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一樣會過度在意別人評價的你,辛苦了,歡迎入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你會覺得自己太容易受他人評價影響而想要改變嗎?
雖然曾經重複提醒自己不要被影響,卻還是忍不住冀望他人的讚賞嗎?
甚至開始覺得自己在乎別人的評價和期望受到讚美是很糟糕的事嗎?
曾經我也是這樣。
覺得自己太容易因為別人的評價自我打擊、想東想西而感到對自己失望。在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中,多少會聽到或看到有人提到:「會受別人影響就是你對自己太沒自信的結果」,但誰會希望自己是不自信的,尤其是在這個講求做自己的年代裡,「沒自信」、「受別人影響」、「過度在意別人」似乎都是一個罪過,所以我曾經無法接受自己容易在意別人的反應這件事,也一度陷入不知道要如何面對別人的反饋這樣的窘境。

當別人稱讚我時,我該接受嗎?我該因為這樣開心嗎?
當別人反對我時,我該在意嗎?我該因為這樣感到難過嗎?
我深深的疑惑過,但目前我找到了一些讓我比較釋然的思維,歡迎聆聽。

請告訴自己,在意別人的評價是正常的。
在意他人的評價不僅是正常的,也有它存在的意義性。很常時候最原始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心中有一個「理想的自己」要去達成。

那個「理想自己」可能有很多目標希望自己可以達到,像是希望自己是體貼善良的,希望自己是負責任且有能力的,希望自己是聰明且善於解決問題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的形象立在山頂上,並站在半山腰注視這這個形象,在生活中不斷想辦法努力,讓現實的自己朝著理想自己前進。

人們都有成長的趨力,前段時間《自卑與超越》這本書心理學大師阿德勒的著作曾經紅極一時,裡面講述的一些概念便很貼合這句話,阿德勒認為一個人的自卑感會使人進步。人為甚麼會自卑呢?這與我們有一個對自己的期望在前頭有關,人們總是覺得自己應該有能力可以更好,所以常常覺得自己不理想,持續認知到我還要往前走,還不足夠,還不能停下,並為此持續努力,這便是不斷自我超越的過程。

在意他人的評價不僅是正常的,也有它存在的意義性。前面提到會在意他人的反饋本質是來自於人們有「希望自己進步」或「希望自己是好的」的一個理想自我的渴望,而為什麼想達成理想的自己會讓我們去在意別人的評價呢?
這可能與我們習於用關注/想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來審核自己是否達成目標有關,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以「在意他人的觀感」做為「我是否已達到理想自我」這個程度的自我審核途徑。

小時候,大人們會說:「你要跟自己比,看自己有沒有比以前進步」,大人也會說:「你看看,你怎麼就比不過那個誰呢?」,而不論是個體內的比較(跟自己的比較)或是個體間的比較(跟群體的比較),我們都會需要他人的觀察回饋、客觀數據的變化趨勢,來增加自我了解的程度,這是在意他人評價的其中一個意義,所以不需要對他人的回應嗤之以鼻,對他人的正負向回饋也不需要全然棄於接受,否則有時物極必反,可能反而成為過於自我、忽略他人感受的個體。
有意識的接受評價使人進步,無意識的接受評價使人茫然,甚至是痛苦
那為甚麼大家都在推崇不要過度在意他人這件事呢?
因為凡事過了頭便容易偏離真實,尤其當一個人把「在意別人評價」這件舉動目的設定在「想要讓大家都喜歡自己」,而不是「想要達成理想中的自己」時,更容易過頭,並更看不清楚真實的自己站在山上的哪一區,因為他看向了別人的山後便再也沒有把目光看回自己的山。

當我們太過於想要滿足別人的期待,自身也還未對自己有基本的認識時,我們便容易對不同人全然的責備都照單全收,容易使盡全力去獲得他人的稱讚,自我的面貌不僅在過程裡搖擺不定且難以穩定成形,也會讓自己踏上過度努力或過度討好,但對自己的自我價值感總是卻一落千丈的道路。

一個人如果只是想著要讓別人喜歡自己的畫圖作品,但卻未曾分析思考過自己的作品風格和優劣勢,遇到不同性情的賞畫者,他便可能絞盡腦中想滿足不同客群的期待,最終容易使自己的作品失去焦點,並且喪失原有獨特的風格。

人需要找到自己的信仰,人也不能失去對自己的信仰。

所以要做到有意識的接受評價,即是要先建立對自己基本的認識。
第一步,於個性上的評價,就是要花時間思考過往發生的事件和觀察並寫下,你現在面對的事件中,你目前覺得自己是個怎麼樣的人?以及,你理想中的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例如:我自己知道我是一個行事不疾不徐,大而化之但不擅注意細節的人,理想上的我會希望自己可以繼續保持善良不計仇的傻個性,但在一些行政的工作上可以謹慎一點,減少他人的負擔。

我明確知道,我自己在注意細節上的確有弱處,但反之我對人很寬容,這對人際互動是有一些幫助的。

第二步,思考對方目前的個性跟你有甚麼樣的差異?他的個性有哪一塊是你覺得值得學習的嗎?那今天對方給予的評價包含了他值得學習的那一塊個性嗎?
例如:我剛跟一位同事相處約3個月,這段時間我觀察他個性上屬於急驚風類型,容易感到焦慮,但對細節很在意,文件歸類都要按照一定模式擺放才可以。我會很想跟他學習怎麼注意一些必要的細節,但不想跟他一樣做事緊張又急迫。

第三步,藉由先前思索過後的結果,幫助自己找到有利於自己進步的評價,捨掉可以放下的評價

例如:因為先前我已經在互動過好幾次的觀察中,反覆思考核對過自己目前對於追尋理想自我的標準(包含哪些我已經覺得可以了,哪些我還想進步),當對方在與我共事之後,回饋我:「我覺得妳動作總是很慢耶」,或是:「妳怎麼還不去送這個東西,現在有時間就可以趕快去啊」,我便可以因為理解這是因為他個性比我還要急而衍生的評價,而不被他的情緒過度影響。
同時,因為我一點都不想像他一樣總是泡在焦慮裡,最終會選擇不接受他的回饋,而回他:「謝謝你的顧慮,不過我目前都可以應付喔」。
但如果對方回饋我:「你這個沒有排好會不好找」等等的意見時,因為符合我選擇要進步的範圍,便可以順勢獲得經驗分享:「我也覺得,可是不知道怎麼辦會比較好,我有注意到你很擅長整理東西,你可以分享一些秘訣給我嗎?」。

如果毫無思考的沉溺於他人評價之中,人會好似被不同的線纏繞拉扯,既痛苦又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自己好,因此,先建立好對自己的基本認識,以及想好希望自己未來往甚麼樣貌發展,才不會在評價中迷失。

要讓來自外界的評價發揮他的正確作用,我們需要學會判斷並擋住不必要的評論,有意識的接受對自己有幫助的評語,藉此讓自己在保有自我的同時,不會展現過度驕傲或自卑的樣貌,也可以讓自身持續成長為更成熟、更理想的自己。
別人獲得關注但自己未獲得關注時,先別急著失落,這可能只是對方隱隱透露自身性格的觀察機會而已。
前段提到了,要有意識的去過濾評價,對對方個性的了解和觀察是重要的。而這可以在對方和他人互動的過程裡獲得。
人是主觀的,而往往人們會以同性相吸,異性相斥的方式來往。我們傾向找跟自己合得來的人維繫關係,所以,很多時候,對方給出的稱讚也只是反映了他的價值觀和喜好而已。

在外貌上喜歡某種風格的人會傾向針對有類似外貌風格的人去稱讚,在意某種行事風格的人,也會傾向針對跟他有一樣行事風格的人給予稱讚。

因此,當我們較少獲得對方的青睞和評語時,不一定表示我們不好,而可能緊緊表示,他找到了和自己價值觀相合或對方身上有理想自我特質的人而已。

此時,我們可以把握機會去注意對方在意哪些部份,怎麼樣的人吸引他的注意和認同,然後,回到前一段去思考,自己是否也認同?自己是否也跟著想要擁有類似的特質來讓自己成長?如果並未認同對方喜歡的特質和風格,就可以讓自己放下在意的感受,把觀察輕輕放於腦中,去喝杯茶,去吃口甜點,恢復心情上的平靜,進而讓自己重新自在地與之相處,但不因為不被談論感到傷心難過,也不因此遺忘自己的價值。

告訴自己,雖然他想找的那個人不是你,但這只代表他沒有發現你身上他目前想認同的特質和價值,不代表你不好,只是懂得欣賞你的夥伴另有其人而已。
別人稱讚你,無論你認不認同,接受就對了,把握住幫自己加油的機會吧!
前面說的是如何讓「負向評價」和「無評價」發揮它的益處和功能,這邊則是輪到談「正向評價」了。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近年很流行的名詞「冒牌者症候群」,被冠上這個名詞的人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他經常覺得自己不配得別人的稱讚。

「你真的很漂亮耶」,「沒有啦,我覺得我還不夠瘦」
「你好厲害喔,可以獲得這個獎」,「嗯,謝謝,還可以更好啦」
「你真的很努力耶」,「還好啦,是你人太好了」

或許是因為大人們害怕孩子過度驕傲所致,或許是我們華人文化自謙過頭的習慣所致,冒牌者症候群的人們自小很少被鼓勵去看到自己已有的,總是被大人們急著擦掉孩子的成就感,用鞭子和糖果拼命鼓勵孩子向上爬,為了避免得到鞭子,為了持續獲得糖果,人們只好拼命往前但永遠留不下對自己的認可。

站在半山腰上,總是看向山頭,卻不屑或忘記看山下的風景和路程,容易讓自己泡在總是不夠好的焦躁裡,使用生存的焦慮來維持生活動力,雖然人依然會進步,但是也失去活在當下和感受美好的機會,往往也承受著它人難以想像的負面情緒與壓力,最終,身體和心理總是在比誰先垮下。

要如何讓正面評價幫助自己成長,那就是意識正面評價對自己成長的重要性。

意識到不需要抹消別人稱讚的話語,總是看向山頭的你也會持續進步的,但是而記得看向走過山中風景的你,會進步的更穩健。你會知道,現在獲得的成就和一路走來的努力有關係,名聲雖然可能憑空消失,但那些經驗不會像泡沫一樣易破,成就結果會變,但努力過的事物和經驗都會留在你的身體裡,並在每一日持續的幫助你,而那些努力值得被看見和鼓舞。

對稱讚大方接受、照單全收就好了,不需擔心自己未來會不會太驕傲而藐視他人,只要感謝對方,並從正面評價中學習完整自己。

去看看有哪一些被發現的好你想維持,有哪一些你想加強,有哪一些你感謝他們發現了,但目前你沒有特別在意。給自己掌聲,恭喜自己,並在加滿油後,把精力放在自己想留住的層面繼續好好生活吧。
「阿,原來這個人覺得我的樣子很不錯」
「阿,原來會有人欣賞我的這一面」
「阿,原來有人會覺得我這樣已經很好了,看來我之前的努力被看到了」

你當然可以繼續鞭策自己成長,但是這跟認可自己過往的努力並不相違背。

「我知道我還可以繼續往前走,但,現在的我也是很好的,我過去的努力依然是很有價值的。」

這樣每一步路,會走得更有底氣,會像走在堅實的土地一樣踏實。
請有意識的接受負面評價吧,請善用不被關注的時刻吧,請開心大方地收下正面評價吧,並且,祝福你們可以與理想的自己持續相遇。
在心理師的路上,有時學習治療技巧,有時從病人的人生經驗獲得體悟,有時在自我覺察的路上體會失落和躍升,這個專題建立的目的是要記錄這些和那些曾經獲得的學習,無論內容深淺或長短,至少都擁有一些不同人的生命刻痕,可以讓大家帶走一些共鳴,那是最好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要讓自己完全不暈船,是無法做到的,因為人都有對愛的渴望,但你可以學習怎麼樣健康的暈船 是的,依附的習慣在成年後也會改變的,就像前面提到的,一些焦慮型的人在過度失望之後可能轉為逃避型依附,童年並不能定生死,只要我們覺察到自己不想要的愛情慣性並加以調整,我們總是有機會讓自己獲得想要的未來。
前段時間,一個朋友問我,你可以發表一篇文章教別人可以怎麼快點下船或不暈船嗎? 當你上船的時候,自己的喜怒哀樂好像隨著對方變動,自己的感受失去的方向感,失去了轉舵感,那萬一自己的付出從此付諸流水呢?那萬一自己的努力在對方眼中毫無價值呢?這些擔憂,會讓人想逃跑,讓人在剛上船時就想著下船。
我最近開始跟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對話了,這是我的第四個對話,和〈愛〉一起。
我最近開始跟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對話了,這是我的第三個對話,和〈心疼〉一起。 因為它出現了,所以我跟它對話了。
我最近開始跟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對話了,這是我的第二個對話,和〈害怕〉一起。 它很快就回信了,而且回得很長。 「你怎麼會不喜歡我呢?我有點難過。如果沒有我,你怎麼會了解你自己?你忘了嗎?因為有我,你才會進步,因為有我,你才會願意離開你不喜歡的人事物,因為有我你才會在這裡。
我最近開始跟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對話了, 這是我的第一個對話,和〈孤單〉一起。 收到回信的那一刻,我突然覺得,幸福開始出現了。
要讓自己完全不暈船,是無法做到的,因為人都有對愛的渴望,但你可以學習怎麼樣健康的暈船 是的,依附的習慣在成年後也會改變的,就像前面提到的,一些焦慮型的人在過度失望之後可能轉為逃避型依附,童年並不能定生死,只要我們覺察到自己不想要的愛情慣性並加以調整,我們總是有機會讓自己獲得想要的未來。
前段時間,一個朋友問我,你可以發表一篇文章教別人可以怎麼快點下船或不暈船嗎? 當你上船的時候,自己的喜怒哀樂好像隨著對方變動,自己的感受失去的方向感,失去了轉舵感,那萬一自己的付出從此付諸流水呢?那萬一自己的努力在對方眼中毫無價值呢?這些擔憂,會讓人想逃跑,讓人在剛上船時就想著下船。
我最近開始跟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對話了,這是我的第四個對話,和〈愛〉一起。
我最近開始跟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對話了,這是我的第三個對話,和〈心疼〉一起。 因為它出現了,所以我跟它對話了。
我最近開始跟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對話了,這是我的第二個對話,和〈害怕〉一起。 它很快就回信了,而且回得很長。 「你怎麼會不喜歡我呢?我有點難過。如果沒有我,你怎麼會了解你自己?你忘了嗎?因為有我,你才會進步,因為有我,你才會願意離開你不喜歡的人事物,因為有我你才會在這裡。
我最近開始跟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對話了, 這是我的第一個對話,和〈孤單〉一起。 收到回信的那一刻,我突然覺得,幸福開始出現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是否時常聽到別人鼓勵你應該更有自信一點的時候感到心虛?或是當別人列舉出你的優點時卻忍不住反駁,始終讓自己陷入不自信的氛圍裡,如此的現象到底是從何塑造而來的呢? 或許我們可以回溯自童年的時光,到底是被鼓勵得多,抑或是被嫌棄到一無是處?這都關乎到我們對自己的評價與定義,也對未來面對許多事物會
Thumbnail
在想完了上面的問題,你覺得你夠客觀地去看待與批評自己嗎? 我們往往都只根據自己看到的特定面相來判斷一個人,也就是說,我們會因為他人的成果或是形象傳遞出來的特定優點而產生尊敬的感覺。而提升自己的自尊並沒有想像中簡單。 如果對他人的尊重只基於「成果」,你對自我的評價也大部分都會是負面評價。
去面對接受自己所有的感受,在每一次的「在意」中,看見自己的內心,問自己,我是否夠肯定自己,我是否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從在乎外界轉化成向內的思考、學習、覺察、探索,因而超越了那些別人為我們貼上的,好不好、對不對、程度如何的標籤,把重心放回自己身上,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我彈這樣別人會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習慣於聽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與看法,但往往只願接受自己認同的部份。渴望從他人口中得知自己的好壞,卻又無法接受事實。其實我們都很清楚,在不同的人面前我們呈現出的自己也會有所不同。 從別人口中得知的自己,很大部份只是你願意讓那個人看見的你,不見得是真實的你。 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人格特質」,但也不是一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被鼓勵關注他人的需求,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關心他人的程度可能漸漸演變成討好型的人格,使他們在關係中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和需求。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這樣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擺脫討好型人格的枷鎖,建立更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人本來就喜歡挑剔自己、折磨自己,搞得自己很緊張。這些預設的想法讓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很負面,跟自己的關係搞得很惡劣。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是否時常聽到別人鼓勵你應該更有自信一點的時候感到心虛?或是當別人列舉出你的優點時卻忍不住反駁,始終讓自己陷入不自信的氛圍裡,如此的現象到底是從何塑造而來的呢? 或許我們可以回溯自童年的時光,到底是被鼓勵得多,抑或是被嫌棄到一無是處?這都關乎到我們對自己的評價與定義,也對未來面對許多事物會
Thumbnail
在想完了上面的問題,你覺得你夠客觀地去看待與批評自己嗎? 我們往往都只根據自己看到的特定面相來判斷一個人,也就是說,我們會因為他人的成果或是形象傳遞出來的特定優點而產生尊敬的感覺。而提升自己的自尊並沒有想像中簡單。 如果對他人的尊重只基於「成果」,你對自我的評價也大部分都會是負面評價。
去面對接受自己所有的感受,在每一次的「在意」中,看見自己的內心,問自己,我是否夠肯定自己,我是否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從在乎外界轉化成向內的思考、學習、覺察、探索,因而超越了那些別人為我們貼上的,好不好、對不對、程度如何的標籤,把重心放回自己身上,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我彈這樣別人會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習慣於聽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與看法,但往往只願接受自己認同的部份。渴望從他人口中得知自己的好壞,卻又無法接受事實。其實我們都很清楚,在不同的人面前我們呈現出的自己也會有所不同。 從別人口中得知的自己,很大部份只是你願意讓那個人看見的你,不見得是真實的你。 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人格特質」,但也不是一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被鼓勵關注他人的需求,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關心他人的程度可能漸漸演變成討好型的人格,使他們在關係中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和需求。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這樣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擺脫討好型人格的枷鎖,建立更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人本來就喜歡挑剔自己、折磨自己,搞得自己很緊張。這些預設的想法讓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很負面,跟自己的關係搞得很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