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在閱讀
《場外人生》的第一篇 – 「
破框」之後,老師提出了三個問題,練習從文本解構訊息、抓出關鍵,統整解釋後結合自身經驗,套用至自己的生活經驗中。
1. 文中選手之所以能夠破框,是受到哪些事物的影響?
2. 根據文本,我該如何判斷並突破限制與失敗?
3. 如何判斷自己陷在框架中? 又該做哪些行動走出框架與限制?
幾位選手的留言很真實,因為文本中的選手困境,也都是發生在大多數選手身上的事。看選手留言回推思考脈絡,老師也會給予鼓勵及建議。
選手A : 面對失敗,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一位輕艇選手在回覆作業時,以自己術後回場的經驗為例。當她在面對選擇與限制時,會先去想後果 : 「我剛手術回來,就去比這一場比賽,那麼高強度,我的肩膀會不會又折斷?」幸好最終順利完賽,也因此戰勝了自己的心魔。
從這次經驗,她認為在「面對失敗時,「接受」很重要。要先放下曾經的光輝,並且誠心地接受自己失敗了,才能更好地去思考下一步該怎麼走。就去嘗試看看,不就知道結果了嗎?因為一味的想像沒有用,沒有踏出那一步,永遠不知道結果會是如何。」
她更將這次比賽學到的精神運用至生活中 : 不要害怕離開舒適圈,因為離開舒適圈後,往往會有些意想不到的收穫;失敗了也沒關係,這都會成為人生中的經歷,當往後面對相似的問題時,就會知道該怎麼解決了。
選手B : 人生不會一帆風順,有時失敗正是考驗你有多愛這件事
一位田徑選手在腳傷後,開始對運動傷害防護產生興趣,但卻因可能與專項時間有所衝突而不被教練認同,但她很希望教練能支持她提早準備出路。
在這個經驗當中,她認為 : 「突破限制,要相信自己、也需要勇氣。失敗反而是考驗你有多愛這件事,一路上難免會遇上挫折,而這些在谷底的日子,你能看見不同的景色,也會更加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
看了選手的留言,老師也給予選手鼓勵 : 要相信,生活一定會給你答案,但不會馬上把一切都告訴你而已。相信思考,也給自己一些時間吧!
選手C : 想像力正是突破框架的開始
也有選手抱持積極正向的角度去享受壓力,也相信每件事都不是突然發生,一定是有過去的累積才有現在的樣子。他認為「想像就是突破框架的開始,要不斷的問自己,現在做的事情有沒有和外面的世界接軌,有沒有和社會做個連結和橋樑。」
在世界的缺口,才能找到自己的出口。「我還能為這裡做些什麼」,這種思考確實是提供價值的方式之一。
選手D : 突破不單單意味著追求更高更快更強,有時也意味著面對自己最深的恐懼,然後接受生命所給予的一切。
而在這些選手當中,有位柔道選手的留言特別讓我印象深刻。他認為「突破是…接受自己、接受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現實。不再強求每件事都要拚盡全力,而是懂得適可而止、對得起自己就好。」
確實,當運動員的身體已無法再負荷那麼高強度的訓練時,或許…換個方式繼續喜歡運動,也是延續運動熱忱的一種方式。
「什麼是在你身上的框架?」 : 突破框架,要有看懂局的能力
運動員在走出社會最常被限制的框架就是 : 「你怎麼除了運動,什麼都不會?」、「除了運動,你還會什麼?」在社會早已幫運動員貼上負面標籤時,該如何走出自己的路,確實就如同書中所言,「除了要破內心自我懷疑的框架,有時還得應付別人的眼光。」
書中的第一篇 – 破框,談的正是「當遇到瓶頸時,如何調整好心態,接著在行動上做出改變」。
而要判斷自己在框架中,要有看懂局的能力。書中選手認清「運動員」這個角色的現況,在未來都是「被退休」、沒有退路的狀態,他有看到若是自己再不改變,也會走上一樣的路。
有句話說,運動員之所以能站在舞臺上,是因為他的未來值得期待。把這個概念轉換到更長遠的生涯上也是一樣,如果未來的路完全是可預測、毫無其他想像的,基本上這就是框架。而他在看到整個趨勢,以及他判斷出自己目前的位置、感受到危機與急迫性後,才開始去想其他可能性。
這樣的思考點在於:與其當一顆逐漸黯淡、最終消失在人前的星,倒不如見好就收,把事情結尾在最好的狀態。所以他開始小步小步的嘗試,開始到企業累積經驗。
這樣的做法,如同書中提到的「先行動再修正」。因為只有先跨出去,才有延伸的可能。懂得暫停一下,看到表面現象背後的影響力關鍵,這也是生涯規畫的重要關鍵。
整學期課程將以老師自己出版的新書 –
《場外人生》作為課堂教材,一周讀一篇,搭配老師設計的課堂活動,除了從選手案例思考個人生涯,也更了解每個篇章更深層的含意。我也期待在之後的課堂上,與這些運動員有更多思想上的碰撞。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