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的看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來問:
近再讀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作者認為中國人的醜陋,儒家應負不少責任云云。
謹覆:
這個問題很好,其實這不僅是柏楊提出的問題,百年前的新文化運動,打倒孔家店、禮教吃人…等等,其本質都是把國人過往所有的醜陋的行為,全歸咎於儒家,以為打倒孔孟,就可以富國民強。其實,這對孔孟是很不公平的,對中華固有的文化也很不公平的。
首先,根據孔孟的思想,從來都沒有鼓勵人們做出醜陋的行為;相反的,孔子就明明白白地指出小人的醜陋的心態——私利,所以就說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直到孟子,就更加強調義利之辨,無論庶人抑或國君,都毋須利字當頭。所以,把國人過往所有的醜陋的行為,全歸咎於儒家,實在不合理。
至於為什麼會讓孔孟背負這些莫須有的罪名,原因就有很多啦,互聯網隨便都可以找到相關的材料,茲不贅矣。不過,有幾個基本觀念一定要清楚的:
①把孔孟的心性思想轉化為人倫規條,藉此方便管理駕馭的,首推西漢的董仲舒,哪些規條並不是孔孟的。所以,董仲舒的「罷黜百家而獨尊儒」的「儒」,完全不是孔孟的「儒」,這只是出師要有名而已。
②後世許多違背人性、抗衡人權的封建思想,那是醜陋的人把儒家視作護身符,說到底,還不是出師要有名嗎?
③至於這幾十以來,坊間有人指斥儒家思想是很保守的、封建的,對權力是絕對遵從的,甚至還難聽一點,說是奴才。其觀點大抵是由於孔子有「君君臣臣」語。這是誤解了孔子,也沒好好地去理解《論語》。《論語·八佾19》有這樣的記載:
魯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孔子當時已意識到,君臣雖屬相對的地位,但要維繫彼此的關係,君使臣要以禮,那麼,臣事君才以忠。
孟子曾經對齊宣王說:如果君不君,經反覆勸諫而不聽的話,則君可易位;甚至孟子竟然大膽地回答齊宣王:「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試問:儒家思想,又怎會是絕對的君權主義呢?
其實,柏楊書中曾謂「在春秋戰國時代,君臣是平等的」。君臣既是平等的,儒家又怎會對權力是絕對遵從呢?孟子不是說過「民貴君輕」嗎?
④哪些個人在仕途上不順意,甚或受到政治打壓,要出氣、要找人認頭,最好就是找儒家,而絕不會找法家。因為要罵君子,君子通常都不會還擊互罵的。這就是「不容然後見君子」呀!
所以,柏楊把中國文化的醜陋,全歸咎於儒家,那是另一種的醜陋。
二零零七年十月二日謹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2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香港的教育,無論在大、中、小學,都很少提及人格教育,即使有些學校開設倫理科,又或舉辦德育活動,亦鮮談及如何培養「獨立自主的人格」這嚴肅的課題。 然則,何謂「獨立自主的人格」呢?所謂「獨立」,就是不受別人的左右,不受外物(私利、權位)的影響,而在道德人格上,作出良心的抉擇,此即「自主」。
有問:「人士」抑或「人仕」? 「人士」才對。蓋「人士」者,泛指某些人,例如:社會人士、地方人士。而「仕」乃指官吏,例如:仕宦,仕途。 依此,男士、女士,都是對男女的通稱;但,「仕女」則用「仕」,舊指官僚貴族的婦女,所謂官紳仕女。 提到「仕」這個詞,就想起《論語》有句話,許多人的解釋,都值得商榷的:
前文提到宰我是孔門高弟,聰明才智過人,在外交政事上亦很有表現,後世尊稱為孔門十哲之一。孔子飄泊期間,他大部分時間都與孔子一起的。有時還遣派宰我代表孔子出使齊、楚兩國,可見孔子是很相信宰我的外交才能的。以宰我之才,若能深切內省自覺,內斂自持,很可能便是孔子的傳道弟子。 這問題就大了!
那麼,這則《論語》: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為政9】 孔子說:「我給顏回講課,他從來不反駁我,也沒有質疑過,像是很愚蠢。我私下觀察,發現他還能把學過的道理充分發揮應用。這樣看來,他並不愚蠢。」 下一講:關於司馬遷對宰我的評價問題
有一次,宰我在課堂上與孔子論辯,彼此一來一往;而宰我唇槍舌劍,論點清晰有據,直把孔子氣壞。最後,宰我竟然自行離開講壇,沒繼續上課。爭論什麼?大家都知道,就是宰我認為三年之喪太長久了,一年便足夠。 宰我的理據有二: ①是社會功利的理由 若守喪三年,就沒有人去講求禮樂,那禮樂就會敗壞不傳了。
孔子有沒有被學生「窒」過?有。 例如: ① 宰我「窒」孔子,說守喪三年實在太長久了,然後一大堆理由,直把孔子氣壞。 ②子路問孔子:如果衛國國君委以重任的話,您第一件事會做什麼呢?孔子回答先要「正名」(正君臣父子的名分)。子路即「窒」孔子為了名分有點迂。
香港的教育,無論在大、中、小學,都很少提及人格教育,即使有些學校開設倫理科,又或舉辦德育活動,亦鮮談及如何培養「獨立自主的人格」這嚴肅的課題。 然則,何謂「獨立自主的人格」呢?所謂「獨立」,就是不受別人的左右,不受外物(私利、權位)的影響,而在道德人格上,作出良心的抉擇,此即「自主」。
有問:「人士」抑或「人仕」? 「人士」才對。蓋「人士」者,泛指某些人,例如:社會人士、地方人士。而「仕」乃指官吏,例如:仕宦,仕途。 依此,男士、女士,都是對男女的通稱;但,「仕女」則用「仕」,舊指官僚貴族的婦女,所謂官紳仕女。 提到「仕」這個詞,就想起《論語》有句話,許多人的解釋,都值得商榷的:
前文提到宰我是孔門高弟,聰明才智過人,在外交政事上亦很有表現,後世尊稱為孔門十哲之一。孔子飄泊期間,他大部分時間都與孔子一起的。有時還遣派宰我代表孔子出使齊、楚兩國,可見孔子是很相信宰我的外交才能的。以宰我之才,若能深切內省自覺,內斂自持,很可能便是孔子的傳道弟子。 這問題就大了!
那麼,這則《論語》: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為政9】 孔子說:「我給顏回講課,他從來不反駁我,也沒有質疑過,像是很愚蠢。我私下觀察,發現他還能把學過的道理充分發揮應用。這樣看來,他並不愚蠢。」 下一講:關於司馬遷對宰我的評價問題
有一次,宰我在課堂上與孔子論辯,彼此一來一往;而宰我唇槍舌劍,論點清晰有據,直把孔子氣壞。最後,宰我竟然自行離開講壇,沒繼續上課。爭論什麼?大家都知道,就是宰我認為三年之喪太長久了,一年便足夠。 宰我的理據有二: ①是社會功利的理由 若守喪三年,就沒有人去講求禮樂,那禮樂就會敗壞不傳了。
孔子有沒有被學生「窒」過?有。 例如: ① 宰我「窒」孔子,說守喪三年實在太長久了,然後一大堆理由,直把孔子氣壞。 ②子路問孔子:如果衛國國君委以重任的話,您第一件事會做什麼呢?孔子回答先要「正名」(正君臣父子的名分)。子路即「窒」孔子為了名分有點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第六)。  史,負責文書的史官。引伸為喪失活力,文縐縐的迂腐之輩。彬彬,物相雜之狀。  孔子的意思,質實多於文采,疏于禮樂,就像未進化的野人。而文采多於質實,就像史官一樣循規蹈矩和文縐縐的了。只有質實和
Thumbnail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雍也第六)。  孔子的學說被後人稱為儒家,但孔子及弟子並沒這樣自稱。《論語》通篇只此一個『儒』字。蓋當時儒是一種職業,充當喪葬、婚禮、祭祀等重要活動的司儀。這些都是人之所需,故稱之為儒。   孔子學習過和熟悉這一套,但卻不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面臨道義和利益之間的衝突。這篇文章以孔子的哲學觀點來探討社會問題,並強調道義的重要性。文章提到了食安問題、中配入籍問題、社福機構問題以及社工職責的相關議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闡述,作者呼籲人們應該多向道義這邊靠一點,以建立更好的社會。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八佾第三)。 定公,魯國國君。『定』是他死後的諡號,是個美諡。據《周公諡法》,『大慮靜民曰定,純行不爽曰定,安民大慮曰定,安民法古曰定』。  魯定公問君臣相處之道,孔子認為,君指派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第六)。  史,負責文書的史官。引伸為喪失活力,文縐縐的迂腐之輩。彬彬,物相雜之狀。  孔子的意思,質實多於文采,疏于禮樂,就像未進化的野人。而文采多於質實,就像史官一樣循規蹈矩和文縐縐的了。只有質實和
Thumbnail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雍也第六)。  孔子的學說被後人稱為儒家,但孔子及弟子並沒這樣自稱。《論語》通篇只此一個『儒』字。蓋當時儒是一種職業,充當喪葬、婚禮、祭祀等重要活動的司儀。這些都是人之所需,故稱之為儒。   孔子學習過和熟悉這一套,但卻不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面臨道義和利益之間的衝突。這篇文章以孔子的哲學觀點來探討社會問題,並強調道義的重要性。文章提到了食安問題、中配入籍問題、社福機構問題以及社工職責的相關議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闡述,作者呼籲人們應該多向道義這邊靠一點,以建立更好的社會。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八佾第三)。 定公,魯國國君。『定』是他死後的諡號,是個美諡。據《周公諡法》,『大慮靜民曰定,純行不爽曰定,安民大慮曰定,安民法古曰定』。  魯定公問君臣相處之道,孔子認為,君指派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