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我與父親抱怨母親時,父親總回答我說:「你媽就是這樣的個性呀!」到現在我才知道,這句話裡面有著滿滿的愛。
前幾天我的朋友告訴我,當我在發表我知道的事情的時候,往往我不像個內向者,因為我總是能侃侃而談自己的想法,甚至會給人肯定句,有時甚至激動到,氣勢太強給人壓迫感。由於與我平常的樣子落差太大,仿佛從內向者變成外向者,不由得讓人家覺得我大部分的時候,不是真實的自己。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被逼迫要改變自己有外向者性格已經是家常便飯,對於此類的建議,陷入了深深的罪惡感,也讓我開始懷疑自己「我做錯了什麼?」因為我給人家壓迫感所以我做錯了嗎?但我也沒有看過任何一位大企業家,堅持自己想法與理念的時候無不氣勢強烈,尤其是別人總與你牛頭不對馬嘴時,你回答東他回答西,你要跟他解釋清楚,就變得把話講得越來越明白。
以前的我,總被人說著要改變。直到有次,我的閨密問我:「你到底要改什麼?為什麼別人叫你改就改,為什麼別人跟你說什麼你就要改?有脾氣的你,就不是你?正因為有脾氣,正因為有情緒,這才是你啊!這就是你!」
「正是因為你的個性,所以你才是你!有自己在乎的地方,有自己的興趣,有會生氣的地方,這是一個人,不是機器人,到底要改什麼改?沒有必要去在乎那千分之一的人告訴你的性格缺點,太放大了吧!」
我與我閨密相處時,有時候我會自顧自地講著自己覺得有趣的事情,有時也會擔心她是不是不開心,詢問後,她也總是回答我:「這就是妳呀!」
我們總用著放大鏡去看著別人的一言一行,只想著別人如何踩到我們的底線,別人怎麼讓我們不開心了,但卻從來沒想過,是不是自己的耐受度太低了?
什麼是包容?就是我知道你是這樣的個性,但我願意接受原本的妳。
什麼是愛?就是連妳的不完美都喜歡的人,並且不會強迫妳去做任何改變!
但,我還是思考了兩天,我依然覺得沒有什麼好改變的。如果連堅持自己的想法跟意見都不能,那我還是我嗎?若是大家再會議上提案的時候,對自己的提案沒有信心,進而隨波逐流,案子的提案最後不是你心中所想的那個樣子,你也不願意去說明嗎?若是你的同事對你的案子有疑慮,在會議上提出,你試著回答但卻被說太激動,你也不願意回答嗎?或是會議上你問同事這樣的解讀對嗎?他回你好,這樣不覺得滿頭問號嗎?
我想,人與人之間的尺度拿捏,做了再多永遠有人嫌不夠,永遠有人會告訴你你不夠好。最棒的方式就是「志不同道不合不相為謀」,不管朋友、情人、同事之間,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