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之後呢? 同理心和實際作為的鴻溝。 從《行為》的角度看 同理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raw-image


哈囉哈囉大家好 我是主揪小P

在青春期的那個章節中,我們說到過同理心。

那時我們就打破了大家對同理心的常識。同理心氾濫,會讓自己捲入情緒的漩渦中,反而造成問題無法解決。

你不會希望幫你做手術的醫生,跟你有一樣的感覺。

那麼...你希望他應該要有什麼情緒呢?

我們繼續來聊薩波斯基的行為,這週我們要談的是,同理心。

假設有一對雙胞胎,他們的個性、成長,都差不多,唯一的區別是,哥哥比較富有,弟弟則跟我們普通人一樣,雖說不到貧窮,但也還過得去。

今天,他們兩個一起出門,剛好遇到一個乞丐坐在街上,正在討點飯錢,以你的直覺來思考,你覺得誰比較有可能給他錢呢?

我相信很多人直覺的想法是,富有的哥哥比較不會給錢,雖然,從理性上來說,哥哥有比較多錢啊!拿一點錢出來會怎樣嗎?

但是我們從小就聽著各種故事長大,雖然不能說是仇富,但是直覺上,就像聖經的那句話說的,要讓富人進天堂,比讓駱駝穿過一根針還難啊!

而根據科學家的調查,我們的直覺可以說是被證實了。

研究發現,就像是我群和他群的分別一樣,我們的同理心遇到我群時,比較容易被觸發。但是,同理心對種族沒有那麼敏感,就算是另一個種族的人遇到困難,我們還是會展現同理心,向前幫忙。

但是,同理心意外的在 經濟地位上 有很嚴重的劃分,而且並不對等。

研究顯示,平均而言,有錢人對受苦的人,比普通人更沒有同理心。

比如說,有錢人開車比較不會禮讓行人。

或是給受試者一個裝滿糖果的碗,跟他說你可以隨便拿,剩下的糖果,我們會拿去分送給小孩。

結果,有錢人就會拿比較多,就像是不想給小孩一樣。

這也太摳了吧!就幾顆糖果,你也要搶?還是跟小孩搶?serciously?

而且,更扯的是。

請問是,沒有同理心的人,更容易變成有錢人。

還是有錢人就會變得沒同理心呢?

科學家引導受試者相信自己是屬於社會經濟成功得人,簡單來說,讓他們,感覺自己很富有。

這時候,他們會怎麼做呢?

他們他媽的拿了更多的糖果。

是怎樣?有錢人都愛糖果愛到糖尿病喔!

我自己對這個實驗的理解是,當你成為有錢人時,那些凡夫俗子,就被你切割開來了,有車還不夠,開的要是歐洲車,才是跟我同類的。有房子還不夠,不是獨棟豪宅,就不夠格。或許因為有錢人的世界,有太多可以做分隔的東西了,所以他們會把自己和他人隔開。

而當你畫了一條線隔開其他人,你要如何對其他人展現同理心呢?

行為這本書,對於富有和同理心的討論,就到這而已。

但我覺得,怪怪的。

這個結論符合我的直覺,可是稍微思考一下,

現在這個世界真正做善事的人,真的能夠做出幫助許多人的慈善之舉的那些人,

幾乎都是有錢人誒,至少是曾經有錢。

是這些人,特立獨行嗎?

這些人,是為了私利呢?

還是,同理心和善行之間本來就是有段距離的?

什麼是同理心?

就像道德、階級一樣,在動物和嬰兒身上,也看得到一些類似同理的行為。

兩個公猩猩打完架後,母黑猩猩會身體上的去安慰被攻擊的受害者,

另外有個實驗,針對我們之前在荷爾蒙那章說過一夫一妻的草原田鼠,如果其中一隻承受壓力,例如電擊,另一隻沒有承受,把他們放在同一個籠子時,沒受壓力的那一方會去舔舐受到壓力的另一半,而自己也會出現一些承受壓力的現象,就像是他們 同理 另一半,實際感覺到另一半的壓力。

甚至,老鼠身上也有這樣的行為,如果你把一隻老鼠綁在空中,他不斷的掙扎,一直唧唧叫,但是都無法逃脫,他唯一逃離的方式,是在底下的另一隻老鼠,用力按壓拉桿,努力工作,他才能逃脫。

那麼,底下的老鼠會這麼做嗎?

既使兩隻老鼠是陌生鼠,底下那隻還是會幫助他。

而我們從嬰兒上來看,幼兒會把自己的絨毛布偶給哭泣的大人來安慰他,而這樣的行為,是早在幼兒會說話,甚至是比一些初步的心智理論,就是我看不到你,你就也看不到我時候,還要早就出現的現象。

但是,動物和嬰兒的 同理行為,都導致一個問題:就是他們這麼做,不一定是為了結束對方的痛苦,也許他們是被另一隻老鼠的叫聲,大人的哭聲,給煩到受不了了,他們其實是想結束自己的痛苦。

這還不算同理心。

以神經科學家的角度來說,人類的同理心是情緒 加上認知。

我在查同理心的資料時,翻到之前看過的介紹同理心的影片,是用一隻熊和一隻狐狸來呈現的故事,我會把他PO在文稿和IG,你可以自己看看~

而且,我還發現,就是我去查這個影片的演講人時,我發現,他就是前幾年暢銷書,脆弱的力量的作者。

所以看了一下他的TED演講,裡面提到了當你想要拒絕某些情緒時,你會拒絕所有情緒。

當你想逃離那些你覺得讓你脆弱的,失望,難過,悲傷,崩潰,被背叛,同時,你也逃離了開心,快樂,幸福,和愛。

如果你有聽我的節目的話,一直以來我都是表現得一副,喜歡理性大於感性的。畢竟大部分時候,感性就是個只會把事情搞砸的東西而已,但是,這演講中說道的,當你拒絕某些情緒時,你會拒絕所有情緒。這個結論,讓我有點體悟的感覺,而這個結論,和同理心有什麼關係?我們等等再說。

好,同理心是情緒和認知的綜合體。

基本上脈絡是這樣的,我們有個腦區叫 前扣帶迴路,這個腦區主要有兩個功能,

第一,處理我們的內感受性訊息,

我們之前說過,內感受訊息會影響你的身體和情緒,他會感覺到你心跳加速、肌肉痠痛、臉紅氣喘,然後告訴你,喔~你很興奮喔!然後你的心跳就會跳得更快,你的情緒會變得更明顯。

而在這其中,痛苦,就是一個很容易被偵測到的內感受訊息。

第二個功能是,他對意外,會有所反應。什麼是意外?意外就是意料之外,你預期事情會發生,結果沒發生,你的前扣帶迴路就會發作。

特別是下面這種情況,你辛苦工作一天,你本來可以拿到1000元,結果老闆只給你500,前扣帶迴路就會開始瘋狂閃紅燈,逼波逼波的大叫。

結合以上兩種功能,意料之外的痛苦,就是前扣帶迴路的敏感帶之一。

當他被叫醒時,他會做一件事情,他會要你去尋找痛苦的來源和意義。

整個脈絡大概是長這樣,

看到他人產生痛苦,接著你的感覺神經模仿對方的痛苦,讓自己也感覺到痛苦。接著前扣帶迴路去尋找你這痛苦從哪來的?

你關注的點,其實是自己。

你大腦在想的是「如果那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是怎樣的感覺。」

到這個時間點,你就是進入了 同理的狀態,但還不完全是同理心

你得知道痛苦的來源,你無法忍受只有痛苦,卻不知道他從何而來。

而要如何去尋找痛苦的來源?

這需要認知的能力。

要說整本書最常提到哪個詞,除了行為以外,大概就是,前額葉皮質了!

前額葉皮質在這裡的功用有一樣有兩個,

第一個,要搞清楚發生什麼事情,

對方是因為被人攻擊,所以受傷,還是根本是自己喝醉跌倒的?

他是因為輸血意外,還是使用毒品才得到愛滋的?

我們會嘗試去理解整件事情。而目的?

我們得知道哪些人值得同情,因為同情很累。

如果我們看到的人,和自己是不同群的,會更累,我們會啟動更多的認知功能,簡單來說,要同理跟自己不一樣的人,要花費更大的精力,我們一開始說到的,有錢人會比較沒有同理心,就是這個道理。

另外,我們對具體的人,更容易施展同理心。

就像是上一章說到的,你更可能救旁邊溺水的小孩,而不是遙遠的非洲兒童。

用史達林的話來說就是,一個人的死亡是悲劇,百萬人之死,則是統計數字。

因為太不具體,因為數量太多,我們的認知無法負荷,我們經歷了「同理心疲勞」。

情緒加上認知,

我們的視角從,

如果從那件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是如何,轉移到,那對他們來說是什麼感覺?

從第一人稱,轉移到第三人稱。到這時候,才算是有了同理心。

但是,有一點很奇怪。

整個脈絡,我們都沒說到 行動。

同理心難道不會觸發善行嗎?

我們可以藉由掃描大腦,知道這個人是同理這個人,還是同情這個人。

但是,我們無法從中得知,這個人會不會行動,他會不會去幫這個人。

就好像,同理心和無私的行動,中間有個巨大的鴻溝一樣。

而這就是作者想討論的問題。

同理心和行動之間的關係,

我們在青春期那章說過,如果同理心過剩,會導致陷入情緒的漩渦,連自己也顧不好,更不會顧及他人。

但是,這裡作者卻說,同理心,本身就是這樣,根本不用過剩。

我們回顧剛剛說到的同理心在大腦的脈絡,就會發現,同理在意的是自己的痛苦,你的前扣帶迴路,是被你自己的痛苦而啟動的。

如果沒有理性的前額葉皮質,你連換個視角,都做不到。

一個自己感覺到非常痛苦的人,他的首要任務是,去解決自己的痛苦,而當對方的痛苦沒那麼好解決時,同理心產生的痛苦,會讓他很難思考有沒有更好的做法,這時不作為的離開,是最快最好的方式。

在2014年的一篇頗有挑釁意味的文章,〈失控的同理心〉中,保羅.布倫討論了同理心如何導致’好事’,但這個好事,卻不怎麼理想。

有個領域,被稱作「病理性利他」,專門研究那些,同理能力過於強大的人。

他們的內心塞滿了同理他人的痛苦,他們只能忍耐,而知道對方的痛苦,沒有讓雙方連結更深,反而助長了心理方面的失能。

另外,同理心導致的好事,未必對對方是好事,因為當同理心爆發時,你只能想到,簡單,直覺,狹隘,甚至是,只對自己而非對方來說是好的事情。

例如,父母對小孩的同理心太高,所以不讓小孩去打疫苗。

單純的同理心,就像是你去看一場悲情的電影,你看著看著就哭了出來,你同理劇中的角色。

但是,當你哭完,走出了戲院,就沒了。你哭個痛快了,你同理完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既然同理心不等於好的行為,

那什麼能讓我們做出好的行為?

我們要來說點佛學,我們要來說,慈悲心。

慈悲和同理不同,他不是和對方一起經歷這個情緒,但也不是同情,他沒有和對方劃開距離。

慈悲是用一種更高的視角和對方在一起,慈悲是要解除對方的痛苦。

我對佛學還不太理解,但是我對靜坐很有興趣,而從我的角度來理解,靜坐有種,去感受自己的身體,甚至去感受自己的情緒,但是,你不跟情緒一起走。

舉個例子就是,情緒像是一台火車,你不是阻止它前進,而是上了火車,感受一下,接著跳下車,看著它離去。

或許,這就是我們面對同理心該有的反應。

雖然說,同理心現在可以說是被我和作者評的一文不值了,但,同理心,依然很重要。

因為我們對於這世界上發生的苦難一無所知,我們不知道餓死是什麼感覺,我們沒有經歷過每一種病,我們沒有經歷過每一種人倫悲劇,我們沒有經歷過階級制度對奴隸的迫害,我們沒有經歷大屠殺。

而當我們沒有經驗時,同理心,就是能看到,能接觸到,能和對方建立連結的方式,況且,人類的演化把我們訓練的只在意我群,只對自己有過的經驗起反應,如果沒有這種彷彿直覺的同理心,我們連需要幫助的人都看不到。

但,看到之後呢?

我們就需要慈悲,我們不能繼續陷入對方的情緒之中,我們要替對方解決苦難,而不是感受對方的苦難。

薩波斯基曾經遇到過一位佛教僧侶,作者問他說,你一直靜坐,膝蓋會不會痛啊。

這問題實在是有點白癡,哈哈

但那位僧侶的回答卻很有趣,他說,他有時候的確會因為膝蓋痛而提早結束靜坐,但不是因為他覺得痛。「我這麼做,是對膝蓋的一種仁慈之舉。」這大概就是慈悲。

他把自己和自己的膝蓋分開了,他感覺到膝蓋的痛,但不被這個痛給影響。

他感覺那是膝蓋的痛,而不是自己的。

然後,他選擇解除膝蓋的痛苦。

慈悲要求你要和痛苦保持距離,有一種,超然的感覺,接著想辦法幫助他人。

更有趣的是,這幾年腦科學家,心理學家,不斷去研究佛教的高僧。

他們發現,慈悲的情緒會給你 多巴胺! 這也就是為什麼助人為樂。

關於佛教在科學上的研究,我有看過另一本專門寫這個的書。

但,我們之後再說~那也是一本很有趣的書

慈悲,要你保持超然,想辦法幫助人。

但如果事情很緊急呢?緊急到,你根本沒時間思考怎麼幫助人呢?

這時候,作者喜歡的德性倫理學,又出現了。

那些幫助人的,哪些選擇善行的人,往往不是理性思考後決定這麼做,而是他們覺得,他們就該那麼做,因為他們是這樣的人。

上一集談道德的時候我就有說到過得性倫理學,這很抽象對吧~

好像,沒有什麼真正的做法。

但我想,這集給了我們一個方法。

用同理心,去連接他人。用慈悲的狀態,去思考如何幫助他人,常常這麼做之後,幫助他人這件事情就會內化,接下來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做出什麼樣的善事。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P的沙龍
6會員
34內容數
跟著小P用緩慢的步調述說書籍, 在這個越來越少人閱讀的時代,一起享受在文字間思考的樂趣。 每周兩小時,幫你養成閱讀習慣,這裡是書時料理讀書會。
小P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6/10
假新聞影響不了人, 宣傳無法改變人, 人無法偵測謊言, 但也不容易受騙受影響。 那謠言呢?陰謀論呢? 最重要的,如果人是理性的,我們就少了一個最好用的藉口了!
Thumbnail
2022/06/10
假新聞影響不了人, 宣傳無法改變人, 人無法偵測謊言, 但也不容易受騙受影響。 那謠言呢?陰謀論呢? 最重要的,如果人是理性的,我們就少了一個最好用的藉口了!
Thumbnail
2022/06/09
「劍橋分析就像是個愚蠢的小偷, 他千辛萬苦進到金庫裡, 卻只從裡面拿了一袋不值錢的人工鑽石。」 ---戴維.卡普夫
Thumbnail
2022/06/09
「劍橋分析就像是個愚蠢的小偷, 他千辛萬苦進到金庫裡, 卻只從裡面拿了一袋不值錢的人工鑽石。」 ---戴維.卡普夫
Thumbnail
2022/06/08
哈囉哈囉~大家好,我是主揪小P 上週我們提了我們如何 開放。 我們會先看接受到的訊息是否符合舊有的認知, 如果是,就吸收。 如果不是,我們會先排斥,接著看看他的邏輯脈絡。 人類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還是能被道理說服的。 這個世界是講理的。 但我們不是每件事都一定會經過邏輯推演,這樣太費事了。
Thumbnail
2022/06/08
哈囉哈囉~大家好,我是主揪小P 上週我們提了我們如何 開放。 我們會先看接受到的訊息是否符合舊有的認知, 如果是,就吸收。 如果不是,我們會先排斥,接著看看他的邏輯脈絡。 人類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還是能被道理說服的。 這個世界是講理的。 但我們不是每件事都一定會經過邏輯推演,這樣太費事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身邊有很常把同理掛嘴邊的人嗎? 或是很常聽到這個詞? 快來領取最簡單明瞭的同理心手冊吧 ! !
Thumbnail
身邊有很常把同理掛嘴邊的人嗎? 或是很常聽到這個詞? 快來領取最簡單明瞭的同理心手冊吧 ! !
Thumbnail
同理心代表有參考其他人的角度後才去做這件事,而在玩具的擺放以及客人的應對進退中,也是需要在當下就調整成優化過後的動作,這方面真的不容易去察覺。
Thumbnail
同理心代表有參考其他人的角度後才去做這件事,而在玩具的擺放以及客人的應對進退中,也是需要在當下就調整成優化過後的動作,這方面真的不容易去察覺。
Thumbnail
我們無法干涉別人如何評價自己,但我們可以選擇是否接收,以及以身作則。認知到同理心來自於換位思考的能力,但終究我們無法全然的做到跟對方一模一樣的思維方式,所以如果對方的情緒反應跟自己不同,不評論也不批評,理解並且同理對方有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我們無法干涉別人如何評價自己,但我們可以選擇是否接收,以及以身作則。認知到同理心來自於換位思考的能力,但終究我們無法全然的做到跟對方一模一樣的思維方式,所以如果對方的情緒反應跟自己不同,不評論也不批評,理解並且同理對方有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同理心就像戰逃間的真空狀態,是行動前的靜止、決策中的覺知,同時也是一種選擇。 「但我因為同理心而感到痛苦。感受到他人的難受所以自己的情緒也很不好。」友人說。我透過對話,整理了從「同理心」切入的不同視角,用更立體的詮釋覺察到那些尚未被同理的地方,並且允許自己也有被關照的需求,就有機會重新選擇人生。
Thumbnail
同理心就像戰逃間的真空狀態,是行動前的靜止、決策中的覺知,同時也是一種選擇。 「但我因為同理心而感到痛苦。感受到他人的難受所以自己的情緒也很不好。」友人說。我透過對話,整理了從「同理心」切入的不同視角,用更立體的詮釋覺察到那些尚未被同理的地方,並且允許自己也有被關照的需求,就有機會重新選擇人生。
Thumbnail
我們曾談過說,同理心未必全然代表 善事。 但當我們更深入地談論, 也許同理心連善事的邊都沒擦到。 你對一個人表現同理心, 和真正的去幫助對方,是兩碼子事。 這兩件事中,有巨大的鴻溝。 既然同理心不可靠,那,我們到底該如何做呢?
Thumbnail
我們曾談過說,同理心未必全然代表 善事。 但當我們更深入地談論, 也許同理心連善事的邊都沒擦到。 你對一個人表現同理心, 和真正的去幫助對方,是兩碼子事。 這兩件事中,有巨大的鴻溝。 既然同理心不可靠,那,我們到底該如何做呢?
Thumbnail
幾年前開始,就開始有許多人去討論同情心,以及同理心的不同,相信已經有許多人聽過,甚至看過網路上很紅的「熊與狐狸」的影片,這2個類似的詞雖然只差1個字,但卻是截然不同的東西,同理心它所牽涉的生理機制消較於同情心要多得多,也因此它包含了較多的心理元素。
Thumbnail
幾年前開始,就開始有許多人去討論同情心,以及同理心的不同,相信已經有許多人聽過,甚至看過網路上很紅的「熊與狐狸」的影片,這2個類似的詞雖然只差1個字,但卻是截然不同的東西,同理心它所牽涉的生理機制消較於同情心要多得多,也因此它包含了較多的心理元素。
Thumbnail
有錢人真的就壞壞?還是仇富其實是我們的錯? 我們時常可以觀察到一些跟「財富」有關的現象。例如在重大災情發生時,總有人認為大企業或知名人物不捐錢救災,就是道德上有缺陷該被我們撻伐。或是當有錢家庭的小孩獲得不錯成就時,總有人會說出:「還不是因為他家有錢才辦得到?」
Thumbnail
有錢人真的就壞壞?還是仇富其實是我們的錯? 我們時常可以觀察到一些跟「財富」有關的現象。例如在重大災情發生時,總有人認為大企業或知名人物不捐錢救災,就是道德上有缺陷該被我們撻伐。或是當有錢家庭的小孩獲得不錯成就時,總有人會說出:「還不是因為他家有錢才辦得到?」
Thumbnail
仿間許多心靈雞湯類的書,會習慣用「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的定義來說明何謂同理心/同情心時,其實都不是那麼清楚的解釋。因為「設身處地」是同理心,而「為人著想」是同情心,這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Thumbnail
仿間許多心靈雞湯類的書,會習慣用「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的定義來說明何謂同理心/同情心時,其實都不是那麼清楚的解釋。因為「設身處地」是同理心,而「為人著想」是同情心,這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Thumbnail
人會想變成自己討厭的人嗎?不會 會想跟自己看不起的人學習,從中尋求激勵嗎?也不會 ...... 其實很多時候,最誠實、最正值、最慷慨的,反而是有錢人
Thumbnail
人會想變成自己討厭的人嗎?不會 會想跟自己看不起的人學習,從中尋求激勵嗎?也不會 ...... 其實很多時候,最誠實、最正值、最慷慨的,反而是有錢人
Thumbnail
 同理心是維繫好關係強度的力量。這句話不是說假的!  許多關係之所以無法走往彼此深入的內在,正因為缺少同理心在關係中運作。 就像一個演員,若要能對所詮釋的角色,產生深入理解且深刻連結的內在經驗,他就需要具備同理心的能力,從理性和感性上,同時投入在對這個角色的全面性瞭解。
Thumbnail
 同理心是維繫好關係強度的力量。這句話不是說假的!  許多關係之所以無法走往彼此深入的內在,正因為缺少同理心在關係中運作。 就像一個演員,若要能對所詮釋的角色,產生深入理解且深刻連結的內在經驗,他就需要具備同理心的能力,從理性和感性上,同時投入在對這個角色的全面性瞭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