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領域轉職(一)什麼是跨領域以及為何要跨領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培育「跨領域」π型人才,是這幾年不論學界、業界都很夯的議題,但在一頭熱去嘗試跨領域之前,你需要先了解什麼是跨領域?以及為何要跨領域?

跨領域指的是「跨行業」或「跨專業」     

以我這次轉職來說:

  1. 跨行業:金融轉行銷                         
  2. 跨專業:業務轉PM                      

因為發覺金融業與自己的「價值信念」有很大的衝突。傳統金融業較為封閉且需要靠資訊不對稱來獲利,加上企業金融領域學到的專業,離開職場後也不容易複製,累積的技能無法應用在我工作外的人生,於是決定離開傳統金融業。

後來誤打誤撞進到台灣獨立媒體集團,負責社群行銷相關的專案管理。這份工作所需的大部分資訊較公開透明,我能夠上網找到參考資料,不清楚的再問人便能獨立完成工作,學習到的社群行銷也與我未來想要經營的個人品牌相輔相成!

跨領域轉職不容易,你最需要的是先清楚自己的「內在動機」,才能幫助自己遇轉職過程中的挫折時還能夠繼續堅持!

跨領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打造獨特優勢」

當你想成為市場上搶手的人才時有兩種方式,第二種相較容易許多:

  1. 成為某個領域裡面的前面1% 的人
  2. 擁有兩個領域以上前面25%的能力

其實很早就在國中多元性向測驗以及高中的學測,知道自己的本質更適合「跨領域」學習,從下面測驗結果可以看出,我沒有一個領域是前面1%的人,但全都是前面10%-20%的人

  1. 國中多元性向測驗:居高平坦型(八個能力皆為80%-90%百分等級)
  2. 高中學測:五科全部14級分(滿分15級分)

只是,依照台灣升學制度走的我,並沒有這麼快意識到自己的能力特質,大學科系一週內草草決定並申請入學,大學四年也沒有修學程、輔修或雙主修。若不是這幾年不斷地「認識自己」,我可能也不會發現自己可以跨領域,更不會有勇氣去選擇自己理想的工作與生活。

透過努力「認識自己」來挖掘最原始的本質,不被社會影響你的抉擇!找到適合自己特質的方式累積實力、提升價值!
我是Linda,2022.03.11

金融👉Martech|業務👉PM

相信美好工作存在並朝理想生活邁進

渴望運用自身經歷幫助你
Better living together!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inda的沙龍
2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現今時代,選擇大學科系不再僅限於職業前景,而是應以個人優勢和興趣為依歸。傳統的職業對應科系模式已不再適用,產業變革迅速,職場需求也快速變化。因此,大學科系的選擇應以修課彈性、自我探索為主,讓學生有更多空間實踐與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才能。此外,了解職場真相,掌握多方面技能,更能在未來職涯中發揮關鍵作用。
Thumbnail
現今時代,選擇大學科系不再僅限於職業前景,而是應以個人優勢和興趣為依歸。傳統的職業對應科系模式已不再適用,產業變革迅速,職場需求也快速變化。因此,大學科系的選擇應以修課彈性、自我探索為主,讓學生有更多空間實踐與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才能。此外,了解職場真相,掌握多方面技能,更能在未來職涯中發揮關鍵作用。
Thumbnail
跨領域這個議題,其實已經很久了,應該在我大學的時候就有這個名詞出現,那時候也不以為然,認為只要把本業給顧好就好了,這種名詞應該也只是口號而已。 而後來又有斜槓這個名詞跑出來,我覺得這兩件事情應該是屬於同一件事,就是說除了你目前在的這個領域之外,還會別的領域的東西。也有其他的名詞在描述這件事情,例如:
Thumbnail
跨領域這個議題,其實已經很久了,應該在我大學的時候就有這個名詞出現,那時候也不以為然,認為只要把本業給顧好就好了,這種名詞應該也只是口號而已。 而後來又有斜槓這個名詞跑出來,我覺得這兩件事情應該是屬於同一件事,就是說除了你目前在的這個領域之外,還會別的領域的東西。也有其他的名詞在描述這件事情,例如:
Thumbnail
原本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三個領域,在我的人生中意外糾纏在一起,於是我抽絲剝繭,每抽一次,就寫出一頁深刻的篇章。 其實一切都是意外......。本來研究所考上高考的我,要先去當公務員。但後來因緣際會進了現在這家工程顧問公司,又輾轉到了我沒有想過會做的「監造」領域,一轉眼也過了四年。
Thumbnail
原本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三個領域,在我的人生中意外糾纏在一起,於是我抽絲剝繭,每抽一次,就寫出一頁深刻的篇章。 其實一切都是意外......。本來研究所考上高考的我,要先去當公務員。但後來因緣際會進了現在這家工程顧問公司,又輾轉到了我沒有想過會做的「監造」領域,一轉眼也過了四年。
Thumbnail
本周主題是在談論【別只靠熱情,「非本科」工作怎麼找?】 以下將會整理講座中的幾個大重點
Thumbnail
本周主題是在談論【別只靠熱情,「非本科」工作怎麼找?】 以下將會整理講座中的幾個大重點
Thumbnail
可遷移能力,或者說跨域能力,是一個人在專業能力之外創造差異化的條件,也是知識變現的關鍵。​發掘與培養自己的可遷移能力,不只是加分項、更是個乘數項,創造專業能力的槓桿效益。但我該如何找到自己的可遷移能力?又該從哪些方面開始培養或強化呢?​可以試試三個步驟的做法。
Thumbnail
可遷移能力,或者說跨域能力,是一個人在專業能力之外創造差異化的條件,也是知識變現的關鍵。​發掘與培養自己的可遷移能力,不只是加分項、更是個乘數項,創造專業能力的槓桿效益。但我該如何找到自己的可遷移能力?又該從哪些方面開始培養或強化呢?​可以試試三個步驟的做法。
Thumbnail
培育「跨領域」π型人才 是這幾年不論學界、業界都很夯的議題 但在一頭熱去嘗試跨領域之前 你需要先了解什麼是跨領域?以及為何要跨領域? 跨領域指的是「跨行業」或「跨專業」 以我這次的轉職來說金融轉行銷就是跨行業 而業務轉PM就是跨專業
Thumbnail
培育「跨領域」π型人才 是這幾年不論學界、業界都很夯的議題 但在一頭熱去嘗試跨領域之前 你需要先了解什麼是跨領域?以及為何要跨領域? 跨領域指的是「跨行業」或「跨專業」 以我這次的轉職來說金融轉行銷就是跨行業 而業務轉PM就是跨專業
Thumbnail
轉職、職涯與創業 世界强國發現入境的小破洞帶來大大影響! 億萬人民因瘟疫改變消費顛覆千千萬行業! 無知讓生命變得太短,恐懼可輕鬆擊垮信任! 假懂讓生命變得蒼白,害怕可輕鬆縮短職涯! 新冠肺炎加速了全球大數據轉型的腳步: ~ 昔日的一技稱霸已沒落,多元才是王道 ~ 今日的電商火紅滿世界,斜槓比比
Thumbnail
轉職、職涯與創業 世界强國發現入境的小破洞帶來大大影響! 億萬人民因瘟疫改變消費顛覆千千萬行業! 無知讓生命變得太短,恐懼可輕鬆擊垮信任! 假懂讓生命變得蒼白,害怕可輕鬆縮短職涯! 新冠肺炎加速了全球大數據轉型的腳步: ~ 昔日的一技稱霸已沒落,多元才是王道 ~ 今日的電商火紅滿世界,斜槓比比
Thumbnail
 過去數十年在全球化和資訊快速傳播的影響下 一份工作到退休的概念,仿佛已經成為歷史遺物 對企業或者雇員而言,長期固定職位只會愈來愈少 反之短期合作,以項目為單位的工種將會大幅增加 相比以往的雇傭關係,未來日子會更傾向相互合作關係 每個人都會變為一間公司,將自己打造成為品牌 公司會選擇.......
Thumbnail
 過去數十年在全球化和資訊快速傳播的影響下 一份工作到退休的概念,仿佛已經成為歷史遺物 對企業或者雇員而言,長期固定職位只會愈來愈少 反之短期合作,以項目為單位的工種將會大幅增加 相比以往的雇傭關係,未來日子會更傾向相互合作關係 每個人都會變為一間公司,將自己打造成為品牌 公司會選擇.......
Thumbnail
在一般職場生涯的規劃中,跨行業、跨領域都會在有限的範圍內進行。而自己算是幸運(?)的跨了多次領域與行業,也有了多那麼一點點的心得。 史前時代 在第一份進社會的工作,儘管是以 Engineer 的職稱入職,但是關於技術類的工作其實最後僅為一個基礎,在當時除了輔導新產品到各個經銷通路時所需要的知識傳授
Thumbnail
在一般職場生涯的規劃中,跨行業、跨領域都會在有限的範圍內進行。而自己算是幸運(?)的跨了多次領域與行業,也有了多那麼一點點的心得。 史前時代 在第一份進社會的工作,儘管是以 Engineer 的職稱入職,但是關於技術類的工作其實最後僅為一個基礎,在當時除了輔導新產品到各個經銷通路時所需要的知識傳授
Thumbnail
如果你覺得比起目前任職過的專業,對做自己的個人事業更有熱情,或者你乾脆想跨領域接案,那要先準備些什麼呢?我認為有 3 大必備條件,如果你自認已經具備了,就去做吧!
Thumbnail
如果你覺得比起目前任職過的專業,對做自己的個人事業更有熱情,或者你乾脆想跨領域接案,那要先準備些什麼呢?我認為有 3 大必備條件,如果你自認已經具備了,就去做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