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媽的多重宇宙》:如果在某個宇宙,秀蓮是個影迷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科幻喜劇電影《媽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由楊紫瓊主演,導演組合「Daniels」關家永(Dan Kwan)與 Daniel Scheinert 兩人聯合執導,在今年三月上映之後便於全球引起熱議。

能證明《媽的多重宇宙》吸引當代觀眾的證據之一,是它目前在全球知名的影迷社群網站「Letterboxd」前 250 名敘事劇情長片榜單上排名第一。在本文寫作當下,這部電影超過 17 萬人評分,該榜單的往後幾個名次,則依序是奉俊昊《寄生上流》(Parasite,2019)、葉列姆克利莫夫《見證》(Come and See,1985)、小林正樹《切腹》(Harakiri,1962)與柯波拉名作《教父》(The Godfather,1972)。類型各異,卻略能從中窺見一種影迷形象。

之所以特別強調這點,來自《媽的多重宇宙》影片本身亦具有影迷氣質。我們不需要直接比較自己與「Daniels」的品味是否相通,也能感受到他們對於串通電影的拼貼趣味。電影中的「多重宇宙」,其實幾乎可以換一個說法是:「你可能也看過的好多部電影」:秀蓮長出《與龍共舞》(1991)的香腸手、撞進諧仿《料理鼠王》(Ratatouille,2007)的世界、感受《花樣年華》(2000)的成人愛情遺憾,甚至還遙遙參與《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1968)改變人類文明進程的軌跡。這不僅是「多重宇宙」剛好拿電影為梗,而是大方向上,這些宇宙幾乎就是電影拼貼圖的延伸。

raw-image

單純在《媽的多重宇宙》中,我們沒有跡象可以看出主角秀蓮是個喜愛看電影的影迷。她更像是一個與傳統印象相差無異的亞裔美國婦女,與丈夫共同做小生意,在意子女的教養問題,也跟美國文化始終有一層格格不入的薄膜。

但是,正如觀眾可以發現,《媽的多重宇宙》幾乎是一個「不需要多重宇宙」也能成立的故事,如果把枝節拿開,本片其實就只是關於一個平凡的婦人,碰到報稅危機、焦慮跟父親的關係、煩惱女兒的性向,還有自己與丈夫的感情磨合問題,最後終於在一場家庭聚會中情緒爆發,反而因為這個契機重新與家人和解。《媽的多重宇宙》真正施展的劇本魔術,只是用「多重宇宙」的設定,為以上這個並不難想像的簡單故事增添枝節,而「多重宇宙」則是指向主角秀蓮的人生遺憾。

在一定程度上,《媽的多重宇宙》並沒有花費太多心力去鋪排嚴肅的科學理論。對於電影中「多重宇宙」最清晰的理解方式,是秀蓮這個角色不甘於人生停滯的中年危機反射,她曾經擁有千百種不同的可能性,卻偏偏走到現在這一種,她僵硬地卡在一個以「報稅」為基調的宇宙中,沒有活力、沒有鎂光燈、沒有香腸手,沒有興味盎然的小花小草,只有各種可能的遺憾。也就是在這個端點上,透過「遺憾」,也就是「那些你人生曾經有的可能性」所構成的「多重宇宙」,返還回來其實就成為了「以你為中心的所有事物」──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只在當下一瞬。

raw-image

所有電影都可能與你產生連結,你也只能看到它與你產生連結的那個面向。在「秀蓮的多重宇宙」當中,我們又再透過她的每一個世界去撿回一點點關於她的可能性碎片:她可能做過明星夢,她可能有過女性戀人,她可能對於友誼有更多期待……。在這個面向上,我認為《媽的多重宇宙》幾乎就像是影迷有時候互相調笑的趣味,大家喜歡擺設所謂的「人生十大愛片清單」,代替墓誌銘或其他東西,它反映的是我們可以透過拼貼,去重新理解自己的一種機會,能看見「多重宇宙」的秀蓮只能活在此生,但這些趣味終究也與此生的她再度產生創造性的共鳴。

儘管看的是同一部電影,但我們永遠無法看見另一個觀眾所看見的事物。然而,透過某種錯位的,但仍然會觸發的共鳴,電影可以給人的感動仍然有機會被交織在一起。這可能是返還「多重宇宙」之後可行的一種超譯想像。

raw-image

另一個能構成啟發的想法,是故事中吞噬一切的魔女,最終被揭露出與秀蓮有互相呼應的人物關係。我們指的不只是「反派就是秀蓮的女兒」這個基本事實,還包括秀蓮與她女兒的相處,實際上也是她無法通關的、面對父親的人生難題。她是父母,也是(或曾經是)子女,這對於家庭電影來說,可能是個已經老生常談的解套說法,但在這部電影中,這種指涉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魅力,因為它談論的不只是單一家庭的關係,而是更廣泛的人生處境問題(我不想太快用某種主義去概括它)。

單一家庭的和解有時讓人不耐,因為我們知道現實中的問題遠比電影所能呈現的要來得更複雜,就像愛情的分合不必然能以和解為結,如果打破血緣羈絆的某種神祕想像,觀眾或許會感覺,家庭電影有時訴諸「親情必然能戰勝一切」,不盡然有很深刻的基礎。然而,《媽的多重宇宙》透過「能看見所有宇宙,所有可能性」的反派,去消解「必然」發生的羈絆,它面對的問題從家庭出發,但最後進入更大的面向,因為不必然發生的是所有事,而看過所有可能性之後,似乎也沒有任何單一可能性值得被珍視。

raw-image

電影最後奔向的情感拉扯,被「至少我們能選擇此生此世」的愛化解,不免略略有點過於簡便。在這裡,不盡然有很深刻的道理,但我會想到另外一部作品,就是日本動畫大師高畑勳的《輝耀姬物語》(かぐや姫の物語,2013),它以日本古典文學巧妙地回應現代,某種意義上,我認為它反映的是與《媽的多重宇宙》相似的問題,但它甚至走得更遠、更哀傷,甚至可能更積極。

這是我前面所提到的身分魅力:當我們看出秀蓮與她的女兒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呼應,或甚至她父親,甚至她在路途上遇見的許多不同的人,都產生一定程度的連結,那我會進一步地想,其實所有人最後也會與輝耀姬產生連結:生命是如此地苦,但我們卻依然愛生命。這其中不盡然有很深邃或必然的道理,但遊蕩在不必然可能發生的和解之外,我對《輝耀姬物語》的記憶,會反過來成為我對《媽的多重宇宙》的另一種想像,正如兩個導演在其中去想像許許多多的電影那樣。

全文劇照提供:双喜電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9K會員
2.1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關係裡,或許有單方可以短期勝出,但在無限的大宇宙裡,只有雙贏或雙輸,唯有認真面對自己的「作業」,看清楚自己的問題,關係裡的糾結,才會解決;作業過關,靈魂方能晉級,親子關係如此,伴侶關係如此,任何深入的關係,都是如此。
Thumbnail
關係裡,或許有單方可以短期勝出,但在無限的大宇宙裡,只有雙贏或雙輸,唯有認真面對自己的「作業」,看清楚自己的問題,關係裡的糾結,才會解決;作業過關,靈魂方能晉級,親子關係如此,伴侶關係如此,任何深入的關係,都是如此。
Thumbnail
藉由一個個宇宙間的傾聽與細語,解開了束縛也與自己和解了。
Thumbnail
藉由一個個宇宙間的傾聽與細語,解開了束縛也與自己和解了。
Thumbnail
故事主要是講述一個對目前生活十分厭倦的媽媽秀蓮,如何在瀕臨崩潰卻又最忙碌混亂的一天裡,透過使用與體驗了好幾個宇宙的分身人生,最終理解自己存在的意義與目的,並且與大魔王和身邊的家人一起找出解決世界毀滅的方式。
Thumbnail
故事主要是講述一個對目前生活十分厭倦的媽媽秀蓮,如何在瀕臨崩潰卻又最忙碌混亂的一天裡,透過使用與體驗了好幾個宇宙的分身人生,最終理解自己存在的意義與目的,並且與大魔王和身邊的家人一起找出解決世界毀滅的方式。
Thumbnail
我們看到婚姻觸礁、與父與女的關係戰戰兢兢、經濟稅務陷入危機的平凡中年婦女秀蓮,透過一次次verse jumping與他世遠端連線,倏地華麗轉身,短暫地成為自己以外的自己,擊退威脅宇宙存亡的敵人。但也正在這個過程裡,秀蓮看見了那些未曾走過的路,竟有繁花葳蕤——原來自己的人生是走錯一步成千古恨。
Thumbnail
我們看到婚姻觸礁、與父與女的關係戰戰兢兢、經濟稅務陷入危機的平凡中年婦女秀蓮,透過一次次verse jumping與他世遠端連線,倏地華麗轉身,短暫地成為自己以外的自己,擊退威脅宇宙存亡的敵人。但也正在這個過程裡,秀蓮看見了那些未曾走過的路,竟有繁花葳蕤——原來自己的人生是走錯一步成千古恨。
Thumbnail
相信不少人近期都已經注意到《媽的多重宇宙》這部電影,尤其是字幕的炎上問題更是讓不少網友紛紛口誅筆伐,只能說双喜這次找的譯者真的猛,不過這起炎上也替《媽的多重宇宙》帶來了更大的曝光,在上映已經三周後的現在,京站的週六午夜場小廳全場坐滿,真的是很不簡單。 那麼撇除字幕的話《媽的多重宇宙》值得一看嗎?
Thumbnail
相信不少人近期都已經注意到《媽的多重宇宙》這部電影,尤其是字幕的炎上問題更是讓不少網友紛紛口誅筆伐,只能說双喜這次找的譯者真的猛,不過這起炎上也替《媽的多重宇宙》帶來了更大的曝光,在上映已經三周後的現在,京站的週六午夜場小廳全場坐滿,真的是很不簡單。 那麼撇除字幕的話《媽的多重宇宙》值得一看嗎?
Thumbnail
我要直白的說,如果你喜歡爽片,這不是一部能滿足你胃口的電影。 很多人可能會因為太過無裏頭而看不懂,但對我來說,如果十分是滿分,我可以很直接地給予它滿分。 在看完的當下,我無法擠出任何完整的句子去形容心得,但以最台式的稱讚方法,我只能說幹!神作。 「正因為你一事無成,所以才有無限可能。」
Thumbnail
我要直白的說,如果你喜歡爽片,這不是一部能滿足你胃口的電影。 很多人可能會因為太過無裏頭而看不懂,但對我來說,如果十分是滿分,我可以很直接地給予它滿分。 在看完的當下,我無法擠出任何完整的句子去形容心得,但以最台式的稱讚方法,我只能說幹!神作。 「正因為你一事無成,所以才有無限可能。」
Thumbnail
對於電影中「多重宇宙」最清晰的理解方式,是秀蓮這個角色不甘於人生停滯的中年危機反射,她曾經擁有千百種不同的可能性,卻偏偏走到現在這一種,她僵硬地卡在一個以「報稅」為基調的宇宙中,沒有活力、沒有鎂光燈、沒有香腸手,沒有興味盎然的小花小草,只有各種可能的遺憾。
Thumbnail
對於電影中「多重宇宙」最清晰的理解方式,是秀蓮這個角色不甘於人生停滯的中年危機反射,她曾經擁有千百種不同的可能性,卻偏偏走到現在這一種,她僵硬地卡在一個以「報稅」為基調的宇宙中,沒有活力、沒有鎂光燈、沒有香腸手,沒有興味盎然的小花小草,只有各種可能的遺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