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之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孔子一生人,無論是在學問上、在人格上,都是「無隱」,都不會深藏不露;同時,他也說自己「無知」,也不會鋒芒畢露。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子罕7】
孔子他說自己無知,並非故作謙虛,矯揉造作;而是當面對瞬息萬變、世情複雜,而又經歷過無數的起跌,這個真實的生命,自然會懇摯真誠地感受到人生的渺小。
孔子說:即使有個看來鄙陋無知、胸無點墨的人向我提出問題時,我內心都顯得空空洞洞,胸無成見,像一無所知的樣子,完全不會以專家、大師自居。何解?因為任何人,即使是鄙陋無知的人,都有他自己的生命內涵,有他自己的人生經歷。坦白講,試問我們又怎能以個人的成見、個人的思考模式、個人自以為是的經驗,來指點別人的「迷津」呢?沒準,他的提問,一般人覺得平常,覺得是小兒科;但,說不定對自己會有所啟發,甚至引發出清明的境界。既然如此,怎樣回應他的提問呢?孔子說:我只是從事情的兩端(正反、得失、成敗、始末)左想一想、右也想一想,彼此斟酌,反覆推證,然後盡心地回答他,以幫助他從迷惘中,懂得反省,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路向。
其實,孔子的學問,是透過日常的生活,經歷人格的見證,而與生命精神融為一體,凝聚為人生的智慧,了無痕跡。在《論語》全書,孔子曾說了兩次「吾道一以貫之」,他的道,其實就是無知之知呀!
(寫於2022年4月6日)
下一講:聞道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2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文提到孔子對著學生說:「吾無隱乎爾」,我沒有什麼好隱惜的。 事緣:有學生總覺得孔子的學問高深莫測,他是否有所隱藏,留有一手?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23】 何以學生會錯覺孔子的學問,留有一手呢?許多時候,總覺得神龍見首不見尾,無法觸摸?
深藏不露,沒有本事的,能藏什麼呢?鋒芒畢露,不就是自露其醜? 《道德經》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老子說:已經完全了解大道,而如愚若晦,自然而然地表現得好像不知道、不了解一樣,平平無奇。不是偽裝的,而是真正的大智若愚,沒有成見,沒有預設立場,這是最高明的。
俗語說:「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這樣的處世態度,大家怎樣看呢? 講真的,筆者過去是瞧不起哪些「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的人,因為沒有做人原則,見高就拜,見低就踩,看風駛舵,牆頭草… 但學習過《易經》,再回過頭來看孔子,在思維上確實有一定的變化。 孔子之後,民間有一段偽作: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17】 這句話,過去一直都解釋為: 子路呀,我告訴你什麼叫做知道吧!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知道啊! 再者,《論語》有這樣評定這幾個學生的資質與性格: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
人為什麼往往講一套而做又另一套呢?為什麼常人會認為知易行難呢?為什麼人經常會自找藉口,說這壞事我還沒做出來呀? 《尚書·說命》:知之匪艱,行之惟艱。這是自古以來,把知與行看作兩件事。但在王陽明的理念,根據孟子所講的良知與良能,知就是良知,行即是良能。
——淺介王陽明的思想學說 關於「知」與「行」的關係,陽明先生說: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聖學只是一個工夫,知行不可分作兩件事。」 陽明先生又說:「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總之,知行只是一事。 (寫於2012年1月30日) 下一講:再談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
前文提到孔子對著學生說:「吾無隱乎爾」,我沒有什麼好隱惜的。 事緣:有學生總覺得孔子的學問高深莫測,他是否有所隱藏,留有一手?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23】 何以學生會錯覺孔子的學問,留有一手呢?許多時候,總覺得神龍見首不見尾,無法觸摸?
深藏不露,沒有本事的,能藏什麼呢?鋒芒畢露,不就是自露其醜? 《道德經》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老子說:已經完全了解大道,而如愚若晦,自然而然地表現得好像不知道、不了解一樣,平平無奇。不是偽裝的,而是真正的大智若愚,沒有成見,沒有預設立場,這是最高明的。
俗語說:「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這樣的處世態度,大家怎樣看呢? 講真的,筆者過去是瞧不起哪些「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的人,因為沒有做人原則,見高就拜,見低就踩,看風駛舵,牆頭草… 但學習過《易經》,再回過頭來看孔子,在思維上確實有一定的變化。 孔子之後,民間有一段偽作: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17】 這句話,過去一直都解釋為: 子路呀,我告訴你什麼叫做知道吧!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知道啊! 再者,《論語》有這樣評定這幾個學生的資質與性格: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
人為什麼往往講一套而做又另一套呢?為什麼常人會認為知易行難呢?為什麼人經常會自找藉口,說這壞事我還沒做出來呀? 《尚書·說命》:知之匪艱,行之惟艱。這是自古以來,把知與行看作兩件事。但在王陽明的理念,根據孟子所講的良知與良能,知就是良知,行即是良能。
——淺介王陽明的思想學說 關於「知」與「行」的關係,陽明先生說: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聖學只是一個工夫,知行不可分作兩件事。」 陽明先生又說:「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總之,知行只是一事。 (寫於2012年1月30日) 下一講:再談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孔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也許他不成功,但是他活的很自己! 我原本以為我活的很自己,但是偶爾飄過的念頭,卻污穢的讓自己想去撞牆。仔細檢討一下,才知道自己受環境污染的有多嚴重。 高中時有些同學的行為,雖然知道不好,但是還是想嚐試去過那樣的生活。如果我完全不知道有這種行為,我應該是不會
Thumbnail
清朝順治皇帝出家時曾說: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笛卡爾說: 「我思故我在」、孔子說: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為什麼「我」思考的時候才存在,而思考後不學就會陷入停滯? 而又為什麼在思考時的我,已經存在,卻又不知道我是誰,明明存在就是已知自己是誰,不是嗎?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從孔子的時代就有生來就知道的人,所以這樣的人並不獨特,反而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
有位年輕的朋友,好像找到一位生命的導師,每次來的時候,都用傳道解惑的口吻,教育我去認清人生的真相! 突然有段時間,他不再提起這位先生了。我很好奇地問他,大師最近沒有新的開示嗎? 他說那個人翻來覆去就五六條道理而已,沒有什麼新意! 人生不是脫口秀,能悟通五條真理,已經很了不起了!一個人真的懂了是
Thumbnail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這同樣是孔子教學中的經驗之談。天資在中等以上,可以和他談論深奧的學問。如子貢和子夏,『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學而第一),『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八佾第三)。天資在中等以下者,就不可以教他深奧的
Thumbnail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第三)。 孔子進太廟當差,東問西問。這就有人說閒話了,『誰說這個來自鄹(zōu)邑的年輕人知禮呀?他進了太廟,事事不懂,要求問他人』。孔子聽到後就高深莫測地回答道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孔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也許他不成功,但是他活的很自己! 我原本以為我活的很自己,但是偶爾飄過的念頭,卻污穢的讓自己想去撞牆。仔細檢討一下,才知道自己受環境污染的有多嚴重。 高中時有些同學的行為,雖然知道不好,但是還是想嚐試去過那樣的生活。如果我完全不知道有這種行為,我應該是不會
Thumbnail
清朝順治皇帝出家時曾說: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笛卡爾說: 「我思故我在」、孔子說: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為什麼「我」思考的時候才存在,而思考後不學就會陷入停滯? 而又為什麼在思考時的我,已經存在,卻又不知道我是誰,明明存在就是已知自己是誰,不是嗎?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從孔子的時代就有生來就知道的人,所以這樣的人並不獨特,反而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
有位年輕的朋友,好像找到一位生命的導師,每次來的時候,都用傳道解惑的口吻,教育我去認清人生的真相! 突然有段時間,他不再提起這位先生了。我很好奇地問他,大師最近沒有新的開示嗎? 他說那個人翻來覆去就五六條道理而已,沒有什麼新意! 人生不是脫口秀,能悟通五條真理,已經很了不起了!一個人真的懂了是
Thumbnail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這同樣是孔子教學中的經驗之談。天資在中等以上,可以和他談論深奧的學問。如子貢和子夏,『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學而第一),『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八佾第三)。天資在中等以下者,就不可以教他深奧的
Thumbnail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第三)。 孔子進太廟當差,東問西問。這就有人說閒話了,『誰說這個來自鄹(zōu)邑的年輕人知禮呀?他進了太廟,事事不懂,要求問他人』。孔子聽到後就高深莫測地回答道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