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亡魂到底是不是台灣的安魂曲?

牽亡魂到底是不是台灣的安魂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因為這則新聞,個人總算發現也有人在聽民俗音樂,所以忍不住在FB個人頁面上講了一下古典音樂和民俗音樂的關係。以下會再就一些地方稍加解釋清楚,並且附上圖示解釋清楚,供對民俗音樂有興趣但不得其門而入的朋友們參考,順便希望大家可以趁這個機會,多多利用水晶音樂上傳到youtube的水晶索引聲音資料庫(以下為正文)。



多虧禮教吃人老師情緒失控,不然牽亡魂之類的民俗音樂我還真的不知道何時才會認識到其他樂友。

這種東西我覺得在本質上就跟西方的安魂曲沒兩樣,只是因為對來世的想像不同,再加上西方比較系統化,然後又有浪漫主義講究創作者從宮廷或食客文化裡走出來,所以看起來的確是包裝得比較好,在商業性上我不否認這一點。

但台灣早先無論是日本時代還是國民政府時期,都一味地以舶來品是從,再加上台灣人日本時代只能讀醫學院和農學院,才會結合出這種「古典音樂高大上」、「讀音樂系嫁醫生」的特有台灣恐怖文化。

進階一點有人可以說南北管類比成古典音樂會比較正確。這裡我會傾向於先擱置這個問題,因為儘管像是中哲的確可以找出一些典籍,是相對系統化可以類比西方哲學的,但在台灣傳統民俗音樂這塊,不是有沒有系統化的問題(而且會覺得這個是問題其實有點本末倒置,病灶請詮釋學循環回上一段),是我身邊的樂友除了我根本沒人在聽這種程度的荒蕪耶。

然後學校內管道你要確定真的有懲罰老師的機制喔。沒有的話那憑甚麼要學生顧及老師的隱私。雖然在學校當助教沒有多少時間,但我自己是不敢說自己有甚麼權威性,一來台大聰明人太多了,二來聰明有很多種,早點把包袱放下比較能真的進步。

但有些人可能真的就比較在意面子和架子還有銀子吧;至於民俗音樂跟古典音樂的關係,老師以前念書時應該都有學過(可不是甚麼古典音樂就是以前的流行音樂,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國民樂派作曲家Bartok在民族音樂學領域的著作《巴托克論文書信選》,他和Kodaly是這個領域的開創者),怎麼還會搞得這樣認知失調的,一樣前面已經講過了,說來說去其實沒甚麼大道理。

自尊和面子只有一線之隔,當老師的未必也能拿捏得好。自己的文化自己救,這個叫自尊;只有我才有文化的詮釋權,這個叫面子。

在商言商來講,老師既然工作有拿錢又非助教這種學習性質的職務,其實要戒慎恐懼面對自己的工作;如果工作過量就回歸到勞權問題。當然這可能會衝擊到那個有拿肉乾我就願意教的文化,但我個人還是傾向於人要良性競爭平等互惠啦。台灣如果想要走出去,我覺得問題之一就在於,還是要正確解讀經濟行為背後的意義才對。


avatar-img
用一部片尾的時間
59會員
57內容數
影評散見於放映週報、週刊編集、香港映畫手民。但偶爾還是會想聊聊最喜歡的音樂,以及曾經發生在你我生長的這塊土地的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用一部片尾的時間 的其他內容
日前Twice的第二張正式專輯《Eyes Wide Open》中的主打歌"I Can't Stop Me"一出引起譁然,因為MV以及音樂風格似乎都遠不如以往的水準,甚至因而引起前所未有的改編風潮。所以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前面的一系列文章已經分析過Twice的製作團隊在MV上的驚人之處,以及這個團隊如何在各個環節上不斷精益求精;在此則將以Likey為例,再次討論JYP團隊創作上的傑出之處,及其可能要面對的問題。
其實對Twice的作品愈來愈熟而且了解到每個作品發布的時間點後,會發現Twice團隊一直有這樣的自我要求;因此在這邊把目前個人觀察到的幾個其他案例一併列出來。
朴軫永自己在目前公司聲望來到如日中天時也說了:「那現階段不就大家都不知道公司可能的問題出在哪?」而對如此自我要求的創作者最好的致敬方式,就是針對問題本身加以討論找出下一個突破點。
K-Pop的崛起和Youtube成為全球最大影音平台這件事息息相關,而且一般消費者通常對於視覺是比聽覺敏銳的;再加上K-Pop的消費者組成非常多元,有些人主要關注的點其實比較是在舞蹈上。所以在此就趁著新專輯即將發布前,針對他們目前已經發表過的MV,來聊聊他們的製作有多用心。
台灣的藝文產業現在主打本土化,而K-Pop走的則是國際化路線,所以在這裡的問題會先假設台灣不和南韓搶這塊的市場(因為就算搶得贏也會搶得很辛苦),而是試圖回答以下的問題:台灣藝文產業的本土化策略,是否能夠在全球化市場裡佔有一席之地?
日前Twice的第二張正式專輯《Eyes Wide Open》中的主打歌"I Can't Stop Me"一出引起譁然,因為MV以及音樂風格似乎都遠不如以往的水準,甚至因而引起前所未有的改編風潮。所以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前面的一系列文章已經分析過Twice的製作團隊在MV上的驚人之處,以及這個團隊如何在各個環節上不斷精益求精;在此則將以Likey為例,再次討論JYP團隊創作上的傑出之處,及其可能要面對的問題。
其實對Twice的作品愈來愈熟而且了解到每個作品發布的時間點後,會發現Twice團隊一直有這樣的自我要求;因此在這邊把目前個人觀察到的幾個其他案例一併列出來。
朴軫永自己在目前公司聲望來到如日中天時也說了:「那現階段不就大家都不知道公司可能的問題出在哪?」而對如此自我要求的創作者最好的致敬方式,就是針對問題本身加以討論找出下一個突破點。
K-Pop的崛起和Youtube成為全球最大影音平台這件事息息相關,而且一般消費者通常對於視覺是比聽覺敏銳的;再加上K-Pop的消費者組成非常多元,有些人主要關注的點其實比較是在舞蹈上。所以在此就趁著新專輯即將發布前,針對他們目前已經發表過的MV,來聊聊他們的製作有多用心。
台灣的藝文產業現在主打本土化,而K-Pop走的則是國際化路線,所以在這裡的問題會先假設台灣不和南韓搶這塊的市場(因為就算搶得贏也會搶得很辛苦),而是試圖回答以下的問題:台灣藝文產業的本土化策略,是否能夠在全球化市場裡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