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聽英國人講台灣人也不知道的台灣事--讀連瑪玉的福爾摩沙故事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日治時期,遠從英格蘭來台灣宣教的連瑪玉女士,以輕鬆幽默的筆調為英格蘭青少年講述她在福爾摩沙的故事。一百年後的我們,對於一百年前台灣社會的了解程度,比當時的英格蘭青少年好不到哪裡。因此,讀她的著作,不但不會覺得「我幹嘛讀這些我早就知道的事?」反而會覺得「原來以前台灣人是這樣生活的,我都不知道呢!

最近我在走訪平溪線上的平溪站和嶺腳站時,發現這兩站附近都有以「台車道」為名的道路。雖然軌道早已拆除,也不見台車,但在日治時期,這裡應是台車往來頻繁,運送煤礦及貨物的重要道路。

raw-image

以往我對於台車的想像,總以為它既然是在軌道上行走,應該是輕量級且沒有屋頂的小火車,其動力來源大概也是靠燃煤吧。直到我拜讀了日治時期在台灣佈道的英格蘭女宣教師連瑪玉(Marjorie Landsborough, 1884-1984)的《蘭醫生媽的老台灣故事:風土、民情、初代信徒》才知道自己誤會可大了。

在第七章〈搭乘台車〉中,連瑪玉鉅細靡遺地描述台車的外觀、行進方式和她的搭乘經驗。如圖所示,一輛半坪大小的台車,四個角落各有一根把手,連瑪玉將台車形容為「倒過來的小桌子」,台車行進時,乘客可握住「桌腳」以策安全。

重點來了--台車如何行進呢?它的動力來源不是燃煤,而是人力。一輛台車由一到兩名苦力負責在後面推動,當車速夠快時,苦力也會跳上車一同滑行。

raw-image

這讓我想起我小時候常玩爸爸的手推車,把它當滑板車一樣,單腳踏在上面、另一腳著地加速,然後再跳上手推車滑行。最大的不同是,手推車不能控制方向和速度,常常滑到撞牆,而台車則在固定的軌道上行駛,有人幫你控制車速,既快速又安全。在火車無法抵達的路段,便是藉由台車輸送貨物;不只是輸送貨物,台車也兼具遊覽車的功能,連瑪玉當年正是乘坐台車前往日月潭觀光的。

那麼,在旅行當中,如果目的地是沒有鋪設台車軌道的地方怎麼辦呢?連瑪玉為我們詳細介紹台灣山地旅行的交通工具--竹轎;如果要進入山路陡峭的深山,竹轎卻太笨重而上不去怎麼辦呢?連瑪玉建議我們可以乘坐--登山椅;如果想要體會日月潭上的風光,連瑪玉推薦我們搭乘原住民自製的--獨木舟……

一百多年前的人,是用什麼交通工具在台灣旅行的呢?--這個問題,我想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人應該都沒有想過,但在連瑪玉深入淺出的說明,加上書中照片輔助下,腦海裡立刻閃出鮮明的畫面。

1910年初受派到台南的連瑪玉,最初任教於台南女學(今長榮中學)。兩年後,她和創辦彰化醫館(今彰化基督教醫院)的蘭大衛醫生(David Landsborough, 1870-1957)結婚,婚後負責宣教和護理工作。直到1936年退休回國,她將二十六年的青春歲月奉獻給台灣,並且留下「切膚之愛」--為拯救腿部潰爛的男童,她自願捐獻皮膚,由蘭醫生操刀割皮,移植到男童患部--的佳話。

raw-image

除了留下傳誦至今的「切膚之愛」事蹟之外,連瑪玉還留給我們In Beautiful Formosa(1922)、Stories From Formosa(1924)、More Stories Form Formosa(1932)三本著作,敘述她這二十六年來在台灣的所見所聞,包含他們的初代信徒如何從異教徒成為基督徒的歷程、台灣的婚喪喜慶及風俗民情、台灣在日本政府統治下的發展……等。

值得一提的是,連瑪玉寫作這三本書的預設讀者是遠在太平洋彼岸的英格蘭大男孩、大女孩,讓這些教會新血了解自己是怎麼樣在異域宣傳上帝之名,並吸引他們前來效力。既然對象是青少年,而且又是從來沒有到過台灣的讀者,連瑪玉將她的「福爾摩沙導覽手冊」寫得翔實仔細又生動活潑,兼具史料價值與閱讀樂趣。相較於馬偕、甘為霖……等宣教士的單純記錄宣教過程而寫的記錄,連瑪玉的文字風格明顯吸睛許多。

一百年後的我們,對於一百年前台灣社會文化的了解程度,恐怕比當時的英格蘭青少年好不到哪裡去。因此,我們現在閱讀連瑪玉的著作,不但不會覺得「我幹嘛讀這些我早就知道的事?」反而會覺得「原來以前台灣人是這樣生活的,我都不知道呢!

我們不知道的事可多呢!身為女性,連瑪玉似乎特別關懷福爾摩沙女性同胞的遭遇,從被父母溺殺的女嬰、被丈夫冷落的姨太太以及被社會鄙視的寡婦……等,連瑪玉透過筆鋒為她們發聲,如實呈現舊時代男女不平等的現象。這些忠實的敘述,是我們認識台灣女性史的珍貴材料。

此外,以前的人怎麼結婚?怎麼辦壽宴?怎麼辦喪事?怎麼辦慶典?……連瑪玉以她的親眼觀察為出發點,為我們勾勒出百年前婚喪喜慶的面貌,也是台灣生命禮俗史上不可多得的材料。

連瑪玉的三本著作後來合譯為《蘭醫生媽的老台灣故事:風土、民情、初代信徒》。假如你不想和我一樣對日治時期的台灣歷史一知半解,連台車怎麼跑的都不知道--是時候隨連瑪玉的腳步,想像自己搭上迅疾如風的台車,在她的牽引之下,穿梭到一百年前,看看我們祖先的食衣住行、生老病死……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鴻雁的沙龍
33.5K會員
658內容數
本名洪俊彥。我從不無照駕駛,卻是體制外的小小無照教師,從小學作文到大學寫作--能教就教,不能教就學,學不會就動手寫,寫到有心得再教…… 喜歡書寫飲食經驗、鬼怪短篇、雜感趣聞、叭啦叭啦……等題材。透過我的作品,你將會走訪教育現場、命案現場以及菜市場。歡迎參觀選讀!
鴻雁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0
1661的9月19日,鄭成功宴請被他俘擄的荷蘭人,然後一一將他們斬首。阿諾德斯.溫世謬是最後一位受害者,一直到他從容赴死前,都在為夥伴祈禱並安慰他們。《熱蘭遮之淚》,是阿諾德斯的家族後輩站在史實基礎上,以日記形式撰寫的歷史小說,盡可能還原他在福爾摩沙所流下的眼流、所展現的希望……
Thumbnail
2025/03/10
1661的9月19日,鄭成功宴請被他俘擄的荷蘭人,然後一一將他們斬首。阿諾德斯.溫世謬是最後一位受害者,一直到他從容赴死前,都在為夥伴祈禱並安慰他們。《熱蘭遮之淚》,是阿諾德斯的家族後輩站在史實基礎上,以日記形式撰寫的歷史小說,盡可能還原他在福爾摩沙所流下的眼流、所展現的希望……
Thumbnail
2024/10/09
《歷史上的刺蝟島》收藏的七篇文章,網羅臺灣由北到南的十四處軍事古蹟,以主題性的方式解說它們的由來、構造、特色與戰略地位。雖然在閱讀本書以前,我已造訪過許許多多的軍事古蹟,但卻是將它們一一割裂檢視,所得到的理解自然是片面的;在拜讀本書以後,我才驚覺將這些古蹟串聯起來,剛好可以述說一部臺灣大歷史!
Thumbnail
2024/10/09
《歷史上的刺蝟島》收藏的七篇文章,網羅臺灣由北到南的十四處軍事古蹟,以主題性的方式解說它們的由來、構造、特色與戰略地位。雖然在閱讀本書以前,我已造訪過許許多多的軍事古蹟,但卻是將它們一一割裂檢視,所得到的理解自然是片面的;在拜讀本書以後,我才驚覺將這些古蹟串聯起來,剛好可以述說一部臺灣大歷史!
Thumbnail
2023/03/05
位於花蓮的吉安鄉,在日治時期是移民的大本營--吉野村,當年很多日本人懷抱著成家立業的美夢渡海來此開拓、生根;然而在戰後,他們已扎好的根,卻被硬生生拔起,被迫遣返。吉野村住民會會長清水半平的《官營移民:吉野村回顧錄》一書記錄了吉野村的建設歷程,以及村民們的奮鬥、痛苦與悲哀……
Thumbnail
2023/03/05
位於花蓮的吉安鄉,在日治時期是移民的大本營--吉野村,當年很多日本人懷抱著成家立業的美夢渡海來此開拓、生根;然而在戰後,他們已扎好的根,卻被硬生生拔起,被迫遣返。吉野村住民會會長清水半平的《官營移民:吉野村回顧錄》一書記錄了吉野村的建設歷程,以及村民們的奮鬥、痛苦與悲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說到日本時代臺灣的交通工具,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是「火車」吧? 不過大家可能沒想到,日本時代的臺灣還有另一種盛行的鐵路設施──輕便鐵道。由於輕便鐵道是透過人力前進,亦被稱為「手押臺車」。
Thumbnail
說到日本時代臺灣的交通工具,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是「火車」吧? 不過大家可能沒想到,日本時代的臺灣還有另一種盛行的鐵路設施──輕便鐵道。由於輕便鐵道是透過人力前進,亦被稱為「手押臺車」。
Thumbnail
小學放暑假時,總會搭乘藍皮對號快車去「下港企頭」,車頂架著一個綠色大風扇轉呀轉,我總喜歡趴在上下開啟的玻璃窗台,沿途欣賞車外呼嘯的景色,張開嘴迎接不時灌進來的風,啊啊大叫著。忘記數過幾次烏漆嘛黑的山洞,轟隆隆進入隧道前要先拉下窗戶,免得變成臉上一層灰的小黑貓。就這樣從北部一站一站的晃著,開始迎接期待
Thumbnail
小學放暑假時,總會搭乘藍皮對號快車去「下港企頭」,車頂架著一個綠色大風扇轉呀轉,我總喜歡趴在上下開啟的玻璃窗台,沿途欣賞車外呼嘯的景色,張開嘴迎接不時灌進來的風,啊啊大叫著。忘記數過幾次烏漆嘛黑的山洞,轟隆隆進入隧道前要先拉下窗戶,免得變成臉上一層灰的小黑貓。就這樣從北部一站一站的晃著,開始迎接期待
Thumbnail
這本移民生活紀錄,作者是正港的台灣人,放棄極好的工作機會與博士生資格,毅然決然前往加拿大技術移民,從零開始。大自然的美景往往藏有令人忽略的危機,而陌生的文化和社會,更讓初來乍到的她,面對叫天不應的冰冷空疾,感受異鄉人在天涯的無力枯虛。經過生活15年後,真人實事親身經驗,分享給有「移加」念頭的讀者。
Thumbnail
這本移民生活紀錄,作者是正港的台灣人,放棄極好的工作機會與博士生資格,毅然決然前往加拿大技術移民,從零開始。大自然的美景往往藏有令人忽略的危機,而陌生的文化和社會,更讓初來乍到的她,面對叫天不應的冰冷空疾,感受異鄉人在天涯的無力枯虛。經過生活15年後,真人實事親身經驗,分享給有「移加」念頭的讀者。
Thumbnail
列車環島第5、6天,主要在南段的東臺灣,最後返回西部。第5天走訪了花蓮的北回歸線標、舞鶴遺址、瑞穗牧場、玉富自行車道,以及臺東的米國學校;第6天走訪了花蓮的羅山村,並在臺東搭乘藍皮解憂號抵達屏東;之後直接前往高雄,走訪了六合夜市、遊愛河畔。羅山村成為我此行念念不忘之地,有緣必再回訪。
Thumbnail
列車環島第5、6天,主要在南段的東臺灣,最後返回西部。第5天走訪了花蓮的北回歸線標、舞鶴遺址、瑞穗牧場、玉富自行車道,以及臺東的米國學校;第6天走訪了花蓮的羅山村,並在臺東搭乘藍皮解憂號抵達屏東;之後直接前往高雄,走訪了六合夜市、遊愛河畔。羅山村成為我此行念念不忘之地,有緣必再回訪。
Thumbnail
目的地的火車站還是日治時期修建的一層木造建築,非常優雅的矗立著,如今現代化的建築,則少了一點靈魂和在地感。火車站的前廣場有三棵大榕樹,許多人圍在樹下下棋,從出站開始母親就開始零零星星的在打招呼,從車站到外婆家之間還有一大段的路程要步行,這段路程其實並不好走。先是沿著沒有人行道的省道邊走約500公尺
Thumbnail
目的地的火車站還是日治時期修建的一層木造建築,非常優雅的矗立著,如今現代化的建築,則少了一點靈魂和在地感。火車站的前廣場有三棵大榕樹,許多人圍在樹下下棋,從出站開始母親就開始零零星星的在打招呼,從車站到外婆家之間還有一大段的路程要步行,這段路程其實並不好走。先是沿著沒有人行道的省道邊走約500公尺
Thumbnail
日治時期,遠從英格蘭來台灣宣教的連瑪玉女士,以輕鬆幽默的筆調為英格蘭青少年講述她在福爾摩沙的故事。一百年後的我們,對於一百年前台灣社會的了解程度,比當時的英格蘭青少年好不到哪裡。因此,讀她的著作,不但不會覺得「我幹嘛讀這些我早就知道的事?」反而會覺得「原來以前台灣人是這樣生活的,我都不知道呢!」
Thumbnail
日治時期,遠從英格蘭來台灣宣教的連瑪玉女士,以輕鬆幽默的筆調為英格蘭青少年講述她在福爾摩沙的故事。一百年後的我們,對於一百年前台灣社會的了解程度,比當時的英格蘭青少年好不到哪裡。因此,讀她的著作,不但不會覺得「我幹嘛讀這些我早就知道的事?」反而會覺得「原來以前台灣人是這樣生活的,我都不知道呢!」
Thumbnail
摯友樊瓊霞小姐的童年故事,讓我初聽聞時感動落淚,爰提筆記下樊家父母中年喪子的椎心鉅痛,以及樊家子女幼時讓人羨慕萬分的精采童年。
Thumbnail
摯友樊瓊霞小姐的童年故事,讓我初聽聞時感動落淚,爰提筆記下樊家父母中年喪子的椎心鉅痛,以及樊家子女幼時讓人羨慕萬分的精采童年。
Thumbnail
基本上我不是在工作的路上就是在吃和玩的路上,只要一下飛機我就會到公司交接一下就馬上再坐飛機飛回台東,下班時間就是玩耍的開始 ,也是當初搬來台東的原因 ,因為我真的不喜歡擁擠和快速這兩件事,每次坐捷運或公車時,我都像要去打戰一樣緊張也不知道為什麼,尤其捷運要關車門時那個嘟嘟聲,莫名的血壓飆漲,而且我常
Thumbnail
基本上我不是在工作的路上就是在吃和玩的路上,只要一下飛機我就會到公司交接一下就馬上再坐飛機飛回台東,下班時間就是玩耍的開始 ,也是當初搬來台東的原因 ,因為我真的不喜歡擁擠和快速這兩件事,每次坐捷運或公車時,我都像要去打戰一樣緊張也不知道為什麼,尤其捷運要關車門時那個嘟嘟聲,莫名的血壓飆漲,而且我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