘭亭集序〉時我們看電影〈天外奇蹟〉,讀魯迅〈孔乙己〉時我們看〈寄生上流〉。
這樣的上課嘗試讓我每次備課都要花很多力量,可是這我從未如此開心過。我似乎將我的國文課變得更加「實用」,當我重新回到社會並與各種領域接觸,「接地氣」的過程讓我發現,文學終究不能脫離現實生活。他講的人生百態,關起門來不與外界接觸的研究方式,反而會使文學死去。

漸漸的,我欣喜地發現,當我下課後,開始會有學生來借閱剛才我在課堂上提到的書籍。
這套教學方式越加熟練後,學生的回饋越來越給我信心。碰到溫柔敏感的班級,一堂〈髻〉上到師生一起落淚,是課堂上真實發生的風景。
我不敢說我的國文課能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影響,但我知道有些開始改變。
國高中時期是孩子們開始探索世界的初始,很多事物的第一印象決定了他日後是否親疏的距離。當他在讀書時期感到興味,甚至願意動手翻閱,我願意相信,這都是一次美好的初遇。
國高中時對《論語》、《莊子》等諸子思想不反感,我願意相信,有一天當他碰到抉擇困境、窮途絕境時,他也許會想起,某些前人的答案,早就藏在書本裡。
年輕時對文學不反感,我願意相信,文字間那種心碰著心的交流方式,能讓孩子保留一種溫柔與敏銳。在未來與人相交時,他能夠溫厚存心,能夠換位思考。
早些從文學中學會思辨,我願意相信,他日後不至於只有「喜歡」、「不喜歡」、「看不懂」這麼簡短的感悟。他能夠藉由閱讀別人的生命,照鑒自己的路。
如果體育白癡如我可以因為《灌籃高手》愛上籃球,那麼用對方法,也許能讓本與文學絕緣的學生們,稍稍拉近與國文課的距離。
「因為你的課,我開始喜歡你說的那個世界。」
當學生如此回饋,我感到無限欣喜;
這是我的初衷,也是我的動力。
這是一場小小的革命,我想改革的是學生眼中呆板無趣國文課本。學生說,我的國文課是一場「溫柔革命」,我想,確實有些看不見的小小氣流,在沉悶的教室開始流動。
一點一滴地嘗試,在網路上累積出一篇一篇的分享,沒想到,涓滴累積成這一本書。

是的,羊咩出書了:《上一堂人生國文課》
這本《上一堂人生國文課》,收錄了過去30篇發表過的學習小記。
對國文老師來說,我可以很真誠的保證。每篇都是實地在課堂操作過,是散文,也是很不格式化的教案。
也正因為是課堂紀錄,所以每當碰到新的班級時,我可能又有新的想法和步驟,修改調整後的教學方案也,放在這本書裡。
對學生而言,我相信這本書能讓課本變得更接地氣,至少就這四年被我實驗(?)的學生而言,他們的反應讓我知道,16歲的少年真的能讀懂文學,他們的心是很柔軟的,只是需要一個媒介。
對已經長大的我們來說,這也是一本成長的學習小記。
感謝大家能讓我自由自在的喜歡文學,
任性又狂熱的推銷我眼中的那個世界。
也希望閱讀此書的你,可以喜歡上我所看見的那個世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古文讀起來霧煞煞,但說到底依舊是人類的那些事,用看戲的方式打開古文,發現他們的悲歡離合其實就是一場場精采大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因為我是天才!」 這是櫻木花道的經典台詞。 長大後重看灌籃高手,櫻木這樣的孩子,突然變得很熟悉。
除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更別忘了下一句「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你真的敢說一句: 我的精采歷程,百分之百都是源自於我的努力嗎?
「精準的社會觀察家」,這是影評給予奉俊昊導演的稱讚。 他的作品就像一把匕首,一刀劃開膿包,讓這社會的膿液汩汩流出。 一百多年前,也有這麼一位作家,他的作品也是如此。 他是魯迅。
「你有看書嗎?」 「有啊!」 「還騙!有看書還考這樣!」 這對話會不會很熟悉呢?
「因為我是天才!」 這是櫻木花道的經典台詞。 長大後重看灌籃高手,櫻木這樣的孩子,突然變得很熟悉。
除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更別忘了下一句「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你真的敢說一句: 我的精采歷程,百分之百都是源自於我的努力嗎?
「精準的社會觀察家」,這是影評給予奉俊昊導演的稱讚。 他的作品就像一把匕首,一刀劃開膿包,讓這社會的膿液汩汩流出。 一百多年前,也有這麼一位作家,他的作品也是如此。 他是魯迅。
「你有看書嗎?」 「有啊!」 「還騙!有看書還考這樣!」 這對話會不會很熟悉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說來慚愧,我是直到看完〔灌籃高手〕劇場版之後,想要重溫原作。但當時圖書館的〔灌籃高手〕漫畫全被借走。然而在書架中,發現了一整排的[REAL],當時我是抱持著反正都是同一作者的籃球漫畫的心態看看的。結果看完了第一集,發現對於籃球劇情沒有太多著墨,最多只是描述輪椅籃球這個殘障運動而已。可是看到後面,
Thumbnail
儘管《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可以說是作為動畫的延續,直接來到最終目標——全國大賽,但在一整場比賽的過程中,也穿插著每個角色的故事,除了簡述三井壽、櫻木花道、赤木剛憲等人在站上「制霸全國」舞台前的掙扎與困境之外,最大的賣點就是關於控衛宮城良田的故事。
Thumbnail
日本競賽動漫多如繁星,足球小將翼、灌籃高手和網球王子,幾個我不提似乎就不好切入這個主題,可見這些作品如梁柱般的存在。我最近覺得本篇要寫的排球少年也配得上大部頭的地位,雖然我僅看過動畫,沒看過漫畫原作,但動畫的演繹深得人心,風靡一時且蕩氣回迴腸,我這就來寫寫個人以為的、排球少年別具的特點。
Thumbnail
《排球少年》是一部強烈推人的動漫, 看完了四季的動畫和漫畫後完全不負當初的朋友和家人之推薦。雖然畫風似乎不是我喜歡的,但後來發現這部真的神。作者細膩的刻畫了角色之間的羈絆,以及友情的表現,讓人熱血沸騰。這部動漫教會人相信自己,挑戰自己的極限,持續向上看。推薦給每一個尋找動力的人。
喜歡看漫畫養成運動習慣,個人分享與籃球有關的學習與體驗,並推薦如何利用職業籃球相關書籍來啟發孩子對運動的興趣。
Thumbnail
短篇小說──傳奇番外篇 (1) 謝謝弱魚先生Clear Day 亮亮兩位在這篇文章底下的留言。 他們不約而同地都提到了《灌籃高手》,那就花點時間來聊聊這部膾炙人口的漫畫。 這是漫畫家井上雄彥以高中籃球為題材的日本漫畫。
Thumbnail
  「不要輸給這個世界的常識。」—井上雄彥《REAL》   《灌籃高手》2023年電影版(日本去年底上映)不同於1990~96年連載的漫畫版,在於這是在畫了《浪人劍客》及《REAL》的井上雄彥回頭再看、再反思的《灌籃高手》,也是井上雄彥不斷再問的問題-何謂強者?   只學了四個月
Thumbnail
我個人的人生經驗都以文學的方式來表達,包含我在籃球場上的經驗、教師甄試失敗、國小教師的成長過程等。所有的經歷都以文學的方式重新詮釋,呈現我對人生的理解和感受。
Thumbnail
籃球,在每個人少年或是青少年時期,都應該佔有蠻重要的地位。 國內最著名的邀請賽 —— 瓊斯盃,曾有著許多籃球迷的回憶;也有SBL、HBL、UBA;全球最高的籃球殿堂NBA例行、季後賽,也可以透過體育台看到。 說了這麼多,我到底想表達什麼?其實,籃球才是我最喜歡的運動。
Thumbnail
我們一家都籃球迷,閒聊時常會聊聊籃球相關話題。 大女兒:「我有個學生很喜歡鋼鐵人的外籍球員—悟空,但悟空在日前被Thank You(被離隊的意思),學生問我他接下來去哪裡?我回他說我也不知道。」 我:「你可以說他要陪唐三藏去西方取經啊!」 三個小孩對我的冷笑話都不怎麼捧場。 晚餐後,全家一起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說來慚愧,我是直到看完〔灌籃高手〕劇場版之後,想要重溫原作。但當時圖書館的〔灌籃高手〕漫畫全被借走。然而在書架中,發現了一整排的[REAL],當時我是抱持著反正都是同一作者的籃球漫畫的心態看看的。結果看完了第一集,發現對於籃球劇情沒有太多著墨,最多只是描述輪椅籃球這個殘障運動而已。可是看到後面,
Thumbnail
儘管《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可以說是作為動畫的延續,直接來到最終目標——全國大賽,但在一整場比賽的過程中,也穿插著每個角色的故事,除了簡述三井壽、櫻木花道、赤木剛憲等人在站上「制霸全國」舞台前的掙扎與困境之外,最大的賣點就是關於控衛宮城良田的故事。
Thumbnail
日本競賽動漫多如繁星,足球小將翼、灌籃高手和網球王子,幾個我不提似乎就不好切入這個主題,可見這些作品如梁柱般的存在。我最近覺得本篇要寫的排球少年也配得上大部頭的地位,雖然我僅看過動畫,沒看過漫畫原作,但動畫的演繹深得人心,風靡一時且蕩氣回迴腸,我這就來寫寫個人以為的、排球少年別具的特點。
Thumbnail
《排球少年》是一部強烈推人的動漫, 看完了四季的動畫和漫畫後完全不負當初的朋友和家人之推薦。雖然畫風似乎不是我喜歡的,但後來發現這部真的神。作者細膩的刻畫了角色之間的羈絆,以及友情的表現,讓人熱血沸騰。這部動漫教會人相信自己,挑戰自己的極限,持續向上看。推薦給每一個尋找動力的人。
喜歡看漫畫養成運動習慣,個人分享與籃球有關的學習與體驗,並推薦如何利用職業籃球相關書籍來啟發孩子對運動的興趣。
Thumbnail
短篇小說──傳奇番外篇 (1) 謝謝弱魚先生Clear Day 亮亮兩位在這篇文章底下的留言。 他們不約而同地都提到了《灌籃高手》,那就花點時間來聊聊這部膾炙人口的漫畫。 這是漫畫家井上雄彥以高中籃球為題材的日本漫畫。
Thumbnail
  「不要輸給這個世界的常識。」—井上雄彥《REAL》   《灌籃高手》2023年電影版(日本去年底上映)不同於1990~96年連載的漫畫版,在於這是在畫了《浪人劍客》及《REAL》的井上雄彥回頭再看、再反思的《灌籃高手》,也是井上雄彥不斷再問的問題-何謂強者?   只學了四個月
Thumbnail
我個人的人生經驗都以文學的方式來表達,包含我在籃球場上的經驗、教師甄試失敗、國小教師的成長過程等。所有的經歷都以文學的方式重新詮釋,呈現我對人生的理解和感受。
Thumbnail
籃球,在每個人少年或是青少年時期,都應該佔有蠻重要的地位。 國內最著名的邀請賽 —— 瓊斯盃,曾有著許多籃球迷的回憶;也有SBL、HBL、UBA;全球最高的籃球殿堂NBA例行、季後賽,也可以透過體育台看到。 說了這麼多,我到底想表達什麼?其實,籃球才是我最喜歡的運動。
Thumbnail
我們一家都籃球迷,閒聊時常會聊聊籃球相關話題。 大女兒:「我有個學生很喜歡鋼鐵人的外籍球員—悟空,但悟空在日前被Thank You(被離隊的意思),學生問我他接下來去哪裡?我回他說我也不知道。」 我:「你可以說他要陪唐三藏去西方取經啊!」 三個小孩對我的冷笑話都不怎麼捧場。 晚餐後,全家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