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隨筆 §6》#溝通轉譯的重要性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一位朋友跟我分享她和婆婆、兒子之間的互動,我體驗到溝通的藝術!

她的寶貝和我家的寶貝一樣,都是屬於先天慢郎中型的孩子,遇到我們這種急驚風的媽媽,早上真的就想打仗,若有一天要不生氣真的是上帝恩典。碎念催促孩子的過程中,如又其他人,如婆婆、老公來參一腳,往往緩解問題的成分不大,火上加油則是多一些。

這時不管是面對大人或孩子,平心靜氣的示範溝通,真的是一大挑戰!可是何謂平心靜氣呢?溝通不僅限於口語文字,還有聲音和語調!而聲音和語調卻往往會洩漏自己內在的心情和意圖!這是朋友典型的一個早晨的場景:

朋友婆婆🧑🏻‍🦳對孩子:「你動作快一點,不然你媽媽等一下又生氣」!

👦🏻:「我媽媽沒有愛生氣」。

🧑🏻‍🦳:「我只是叫你快,不然媽媽會生氣又沒說你媽媽會罵你」。

👦🏻:「我媽媽沒有愛生氣」。

🧑🏻‍🦳對朋友👩🏻:「我只是跟他說快一點媽媽會生氣又沒說什麼,他就一直說怎樣」。

👩🏻對🧑🏻‍🦳:「我沒有特愛罵小孩,如果他沒做錯事,我為什麼要罵他」。

話題結束,朋友帶著孩子出門。

此刻坐在我面前的朋友說:「我沒有對婆婆發脾氣,我是用平穩的好口氣回她喔!」

我問:「當下生氣嗎?」

👩🏻:「生氣啊!她不幫忙就算了,還要來添亂詆毀我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講得好像我多愛生氣!」

我問:「那妳覺得婆婆是讀妳表面的話語?還是讀妳的心情?」

朋友是個覺察力很高的人,所以我們針對溝通的對話很快的有了新的學習。

溝通是門藝術,其實一點都不假!溝通著重的不僅是語言文字,還有聲調、語氣等各種非口語的訊息。當對方所表達出的話語、訊息不符合我們期待時,若不加以澄清和核對,就很可能產生誤解,為良好的溝通之間除起高牆。溝通的內容不在於爭個對錯,有時其實只是反應期待落空的失落和難過罷了!

然期待又和自己的價值觀息息相關。以朋友和婆婆、孩子的對話來說,因為我非常重視尊重這件事,尤其是對長輩,所以,我會對孩子說:「你看,阿嬤多關心你,好擔心你被媽媽罵,你被罵她會心疼,才要你快一點。媽咪也很欣賞你,知道媽咪口氣急、大聲,可是是愛你,不是真的罵你!不過,雖然你幫媽咪說話,媽咪很開心,可是阿嬤是長輩,我們不能沒有禮貌喔」!這樣的溝通語言其實也是一種轉譯的話語,將婆婆和孩子言語底下的意圖表達出來。

至於孩子的部分,我認為教養沒有所以絕對的標準化作業流程,有的也只是大方向。但重要的是,執行教養的大人所看重的價值觀是什麼?有什麼是身為家長的我們要傳給下一代的?一旦清楚了,我們更容易看到行為底下的善意,以及給予孩子全然的接納,並施予正向教養的引導。

#看到行為言語底下的意圖

#內外在一致的狀態

攝影師:Anastasia Ankudinova,連結:Pexel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gnes Yang的沙龍
2會員
8內容數
Agnes Y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5/13
海寧格:「我的責任並不是去改變他人的命運,我是跟隨心靈移動的帶領,做我該做的事,唯有當事人的心靈同意,我們才能幫得上忙。」 從去年疫情爆發到現在,停學不停課的政策,從一開始的兵荒馬亂,到逐漸邁上軌道!也因為這樣的上課型態,我可以參與孩子的學習更多,更理解他學習的狀態!
Thumbnail
2022/05/13
海寧格:「我的責任並不是去改變他人的命運,我是跟隨心靈移動的帶領,做我該做的事,唯有當事人的心靈同意,我們才能幫得上忙。」 從去年疫情爆發到現在,停學不停課的政策,從一開始的兵荒馬亂,到逐漸邁上軌道!也因為這樣的上課型態,我可以參與孩子的學習更多,更理解他學習的狀態!
Thumbnail
2022/05/09
「慢養」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教養理念,但我花了很久才理解、才進入「慢養」的世界,即使許多時候,自己「急」的本性、社會的期待會將自己再拉回「趕、趕、趕」的世界裡。 我明白她的焦慮、不安很可能源自她出生時的「創傷」後,我面對她傷,便更加能夠做到「慢養」。
Thumbnail
2022/05/09
「慢養」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教養理念,但我花了很久才理解、才進入「慢養」的世界,即使許多時候,自己「急」的本性、社會的期待會將自己再拉回「趕、趕、趕」的世界裡。 我明白她的焦慮、不安很可能源自她出生時的「創傷」後,我面對她傷,便更加能夠做到「慢養」。
Thumbnail
2022/01/24
「我剛剛有傳訊息給妳,就是這件事。我剛確診!是肝癌末期。我本來想這輩子沒有遺憾了,所以不想治療了。但醫生希望我接受治療。治療的話可以活2-3年,沒有治療就是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震撼的消息,帶我進入時空迴廊,我與道別的連結。 攝影師:Ksenia Chernaya,連結:Pexels
Thumbnail
2022/01/24
「我剛剛有傳訊息給妳,就是這件事。我剛確診!是肝癌末期。我本來想這輩子沒有遺憾了,所以不想治療了。但醫生希望我接受治療。治療的話可以活2-3年,沒有治療就是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震撼的消息,帶我進入時空迴廊,我與道別的連結。 攝影師:Ksenia Chernaya,連結:Pexels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早上出門,女兒緊繃著一張臉。 以身為老母的觀察,這傢伙大概是沒睡飽。 上車後,我開口試探。 「想睡覺?」 「嗯~」她不是很想講話。
Thumbnail
早上出門,女兒緊繃著一張臉。 以身為老母的觀察,這傢伙大概是沒睡飽。 上車後,我開口試探。 「想睡覺?」 「嗯~」她不是很想講話。
Thumbnail
或許有人會覺得,連說話都要練習未免也太累了吧?但如果透過練習,能如實將對孩子的愛表達出去,能讓孩子少受一點傷,能讓孩子長出力量,長出翅膀去飛翔,何樂而不為? 學會好好說話是一輩子的課題,語言是有力量的,不妨透過這本《媽媽的說話練習》,練習用溫暖的話語,把心中的愛充分的表達給孩子吧!
Thumbnail
或許有人會覺得,連說話都要練習未免也太累了吧?但如果透過練習,能如實將對孩子的愛表達出去,能讓孩子少受一點傷,能讓孩子長出力量,長出翅膀去飛翔,何樂而不為? 學會好好說話是一輩子的課題,語言是有力量的,不妨透過這本《媽媽的說話練習》,練習用溫暖的話語,把心中的愛充分的表達給孩子吧!
Thumbnail
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教養孩子的第一順位。 而孩子願意聽,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不容忽視的前提
Thumbnail
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教養孩子的第一順位。 而孩子願意聽,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不容忽視的前提
Thumbnail
很多教養文章要我們不要用「威脅性語句」跟孩子們說話,拚了命地想訓斥我們,不要對孩子說怎樣怎樣的話,不然就會影響孩子日後的人格發展諸如此類的話語。 但矛盾的是,其實這類型的教養文章,不就正是典型「威脅性語句」的源頭嗎?看了太多的指導型教養文章,我們開始擔心自己不夠好,但其實媽媽,剛剛好就好。
Thumbnail
很多教養文章要我們不要用「威脅性語句」跟孩子們說話,拚了命地想訓斥我們,不要對孩子說怎樣怎樣的話,不然就會影響孩子日後的人格發展諸如此類的話語。 但矛盾的是,其實這類型的教養文章,不就正是典型「威脅性語句」的源頭嗎?看了太多的指導型教養文章,我們開始擔心自己不夠好,但其實媽媽,剛剛好就好。
Thumbnail
其實大人怎麼做,孩子都在看,甚至什麼都沒做,敏感的孩子也感受到大人的情緒溫度。並不是不吼叫、不暴走,就叫做情商很好。冷暴力帶來的傷害也不容忽視,常常焦慮、不耐、面無表情、冷淡、緊張等情緒,孩子都感受得到,積累下來,容易複製爸媽的情緒模式,成為沒有同理、容易失序的孩子。
Thumbnail
其實大人怎麼做,孩子都在看,甚至什麼都沒做,敏感的孩子也感受到大人的情緒溫度。並不是不吼叫、不暴走,就叫做情商很好。冷暴力帶來的傷害也不容忽視,常常焦慮、不耐、面無表情、冷淡、緊張等情緒,孩子都感受得到,積累下來,容易複製爸媽的情緒模式,成為沒有同理、容易失序的孩子。
Thumbnail
通常身為老師或家長,總覺得自己應該要對孩子有無比的耐心,在內心火山快要噴發時,試著深呼吸、從1數到10、想像世界多麼美好又和平!我絕對不失控,但是,這真的一點也不實際,也不可能作到。 但經驗告訴我,打完屁股,只是發洩我個人的情緒而已,對事情一點幫助也沒有。 所以今天早上,我嘗試用另一種方式。
Thumbnail
通常身為老師或家長,總覺得自己應該要對孩子有無比的耐心,在內心火山快要噴發時,試著深呼吸、從1數到10、想像世界多麼美好又和平!我絕對不失控,但是,這真的一點也不實際,也不可能作到。 但經驗告訴我,打完屁股,只是發洩我個人的情緒而已,對事情一點幫助也沒有。 所以今天早上,我嘗試用另一種方式。
Thumbnail
一位朋友跟我分享她和婆婆、兒子之間的互動,我體驗到溝通的藝術! 她的寶貝和我家的寶貝一樣,都是屬於先天慢郎中型的孩子,遇到我們這種急驚風的媽媽,早上真的就想打仗,若有一天要不生氣真的是上帝恩典。碎念催促孩子的過程中,如又其他人,如婆婆、老公來參一腳,往往緩解問題的成分不大,火上加油則是多一些。
Thumbnail
一位朋友跟我分享她和婆婆、兒子之間的互動,我體驗到溝通的藝術! 她的寶貝和我家的寶貝一樣,都是屬於先天慢郎中型的孩子,遇到我們這種急驚風的媽媽,早上真的就想打仗,若有一天要不生氣真的是上帝恩典。碎念催促孩子的過程中,如又其他人,如婆婆、老公來參一腳,往往緩解問題的成分不大,火上加油則是多一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