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與台灣

更新於 2023/11/1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今年適逢淡水開港160年,馬偕來台宣教150年。6月2日為馬偕逝世之日,亦為淡水的馬偕日。
本文將由宣教、行醫及教育三方面介紹馬偕在台30年的貢獻,以及他與淡水的緊密關係。

出生

「馬偕」全名George Leslie Mackay,漢名「偕叡理」[註1],於1844年3月21日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牛津郡(Oxford County)。他的父母原為蘇格蘭高地(Highland)的佃農,在英國工業革命期間,被驅逐而移居加拿大。
馬偕自師範學校畢業後,曾在小學擔任教員;成年後,先後在加拿大及美國的神學院就讀。1870年,26歲的馬偕自美國普林斯頓神學院畢業,返回加拿大,並赴蘇格蘭愛丁堡神學院進修。

出發

1871年10月,馬偕接獲加拿大長老教會中國宣教的派任,於是整裝回加。先由胡士托搭火車前往舊金山,再搭船橫越太平洋,經日本到香港、廣東及汕頭等地。
1871年12月30日,馬偕在打狗(高雄)上岸,拜訪台灣南部的牧師及醫生。最後,由阿里港(屏東里港)的李庥牧師(Rev. Hugh Ritchie)及台南府的德馬太醫生(Dr. Matthew Dickson)陪同,搭乘「海龍號」前往淡水。
1872年3月9日下午3點,馬偕等人在淡水(當時稱為「滬尾」)登岸。他在日記中提到:登岸後遙望內陸蓊鬱的山林,心靈非常滿足,深覺淡水正是他尋找的處所。
馬偕上岸意象的銅像,位於淡水郵局後方河岸。(照片來源:淡水維基百科,攝影者:陳信成)
馬偕抵達淡水後,先在英商陶德[註2]家借宿,之後租賃中國官員的馬廄作為居所(約位於馬偕街24號後方),並作為宣教、行醫及教育的場所。

宣教

馬偕在其居所成立台灣北部的第一間教會,並開始招收門徒。之後相繼在五股坑(五股)、新港社(後龍)及和尚州(蘆洲)等設立教會,進行宣教。
1880年代中晚期,恰逢清法戰爭之際,馬偕的宣教由台灣北部擴及噶瑪蘭平原的平埔族及花蓮,並於蘇澳成立教會。戰後,他並積極參與戰爭期間受損教堂的重建,他「鬍鬚蕃」名號,更是遠近知名。
1873年馬偕首次翻越三貂嶺到達頂雙溪,直至1890年馬偕最後一次由宜蘭回到淡水,大多路經淡蘭古道。因此,淡蘭古道除為清官府統治及民眾通商的通路,亦記載著馬偕宣教及旅行的足跡。
馬偕留著落腮長鬍,因此被稱為「鬍鬚蕃」。馬偕紀念頭像,位於馬偕街口圓環。(作者拍攝)

行醫

除了宣教,馬偕亦在其住所行醫;行醫的主要方向有三:牙痛腳膿瘡瘧疾。在《台灣遙寄》一書中,馬偕曾自述拔超過2萬1千顆牙,且一小時可拔一百顆。此外,他亦免費提供奎寧水或特效藥膏給瘧疾或腳膿瘡的患者。
由於其住所無法容納日益增加的求診者,馬偕於1873年5月另租民房設立「滬尾醫館」,並聘請英商隨行醫生林格(Dr Ringer),協助其醫療工作。
1880年,馬偕使用美國底特律馬偕船長夫人紀念其亡夫所捐贈的3,000美元,建造「滬尾偕醫館」以紀念馬偕船長,成為台灣北部第一家西式醫院,亦即馬偕醫院的前身。
滬尾偕醫館除提供醫療服務給北部民眾,1884年清法戰爭期間,亦曾作為軍醫院,傷兵甚至遠從基隆而來。因救護有功,獲劉銘傳頒揚而聞名全台。
滬尾偕醫館,新北市市定古蹟。清法戰爭期間,醫館門板曾作為擔架。(照片來源:淡水維基百科,攝影者:Rocio)

教育

馬偕對於其門徒,除施以神學教育,並提供醫學及藥理常識,至醫館實習,俾便傳教之時,有助於診查信徒的病痛。此外,馬偕輸入蔬菜種子,如蘿蔔、甘藍菜、番茄、敏豆、花椰菜、胡蘿蔔等等,提供給農民種植,並傳授西洋科學知識。
1880年,馬偕36歲,首次偕妻子及長女返回加拿大述職,其成就獲得多方的肯定。在地方報的呼籲之下,牛津郡的鄉親踴躍捐輸,共募得6,215加幣,作為馬偕在淡水籌建學校的基金。
返台後,馬偕即著手尋找建校地點及後續規劃。1882年7月學校竣工,取名為「理學堂大書院」,英文名為"Oxford College"(牛津學堂),以紀念其家鄉民眾的盛情。首次開學,共有學生18名。
理學堂大書院所授課程,除神學及聖經,還有社會學、自然科學及醫學,並有臨床實習、體操及音樂等等。除校內教學,尚有野外實地授課、醫學臨床見習及畢業參觀旅行。學生須修讀三年,結業後派至各地教會宣教。
理學堂大書院在規模、設備、創校理念或教學等方面,在當時台灣均十分先進,也是現今台灣教育歷史最久的一所學校。(理學堂大書院已被列入國定古蹟,屬真理大學校產。)
為培養女性神職人員,馬偕於1884年設立「淡水女學堂」,成立之初有45名(一說34名)婦女入學,多為宜蘭噶瑪蘭平埔族人。
女學堂不僅免學費,並補助旅費、膳宿及服裝等等。它的課程有閱讀、寫字、算術、歌唱、地理、婦女技能、聖經歷史及教義等等;它既無學年及學分制,入學年齡也無限制,為台灣新式女子學校的濫觴。(淡水女學堂目前為純德幼稚園使用,屬私立淡江高中校產)
理學堂大書院,Oxford College,國定古蹟。(照片來源:淡水維基館,拍攝者:Caramel)

成家與逝世

1878年,馬偕娶噶瑪蘭人張聰明為妻,長女偕瑪連於次年1879年出生。
1880年馬偕首次偕妻女返回加拿大,當年次女偕以利出生。獨子偕叡廉則於1882年在淡水出生。
1893年,馬偕50歲,再度帶著妻小返回加拿大;兩年後,1895年,馬偕一家返回台灣,此時台灣已經易主,由日本統治。
1900年5月,馬偕的聲音變得沙啞,經診斷為喉癌。經過年餘的惡疾纏身,1901年6月2日,馬偕在淡水寓所辭世,得年57歲。家人遵其遺願,安葬於今日淡江中學內的馬偕家族墓園中。(馬偕逝世於其1875年建造的宅邸,即為「馬偕故居」,目前為「教士會館」,為真理大學校產)
馬偕在台前後30年,歷經清法戰爭及日帝佔台,在台共設立教會60間,施洗信徒逾3千人。他的足跡遍布大甲溪以北,東部遠至宜蘭及花蓮原鄉。其宗教成就斐然,引進的新式醫療及教育體系,更為北台灣首見。他無私忘我,嘉惠民眾,足讓後人感念及景仰。
馬偕故居門口,目前為真理大學教士會館。(照片來源:淡水維基館,拍攝者:Caramel)

備註及參考資料

[註1]馬偕,有人稱他為馬偕博士或馬偕醫生(Dr Mackay),但稱其為馬偕牧師更適合。他曾榮獲加拿大皇后學院頒給榮譽神學博士學位,但並未擁有醫師執照。自日本佔台後,無執照醫療行為係屬違法,馬偕即不再涉入醫療行為。
[註2] 陶德,全名約翰 · 陶德(John Dodd),1860年首次來台,後自福建安溪引進茶苗在北台灣種植,並利用閩廈製茶工技,帶動台灣製茶業的風潮,被譽為「台灣烏龍茶之父」。如看過公視製作的「茶金」,即可知他在1869年販售至紐約的「福爾摩沙茶Formosa oolong Tea」,令台灣茶揚名海外,這批茶業就是由淡水港運出的。
參考資料
  1. 淡水維基館:馬偕等相關頁面。
  2. wikipedia:馬偕
  3. 真理大學校史館網頁
  4. 淡水文史工作室:馬偕行醫在淡水
  5. 基督教長老教會淡水教會首頁
  6. 《台灣遙寄》或《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
avatar-img
15.7K會員
258內容數
這裡不做美髮不修指甲,開房間只做明的,不做暗的。朋友不嫌多,讀者不嫌少,無腦老嫗談談笑笑,大家隨意走走看看,坐坐聊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無腦老嫗小沙龍 的其他內容
英國人除了喝茶,最常出現的典型行為還有:喜歡排隊、喜歡談論天氣、常說抱歉、過度重視禮節及對皇室的忠誠度等等。
自卑,不是因為身高,而是缺乏自信。
第一學年住在宿舍,下學年可能得等待候補。即便下學年分配到宿舍,也不准連住,期末都得搬出。再分配到的宿舍,往往樣態或區域也不會相同。
快樂像春風,輕輕又細柔,快樂像爐火,暖暖又溫柔
徒步環島的注意事項第二部分包括:補給及如廁的方式及地點、水泡或鐵腿的預防及處理、惡犬或怪(壞)人的因應,最後分享使用Google Map的心得。 有人詢問是否該在背包上懸掛「徒步環島」字樣的布條或牌子,也在此提出淺見。
徒步環島的準備,注意事項第一部分,討論結伴或獨行的考量、是否需要行前訓練、適合徒步的季節及住宿的選擇。
英國人除了喝茶,最常出現的典型行為還有:喜歡排隊、喜歡談論天氣、常說抱歉、過度重視禮節及對皇室的忠誠度等等。
自卑,不是因為身高,而是缺乏自信。
第一學年住在宿舍,下學年可能得等待候補。即便下學年分配到宿舍,也不准連住,期末都得搬出。再分配到的宿舍,往往樣態或區域也不會相同。
快樂像春風,輕輕又細柔,快樂像爐火,暖暖又溫柔
徒步環島的注意事項第二部分包括:補給及如廁的方式及地點、水泡或鐵腿的預防及處理、惡犬或怪(壞)人的因應,最後分享使用Google Map的心得。 有人詢問是否該在背包上懸掛「徒步環島」字樣的布條或牌子,也在此提出淺見。
徒步環島的準備,注意事項第一部分,討論結伴或獨行的考量、是否需要行前訓練、適合徒步的季節及住宿的選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處不來的關係... 不確定是否要與某人發展一段關係... 很猶豫是否要結束一段關係... 為什麼是我要改變 不是對方? 關於靈魂伴侶?... 其實任何關係都沒有絕對 每段關係都可以由挑戰轉化為和諧 由平衡變成棘手 完全取決於個人如何看待 有想整理清楚的關係、更了解的人、期盼某種關係 讓米雅協助你
Thumbnail
淡水教堂往上走到真理大學的路上, 還留有幾間早式的建築, 看起來沒人居住, 衰敗破舊, 可那磚紅色的牆在陽光下是如此耀眼奪目, 宛如是昨日剛砌上去似的, 屋內雜草叢生, 跨上房瓦超出牆頭, 努力爭取陽光, 估計要不了多久這老宅就會同邊上的一樣, 被改建成高樓, 再也不留痕蹟, 於是畫下來做為紀念.
香港電商物流協會(HKELA)參與【數碼轉型,物流升級】供應鏈轉型研討會鼓勵物流業擁抱電子商務轉型   【香港,9月22日】 - 香港電商物流協會(HKELA)榮幸參與由香港付貨人委員會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合辦的【數碼轉型,物流升級】研討會。該研討會旨在探索數字時代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鼓勵物流行業擁
Thumbnail
「切老」說:我對什麼AI、元宇宙、破壞式創新科技都用較冷淡態度看待。這些技術都已跟生活結合在一起了,不需要這麼瘋狂地追捧這些熱門題材股。 當你堅持用自己長期選股標準持續挑選好公司,你會發現這些公司,竟然可以跟這些熱門題材連結。投資時常常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不用刻意追求財富,財富就自己找上門來了。
Thumbnail
台灣各地有許多基督教會,有教會就會衍生門派。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便是基督教一個重要門派。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成立和馬偕息息相關。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台灣各地有許多教會,新北市汐止區教會便是馬偕沿著基隆河建立了四個教會之一。這個教會不但一個高聳建築物;更是讓人讚嘆基督教會之美。 地址: 電話: 開放時間:
Thumbnail
你知道在歷史上,澳洲的煤礦賣到東亞早有先例,可追溯到百餘年前嗎?關鍵線索之一,居然來自高職國文課本的一篇課文。
Thumbnail
疫情與台灣塑膠王國知多少?──#充滿挫折的環境保護篇 (2021.7.9)全國三級警戒延長到7月26日,指揮中心宣布「微解封」,開放部分場所,成為眾所關注的焦點。畢竟老百姓憋了這幾個月的疫情悶氣,心裡難熬的很。看那些大企業屹立不搖,政治上不同政黨仍在惡鬥,自家經營的小本生意卻一落千丈,門可羅雀。店
Thumbnail
至若慢食。歐洲人原已夠慢了。像義大利、西班牙、法國他們吃飯,更準確的說,是吃得太久,似乎還不是吃得慢。 台灣不必學他們這一種「慢」。台灣可做的,是追求簡化卻不失高質地的觀念,那麼台灣到底有沒有可以逐漸成為慢城的村鎮?
Thumbnail
「賤民永遠面臨的毀滅陰影使他渴望生命、渴望存在,存在於這個殘酷、無意義的、荒謬的,然而又如此美麗的現世」——吳叡人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處不來的關係... 不確定是否要與某人發展一段關係... 很猶豫是否要結束一段關係... 為什麼是我要改變 不是對方? 關於靈魂伴侶?... 其實任何關係都沒有絕對 每段關係都可以由挑戰轉化為和諧 由平衡變成棘手 完全取決於個人如何看待 有想整理清楚的關係、更了解的人、期盼某種關係 讓米雅協助你
Thumbnail
淡水教堂往上走到真理大學的路上, 還留有幾間早式的建築, 看起來沒人居住, 衰敗破舊, 可那磚紅色的牆在陽光下是如此耀眼奪目, 宛如是昨日剛砌上去似的, 屋內雜草叢生, 跨上房瓦超出牆頭, 努力爭取陽光, 估計要不了多久這老宅就會同邊上的一樣, 被改建成高樓, 再也不留痕蹟, 於是畫下來做為紀念.
香港電商物流協會(HKELA)參與【數碼轉型,物流升級】供應鏈轉型研討會鼓勵物流業擁抱電子商務轉型   【香港,9月22日】 - 香港電商物流協會(HKELA)榮幸參與由香港付貨人委員會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合辦的【數碼轉型,物流升級】研討會。該研討會旨在探索數字時代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鼓勵物流行業擁
Thumbnail
「切老」說:我對什麼AI、元宇宙、破壞式創新科技都用較冷淡態度看待。這些技術都已跟生活結合在一起了,不需要這麼瘋狂地追捧這些熱門題材股。 當你堅持用自己長期選股標準持續挑選好公司,你會發現這些公司,竟然可以跟這些熱門題材連結。投資時常常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不用刻意追求財富,財富就自己找上門來了。
Thumbnail
台灣各地有許多基督教會,有教會就會衍生門派。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便是基督教一個重要門派。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成立和馬偕息息相關。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台灣各地有許多教會,新北市汐止區教會便是馬偕沿著基隆河建立了四個教會之一。這個教會不但一個高聳建築物;更是讓人讚嘆基督教會之美。 地址: 電話: 開放時間:
Thumbnail
你知道在歷史上,澳洲的煤礦賣到東亞早有先例,可追溯到百餘年前嗎?關鍵線索之一,居然來自高職國文課本的一篇課文。
Thumbnail
疫情與台灣塑膠王國知多少?──#充滿挫折的環境保護篇 (2021.7.9)全國三級警戒延長到7月26日,指揮中心宣布「微解封」,開放部分場所,成為眾所關注的焦點。畢竟老百姓憋了這幾個月的疫情悶氣,心裡難熬的很。看那些大企業屹立不搖,政治上不同政黨仍在惡鬥,自家經營的小本生意卻一落千丈,門可羅雀。店
Thumbnail
至若慢食。歐洲人原已夠慢了。像義大利、西班牙、法國他們吃飯,更準確的說,是吃得太久,似乎還不是吃得慢。 台灣不必學他們這一種「慢」。台灣可做的,是追求簡化卻不失高質地的觀念,那麼台灣到底有沒有可以逐漸成為慢城的村鎮?
Thumbnail
「賤民永遠面臨的毀滅陰影使他渴望生命、渴望存在,存在於這個殘酷、無意義的、荒謬的,然而又如此美麗的現世」——吳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