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的看法

2022/06/2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來問:
近再讀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作者認為中國人的醜陋,儒家應負不少責任云云。
謹覆:
這個問題很好,其實這不僅是柏楊提出的問題,百年前的新文化運動,打倒孔家店、禮教吃人…等等,其本質都是把國人過往所有的醜陋的行為,全歸咎於儒家,以為打倒孔孟,就可以富國民強。其實,這對孔孟是很不公平的,對中華固有的文化也很不公平的。
首先,根據孔孟的思想,從來都沒有鼓勵人們做出醜陋的行為;相反的,孔子就明明白白地指出小人的醜陋的心態——私利,所以就說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直到孟子,就更加強調義利之辨,無論庶人抑或國君,都毋須利字當頭。所以,把國人過往所有的醜陋的行為,全歸咎於儒家,實在不合理。
至於為什麼會讓孔孟背負這些莫須有的罪名,原因就有很多啦,互聯網隨便都可以找到相關的材料,茲不贅矣。不過,有幾個基本觀念一定要清楚的:
①把孔孟的心性思想轉化為人倫規條,藉此方便管理駕馭的,首推西漢的董仲舒,哪些規條並不是孔孟的。所以,董仲舒的「罷黜百家而獨尊儒」的「儒」,完全不是孔孟的「儒」,這只是出師要有名而已。
②後世許多違背人性、抗衡人權的封建思想,那是醜陋的人把儒家視作護身符,說到底,還不是出師要有名嗎?
③至於這幾十以來,坊間有人指斥儒家思想是很保守的、封建的,對權力是絕對遵從的,甚至還難聽一點,說是奴才。其觀點大抵是由於孔子有「君君臣臣」語。這是誤解了孔子,也沒好好地去理解《論語》。《論語·八佾19》有這樣的記載:
魯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孔子當時已意識到,君臣雖屬相對的地位,但要維繫彼此的關係,君使臣要以禮,那麼,臣事君才以忠。
孟子曾經對齊宣王說:如果君不君,經反覆勸諫而不聽的話,則君可易位;甚至孟子竟然大膽地回答齊宣王:「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試問:儒家思想,又怎會是絕對的君權主義呢?
其實,柏楊書中曾謂「在春秋戰國時代,君臣是平等的」。君臣既是平等的,儒家又怎會對權力是絕對遵從呢?孟子不是說過「民貴君輕」嗎?
④哪些個人在仕途上不順意,甚或受到政治打壓,要出氣、要找人認頭,最好就是找儒家,而絕不會找法家。因為要罵君子,君子通常都不會還擊互罵的。這就是「不容然後見君子」呀!
所以,柏楊把中國文化的醜陋,全歸咎於儒家,那是另一種的醜陋。
二零零七年十月二日謹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9會員
    768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