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跟我分享她和婆婆、兒子之間的互動,我體驗到溝通的藝術!
她的寶貝和我家的寶貝一樣,都是屬於先天慢郎中型的孩子,遇到我們這種急驚風的媽媽,早上真的就想打仗,若有一天要不生氣真的是上帝恩典。碎念催促孩子的過程中,如又其他人,如婆婆、老公來參一腳,往往緩解問題的成分不大,火上加油則是多一些。
這時不管是面對大人或孩子,平心靜氣的示範溝通,真的是一大挑戰!可是何謂平心靜氣呢?溝通不僅限於口語文字,還有聲音和語調!而聲音和語調卻往往會洩漏自己內在的心情和意圖!這是朋友典型的一個早晨的場景:
朋友婆婆🧑🏻🦳對孩子:「你動作快一點,不然你媽媽等一下又生氣」!
👦🏻:「我媽媽沒有愛生氣」。
🧑🏻🦳:「我只是叫你快,不然媽媽會生氣又沒說你媽媽會罵你」。
👦🏻:「我媽媽沒有愛生氣」。
🧑🏻🦳對朋友👩🏻:「我只是跟他說快一點媽媽會生氣又沒說什麼,他就一直說怎樣」。
👩🏻對🧑🏻🦳:「我沒有特愛罵小孩,如果他沒做錯事,我為什麼要罵他」。
話題結束,朋友帶著孩子出門。
此刻坐在我面前的朋友說:「我沒有對婆婆發脾氣,我是用平穩的好口氣回她喔!」
我問:「當下生氣嗎?」
👩🏻:「生氣啊!她不幫忙就算了,還要來添亂詆毀我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講得好像我多愛生氣!」
我問:「那妳覺得婆婆是讀妳表面的話語?還是讀妳的心情?」
朋友是個覺察力很高的人,所以我們針對溝通的對話很快的有了新的學習。
溝通是門藝術,其實一點都不假!溝通著重的不僅是語言文字,還有聲調、語氣等各種非口語的訊息。當對方所表達出的話語、訊息不符合我們期待時,若不加以澄清和核對,就很可能產生誤解,為良好的溝通之間除起高牆。溝通的內容不在於爭個對錯,有時其實只是反應期待落空的失落和難過罷了!
然期待又和自己的價值觀息息相關。以朋友和婆婆、孩子的對話來說,因為我非常重視尊重這件事,尤其是對長輩,所以,我會對孩子說:「你看,阿嬤多關心你,好擔心你被媽媽罵,你被罵她會心疼,才要你快一點。媽咪也很欣賞你,知道媽咪口氣急、大聲,可是是愛你,不是真的罵你!不過,雖然你幫媽咪說話,媽咪很開心,可是阿嬤是長輩,我們不能沒有禮貌喔」!這樣的溝通語言其實也是一種轉譯的話語,將婆婆和孩子言語底下的意圖表達出來。
至於孩子的部分,我認為教養沒有所以絕對的標準化作業流程,有的也只是大方向。但重要的是,執行教養的大人所看重的價值觀是什麼?有什麼是身為家長的我們要傳給下一代的?一旦清楚了,我們更容易看到行為底下的善意,以及給予孩子全然的接納,並施予正向教養的引導。
#看到行為言語底下的意圖
#內外在一致的狀態
攝影師:Anastasia Ankudinova,連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