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 品牌文章】閱讀在經營經營個人品牌的三大優點! |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

【週五 品牌文章】閱讀在經營經營個人品牌的三大優點! |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經常在臉書上看到做個人品牌的朋友分享著自己讀書的心得,應該很多人會好奇,個人品牌的人不就自己做就好了,為什麼還要閱讀不同種類的書?有甚麼優點讓大家都在作呢?

閱讀非自己專業或是非自己品牌相關的書籍,實為重要。許多人會覺得這跟自己的品牌無關,不需要花時間涉略,應該專攻自己的品牌,持續的深挖下去才對。在做個人品牌時,若專業只有單一一樣很容易會出現跟你一樣有能力的人,當他也很容易發展出和你類似的產品,這個你原本擁有的市場就變成了紅海。倘若你將不同的專業整合出市場中少有的能力,在市場這個城牆前,很不容易會被其他人超越。就像近期有不少youtuber,本身擁有營養師或物理治療師的執照再加上健身教練的資格都是橫跨兩種不同專業而建造出不同維度的能力,也讓人不容易跨越。這便是閱讀的好處,你學習到與你專業不一樣的能力,並且把這個能力應用在你原本的品牌上,就像是如虎添翼,更上層樓。


第二個閱讀可以產生不同的思維,當在一個專業浸泡久了,都常常被該專業的思維框架住,無法了解其他人或是社會上怎麼看問題。就如同過去很多人會覺得『花若盛開,蝴蝶自來』,總覺得產品好,自然而然會吸引客戶主動上門,在過去多以口耳相傳的口碑作為傳播媒介的時代,常使用這樣的想法作為行銷的管道,而口碑來自於使用過的客戶,透過他們的介紹,吸引更多的客戶,這樣的道理非常容易理解。然而,當時沒有社群,也不需要爭奪稀缺的注意力是很好的行銷方式之一。現在注意力只能持續七秒,在七秒中如何讓人注意到你盛開的花,就無法只憑介過去的專業所能提供的思維,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內容應該如何呈現,要以什麼內容呈現,要呈現在哪裡,而這些勢必要透過不斷的閱讀、學習不同類型的知識才能有所得。而書籍便是一個很容易得手的利器,特別是現在一人公司,品牌行銷相關書籍盛行,很容易找到這類的書本,就很容易看到其他專業不同的想法,而不會再用同樣的思維去面對現在的社會。

第三個原因在於閱讀加上產出,產出是品牌經營者的底蘊,沒有產出幾乎是無法被人看見的,你有很好的產品,能夠讓人知道,進而對你和對產品產生相對的信任感,而透過閱讀之後的產出是讓人認識你成本最低的方法之一。過往我們在專業上的學習常以閱讀吸收知識就可以增加能力,但在現在的觀點認為上面的說法只是正確一半而已,現在的想法是要輸出,透過閱讀書本的內容,並且將這些內容作有系統的整理之後,才能有相對更高的增能。當我們產出之後,若又能把內容呈現給別人看,就一舉兩得了。

總而言之,在進行個人品牌的營造時,千萬別浪費所有可以讓自己的能力增加和能夠曝光的機會,只有持續的這樣做,這個品牌才有機會讓需要的人看見。

加入臉書「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帶你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思維!

avatar-img
心理師品牌孵化基地
147會員
179內容數
這是一個提供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 商業商業思維、品牌產出行銷策略的基地, 協助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完備自己的產品與服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大學生留下下面的問題: 「我想唸某某科系,請問未來的薪水好嗎?」這個孩子很有遠見,已經擔心到畢業以後的出路問題。 先說一個我的經驗,在我剛開始想念心理的時候,心理這個行業名不見經傳,而我選擇的原因是我喜歡,我查過所有大學的科系,因為是插班考試可以選科系去念,我選擇了心理。..
這是初期推廣個人品牌的人很容易陷入的迷思,擔心主力全部壓在某一個產品上,可能無法帶來足夠的收入,就把自己所會的東西通通都拿出來給所有的客戶,以便透過不同的產品銷售鞏固你的收入!
本文重點 「講座」與「試用品」的免費差異性: 成本: 講座單次成本高獲利低,產出多次平均成本相對低但獲利高。 信任: 單次講座無法建立信任,網路行銷持續減少購買門檻 口碑: 有口碑卻無後續助力,有口碑後效補強助力引發購買動機。
不知道你是否有在博客來網路書店買過書?如果你在博客來找到一本書之後,你怎麼決定是否要買它? 博客來上面的內容除了出版社的文案,別人的推薦文和目錄,作者的自序之外,還有什麼讓你決定是否要買這本書的資訊嗎? 如果有兩本同樣的書,一個地方露出部分吸引你的書,而另一個地方都沒有,你會選擇哪一個地方購買?
日前撰寫文章「只有看得到的地方,才有市場嗎?」一文後,便有心理師回文詢問,心理治療就像醫療行為(還提到跟醫美不同),打廣告時需要考量到很多法規上等等的問題!該如何處理?
「白天工作那麼累了,回家還要再工作嗎?」 其實當你做「個人品牌」不適在工作反而是在休息,甚至比你目前在為人作嫁的工作還要興奮,還要努力...
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大學生留下下面的問題: 「我想唸某某科系,請問未來的薪水好嗎?」這個孩子很有遠見,已經擔心到畢業以後的出路問題。 先說一個我的經驗,在我剛開始想念心理的時候,心理這個行業名不見經傳,而我選擇的原因是我喜歡,我查過所有大學的科系,因為是插班考試可以選科系去念,我選擇了心理。..
這是初期推廣個人品牌的人很容易陷入的迷思,擔心主力全部壓在某一個產品上,可能無法帶來足夠的收入,就把自己所會的東西通通都拿出來給所有的客戶,以便透過不同的產品銷售鞏固你的收入!
本文重點 「講座」與「試用品」的免費差異性: 成本: 講座單次成本高獲利低,產出多次平均成本相對低但獲利高。 信任: 單次講座無法建立信任,網路行銷持續減少購買門檻 口碑: 有口碑卻無後續助力,有口碑後效補強助力引發購買動機。
不知道你是否有在博客來網路書店買過書?如果你在博客來找到一本書之後,你怎麼決定是否要買它? 博客來上面的內容除了出版社的文案,別人的推薦文和目錄,作者的自序之外,還有什麼讓你決定是否要買這本書的資訊嗎? 如果有兩本同樣的書,一個地方露出部分吸引你的書,而另一個地方都沒有,你會選擇哪一個地方購買?
日前撰寫文章「只有看得到的地方,才有市場嗎?」一文後,便有心理師回文詢問,心理治療就像醫療行為(還提到跟醫美不同),打廣告時需要考量到很多法規上等等的問題!該如何處理?
「白天工作那麼累了,回家還要再工作嗎?」 其實當你做「個人品牌」不適在工作反而是在休息,甚至比你目前在為人作嫁的工作還要興奮,還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