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我們 年輕的心理師 是抱著理想和自我懷疑的綜合體
曾聽一位前輩分享,年輕時的他覺得能以一己之力,改變諮商團體中一群單親爸爸,但做了很多努力後換來失敗,有次聽成員回饋,才發現忽略成員生活的困境,光留在原地就耗盡力氣了,催促他們改變和成長著實遠離了成員,前輩這才意識到並承認自己的自大,直到跟團體坦誠這件事後,團體才開始發揮療效。
「嗯,是啊,我也是如此」我想著
年輕的我們,期待被看見,
對自己有許多期待,希望自己能有所幫助 。
我們享受著成就感,也容易掉到低谷,
我們滿腔熱血,渴望表現,
我們在意自己好不好,有時比在意當事人多。
有時看起來很堅強
我們很少跟同行或其他人表達「自己面對當事人的挫折和脆弱」,更少表達「自己其實不好」,因為這可能會讓人聯想到「是否沒有能力接案或助人」,或許並不是大家都這樣想,但確實能感覺到這隱微而強烈的氛圍,尤其在市場競爭下,更加強了我們這樣做的動機,需要讓自己看起來夠格,夠成熟穩定,看起來對當事人很有一套,不然別人哪敢把工作給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知不覺就會陷入這樣的氛圍。
自我懷疑
但如果我們仔細聽內心深處,也許還是有個聲音:「我是否夠好,足以幫助眼前的當事人?」,是啊,這正是年輕的我們在經歷的,自我懷疑,它太具威脅,太過難受,很多時候難以直視。
看著前輩和大師,我們尊敬,可能也會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我就不只一次跟前輩們確認『你們也是這樣過來的嗎?』這個答案我們肯定都知道,但仍不足以撫平懷疑。
停下來嗎?
我想像年輕是趟旅程,如果急著走,會不會錯過什麼風景,除了那些絢麗的,還有那些殘破的,他們確實都出現在旅途上了,如果可以的話,是不是可以仔細欣賞這年紀的一切,不比較的,去體驗該經歷的,讓該有的痕跡發生,是不是也就足夠了?
想像那些欣賞,是不是終將讓輕狂的一切沈澱,讓我們學會欣賞自己,或許也才能欣賞當事人,當他們也面對那片殘破時,能真心想著『嗯,是啊,我也是如此,要欣賞那片風景是多麽難,但讓我們一起留在這裡試試看吧』
給自己 也給年輕充滿期待和理想的我們
#心理師堂哥宇#心理師吳哲宇#年輕的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