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頹廢、壓抑與昇華 解析夢的解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作者: 楊照
出版社: 左岸文化
ISBN:9789866723377
  寫心得的時候查了一下,這本書的出版時間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了,久到博客來都把連結下架,作者楊照也已經寫了另外一本新的同樣在談夢的解析的書了呢;不知道內容有幾分相似,書名倒是也很饒舌w
  去年我是以《被討厭的勇氣》和 Zo 交換來《頹廢、壓抑與昇華 解析夢的解析》的,因為事前沒有確認會換到的是哪一本,所以收到的時候有種開盲盒的感覺。其實學生時代讀到佛洛依德時,我還蠻很感冒的,不過以阿德勒的書換來佛洛伊德的,還是有點蠻驚喜。既然如此,就不帶成見地看完它吧——抱著這樣的心情就讀了起來。
  書的內容應該是楊照在講課上的講稿,所以可以看到許多對學生們的用詞,讀起來就像是與作者在面對面聽課一樣。我想楊照肯定是個很好的老師吧,書中的脈絡清楚有條理,很容易就可以理解;他講的不單單是佛洛伊德,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在談論他對當時大環境的互動與影響。
  其中關於大環境的論述,是我覺得非常有趣的部分。作者提到十九世紀以來有三位重要的思想家:談論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的達爾文、談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馬克思、談論人與自我關係的佛洛伊德。佛洛伊德認為任何表象都來自於我們所看不到的潛意識與無意識,我們所認為的自己其實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經過壓抑慾望之後所呈現出的社會化的一面。
  而關於為什麼佛洛伊德會流行起來,楊照指出其實是跟當時的大環境有關。1900 年的歐洲正從帝國主義走向民族主義,那種「強迫大家都要一樣」的概念已經弱化,社會上開始強調個體的差異性,也產生一種「世紀末」的氛圍。
  開啟世紀末思想的是尼采,他強調絕對的個人性,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要有自己的個性,即使是天生殘疾也沒有關係,因為那就是你這個人。這樣的思想因此產生了浪漫主義,自我主觀情緒發展到後來,也就形成他所說的「頹廢」。他指稱當時的歐洲處於一個頹廢的時代,凡舉有制度、組織、結構、集體性的事物都在衰敗與崩解。這樣的現象以維也納最具代表性,因為作為奧匈帝國的首都,她是最晚崩解的帝國,頹廢的現象也因此最明顯。
  除了世紀末外,楊照認為還有一個社會現象是造就佛洛伊德開始流行的原因,那就是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當時維多利亞女皇在位期間,英國的社會被塑造成一種很紳士、壓抑、虛偽的氛圍,即使是在如何親近的人們面前,人都需要帶上面具、壓抑自己的慾望,但事實上這些慾望都還是在,為了有個出口,男人開始酗酒,女人無處發洩,只好演變成歇斯底里的症狀——精神醫師的地位因此漸漸提升,成為解釋個人思想與行為的權威。
  雖然維多利亞時代以英國女王來做命名,但其實當時的歐洲普遍都有相同趨勢,直到今天,英國人仍保有這樣的氣質。我想我們之所以會說英國人很紳士,也許就是這麼來的吧。而作者指出,這樣的社會現象便呼應了前面尼采的思想:
  尼采的著作不也就是針對一個虛偽社會的爆發?人為什麼要活得這麼虛偽?人為什麼要用虛偽的方式活著?為什麼絕大部分的時間,你不是在過自己真正的生活?
  回到佛洛伊德的部分。他強調我們從來沒有真正認識自己,某些在現實中被壓抑下來的想法,會顯現在當晚的夢境裡;但這些想法在夢中會遭到扭曲,所以不是夢裡的我們所能直覺看到的那樣,需要透過聯想的方式才能解讀。至於他在書裡是如何闡述自己的理論的呢?
  為了以科學(?)的脈絡來表現,他在書裡大量引用了自己的夢境、還有他的親朋好友與病人的夢境,並與它們的處境加以對照,解釋成一套具有因果(?)的邏輯(?)
  上面之所以用了超多問號,是因為雖然話是這麼說吧,但我不認為這就叫做科學與邏輯;假使書中的內容其實都是佛洛伊德自己亂編的一套故事,也不會有人知道的吧。只不過因為他所舉的案例都很不堪、毫無顧慮地揭發露了自己與常人所無法攤開在陽光下的慾望與黑暗,所以在前面所述的大環境之下,竟成為大受歡迎的原因之一——據說不少人把它當成現代的情色書刊來看。
  而「為什麼你會夢見這些,都是因為……」佛洛伊德導出來的結果,最後都脫離不了性慾——我對這點一直都很感冒——之所以會導出這樣的結論,佛洛伊德自有一套牽拖的邏輯。
  他比較人類與其他生物的生長過程與文明發展,認為人類在嬰兒時期應該就已經有性傾向,且無論男女,原慾的對象都是母親。男孩會因此產生弒父的衝動,也就是所謂的伊底帕斯情節——但這樣的衝動不被社會文明與父權所允許,因此在自己本身都沒察覺的情況下便被壓制下來,成為日後在夢中被扭曲的真相。女孩則是在意識到性別之後,發現無法得到母親而由愛生恨,因此受到了更多的壓抑——佛洛伊德解釋這就是為什麼女性的成就經常低於男性的關係,因為她們受到的壓抑更深。基於這樣的論調,甚至成年後所發展出的「愛情」也都是自我欺瞞之下所產生的一種扭曲。除此之外他也用相同的骨幹去解釋了「戀母情結」與「萬人迷、大眾情人情結」等等現象。
  呃,沒辦法啊,雖然我想要不帶偏見,可是討厭的東西還是討厭,佛洛依德的理論我真的是每碰一次就覺得不舒服一次。有人認為他是假科學,事實上我也真的這麼認為,即使有了推論,仍然絲毫無法證明能夠適用於所有的情況,但是他的論調卻是這麼武斷,狂妄地說「所有人都是這樣的,我們都戀母戀到不行啦!」以至於無論從誰的口中來轉述,都可以從中感受得到佛洛伊德的野心與自大。
  楊照在書中也明白說了:即使不認同也沒關係。因為至今佛洛伊德的貢獻,其實不全是在於他的理論,而是他為當時的社會帶來一個反思的線索。前面說當時有人將《夢的解析》當成類似黃書這種刊物來讀,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它會流行起來的原因。
  《夢的解析》出版於1899年,當時正值光輝燦爛的十九世紀,每個人都認為未來一片美好,世界會一直進步——但是在 1914 年到 1918 年的一戰結束之後,歐洲人突然感受到了毀滅性的思想衝擊。他們沒辦法理解這場戰爭的原因與意義。
  為何人要用這種方式彼此屠殺?為何曾經如此光輝燦爛、樂觀進取的文明,會被創造這個文明的人用如此荒謬的方式加以毀滅?這中間的緣由,必然指向人類內在某種更深層的黑暗本性吧!
  而作者提到佛洛伊德在另外一本《文明及其不滿》的書裡是這麼說的:
  文明必然附隨帶來不滿,輝煌的文明累積製造了太多不滿,不滿就在文明中不斷孕育、不斷湧現,不可能被永遠壓抑。文明越綿密,越要求有禮有節的秩序,就越少有不滿可以發洩的地方,壓力無處可逐步宣洩,於是就在文明禮節最脆弱的對方,不是發洩出來,而是爆炸出來了,爆炸出來時,連帶造成了巨大的毀滅。
  因此佛洛伊德在二十年前左右所寫的《夢的解析》,便成為歐洲人檢討與反省的一個索引。當時興起一股概念,認為在文化的壓抑之下,我們其實都不是我們所認知的那樣,如果要阻止戰爭重演,每個人都勢必得要重新認識自己——人類應該承認與正視自己的黑暗面,才能藉此找到壓力的釋放口。
  這樣的背景也衍伸出超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背後的概念其實就像是佛洛伊德所提出的「遭到扭曲與變形的夢境」一般,利用某些看似不重要的、具體的、現實的元素來影射與暗喻慾望。
  大概就是這樣。雖然我個人對佛洛伊德的論述很不以為然,每次接觸都有想要翻白眼的衝動,但是經過了楊照的解釋之後,總算比較能夠理解他之所以會流行起來的原因了。不認同沒關係,但是多知道一點也沒有損失,關於佛洛伊德為什麼會成為一名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學家,透過這本書能夠了解當時時代下的人們的想法,我這為這些是這本書讀來最有趣的地方w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144內容數
記錄我的閱讀書籍,也分享給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光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雖然無雷,但是我猜沒看過的人可能也會看不懂。簡單記錄我自己想說的話。
每次我在睡前閱讀,都覺得越讀越餓,簡直是在折磨人。
像是我這樣的初心者,這本書就提供了不少平面設計上的指引。書中針對不同情境下所適合的設計手法,分別提供失敗案例與成功案例來作對照,並且明述兩者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其中兩相對照的案例都是使用相同素材,但透過色彩、色塊、裁切、字體、間距、行高、行寬、插圖等等的配置,會產生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本書收集流傳在台灣的都市傳說,並且探討傳說是從何年代開始流傳、為何在人群之間流傳開來,比起單純講述傳說本身,更強調於學術研究上的歸納與探討。
皆為介紹設計作品之背後思想的短篇集,因性質相似,故統整為同一篇筆記。
比起了解人性、了解心理學,我認為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心靈雞湯。
雖然無雷,但是我猜沒看過的人可能也會看不懂。簡單記錄我自己想說的話。
每次我在睡前閱讀,都覺得越讀越餓,簡直是在折磨人。
像是我這樣的初心者,這本書就提供了不少平面設計上的指引。書中針對不同情境下所適合的設計手法,分別提供失敗案例與成功案例來作對照,並且明述兩者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其中兩相對照的案例都是使用相同素材,但透過色彩、色塊、裁切、字體、間距、行高、行寬、插圖等等的配置,會產生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本書收集流傳在台灣的都市傳說,並且探討傳說是從何年代開始流傳、為何在人群之間流傳開來,比起單純講述傳說本身,更強調於學術研究上的歸納與探討。
皆為介紹設計作品之背後思想的短篇集,因性質相似,故統整為同一篇筆記。
比起了解人性、了解心理學,我認為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心靈雞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愛的藝術》姐妹篇/佛洛姆從社會、宗教、文化直視人性的辨證 因為被列入名人推薦行列中,得做點什麼,以下是我的推薦內容~ 其實這是 1964 年出版的,時間上來說不能稱為新書,算是重版出來。雖然距今已經八十多年,但我覺得他的觀點放現代脈絡也是毫無違和感。 在今年三月起時我辦了六次《愛的
Thumbnail
尼采強調,「我」(I)並不思考念頭,而是「念頭思考我」(thoughts think me),並認為「夢是大腦的一種再創造,在白天,腦必須適應由上層文化所施加的各種嚴厲思想要求」(Nietzsche 1878: 24-27),這兩個想法,在榮格的心理學及其個人與集體無意識的概念裡頭,都可以看到。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阿德勒、榮格、艾瑞克森、霍妮等人的精神分析學派理論,以探討早期經驗的重要性和集體潛意識等議題。
Thumbnail
哈囉 大家 今天又要來開心聊聊天了~ 我最近開始在看榮格的書,先說一下,因為榮格很有名,畢竟他是心理學的權威,和「佛洛伊德」和「阿德勒」是心理學的三大先驅, 所以我也沒有什麼資格或足夠的知識量來分享或介紹他的學問,他的書其實也有點硬, 感覺哲學和心理學的書都蠻需要看兩遍以上,因為他們也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佛洛伊德對性與婚姻的觀點,以及在當時社會的反響。透過著名作曲家馬勒的婚姻問題和電視劇《不夠善良的我們》的案例,呈現了性與愛的糾葛。 文章透過歷史故事呈現對於佛洛伊德的思想和分析觀點,並引用他的名言,為讀者串聯出婚姻關係中問題的核心。
Thumbnail
探討慾望本質,思考慾望在人類行為中的角色和影響。 5月6日為佛洛伊德的生日,在慾望深處與佛洛伊德相會,僅以此篇作為紀念。
Thumbnail
📍哲學與心理學 當天講課的主題是班雅明的著作:「波特萊爾筆下第二帝國的巴黎」、「論波特萊爾的幾個主題」。 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應屬老師講解,從波特萊爾,並且同時也把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的部分, 特別從「超越快樂原則」、「文明及其不滿」這兩本書中談到死亡驅力、死亡本能的慾望等等內容,先是從人類大腦皮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佛洛姆的心理學如何與現代社會對話,幫助我們解開人類心理的謎團,重新認識自我。從他的批判對現代社會的觀察,到對個體心理問題的釐清,佛洛姆的著作具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Thumbnail
沈志中老師說,拉岡是當代精神分析的實踐者與思想家,他的理論使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廣泛的影響當代的文學、哲學與藝術,但拉岡並沒有重新發明精神分析。  佛洛伊德以十九世紀生物學解釋臨床上的發現,而拉岡就是讓佛洛伊德的發現能以符合二十世紀的語言學和邏輯學的概念被解釋,可以說拉岡是為了精神分析的百年建築重新
Thumbnail
如果有一天佛洛伊德和C.S.路易斯相遇,坐在客廳而不是診療室的椅子上聊天,辯論。那時,他們會怎麼樣?他們會改變心意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愛的藝術》姐妹篇/佛洛姆從社會、宗教、文化直視人性的辨證 因為被列入名人推薦行列中,得做點什麼,以下是我的推薦內容~ 其實這是 1964 年出版的,時間上來說不能稱為新書,算是重版出來。雖然距今已經八十多年,但我覺得他的觀點放現代脈絡也是毫無違和感。 在今年三月起時我辦了六次《愛的
Thumbnail
尼采強調,「我」(I)並不思考念頭,而是「念頭思考我」(thoughts think me),並認為「夢是大腦的一種再創造,在白天,腦必須適應由上層文化所施加的各種嚴厲思想要求」(Nietzsche 1878: 24-27),這兩個想法,在榮格的心理學及其個人與集體無意識的概念裡頭,都可以看到。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阿德勒、榮格、艾瑞克森、霍妮等人的精神分析學派理論,以探討早期經驗的重要性和集體潛意識等議題。
Thumbnail
哈囉 大家 今天又要來開心聊聊天了~ 我最近開始在看榮格的書,先說一下,因為榮格很有名,畢竟他是心理學的權威,和「佛洛伊德」和「阿德勒」是心理學的三大先驅, 所以我也沒有什麼資格或足夠的知識量來分享或介紹他的學問,他的書其實也有點硬, 感覺哲學和心理學的書都蠻需要看兩遍以上,因為他們也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佛洛伊德對性與婚姻的觀點,以及在當時社會的反響。透過著名作曲家馬勒的婚姻問題和電視劇《不夠善良的我們》的案例,呈現了性與愛的糾葛。 文章透過歷史故事呈現對於佛洛伊德的思想和分析觀點,並引用他的名言,為讀者串聯出婚姻關係中問題的核心。
Thumbnail
探討慾望本質,思考慾望在人類行為中的角色和影響。 5月6日為佛洛伊德的生日,在慾望深處與佛洛伊德相會,僅以此篇作為紀念。
Thumbnail
📍哲學與心理學 當天講課的主題是班雅明的著作:「波特萊爾筆下第二帝國的巴黎」、「論波特萊爾的幾個主題」。 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應屬老師講解,從波特萊爾,並且同時也把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的部分, 特別從「超越快樂原則」、「文明及其不滿」這兩本書中談到死亡驅力、死亡本能的慾望等等內容,先是從人類大腦皮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佛洛姆的心理學如何與現代社會對話,幫助我們解開人類心理的謎團,重新認識自我。從他的批判對現代社會的觀察,到對個體心理問題的釐清,佛洛姆的著作具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Thumbnail
沈志中老師說,拉岡是當代精神分析的實踐者與思想家,他的理論使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廣泛的影響當代的文學、哲學與藝術,但拉岡並沒有重新發明精神分析。  佛洛伊德以十九世紀生物學解釋臨床上的發現,而拉岡就是讓佛洛伊德的發現能以符合二十世紀的語言學和邏輯學的概念被解釋,可以說拉岡是為了精神分析的百年建築重新
Thumbnail
如果有一天佛洛伊德和C.S.路易斯相遇,坐在客廳而不是診療室的椅子上聊天,辯論。那時,他們會怎麼樣?他們會改變心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