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不但大多數的醫師會下足底筋膜炎的診斷,連一般民眾都在自我診斷足底筋膜炎。
書上寫的、網路上查的足底筋膜炎成因包含了以下幾點:
- 肥胖 (BMI > 27)
- 久站
- 扁平足或高足弓
- 老化
- 運動傷害
一直到我自己當主治醫師之後,才知道原來足底筋摸炎遠比老師教的、書上寫的還要不單純。
足底筋膜炎病患01號:
之所以稱為病患01號,是因為透過了這位病患,我重新認識了足底筋膜炎,也才發現原來之前學的知識存在著些問題。
2021年五月,台灣在面對新冠病毒境內流行時,我遇到了病患01號。足底筋膜炎困擾了這位病患很久,她來診不是為了來做復健,不是為了來打針,在病毒肆虐的當下,她想找一個願意跟她談談的醫師,好好的了解一下要怎麼樣避免足底筋膜炎的再發。
病患01號是一位55歲女性,不胖,工作與久站沾不上邊,也未有運動傷害。
所以當下的重點就是在檢測病患01號的腳型,要檢查是否為扁平足(亦稱pronated foot, 外翻足)或高弓足(亦稱supinated foot, 內翻足)。
正確檢測腳型的方法是採用下圖這種方式
然而台灣大部分的醫師都選擇讓病人雙腳站直,看足弓有無塌陷。雙腳站直的方式很方便,但是非常不準確,除了高弓足之外的病人都會顯現出足弓塌陷而誤判成扁平足。
這位病患01號,不是扁平足也不是高弓足,而是少數的正常足(亦稱neutral foot, 佔全部人口裡面的10%)
約翰醫師當下也不知道該給病人什麼建議,只好讓病人去照X光檢測。
紅色箭頭指的部分,尤其是上面的箭頭,很像著骨點增生
著骨點增生,是指肌腱連接骨頭的部位產生了骨性增生(或說鈣化),通常見於反覆性使用的部位,或者長期慢性發炎的病人。
老實說,如果病患01號只有下方的紅色箭頭,我可以用足底筋膜一直在慢性發炎解釋,但是這病人連阿基里斯腱都有著骨點增生產生,所以要尋找她慢性發炎的原因。
「我媽媽去年因為這個去開刀。」病患01號說。
很多風濕類疾病會導致慢性發炎,而且風濕類疾病會遺傳。問了病患01號其他風濕相關的症狀,包括其他關節的症狀,包括疼痛感在什麼時候比較明顯,也包括了早上會不會有晨間僵硬的問題。現在病患01號在規律的服用風濕類藥物,也就再也沒有受足底筋膜炎所苦。
後來約翰醫師當然有好好的研究一下這影像上的表現與疾病的相關性。這影像很難區分是著骨點增生或者骨刺生成,但是在腳跟這這部位習慣稱為跟骨骨刺(Calcaneal spur)。
足底筋膜炎 vs. 跟骨骨刺 vs. 風濕類疾病
- 正常無症狀的人也有16%的人會產生跟骨骨刺,所以無法光靠跟骨骨刺來斷定這病人有風濕類疾病。
-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有跟骨骨刺的機率沒有比正常人高到哪裡,大約在21%左右。但類風溼性關節炎有時候會在足跟看到骨頭侵蝕的表現,如下圖箭頭所指。
- 在乾癬型關節炎(Psoriatic arthritis)的患者有41%會有跟骨骨刺,明顯較一般人高。
- 在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的患者有50%會有跟骨骨刺,也明顯較一般人高。
- 在彌漫性特異性過度骨化(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 DISH)則是高到91%會看到跟骨骨刺。
- 無法靠影像上跟骨骨刺來斷定病人是哪種疾病,因為他也可以是正常的。
- 到底是因為風濕導致足跟慢性發炎,所以生成跟骨骨刺生成,抑或是風濕使得跟骨骨刺生成,而導致足底筋膜炎,至今未有定論。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