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吃的台灣史》,銜接你的食道和認識歷史的管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饕客,只要不小心被觸動了味蕾記憶,開始分泌唾液,便會有一股衝動立刻殺到那家店,逞一時「口舌」之快。曾經在某一個禮拜六傍晚,我和老婆忽然想起羅東夜市某一攤羊肉湯的滋味,臨時起意開車前往。那個時段上高速公路肯定是塞爆,於是我突發奇想,從桃園出發,走北橫穿山越嶺過去;開了四個小時,終於在晚上九點左右趕到羅東夜市--算一算,還是走高速公路比較快……

身為饕客,喜歡閱讀飲食方面的書籍是必然的,在我書架上的某一格裡,收藏了三十本以上的名家散文、科普讀物以及食譜,至於散落在其他格尚未歸位的書籍,更是不計其數。除了「讀吃」,我也正在「寫吃」;這兩年來,我慢慢將以往的飲食回憶寫下來,作為個人生命歷程的見證。

不過,直到讀了翁佳音和曹銘宗合著的《吃的台灣史》一書,這才刷新了我的三觀,原來--

吃,是記錄個人生命歷程的方式,也可以是探索歷史的管道!
raw-image

我之所以會注意到這本書,是先拜讀了曹銘宗的《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深受書中一個個趣味與滋味盎然的食物名典故所吸引。因此,今年十月,《吃的台灣史》一上市,我二話不說,立馬下標。

曹銘宗先生本來就擅長台灣歷史的史普寫作,由於曾任導遊的緣故,更是走遍、吃遍台灣,經驗豐富;而翁佳音先生則是現任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專長是十六至十八世紀的台灣史,史學根基紮實--兩個人寫起歷史,自然兼具學術考證與閱讀樂趣。

以我最愛吃的「虱目魚」為例:

raw-image

以前,不知道是從哪裡聽來的,我一直以為虱目魚是「國姓魚」,大概是由鄭成功引進台灣的,或者是他特別愛吃而帶動的飲食風氣吧。然而,曹銘宗在《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書中,推測「虱目」的語源是來自菲律賓語「Sabalo」,而虱目魚的養殖技術早在八百年前便傳播到太平洋諸島嶼,說不定台灣也包含在內。

而《吃的台灣史》則更進一步明確指出虱目魚的養殖技術可能流傳來台灣的管道:其一是十六世紀,由移民東南亞而後又遷移來台灣的華人所引進;其二是由南島語族的台灣原住民,從東南亞帶來台灣的。無論是哪一個管道,都早於明鄭時期!

關於飲食的傳聞還有「台灣人本來不吃牛肉」。從小長輩就告訴我們,台灣早期是農業社會,靠牛耕作,基於對牛的感恩,所以不吃牛;等到外省人來了以後,才把吃牛的習慣帶進來。不過,我一直覺得很奇怪,中國自古不是以農立國嗎?為什麼外省人要吃牛?

raw-image

吃的台灣史》中的〈台灣吃牛肉四百年史〉終於為我解惑。作者引用清代的台灣文獻,指出:官方雖然嚴禁宰牛,但民間私宰牛的風氣盛行;時間再往上溯,鄭成功帶兵攻打荷蘭人期間,軍隊也有食用牛肉的記錄。可見,台灣人食用牛肉的習慣,早在戰後外省人來台的三百多年前,便已經存在,只是祕而不宣的偷吃。

令我嘖嘖稱奇的不只是虱目魚和牛肉--

最近我剛好在追公視的電視劇《茶金》。所以,攤開《吃的台灣史》,不由自主翻到上卷的〈茶〉。

raw-image

打開這一節的第一面(頁91),下面的注釋讓我震驚不已:小學生都知道的「茶」的英文tea,竟然是來自於閩南語tê。十六、十七世紀以來,歐洲海權國家經由中國南方海路將中國茶帶回國內,因此直接音譯閩南語的tê為英文的tea。讀到這裡,真心覺得自己以前讀的《聲韻學》都白讀了、喝了這麼多年的茶也都白喝了……

吃的台灣史》所介紹的每一項食物與飲食文化,皆援引可靠文獻,清晰爬梳四百年來的歷史脈胳,配上淺顯易懂的文字和生動的照片、地圖--讀著讀著,不知不覺,食欲和求知欲都被挑了起來。

一口氣讀完,想不到《吃的台灣史》居然幫我打通食道與台灣歷史之間的管道,通體舒暢啊!

吃的台灣史》博客來連結:https://is.gd/zbF6WP

  • 延伸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毛小姐-avatar-img
2021/12/13
這本書看起來讚讚耶,感謝推薦♥
鴻雁-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2/13
的確很讚唷!值得一讀!
avatar-img
鴻雁的沙龍
27.3K會員
633內容數
本名洪俊彥。我從不無照駕駛,卻是體制外的小小無照教師,從小學作文到大學寫作--能教就教,不能教就學,學不會就動手寫,寫到有心得再教…… 喜歡書寫飲食經驗、鬼怪短篇、雜感趣聞、叭啦叭啦……等題材。透過我的作品,你將會走訪教育現場、命案現場以及菜市場。歡迎參觀選讀!
鴻雁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10
我帶著便當回到飯店,老婆迫不及待打開它,一塊五花肉以竹籤串成半月型躺在白飯上,看起來和我想像中滷得紅通通、光亮亮的爌肉不太一樣,沒有特別吸引我。可是,我錯了……
Thumbnail
2023/01/10
我帶著便當回到飯店,老婆迫不及待打開它,一塊五花肉以竹籤串成半月型躺在白飯上,看起來和我想像中滷得紅通通、光亮亮的爌肉不太一樣,沒有特別吸引我。可是,我錯了……
Thumbnail
2022/10/27
我們點了一鍋半筋半肉鍋,不到五分鐘,一支粗獷簡單的鐵鍋盛著深褐色的鍋底上桌了。剛剛點菜時,我看一鍋只要三百五,便斷定這個價格的鍋物除了基本湯底和配料外,牛肉頂多點綴而已,所以另外點了一盤生鮮牛肉。沒想到……
Thumbnail
2022/10/27
我們點了一鍋半筋半肉鍋,不到五分鐘,一支粗獷簡單的鐵鍋盛著深褐色的鍋底上桌了。剛剛點菜時,我看一鍋只要三百五,便斷定這個價格的鍋物除了基本湯底和配料外,牛肉頂多點綴而已,所以另外點了一盤生鮮牛肉。沒想到……
Thumbnail
2022/08/16
在台北,一大清早要找一間賣虱目魚的店也不是那麼容易。不過,卻也不是完全沒有,南機場的「邱丘台南虱目魚粥」魚肚粥,自從十多年前嚐到了它的滋味以後,我便三步五時起了個早,掛著貪饞的口水去品嚐……
Thumbnail
2022/08/16
在台北,一大清早要找一間賣虱目魚的店也不是那麼容易。不過,卻也不是完全沒有,南機場的「邱丘台南虱目魚粥」魚肚粥,自從十多年前嚐到了它的滋味以後,我便三步五時起了個早,掛著貪饞的口水去品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我是在聽公視台語台podcast時聽到這本書的介紹,作者用著很流利的台語與主持人介紹這本書撰寫的目的與過程,覺得很有趣就下單買回來看,隔了幾個禮拜後想到就翻出這本書來看,一看驚為天人,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本土料理文化好書。
Thumbnail
我是在聽公視台語台podcast時聽到這本書的介紹,作者用著很流利的台語與主持人介紹這本書撰寫的目的與過程,覺得很有趣就下單買回來看,隔了幾個禮拜後想到就翻出這本書來看,一看驚為天人,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本土料理文化好書。
Thumbnail
作者阿佐以幽默詼諧的方式,一篇一篇非常有深度地介紹各種台灣在地料理發展的的歷程,飲品、小吃、台灣獨創的種類、甜點,書中幾乎囊括了台式美食所有的類別。我相信,身為台灣人,每個禮拜都一定一定會享用到書裡某個章節的主角。不吃蚵仔煎?總會去吃火鍋吧。不吃挫冰?下午茶還是會訂手搖杯齁。
Thumbnail
作者阿佐以幽默詼諧的方式,一篇一篇非常有深度地介紹各種台灣在地料理發展的的歷程,飲品、小吃、台灣獨創的種類、甜點,書中幾乎囊括了台式美食所有的類別。我相信,身為台灣人,每個禮拜都一定一定會享用到書裡某個章節的主角。不吃蚵仔煎?總會去吃火鍋吧。不吃挫冰?下午茶還是會訂手搖杯齁。
Thumbnail
吃對台灣人來說重要到不能再重要!常見的美食宗教戰爭就不用再多說了吧?從吃的角度切入,其實最容易閱讀
Thumbnail
吃對台灣人來說重要到不能再重要!常見的美食宗教戰爭就不用再多說了吧?從吃的角度切入,其實最容易閱讀
Thumbnail
從小長輩就告訴我們,台灣早期是農業社會,靠牛耕作,基於對牛的感恩,所以不吃牛;等到外省人來了以後,才把吃牛的習慣帶進來。不過,我一直覺得很奇怪,中國自古不是以農立國嗎?為什麼外省人卻要吃牛?讀了《吃的台灣史》,我才恍然大悟……
Thumbnail
從小長輩就告訴我們,台灣早期是農業社會,靠牛耕作,基於對牛的感恩,所以不吃牛;等到外省人來了以後,才把吃牛的習慣帶進來。不過,我一直覺得很奇怪,中國自古不是以農立國嗎?為什麼外省人卻要吃牛?讀了《吃的台灣史》,我才恍然大悟……
Thumbnail
這本書不介紹什麼東西多好吃,店在哪裡怎麼去,而賦予美食更多精神上的價值。這本書不描寫食物的色香味,而是從聊天的角度,把飲食文化、歷史與產業經過,整理成為文字。這是一本翻了會想留下來繼續讀的書...
Thumbnail
這本書不介紹什麼東西多好吃,店在哪裡怎麼去,而賦予美食更多精神上的價值。這本書不描寫食物的色香味,而是從聊天的角度,把飲食文化、歷史與產業經過,整理成為文字。這是一本翻了會想留下來繼續讀的書...
Thumbnail
小吃可說是台灣的驕傲,也是許多外地游子心頭忘不了的掛念。像是什麼鹽酥雞啦、珍珠奶茶、番薯球等,光用想的就讓人口水滴下來。但你知道這些「台灣味」是怎麼誕生的嗎? 這次要介紹的這本《巷弄裡的台灣味》,是本小巧趣味又深具內涵的作品,細細介紹了22道台灣庶民美食與它們的故事。
Thumbnail
小吃可說是台灣的驕傲,也是許多外地游子心頭忘不了的掛念。像是什麼鹽酥雞啦、珍珠奶茶、番薯球等,光用想的就讓人口水滴下來。但你知道這些「台灣味」是怎麼誕生的嗎? 這次要介紹的這本《巷弄裡的台灣味》,是本小巧趣味又深具內涵的作品,細細介紹了22道台灣庶民美食與它們的故事。
Thumbnail
跟著百靈果神教讀一些書,也讀過作者的另一本著作臺灣史新聞,因為題材很生活,文字也通順,所以借來兩天就看完了。是一本平實討論臺灣各樣食物發音起源、烹調方法和料理食材的小書,書中沒有太多描寫食物風味的句子,所以可以晚上讀,吃宵夜絕對是因為自己想吃。 從常見的食物出發是很常民的題材,但作者不說,也很少人這
Thumbnail
跟著百靈果神教讀一些書,也讀過作者的另一本著作臺灣史新聞,因為題材很生活,文字也通順,所以借來兩天就看完了。是一本平實討論臺灣各樣食物發音起源、烹調方法和料理食材的小書,書中沒有太多描寫食物風味的句子,所以可以晚上讀,吃宵夜絕對是因為自己想吃。 從常見的食物出發是很常民的題材,但作者不說,也很少人這
Thumbnail
牛肉麵、魯肉飯的真正滋味,或許只有曾經在異鄉的遊子能夠體會,而台灣小吃,更是各國遊客入境旅行的重點項目,然而是在怎樣的條件下,讓這些食物成為能夠代表台灣、引發鄉愁,所謂「台灣味」到底又是什麼?
Thumbnail
牛肉麵、魯肉飯的真正滋味,或許只有曾經在異鄉的遊子能夠體會,而台灣小吃,更是各國遊客入境旅行的重點項目,然而是在怎樣的條件下,讓這些食物成為能夠代表台灣、引發鄉愁,所謂「台灣味」到底又是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