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好想離職?那你想要怎麼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來找我諮詢的個案比較年輕,大部分是剛畢業的職場新鮮人,來諮詢的朋友會說:「這份工作我做的好痛苦,我好想離職...」

但當我問他:「那你要不要離開這份工作呢?」通常會得到這樣的答覆:「不行,至少要撐一年!」

【撐一年是為了履歷比較好看?還是為了達成不知道是誰設下的里程碑?】

為什麼大家會想要撐一年呢?不外乎是為了讓履歷"比較好看",也就是要讓下一份工作的面試官覺得我這個人「很穩定」,的確,沒做滿一年就離開一份工作,往往會讓人覺得不夠穩定,但,你的賣點是「穩定」嗎?

如果是,我建議,撐一年其實也不怎麼穩定,試試堅持3年到5年,你會得到漂亮的穩定

如果不是,你為什麼想要追求履歷上的穩定呢?

Netflix的前人才長珮蒂.麥寇德(Patty McCord)認為:常換工作的人表現更出眾,頻繁跳槽的員工較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學習,時常強迫自己跳出舒適圈,又必須在短期內快速學習新的技能,通常會具備較高的學習曲線,擁有更好的工作效率

穩不穩定是主觀的,當你已經處在「痛苦」的狀態時,我真心建議你把目光放在自己的感受上,你要讓自己繼續痛苦1整年,獲得不知道誰說的穩定,還是讓自己舒坦一些呢?

【離職不是"要或不要"的單選題,而是一串連續的步驟策略】

但我也沒有要勸你離職,精確一點來說,希望你不要「馬上」離職,今天決定,明天就去把辭呈放在老闆桌上,你需要思考清楚,你還無法下定決心離開,真的是為了履歷漂亮嗎?還是出於不甘心呢?

不論是什麼都好,誠實、勇敢的面對這個困境,替自己制定一個「離職計畫」,可以稍微讓你從那些讓你這麼痛苦的事情中轉移注意,讓你進入無敵的「待退」模式

決定離職真的很困難,有許多人說了好幾年都沒有辦法真正的實踐,原因就是在於我們總希望現在、立刻、馬上離職,但後面就會有收入中斷、他人觀感等問題浮現,最後逼自己打消念頭

所以離職不該是選擇「要或不要」,反而可以是一個持續一段時間的策略,確保你擔心的那些問題不會影響你,讓你能瀟灑的離開,所以,你可以按照下面步驟去思考,並且一步一步實踐你的離職計畫:

1.釐清未竟事宜:

你在這間公司還有什麼想做卻沒做到、想學還沒學到的東西呢?現在手邊的工作你想要把它完成嗎?原本進入這間公司的初衷、理由和期待是什麼?你現在的存款夠不夠讓你生活下去呢?

2.設定完成時間:

分析一下這些未竟事宜是否有可能達成?如果有可能達成,還需要多少時間?有可能是幾個月的時間,也有可能是1年以上的時間,正在痛苦的你,還能夠堅持這些時間嗎?

3.爭取並完成未竟事宜:

開始去爭取、進行並且完成這些未竟事宜,思考現在該怎麼做,可以向誰提出要求,來完成這些事情

同時給自己一個停損時間點,因為爭取不一定就能進行、進行不一定就能完成,到這個時間點時,還沒有看到未竟事宜完成的可能性,那就表示那些都已經不可能實現,告訴自己不需要再執著,因為已經沒有繼續下去的可能性

4.毫無懸念的離開:

未竟事宜都已盡,或者已經沒有可能做到時,那你也知道自己可以放下了,這時候也已經多待了幾個月的時間,你的履歷已經變的更"漂亮"了一些,這時候我相信,你已經可以做到優雅的離開了

如果你的困境是「還沒學到其他部門的技能」,那麼你可以嘗試提出換部門的要求,或者就多花一些時間去問問他部門的同事,甚至直接去幫忙,反正你都要離職了,被人家認為臉皮厚也沒差了吧?

或者你的隱憂是「現在還沒有足夠的存款」,那麼設定好一個數字,做好財務的規劃然後嚴格實行,當你存款達到到這個數字的時候,你就能安心離開了,這段期間雖然還是痛苦,但你同時也獲得了充裕的時間,可以開始思考下一份工作想去哪間公司、該怎麼寫履歷、還需要補充什麼技能

想離職不用一翻兩瞪眼,明天馬上就去提出辭呈,爭取一些時間和空間,讓自己慢慢的進入求職準備期,也一步一步達成自己的計畫,這會讓我們從痛苦的現況中分心,也許在實踐計畫的過程中會有新的契機,讓你打消離開的念頭,讓自己自律的完成計畫,也會增加我們的自信,讓離職不是逃避,而是變成更好的自己

#想離職 #該不該離職 #離職的方法 #生涯諮詢 #去做那些已經想了很久的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杰慷的沙龍
29會員
37內容數
什麼是你在乎的?什麼是你覺得重要的?什麼又是你不能妥協的?那個最終你無法放棄的東西,就是你重要的價值觀,釐清價值觀不僅能更勾勒出我們自己的面貌,在面對人生選項時,也會是我們做出選擇的依據
林杰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3/25
當我們開始對自己的人生迷惘,常常我們還無法釐清自己的問題,就會接收到許多否定,許多人無法理解你的迷惘,疑惑你怎麼會有這種想法,認為你就是想太多了,這時候的我們很容易掉入悲觀的漩渦,讓你覺得你自己很奇怪?也許大家不懂、也許沒有人在乎,但是生涯諮詢師在乎你在乎的事,讓生涯諮詢陪伴你轉換成更美好的人生
Thumbnail
2023/03/25
當我們開始對自己的人生迷惘,常常我們還無法釐清自己的問題,就會接收到許多否定,許多人無法理解你的迷惘,疑惑你怎麼會有這種想法,認為你就是想太多了,這時候的我們很容易掉入悲觀的漩渦,讓你覺得你自己很奇怪?也許大家不懂、也許沒有人在乎,但是生涯諮詢師在乎你在乎的事,讓生涯諮詢陪伴你轉換成更美好的人生
Thumbnail
2023/03/18
【你有什麼問題?】 先好好地把問題寫下來用完整的句子去描述你的狀況 才有能夠重組與跳脫的框架 【框架不是一定要打破,跳脫只是為了重組】 【問問題的人,聽問題的人】
Thumbnail
2023/03/18
【你有什麼問題?】 先好好地把問題寫下來用完整的句子去描述你的狀況 才有能夠重組與跳脫的框架 【框架不是一定要打破,跳脫只是為了重組】 【問問題的人,聽問題的人】
Thumbnail
2023/03/11
我們的生命越活越長,世界卻越來越不確定,當上一個世代的人生經驗無法套用在我們身上,我們該怎麼規劃我們的人生? 【不再適用的三階段人生】 三階段人生的分界很清楚:在6歲到大約22歲學習,在22歲踏入職場,在65歲退休,平均活到70多歲,過完一個還不錯的人生。 【多重階段生涯轉換】
Thumbnail
2023/03/11
我們的生命越活越長,世界卻越來越不確定,當上一個世代的人生經驗無法套用在我們身上,我們該怎麼規劃我們的人生? 【不再適用的三階段人生】 三階段人生的分界很清楚:在6歲到大約22歲學習,在22歲踏入職場,在65歲退休,平均活到70多歲,過完一個還不錯的人生。 【多重階段生涯轉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就在這個星期,我終於完成了原本該在上禮拜辦理的離職手續。
Thumbnail
就在這個星期,我終於完成了原本該在上禮拜辦理的離職手續。
Thumbnail
某一天發現自己的生活已經沒有太多規劃,總是在時間的催促下,努力趕上變化,回頭看,這段日子忙忙碌碌,卻依然在原地踏步。其實我們的人生真的不必為了別人的滿意而犧牲,心態放穩、放平,好的生活需要你慢下來累積。 用走的,你可以臉不紅、氣不喘地抵達終點。 收拾好心情,準備好狀態,挑戰正要開始! #為甚麼要離開
Thumbnail
某一天發現自己的生活已經沒有太多規劃,總是在時間的催促下,努力趕上變化,回頭看,這段日子忙忙碌碌,卻依然在原地踏步。其實我們的人生真的不必為了別人的滿意而犧牲,心態放穩、放平,好的生活需要你慢下來累積。 用走的,你可以臉不紅、氣不喘地抵達終點。 收拾好心情,準備好狀態,挑戰正要開始! #為甚麼要離開
Thumbnail
會有想離職的心情,我相信一定是發生很多事才會萌生出這個想法。但想歸想,真正下定決心要離職,還是很困難啊!
Thumbnail
會有想離職的心情,我相信一定是發生很多事才會萌生出這個想法。但想歸想,真正下定決心要離職,還是很困難啊!
Thumbnail
想離職,那麼你想怎麼離? 離職不是「馬上」離職,今天決定,明天就把辭呈放在老闆桌上,你需要思考清楚,你還無法下定決心離開的真正原因是什麼?誠實面對這個困境,替自己制定「離職計畫」:釐清未竟事宜、設定完成時間、爭取並完成未竟事宜、毫無懸念的離開 自律的完成計畫,讓離職不是逃避,而是變成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想離職,那麼你想怎麼離? 離職不是「馬上」離職,今天決定,明天就把辭呈放在老闆桌上,你需要思考清楚,你還無法下定決心離開的真正原因是什麼?誠實面對這個困境,替自己制定「離職計畫」:釐清未竟事宜、設定完成時間、爭取並完成未竟事宜、毫無懸念的離開 自律的完成計畫,讓離職不是逃避,而是變成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離職這件事總是缺乏判斷標準,要嘛是衝定性離職,要嘛是猶豫再三確不敢辭,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我們衡量是否該離職,或是某些訊號顯示我們應該走人了呢?這篇文章就針對「離職」給你一個全方位的攻略
Thumbnail
離職這件事總是缺乏判斷標準,要嘛是衝定性離職,要嘛是猶豫再三確不敢辭,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我們衡量是否該離職,或是某些訊號顯示我們應該走人了呢?這篇文章就針對「離職」給你一個全方位的攻略
Thumbnail
當工作壓力累積到臨界點,總讓人一秒萌生離職念頭,不同就職時間長短,心態也會有所不同。不知道大家沒有發現? 我們簡單把就職時間分為短期(一年內)與長期(一年以上)來看。 可以把短期視為走馬看花或是適應期,找尋新出路、嘗試多元化的職業也不算是件壞事。 重要的一件事:尋找我的志向 離職後你可以……
Thumbnail
當工作壓力累積到臨界點,總讓人一秒萌生離職念頭,不同就職時間長短,心態也會有所不同。不知道大家沒有發現? 我們簡單把就職時間分為短期(一年內)與長期(一年以上)來看。 可以把短期視為走馬看花或是適應期,找尋新出路、嘗試多元化的職業也不算是件壞事。 重要的一件事:尋找我的志向 離職後你可以……
Thumbnail
去年,我離開了做將近4年的工作,還記得,提離職後被朋友說:你好勇敢。 在他人眼中看起來或許是勇敢的,但做了快4年的工作怎麼可能說放就放?實際上,當時我思考了將近一年的時間。 下面分享我當初反覆問自己並思考了一年才真的提離職的4個問題:
Thumbnail
去年,我離開了做將近4年的工作,還記得,提離職後被朋友說:你好勇敢。 在他人眼中看起來或許是勇敢的,但做了快4年的工作怎麼可能說放就放?實際上,當時我思考了將近一年的時間。 下面分享我當初反覆問自己並思考了一年才真的提離職的4個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