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難,所以需要逼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三十而不惑,是因為過去的人生經驗而使自己更了解自己,進而做出更適合自己的決定,那麼最適合的決定究竟是什麼呢?
或許在不斷追求所謂正確答案的同時,卻反而迷失了自己原先追求的事物,過去因為寫作能得到稱讚,缺乏自信心的我開始覺得自己有這麼一點點不同於一般人,師長的建議、比賽結果的鼓勵對我來說都是振奮人心的號角。甚至天真的希望能夠以這個專長來作為自己賴以維生的工具,離開了舒適圈、離開了大部分並不是很在乎文筆的環境,才顯得自己有多麼描小。
這感覺就好像小時候運動的測驗中總會有幾項能輕易贏過其他同學,因而沾沾自喜覺得自己一定是天賦異稟,但卻不曾想過或許只是比起身旁的人厲害這麼一些些,與專門的體育班學生或許相差甚遠,寫作對我來說就好像這些測驗一樣,在朋友之間總是看似相當具有天份的我,當有一天見到了更有天賦或者說在這件事上花費更多時間、精力的人,才知道我們之間的差距有如鴻溝,不過老師們也經常說:「寫作不需要跟別人比,只要能比去年、甚至是比昨天的自己更加成長,這就夠了。」
出了社會後愛上了跑步,在跑步的過程中我總是喜歡挑戰自己的能耐,從最初的3公里、5公里一直日漸增加,最後甚至是10公里以上,這個過程中用力的擠出所有力氣,在腿已經快沒有知覺、喘到呼吸有些難過時,我只是看著錶上的數據告訴自己:「只剩下最後的XX公里了,你可以的!」,而抵達終點的剎那,我用行動證明自己真的辦得到,真的突破了自我的極限。
對於運動,我可以這樣堅持、努力不懈,但平常需要思考、需要更多想法時,我卻沒辦法讓自己運轉過來,總是在一個坎前告訴自己:「我不行了」、「已經到我的極限了」、「我果然不適合做這件事」,總是用這種藉口一而再再而三的逃避眼前遇到的瓶頸,總是想躲回屬於自己的舒適圈內,這樣的我永遠無法像跑步時的我一樣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極限,我總在極限的邊緣退縮,嘗試找讓自己舒適、安逸的方式走著。
avatar-img
1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生活實驗 九二○    純粹 我不能邊跑步邊說話。 一樣累 你可以的,就是我不擅長的,而我只想做我擅長的事。 容錯率 在75分以上,只做自己喜歡的事,要勝率更高的話,分數可以降低。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跑步對人生和自我成長的啟示故事。作者在人生低谷時開始了跑步,享受跑步時專注於當下的單純感。文章中表達了對自我對話的重視,以及跑步過程中的內在體驗。
Thumbnail
最近在跑步時看到個和我一樣一個人來運動的女孩,我不斷觀察她,看著看著頓時有種在她身上看見自己的感覺,不禁打從心底的認同和欣賞像我們這樣一群默默努力的人,因為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誘惑,也有太多太多的困境曾經使我們感到迷茫和無力,的確有蠻多人抵擋不住而離開,但是有這麼一群人卻是願意堅持到最後的
做好一件事並不是需要完美無瑕的做完一件事,只要有盡力去做,任何人都可以做好一件事。 之前參加學校運動會的大隊接力,五年級因為有人在搶跑道時不慎跌倒,讓我們班錯失了冠軍。六年級大隊接力我本來沒有要上場,但是,有一位正是選手那天請了假,讓我原本在一旁心情輕鬆的我頓時緊張起來,因為身為候補第
Thumbnail
用跑步訓練來分享減少對別人成功的焦慮,進而找到生活中自己步調持久的執行
Thumbnail
跑半馬一直在我的人生清單裡面,但也一直成為我口中「以後要...」而未曾行動的待辦事項。雖然平時有跑步習慣,但都只有輕鬆跑3~5K左右。參加過最長的一次馬拉松也只有9K,未曾嘗試過長里程數。這大概就是我的baseline吧! 直到三月中上班和個案聊天時,個案提到他自己去挑戰跑半馬,讓我的內心又開始蠢
Thumbnail
過完年後的半馬,實在感受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尤其第二次與第三次根本是兩個連續週末的時候。人生是一場馬拉松。 在這條馬拉松道路上的各種狀態,有些人超級強,有些人則需要非常努力甚至需要協助,才有辦法邁出那一步。 好像不跟別人比較就無法進步,但其實我們都有能力往自己想去的地方走。
Thumbnail
對於非職業的跑者言,應該沒有人一開始就是為了要參加世界六大馬才開始跑步的吧?身邊的友人多半是因為三高或肥胖或是健康出了問題,才開始跑步,開始這項看似最沒有門檻、最不受限制的活動。 但是跑著跑著,會希望自己跑得更快一點,跑者常常在說的破PB,打破個人最佳成績,希望自己跑的成績可以比以往好。又漸漸地不
有時候 努力反而會讓人變焦慮 因為唯有在努力的狀態中 才會知道自己有多少不足 才會後悔自己錯過多少 一個人正在奔跑的人 周圍也會有奔跑的人 所以才能看出自己的快慢 然而 在成為更好的自己之前 人總是要越過許多坎 這是成長的必經過程 我們需要不斷跟過去的自己衝撞 又持續跟未來的自
Thumbnail
我為甚麼跑步?為何參加跑步訓練營? 大破 PB 的關鍵,除了日常練習的累積,你還需要一個定心丸,它是日常訓練的環境。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生活實驗 九二○    純粹 我不能邊跑步邊說話。 一樣累 你可以的,就是我不擅長的,而我只想做我擅長的事。 容錯率 在75分以上,只做自己喜歡的事,要勝率更高的話,分數可以降低。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跑步對人生和自我成長的啟示故事。作者在人生低谷時開始了跑步,享受跑步時專注於當下的單純感。文章中表達了對自我對話的重視,以及跑步過程中的內在體驗。
Thumbnail
最近在跑步時看到個和我一樣一個人來運動的女孩,我不斷觀察她,看著看著頓時有種在她身上看見自己的感覺,不禁打從心底的認同和欣賞像我們這樣一群默默努力的人,因為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誘惑,也有太多太多的困境曾經使我們感到迷茫和無力,的確有蠻多人抵擋不住而離開,但是有這麼一群人卻是願意堅持到最後的
做好一件事並不是需要完美無瑕的做完一件事,只要有盡力去做,任何人都可以做好一件事。 之前參加學校運動會的大隊接力,五年級因為有人在搶跑道時不慎跌倒,讓我們班錯失了冠軍。六年級大隊接力我本來沒有要上場,但是,有一位正是選手那天請了假,讓我原本在一旁心情輕鬆的我頓時緊張起來,因為身為候補第
Thumbnail
用跑步訓練來分享減少對別人成功的焦慮,進而找到生活中自己步調持久的執行
Thumbnail
跑半馬一直在我的人生清單裡面,但也一直成為我口中「以後要...」而未曾行動的待辦事項。雖然平時有跑步習慣,但都只有輕鬆跑3~5K左右。參加過最長的一次馬拉松也只有9K,未曾嘗試過長里程數。這大概就是我的baseline吧! 直到三月中上班和個案聊天時,個案提到他自己去挑戰跑半馬,讓我的內心又開始蠢
Thumbnail
過完年後的半馬,實在感受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尤其第二次與第三次根本是兩個連續週末的時候。人生是一場馬拉松。 在這條馬拉松道路上的各種狀態,有些人超級強,有些人則需要非常努力甚至需要協助,才有辦法邁出那一步。 好像不跟別人比較就無法進步,但其實我們都有能力往自己想去的地方走。
Thumbnail
對於非職業的跑者言,應該沒有人一開始就是為了要參加世界六大馬才開始跑步的吧?身邊的友人多半是因為三高或肥胖或是健康出了問題,才開始跑步,開始這項看似最沒有門檻、最不受限制的活動。 但是跑著跑著,會希望自己跑得更快一點,跑者常常在說的破PB,打破個人最佳成績,希望自己跑的成績可以比以往好。又漸漸地不
有時候 努力反而會讓人變焦慮 因為唯有在努力的狀態中 才會知道自己有多少不足 才會後悔自己錯過多少 一個人正在奔跑的人 周圍也會有奔跑的人 所以才能看出自己的快慢 然而 在成為更好的自己之前 人總是要越過許多坎 這是成長的必經過程 我們需要不斷跟過去的自己衝撞 又持續跟未來的自
Thumbnail
我為甚麼跑步?為何參加跑步訓練營? 大破 PB 的關鍵,除了日常練習的累積,你還需要一個定心丸,它是日常訓練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