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頹廢、壓抑與昇華 解析夢的解析

更新於 2022/06/10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作者: 楊照
出版社: 左岸文化
ISBN:9789866723377
  寫心得的時候查了一下,這本書的出版時間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了,久到博客來都把連結下架,作者楊照也已經寫了另外一本新的同樣在談夢的解析的書了呢;不知道內容有幾分相似,書名倒是也很饒舌w
  去年我是以《被討厭的勇氣》和 Zo 交換來《頹廢、壓抑與昇華 解析夢的解析》的,因為事前沒有確認會換到的是哪一本,所以收到的時候有種開盲盒的感覺。其實學生時代讀到佛洛依德時,我還蠻很感冒的,不過以阿德勒的書換來佛洛伊德的,還是有點蠻驚喜。既然如此,就不帶成見地看完它吧——抱著這樣的心情就讀了起來。
  書的內容應該是楊照在講課上的講稿,所以可以看到許多對學生們的用詞,讀起來就像是與作者在面對面聽課一樣。我想楊照肯定是個很好的老師吧,書中的脈絡清楚有條理,很容易就可以理解;他講的不單單是佛洛伊德,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在談論他對當時大環境的互動與影響。
  其中關於大環境的論述,是我覺得非常有趣的部分。作者提到十九世紀以來有三位重要的思想家:談論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的達爾文、談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馬克思、談論人與自我關係的佛洛伊德。佛洛伊德認為任何表象都來自於我們所看不到的潛意識與無意識,我們所認為的自己其實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經過壓抑慾望之後所呈現出的社會化的一面。
  而關於為什麼佛洛伊德會流行起來,楊照指出其實是跟當時的大環境有關。1900 年的歐洲正從帝國主義走向民族主義,那種「強迫大家都要一樣」的概念已經弱化,社會上開始強調個體的差異性,也產生一種「世紀末」的氛圍。
  開啟世紀末思想的是尼采,他強調絕對的個人性,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要有自己的個性,即使是天生殘疾也沒有關係,因為那就是你這個人。這樣的思想因此產生了浪漫主義,自我主觀情緒發展到後來,也就形成他所說的「頹廢」。他指稱當時的歐洲處於一個頹廢的時代,凡舉有制度、組織、結構、集體性的事物都在衰敗與崩解。這樣的現象以維也納最具代表性,因為作為奧匈帝國的首都,她是最晚崩解的帝國,頹廢的現象也因此最明顯。
  除了世紀末外,楊照認為還有一個社會現象是造就佛洛伊德開始流行的原因,那就是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當時維多利亞女皇在位期間,英國的社會被塑造成一種很紳士、壓抑、虛偽的氛圍,即使是在如何親近的人們面前,人都需要帶上面具、壓抑自己的慾望,但事實上這些慾望都還是在,為了有個出口,男人開始酗酒,女人無處發洩,只好演變成歇斯底里的症狀——精神醫師的地位因此漸漸提升,成為解釋個人思想與行為的權威。
  雖然維多利亞時代以英國女王來做命名,但其實當時的歐洲普遍都有相同趨勢,直到今天,英國人仍保有這樣的氣質。我想我們之所以會說英國人很紳士,也許就是這麼來的吧。而作者指出,這樣的社會現象便呼應了前面尼采的思想:
  尼采的著作不也就是針對一個虛偽社會的爆發?人為什麼要活得這麼虛偽?人為什麼要用虛偽的方式活著?為什麼絕大部分的時間,你不是在過自己真正的生活?
  回到佛洛伊德的部分。他強調我們從來沒有真正認識自己,某些在現實中被壓抑下來的想法,會顯現在當晚的夢境裡;但這些想法在夢中會遭到扭曲,所以不是夢裡的我們所能直覺看到的那樣,需要透過聯想的方式才能解讀。至於他在書裡是如何闡述自己的理論的呢?
  為了以科學(?)的脈絡來表現,他在書裡大量引用了自己的夢境、還有他的親朋好友與病人的夢境,並與它們的處境加以對照,解釋成一套具有因果(?)的邏輯(?)
  上面之所以用了超多問號,是因為雖然話是這麼說吧,但我不認為這就叫做科學與邏輯;假使書中的內容其實都是佛洛伊德自己亂編的一套故事,也不會有人知道的吧。只不過因為他所舉的案例都很不堪、毫無顧慮地揭發露了自己與常人所無法攤開在陽光下的慾望與黑暗,所以在前面所述的大環境之下,竟成為大受歡迎的原因之一——據說不少人把它當成現代的情色書刊來看。
  而「為什麼你會夢見這些,都是因為……」佛洛伊德導出來的結果,最後都脫離不了性慾——我對這點一直都很感冒——之所以會導出這樣的結論,佛洛伊德自有一套牽拖的邏輯。
  他比較人類與其他生物的生長過程與文明發展,認為人類在嬰兒時期應該就已經有性傾向,且無論男女,原慾的對象都是母親。男孩會因此產生弒父的衝動,也就是所謂的伊底帕斯情節——但這樣的衝動不被社會文明與父權所允許,因此在自己本身都沒察覺的情況下便被壓制下來,成為日後在夢中被扭曲的真相。女孩則是在意識到性別之後,發現無法得到母親而由愛生恨,因此受到了更多的壓抑——佛洛伊德解釋這就是為什麼女性的成就經常低於男性的關係,因為她們受到的壓抑更深。基於這樣的論調,甚至成年後所發展出的「愛情」也都是自我欺瞞之下所產生的一種扭曲。除此之外他也用相同的骨幹去解釋了「戀母情結」與「萬人迷、大眾情人情結」等等現象。
  呃,沒辦法啊,雖然我想要不帶偏見,可是討厭的東西還是討厭,佛洛依德的理論我真的是每碰一次就覺得不舒服一次。有人認為他是假科學,事實上我也真的這麼認為,即使有了推論,仍然絲毫無法證明能夠適用於所有的情況,但是他的論調卻是這麼武斷,狂妄地說「所有人都是這樣的,我們都戀母戀到不行啦!」以至於無論從誰的口中來轉述,都可以從中感受得到佛洛伊德的野心與自大。
  楊照在書中也明白說了:即使不認同也沒關係。因為至今佛洛伊德的貢獻,其實不全是在於他的理論,而是他為當時的社會帶來一個反思的線索。前面說當時有人將《夢的解析》當成類似黃書這種刊物來讀,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它會流行起來的原因。
  《夢的解析》出版於1899年,當時正值光輝燦爛的十九世紀,每個人都認為未來一片美好,世界會一直進步——但是在 1914 年到 1918 年的一戰結束之後,歐洲人突然感受到了毀滅性的思想衝擊。他們沒辦法理解這場戰爭的原因與意義。
  為何人要用這種方式彼此屠殺?為何曾經如此光輝燦爛、樂觀進取的文明,會被創造這個文明的人用如此荒謬的方式加以毀滅?這中間的緣由,必然指向人類內在某種更深層的黑暗本性吧!
  而作者提到佛洛伊德在另外一本《文明及其不滿》的書裡是這麼說的:
  文明必然附隨帶來不滿,輝煌的文明累積製造了太多不滿,不滿就在文明中不斷孕育、不斷湧現,不可能被永遠壓抑。文明越綿密,越要求有禮有節的秩序,就越少有不滿可以發洩的地方,壓力無處可逐步宣洩,於是就在文明禮節最脆弱的對方,不是發洩出來,而是爆炸出來了,爆炸出來時,連帶造成了巨大的毀滅。
  因此佛洛伊德在二十年前左右所寫的《夢的解析》,便成為歐洲人檢討與反省的一個索引。當時興起一股概念,認為在文化的壓抑之下,我們其實都不是我們所認知的那樣,如果要阻止戰爭重演,每個人都勢必得要重新認識自己——人類應該承認與正視自己的黑暗面,才能藉此找到壓力的釋放口。
  這樣的背景也衍伸出超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背後的概念其實就像是佛洛伊德所提出的「遭到扭曲與變形的夢境」一般,利用某些看似不重要的、具體的、現實的元素來影射與暗喻慾望。
  大概就是這樣。雖然我個人對佛洛伊德的論述很不以為然,每次接觸都有想要翻白眼的衝動,但是經過了楊照的解釋之後,總算比較能夠理解他之所以會流行起來的原因了。不認同沒關係,但是多知道一點也沒有損失,關於佛洛伊德為什麼會成為一名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學家,透過這本書能夠了解當時時代下的人們的想法,我這為這些是這本書讀來最有趣的地方w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144內容數
記錄我的閱讀書籍,也分享給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光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雖然無雷,但是我猜沒看過的人可能也會看不懂。簡單記錄我自己想說的話。
每次我在睡前閱讀,都覺得越讀越餓,簡直是在折磨人。
像是我這樣的初心者,這本書就提供了不少平面設計上的指引。書中針對不同情境下所適合的設計手法,分別提供失敗案例與成功案例來作對照,並且明述兩者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其中兩相對照的案例都是使用相同素材,但透過色彩、色塊、裁切、字體、間距、行高、行寬、插圖等等的配置,會產生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本書收集流傳在台灣的都市傳說,並且探討傳說是從何年代開始流傳、為何在人群之間流傳開來,比起單純講述傳說本身,更強調於學術研究上的歸納與探討。
皆為介紹設計作品之背後思想的短篇集,因性質相似,故統整為同一篇筆記。
比起了解人性、了解心理學,我認為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心靈雞湯。
雖然無雷,但是我猜沒看過的人可能也會看不懂。簡單記錄我自己想說的話。
每次我在睡前閱讀,都覺得越讀越餓,簡直是在折磨人。
像是我這樣的初心者,這本書就提供了不少平面設計上的指引。書中針對不同情境下所適合的設計手法,分別提供失敗案例與成功案例來作對照,並且明述兩者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其中兩相對照的案例都是使用相同素材,但透過色彩、色塊、裁切、字體、間距、行高、行寬、插圖等等的配置,會產生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本書收集流傳在台灣的都市傳說,並且探討傳說是從何年代開始流傳、為何在人群之間流傳開來,比起單純講述傳說本身,更強調於學術研究上的歸納與探討。
皆為介紹設計作品之背後思想的短篇集,因性質相似,故統整為同一篇筆記。
比起了解人性、了解心理學,我認為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心靈雞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攝影師透過紋理玻璃拍下的植物影像,呈現出魔幻般的視覺效果,讓人感受到動態、溫度、時間和情緒的多樣面貌,充滿意想不到的美。
Thumbnail
《心理學的法則》 ★反思精神疾病、翻轉生活難題,用心理學視野認識自己。
Thumbnail
如果你喜歡台灣這片土地,你也喜歡台灣的公路,那麼我建議你買一本回家看。看完你會發現,原來台灣的公路也有它一番的傳奇的。 不要懷疑,余風,就是他的本名。 為什麼我知道呢?因為他就是我認識30年的國中好友啊~ 底下是作者余風的個人部落格,筆者強力建議大家去他的blog看看 有許多台灣的好
Thumbnail
作者何培鈞是一位專注於地方創生工作的個人,他在臺灣竹山投入多項社區活化計畫,並將經驗擴及亞洲各地。本書紀錄了他十五年來的經驗和心得,以及他所推崇的九個觀點。透過本書的閱讀,讀者可以獲得作者對於地方創生工作的深刻體悟和熱情,並得到一些實用的啟示。
Thumbnail
她就只是堅守著,就成了一股影響力。 影響力是生活中無形的力量,每個人都有影響他人的能力。透過專業、個人生活與靈性生活的交會,我們可以建立自己的影響力舞台,而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自己是誰」,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並在每天的生活當中一點一滴的進步,成為值得被追隨的人,也能為他人帶來正向的影響。
Thumbnail
閱讀與寫作像是陪我長大,卻已許久不見的兒時玩伴。小學一年級時,便喜歡從學校的圖書室借書來看,那時迷上世界經典文學,即使無法全然讀懂,仍會試圖理解書中的世界。總印象深刻地記得,第一本借回來的小說:裘爾‧維納的《地底旅行》。
Thumbnail
閱讀了《山居歲月:我在普羅旺斯,美好的一年》,去了南法普羅旺斯,穿梭在石頭城,置身於一望無際的薰衣草及向日葵花田,不忍離去。
Thumbnail
這本書很奇妙,用文字告訴讀者與跑者,該以什麼跑步姿勢才最節省身體能量。一般動態姿勢的教學,我們會直覺地認為用圖片或影片做說明最恰當,但作者巧妙地運用人類的三種學習模式:思考、視覺與感覺,在客觀面有邏輯地陳述「姿勢跑法」的原理,在感官層面則用圖示和各種感覺比喻,將「姿勢跑法」解釋得通透、明白。
Thumbnail
6月2日,決心要好好地認真實行「每天」跑步。過去也曾每天跑步,但總是被不可抗因素無情地打斷,難以堅持超過一個月。為了下定決心,在書架上選了這本書《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攝影師透過紋理玻璃拍下的植物影像,呈現出魔幻般的視覺效果,讓人感受到動態、溫度、時間和情緒的多樣面貌,充滿意想不到的美。
Thumbnail
《心理學的法則》 ★反思精神疾病、翻轉生活難題,用心理學視野認識自己。
Thumbnail
如果你喜歡台灣這片土地,你也喜歡台灣的公路,那麼我建議你買一本回家看。看完你會發現,原來台灣的公路也有它一番的傳奇的。 不要懷疑,余風,就是他的本名。 為什麼我知道呢?因為他就是我認識30年的國中好友啊~ 底下是作者余風的個人部落格,筆者強力建議大家去他的blog看看 有許多台灣的好
Thumbnail
作者何培鈞是一位專注於地方創生工作的個人,他在臺灣竹山投入多項社區活化計畫,並將經驗擴及亞洲各地。本書紀錄了他十五年來的經驗和心得,以及他所推崇的九個觀點。透過本書的閱讀,讀者可以獲得作者對於地方創生工作的深刻體悟和熱情,並得到一些實用的啟示。
Thumbnail
她就只是堅守著,就成了一股影響力。 影響力是生活中無形的力量,每個人都有影響他人的能力。透過專業、個人生活與靈性生活的交會,我們可以建立自己的影響力舞台,而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自己是誰」,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並在每天的生活當中一點一滴的進步,成為值得被追隨的人,也能為他人帶來正向的影響。
Thumbnail
閱讀與寫作像是陪我長大,卻已許久不見的兒時玩伴。小學一年級時,便喜歡從學校的圖書室借書來看,那時迷上世界經典文學,即使無法全然讀懂,仍會試圖理解書中的世界。總印象深刻地記得,第一本借回來的小說:裘爾‧維納的《地底旅行》。
Thumbnail
閱讀了《山居歲月:我在普羅旺斯,美好的一年》,去了南法普羅旺斯,穿梭在石頭城,置身於一望無際的薰衣草及向日葵花田,不忍離去。
Thumbnail
這本書很奇妙,用文字告訴讀者與跑者,該以什麼跑步姿勢才最節省身體能量。一般動態姿勢的教學,我們會直覺地認為用圖片或影片做說明最恰當,但作者巧妙地運用人類的三種學習模式:思考、視覺與感覺,在客觀面有邏輯地陳述「姿勢跑法」的原理,在感官層面則用圖示和各種感覺比喻,將「姿勢跑法」解釋得通透、明白。
Thumbnail
6月2日,決心要好好地認真實行「每天」跑步。過去也曾每天跑步,但總是被不可抗因素無情地打斷,難以堅持超過一個月。為了下定決心,在書架上選了這本書《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