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基督徒的反同婚運動,與羅馬帝國基督教確立「三位一體」思想的關係

2022/06/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英國史學家吉朋的巨著「羅馬帝國衰亡史」花了很多篇幅在介紹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的發展過程,其中「三位一體」的思想演進相當的耐人尋味。基本上在君士坦丁大帝主導的「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所通過的《尼西亞信經》就確定了這個思想,但是因為反對「三位一體」的亞流派取得了君士坦丁大帝、以及後繼的羅馬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的支持,讓「三位一體」的領袖亞他那修主教被放逐而暫時受挫。讓「三位一體」被重新確認為正統的思想,是在約維安登基、重新任命亞他那修為主教之後。然而,最後的拍板定案則是在狄奧多西一世宣告「三位一體」的正統地位之後,從此亞流派就被打為異端,受到宗教迫害而衰落。
等一下,我們是在講宗教思想的發展,還是在講政治思想的發展?為什麼「三位一體」思想成為正統,和羅馬帝國的統治者有關?那是因為當年的羅馬帝國,還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所以只要是與羅馬帝國安定有關的事務,羅馬皇帝都會插手。因為「三位一體」實在吵得太兇了,沒有人出面來統一基督教各派系的歧見的話,基督教一定會分裂,對於一天到晚為了帝國的完整到處打仗的羅馬帝國來說,是很大的社會危機,所以直接以政治力來解決宗教上的分歧,是社會成本最低的解決方式。至於「三位一體」的爭議,在狄奧多西一世拍板定案後,就從此天下太平了嗎?當然不是,只要聖經裏沒有白紙黑字的寫下「三位一體」,一定會有抱持不同看法的教派持續出現,只是這些教派(例如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通常都會被認為是異端就是了。
接下來要討論異端的定義。以「三位一體」這個例子來說,亞流派的主張並不算偏激,他們只是認為基督是上帝所創造的、比人類地位高的「神」,並不具備與上帝相同的地位。即便如此,他們還是信奉聖經的虔誠信徒,有必要因為他們信仰上的些微差異,而要把他們視為異端、逐出教會並迫害他們嗎?
絕對必要!因為脆弱的社會是容不下任何異端的,就算異端只造成了一點小小的裂縫,但是因為社會太脆弱了,一點小裂縫都會造成致命的危機。以當年已漸漸衰落的羅馬帝國來說,早已擋不住外來蠻族的入侵了,衰敗的社會需要人民更強的向心力,絕不容許社會上因為不同意見而造成紛爭,所以堅持「三位一體」才會變得那麼重要。反觀羅馬帝國創國初期,因為國力強盛,甚至容許異族擁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可以信奉異族自己的神,完全不需要以國家的力量來統一信仰。可見得一個國家越強盛,社會的包容力就越大,越不容易發生打擊異端的情況。
在台灣,2016年的反同婚運動,讓原本互不往來的宗教界,前所未有的團結起來,不論是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一致發聲反對同婚納入民法,而2018年的公投結果也讓當年的民進黨政府灰頭土臉。這個事件,應該可以視為近年來宗教界合力打擊「異端」的代表作,儘管後來同婚轉以專法的型式合法化,但是宗教界團結一致反對同婚的堅定立場卻一直延續至今,只剩下少數幾位法師、牧師用微弱聲音來支持同婚。這次宗教界異常團結的反同婚,背後原因與羅馬帝國支持「三位一體」的原因有些類似:(以下摘自端傳媒反對同性婚姻的主力,為什麼來自基督教?
女性身體被解放,生殖功能被改變,誘發了兩個層次的憂慮:傳統家庭結構的崩解,讓動盪時代家庭作為緩衝的功能消失;在基督教團體身上,家庭價值這條戰線受到嚴重挑戰。
教會傳統上對政治的影響力也在消褪,例如1962年美國最高法院禁止公立學校禱告。連同上述墮胎案的判決出爐後,教會意識到他們必須更積極進軍政治領域。
因為宗教近百年來,在科學與女權運動的雙重夾攻下,已經漸漸失去社會上的影響力,尤其是堅持「家庭價值」這個最後堡壘,又即將要被同婚攻破(這當然是過份誇大的危言聳聽),教徒們的焦慮可想而知。因為宗教勢力衰微,無法靠宗教自身來反抗,所以就轉攻政治領域,透過組織人民團體(護家盟、幸福盟…)向政府施壓。可惜和羅馬帝國政教合一的環境不同,光靠宗教的教義,並沒有辦法說服大眾一起來鏟除他們所認定的「異端」,所以在同婚專法通過之後,就沒有辦法再繼續有所作為。
如果台灣宗教界的力量沒有那麼衰弱,是否就不會把同婚視為「異端」,甚至轉而接納這些不是「正常異性戀」的族群呢?對照羅馬帝國的衰亡史,我認為非常有可能,會大量樹立「異端」並群起攻擊他們的社會,一定是一個自己快要垮掉的不穩定社會。很慶幸這次台灣社會沒有跟著這些宗教狂熱份子一起打擊「同婚異端」,證明台灣社會的體質還算健康,不會因為這些佔台灣人口不到5%的LGBT族群要結婚就天翻地覆。
君子成人之美,過得幸福的人不必靠別人的不幸來成就自己的幸福,狂熱的打擊「異端」只能突顯自身的無能為力,絕非實現正義的表現,這是我們往後在面對這些動機可疑、理念不明的「反XX」運動時,所應抱持的審慎態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除了自創內容之外,也讓我們用J Premium來打群架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