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製造者(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當我寫〈問題製造者〉時,我想的是人之間的連結問題,或是我這「幾乎」多年以來與人互動上的情形所思考的彙整。我對於人,一直以來都抱持著沒有性別,沒有宗教,沒有偏見,甚至沒有黨派,主觀性的思考去深入剖析這樣的觀點是否真正「合理」。當然,我是錯的,也或者我是對的。行為合理在所難免,只是我們是否太過行為合理,太過主觀,太過沒有真正想過「問題」製造出來的合理,是問題的本身,也或是合理上的本身——所給予的意義?
  所以才有三享生活的出現。而所謂的三享,大概就是那些會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好好的,像是體驗主義的生活觀感一樣,每天都很快樂,充滿希望,彷彿正能量才是主要的生活日誌,充滿向上的生活,讓人生充滿朝氣,看看他們的臉書,到處都是去哪裡好吃的,好玩的,甚至只有正向分享文,樂觀的希望是生活的寫照,如果真的充滿正向,問問你自己,當然是愛自己去甚於愛別人多「很多」。
  既然如此,當你要求別人要愛自己多一點時,反而你去想想,那麼在與你連結過程中,你一定會想,這對我有什麼意義好處?而當人付出,對你攀談,了解你時,而你的愛自己往往會指向你自己,把別人的付出視為某種應該與值得的一切,卻沒有想過這兩者之間的關係連結,這也是我常常在與人互動時,所不了解的這點。我不斷提升自己,但是到頭來,這不是性別男女的問題,而是每一個人在連結過程中,不由自主地會指向自己的連結特點,好讓自己的連結——尤其是斷層之間的漣漪給放大,造成了人之間的連結雖然很容易,卻也容易脆弱化,讓人不懂得去珍惜。
  社會看似強而有力的連結,其實是分散的。因為我們向來有某種團結式主義,但主義是因為社會的共識而聚集,但這種共識是多數人的攀上希望而有的目標,卻不是人之間而有力的真正目標,而造成連結有力的證據,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在連結過程中,沒有想到這個,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第三層的連結雖然快速,卻也只是表面上的靜止。
  要達到第三層之下的連結,其實人都知道連結不能做做表面工夫,不過卻是很難不會發生,在第三層與第二層之間,或許我們真正可以思考這連結的這點去剖析,不過你向來生活很忙,事情安排得滿滿的,要你好好思考人之間的連結顯然來說不太可能,你不大可能看你的聯絡人名單,然後思考這個人對我,我對這個人的互動與連結是怎麼回事,如果你有一百人以上的名單,加上群組,你怎麼有空明白呢?
  有一千個好友,其實沒意義,因為很微弱,這樣的微弱幾乎可以說不要認識也罷,而這種弱連結——就算你是為了認識而認識,你也沒有真正思考連接的關係圖,與你之間的對等關係——並且又放回你的身上,而不是兩個人身上,而就造成了連結是往你這邊分化,而不是對方,看看你與對方的名單,要怎麼樣才能讓你回到人之間連結範疇中呢?
  你還是在過你的三享生活,不是嗎?與我連結過的女性,幾乎人人都有自己的行程,而這樣的行程幾乎不是早已經安排好,就是要把生活安排得好而去讓生活安排得好,所謂的偽意義,是讓生活去產生意義出來之後,只是把事情合理化到你可以接受的範疇身上,好讓生活的意義可以寫出來,而造成全方面的泛意義,因此,真正有意義與否不是重點,而是我們在把意義的這個範疇已經全面泛化,而不自知到底為什麼要去泛化這個論點。
  就像精神疾病的論點,我們或許真的沒有病,因為沒有發作,但不代表我們有多麽正常。或者疾病的這個論點是被醫生說出一個意義出來,卻沒有想過疾病的背後的論點,就像你不會深入了解一個病人的生活,你只是對症下藥,卻沒有想過環境與心理,還有生理是影響疾病與情緒的真正重點(這也是我幾乎不聽醫生的話)。
  我很難相信醫生,是因為現代的醫生沒有真正了解病人的全面生活,我也很難相信現代人的連結竟然沒有辦法去深入了解全面性,只是為自己去合理那個迫切的重點,我也很忙碌,還如此被動,因為我只想過好自己的生活,了解我自己多,去甚於了解你是怎麼樣的一個人,談一場戀愛,對我而言「竟然」是如此困難,因為人的連結太過「被動」與「主動」,被動的是連結做得不確實,主動的是了解一半,只是跟你點到為止。因此,拋開性別,不免又回到性別身上,我得迫做回男性的身份角色,女性不由自主地愛自己,讓性別根本又是性別的基本位置,難以分不出不是性別的特殊地位。
  看著色情的背後,看著性別的背後,看著人之間的背後,巧妙地看出人之間製造出來的問題,還真的是個問題(problem)。而如果真的不是個問題,你應該會去問我們之間怎麼了?看來,不是這回事,我不是說過,我想的很簡單,我真的以為人連結向來應該就是你來我往,我答你應對這樣的互動問題,而回到尊重、包容與了解身上,我們不是尊重、包容與了解,而尊重與認識的領域,只有尊重到了基本盤,了解到了表面——也就是認識的階段,要了解一個人,不是包容本身,而是去思考本身,以及我們與我們之間的本身。不過人連結向來很大,我也說過,斷層連結出現後,你只會思考你「自己」的連結,而非真正有的範疇,這就造成了連結的後退一直更顯擴大,很難連接徹底。
  有時候,我也不知道怎麼做才是正確,畢竟,我的直覺告訴我,人連結不是向來一搭一唱,你丟球我接球這樣的安排嗎?但社會連結不是這樣,你有兄弟姐妹與家人,他們了解你的第二層,而你的第三層是做給外人看的,包括我,也包括陌生人,因此,第三層與第二層連結的效力,向來就不會那麼大,真正如此強烈,要你放開你的第二層,每一個人都會想,這對我值得這樣做,有得到什麼好處利益嗎?
  連接不順,只是回到自己的生活球場與那些不認識的人互尬球技而已,做個有生存能力的運動員罷了!你當然不會想到這個本身,你會在乎與你結帳的店員的生活嗎?你會在乎你對面的鄰居全面的生活嗎?你當然不會。因此,我不會要你去思考這些第三層的人心,但是最起碼可以做到一點:人連結是一種全方位的思考,而不是回到你本身的身上,而是這些連結過程的每一個人身上的共處連結是怎麼回事。
  問題是來自自己,你製造出來的這些問題,你只是當成「問題」,而不是問題(question),所以才會發生問題出來的問題衍生出更多的問題!負面太過強烈,正面太有意義,畢竟正面是很有價值的!人生就是要充滿正向的意義會比負面來得更加放大許多,靈性書籍或許真的有什麼,但那不是終極奧義,因為生命不是靠著每天有希望,就真的有希望,樂觀不能當米吃,實際作為也不行,而是思考意義的正向的反向價值,與生活的真正此刻,我們的意義是否還在具體實現化與合理化,而你又當成座右銘,一直實現?
  你當然會具體把這些合理化,並且把它們視為生命的指導方針,只因為它們真正有效,不過信者恆信,所以相信的人「自然」更容易去把意義視為最佳的流程合理,而不會加以反駁,即使有證據在眼前。
  我一直期望社會能夠更好,不過問題製造出來的效力實在太過龐大,太過有影響效果,就像我常常看到這社會樣子,在疫情當道的現在,連結其實比以往來得更加有力,而且也更為快速,但就像個體主義發酵的效果一樣,每一個人都期望了解自己比以往多很多,以至於了解時常無法真正對等,而造成這種斜槓一直持續下去。我們當然期望社會能夠理性公平,感性溫馨,讓情感連結能夠溫和持續下去,而不是忽冷忽熱,但說真的,連結也因為太過有效力有張力,以至於連結是表面,是一種溫和的補償效應,在我們「做人」之間的工夫是一種第三層的人情,也就造成是人情才有人情的情感效力,卻不是有力的真正思考。如果「做人」真正是這樣,要不要真正反過來思考「為什麼」真正是這樣,而不是那樣?
就像精神疾病的論點,我們或許真的沒有病,因為沒有發作,但不代表我們有多麽正常。
  人連結是不是靠著禮多人不怪,情意重甚於禮物的份量,好讓我們思考連結是那麼不具真正有效力,而是表面上的泛意義,而才有意義的真正思考化?而如果你真的思考意義的重要,相信不是為了意義才有意義的特殊性,而讓意義變得有看頭,畢竟,我們向來不是這樣生活,那麼習慣的,而是意義是讓生活的全方位,有一個真正的生活重心,好讓意義有一個真正的所在,但無謂的泛意義或是偽意義的存在,你就是想要讓意義更加具象化,而把意義更加去如此。
  人就是問題的製造者,而是自造者的存在。如果這些不是問題,但也會變成問題,而變得不是問題(problem)。因為在問題轉換中,從 question 到 problem,無疑就是把問題思考變得不像是一個問題所在。宗教就是如此,或是政治。政治上的偏見,把這樣的問題更加針鋒相對,左派與右派,或是極端與反極端的存在,是民主變得動盪的原因,反民主的原因是因為個體讓整個人心開始動搖,開始讓民主變得更加想要向上而聚集,但是遇到某些連結,卻又而分開,也就是說連結是在表面可以更加往下凝固,而僅指於這一層的攀上連結而已,下層的社會連結,或是人心連結,卻沒有辦法更加有力地連結更加思考與穩固,畢竟,第二層是不可能更加廣面,但第二層與第三層之間,卻也顯得有些分開,甚至還有些空洞。
  連接得好不好,第三層當然重要,但僅看到攀上的連結再去影響這一層,個體之間卻難以真正在兩層連結產生更加的思考,好讓我們問題看起來都不是問題,而是答案。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3會員
24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ornik Tsai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所謂的簡單,應該是我跟你的這層連結下來所看到的那樣,而所謂的很好理解應指我們——也就是我跟你這層建立的連結所產生的關係應該是一種平等或是某種雙向思考上的關係,而這種關係沒有分階級與位階之類的差別,甚至哪有想到什麼性別這樣的二分法之分。
現代人都如此忙碌,以至於生活的連結往自己靠攏得更多,現代人也如此想到連結關係模式是那種不對等的水平,如果社會關係要更好,我們當然不必去連結所有人,但至少在連結關係中,不要那麼弱化,或是水平關係模式中,那麼鮮明令人難以接受,畢竟,連結或是不需要公平,但至少不必那麼強硬,造成更大的極端對等。
  我們都會害怕,這次的疫情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既有的生活做了什麼改變,我們被迫失業,在家生活,依賴能夠在街上趴趴走的工作人員,一些員工幫我們送餐,只能准許一個人出門,保持與對方的距離,連擁抱都變成了奢侈。
你當然情願多愛你自己一點,勝於努力去愛別人,關心別人較多,除非是你本性,否則愛你自己的快樂,大概沒有整天關心別人的生活來得居多,畢竟我們有大愛裡的小愛——而大愛,就是以眾生皆為平等為原則,處處擺在一個中間界線,畫出一個「人」,而非身份地位的象徵,例如位階。
當我看著股市投創的經理人在電視上講著我聽不懂的術語,什麼今天上漲了幾點,收盤落在哪裏,還有什麼 K 線之類的話,我完全也不懂。什麼時候該進場,什麼時候該買回,以及什麼時候該下單,喔!我通通不知道,我對於股市的概念是,有漲有跌,「很正常」。
不過說真的,人真的要變,當然不是只有單方面這麼簡單,要了解敵人在想什麼,不是把他們當成「敵人」這麼簡單而已,而是在共思贊成與反對方,能否大方向與小方向去思考,不過也說真的,政治光譜已經拉了這麼大,要拉回原來的線段,維持同樣比例,右派與左派都有理由去相信誰真正是對的,誰又是荒謬的。
  所謂的簡單,應該是我跟你的這層連結下來所看到的那樣,而所謂的很好理解應指我們——也就是我跟你這層建立的連結所產生的關係應該是一種平等或是某種雙向思考上的關係,而這種關係沒有分階級與位階之類的差別,甚至哪有想到什麼性別這樣的二分法之分。
現代人都如此忙碌,以至於生活的連結往自己靠攏得更多,現代人也如此想到連結關係模式是那種不對等的水平,如果社會關係要更好,我們當然不必去連結所有人,但至少在連結關係中,不要那麼弱化,或是水平關係模式中,那麼鮮明令人難以接受,畢竟,連結或是不需要公平,但至少不必那麼強硬,造成更大的極端對等。
  我們都會害怕,這次的疫情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既有的生活做了什麼改變,我們被迫失業,在家生活,依賴能夠在街上趴趴走的工作人員,一些員工幫我們送餐,只能准許一個人出門,保持與對方的距離,連擁抱都變成了奢侈。
你當然情願多愛你自己一點,勝於努力去愛別人,關心別人較多,除非是你本性,否則愛你自己的快樂,大概沒有整天關心別人的生活來得居多,畢竟我們有大愛裡的小愛——而大愛,就是以眾生皆為平等為原則,處處擺在一個中間界線,畫出一個「人」,而非身份地位的象徵,例如位階。
當我看著股市投創的經理人在電視上講著我聽不懂的術語,什麼今天上漲了幾點,收盤落在哪裏,還有什麼 K 線之類的話,我完全也不懂。什麼時候該進場,什麼時候該買回,以及什麼時候該下單,喔!我通通不知道,我對於股市的概念是,有漲有跌,「很正常」。
不過說真的,人真的要變,當然不是只有單方面這麼簡單,要了解敵人在想什麼,不是把他們當成「敵人」這麼簡單而已,而是在共思贊成與反對方,能否大方向與小方向去思考,不過也說真的,政治光譜已經拉了這麼大,要拉回原來的線段,維持同樣比例,右派與左派都有理由去相信誰真正是對的,誰又是荒謬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專注於自己快樂的本源,當違背社會意識時,可以通過內心和自我覺察去指引方向… 在這兩天的颱風假中,和一位遠方的好友聊天,他在身心診所擔任藥劑師。我問他最近病患還是很多嗎?他說病患數量還好,但是因為這類醫療院所越來越多,生意被瓜分了。他說身心問題已成為一種文明病。我感到困惑,為什麼看似自由的現代人,心
Thumbnail
許多人會來到我們的生命中,有些人是我們的摯友、親人或重要伴侶,而有些人是過客。本文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為什麼不需要討好那些與我們無交集的人。
Thumbnail
但現今的做自己,已被包裝成合理的肆意失禮,完全不顧對方的感受、情緒,自我為中心的只想著自己是否舒暢自由,做自己與自私之間的差別愈來愈模糊。人們也愈來愈疏離,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冷漠,讓人們感悟關係的分際難以掌握。你是否對於人生中的某些關係抱有遺憾?或者對於彼此該如何面對和相處存有遲疑?抑或控制不住的情
Thumbnail
總有人向你索取一份他們想要的關係。卻很少有人問過你想要的關係是什麼。 因為自己也無法具體描述,還是只要能借由任意的角色來擁有對方就已足夠。 在得知無法得到想要的關係時,以為退而求其次就能合理的保有對方的給予。 感情的世界就是這麼「個人主義」。但真的得到了卻又想要更進一步的擁有。 不自覺的就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專業人員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面臨的挑戰。作者以醫療人員和社工為例,探討了他們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的責任和困境。這篇文章強調了對專業人員的尊重和理解,並呼籲人們以更寬容的態度看待這些工作。
Thumbnail
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在與他人來往,實際經驗中他人與自己的對話、行動、甚至無言的沈默相對,都是交往共處的內容,而思考是個人的內在對話、對所知內容的歸納演繹,當可以釐清楚思考的內容與實際經驗的差異及交融時,我才發現,我不會愛。
Thumbnail
#哲學諮商 #心理諮商 #心靈探索 昨天體驗了一個小型的哲學諮商活動,過程中我們不談論感受,就純粹的了解「煩惱」,煩惱通常是因為我們被自己的想法觀點遮蔽了,大腦的運作是二元性的,當你框住了妳認為所是的觀點時,在這個觀點以外的全部都被大腦排除,但感受無法處理這個被排除的部分是什麼,進而產生「
Thumbnail
身體不適的療愈,除了尋求醫生的幫助,更重要的是——靠自己!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專注於自己快樂的本源,當違背社會意識時,可以通過內心和自我覺察去指引方向… 在這兩天的颱風假中,和一位遠方的好友聊天,他在身心診所擔任藥劑師。我問他最近病患還是很多嗎?他說病患數量還好,但是因為這類醫療院所越來越多,生意被瓜分了。他說身心問題已成為一種文明病。我感到困惑,為什麼看似自由的現代人,心
Thumbnail
許多人會來到我們的生命中,有些人是我們的摯友、親人或重要伴侶,而有些人是過客。本文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為什麼不需要討好那些與我們無交集的人。
Thumbnail
但現今的做自己,已被包裝成合理的肆意失禮,完全不顧對方的感受、情緒,自我為中心的只想著自己是否舒暢自由,做自己與自私之間的差別愈來愈模糊。人們也愈來愈疏離,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冷漠,讓人們感悟關係的分際難以掌握。你是否對於人生中的某些關係抱有遺憾?或者對於彼此該如何面對和相處存有遲疑?抑或控制不住的情
Thumbnail
總有人向你索取一份他們想要的關係。卻很少有人問過你想要的關係是什麼。 因為自己也無法具體描述,還是只要能借由任意的角色來擁有對方就已足夠。 在得知無法得到想要的關係時,以為退而求其次就能合理的保有對方的給予。 感情的世界就是這麼「個人主義」。但真的得到了卻又想要更進一步的擁有。 不自覺的就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專業人員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面臨的挑戰。作者以醫療人員和社工為例,探討了他們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的責任和困境。這篇文章強調了對專業人員的尊重和理解,並呼籲人們以更寬容的態度看待這些工作。
Thumbnail
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在與他人來往,實際經驗中他人與自己的對話、行動、甚至無言的沈默相對,都是交往共處的內容,而思考是個人的內在對話、對所知內容的歸納演繹,當可以釐清楚思考的內容與實際經驗的差異及交融時,我才發現,我不會愛。
Thumbnail
#哲學諮商 #心理諮商 #心靈探索 昨天體驗了一個小型的哲學諮商活動,過程中我們不談論感受,就純粹的了解「煩惱」,煩惱通常是因為我們被自己的想法觀點遮蔽了,大腦的運作是二元性的,當你框住了妳認為所是的觀點時,在這個觀點以外的全部都被大腦排除,但感受無法處理這個被排除的部分是什麼,進而產生「
Thumbnail
身體不適的療愈,除了尋求醫生的幫助,更重要的是——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