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問:「人士」抑或「人仕」?
「人士」才對。蓋「人士」者,泛指某些人,例如:社會人士、地方人士。而「仕」乃指官吏,例如:仕宦,仕途。
依此,男士、女士,都是對男女的通稱;但,「仕女」則用「仕」,舊指官僚貴族的婦女,所謂官紳仕女。
提到「仕」這個詞,就想起《論語》有句話,許多人的解釋,都值得商榷的: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子張13】
這是孔子的學生子夏講的,其時孔子已不在人世,而子夏已經設館授徒了。
子夏對學生說:「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先看後一句「學而優則仕」:
這裡的「優」,若按字面解釋,是「優秀、優越」的意思,所以這句話就被理解為:學習優秀者則可以去做官。這是一般人的解釋。
其實,要做官,學問好就可以了嗎?這還要看是不是做官的材料,現實的來說,要看你懂不懂得「做人」呀!正面的來說,這要看你有沒有承擔呀!所以「學而優則仕」,這樣的解說,實在很難說得過去。
但「仕而優則學」,當今的學者則認為把「優」解作優秀,這就解釋不通了。
為什麼官做得優秀,還要去學習呢?於是,又有相當多的學者,把「優」解作「有餘力」,即做官有餘力者,就得去學習。臺灣三民書局在五十幾年前出版的《新譯四書讀本》就是這樣的解釋的了。
《論語》也有句話:子曰:「…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而6】
孔子說:如果在修行而行有餘力,再向詩書六藝方面學習。用現代的話,就是說,若行有餘力,要在文化涵養方面多多充實。
哪些學者把這個「優」解作「有餘力」;也就是說,官做得好,有餘力就得學習;學習好了,有餘力就去做官。那麼,這樣的解說,為官與為學,就不斷循環,就不斷互為因果。
其實,按照一般的解釋,官做得好,就要更進一步去學習,這也是當今世代時有的事,特別是保送出外留學。故此,把「仕而優」解作官做得好,這也未常不可。
筆者的看法,不但只是仕而優則學,其實,商而優亦須學,師而優更須學,任何行業,行有餘力,都需要不斷地學習,以臻盡真、盡善、盡美。
最後,筆者把這兩句話重新解說:
「仕而優則學」:為政者行有餘力的話,是要多學習前人的政治智慧,參考歷史的成敗,前車可鑑。
「學而優則仕」:學問做得好,有優越的表現,除了要修己,亦要安人,甚至要安天下,要有承擔。仕,這裡不一定指要做官,去抓權撈錢,而是對天下要有承擔。
不過,有真學問者,往往不在於仕,不在於去當官,而在於不仕。人生的歷練,往往不在於達,不在於順境,而卻在於困啊!
(寫於2022年6月3日)
下一講:談獨立自主的人格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3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文提到宰我是孔門高弟,聰明才智過人,在外交政事上亦很有表現,後世尊稱為孔門十哲之一。孔子飄泊期間,他大部分時間都與孔子一起的。有時還遣派宰我代表孔子出使齊、楚兩國,可見孔子是很相信宰我的外交才能的。以宰我之才,若能深切內省自覺,內斂自持,很可能便是孔子的傳道弟子。 這問題就大了!
那麼,這則《論語》: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為政9】 孔子說:「我給顏回講課,他從來不反駁我,也沒有質疑過,像是很愚蠢。我私下觀察,發現他還能把學過的道理充分發揮應用。這樣看來,他並不愚蠢。」 下一講:關於司馬遷對宰我的評價問題
有一次,宰我在課堂上與孔子論辯,彼此一來一往;而宰我唇槍舌劍,論點清晰有據,直把孔子氣壞。最後,宰我竟然自行離開講壇,沒繼續上課。爭論什麼?大家都知道,就是宰我認為三年之喪太長久了,一年便足夠。 宰我的理據有二: ①是社會功利的理由 若守喪三年,就沒有人去講求禮樂,那禮樂就會敗壞不傳了。
孔子有沒有被學生「窒」過?有。 例如: ① 宰我「窒」孔子,說守喪三年實在太長久了,然後一大堆理由,直把孔子氣壞。 ②子路問孔子:如果衛國國君委以重任的話,您第一件事會做什麼呢?孔子回答先要「正名」(正君臣父子的名分)。子路即「窒」孔子為了名分有點迂。
聰明的人,是否悟道會比較快?未必。 前文講到孔子在課堂上,對著學歷年資最小的曾參,說:「吾道一以貫之」。其實之前,這句話孔子也曾對子貢說過,可惜子貢被他的聰明、被他的知識阻塞,反而無法體悟到孔子的道。 俗語說:聰明反被聰明誤。子貢恰恰就被他的聰明,成為悟道的障礙。
有一則《論語》,從字面看,好像沒什麼值得深思的地方。但,要是把這則《論語》放在情景教學上,就可能變成一則有趣的公案。 話說有一次在課堂上,學生都到齊了,孔子突然對其中一個年紀輕輕的學生——曾參說:「參啊!我平日所講的道,雖則千頭萬緒,皆可以用一個理、一個概念、一個中心思想等等來貫通的。」
前文提到宰我是孔門高弟,聰明才智過人,在外交政事上亦很有表現,後世尊稱為孔門十哲之一。孔子飄泊期間,他大部分時間都與孔子一起的。有時還遣派宰我代表孔子出使齊、楚兩國,可見孔子是很相信宰我的外交才能的。以宰我之才,若能深切內省自覺,內斂自持,很可能便是孔子的傳道弟子。 這問題就大了!
那麼,這則《論語》: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為政9】 孔子說:「我給顏回講課,他從來不反駁我,也沒有質疑過,像是很愚蠢。我私下觀察,發現他還能把學過的道理充分發揮應用。這樣看來,他並不愚蠢。」 下一講:關於司馬遷對宰我的評價問題
有一次,宰我在課堂上與孔子論辯,彼此一來一往;而宰我唇槍舌劍,論點清晰有據,直把孔子氣壞。最後,宰我竟然自行離開講壇,沒繼續上課。爭論什麼?大家都知道,就是宰我認為三年之喪太長久了,一年便足夠。 宰我的理據有二: ①是社會功利的理由 若守喪三年,就沒有人去講求禮樂,那禮樂就會敗壞不傳了。
孔子有沒有被學生「窒」過?有。 例如: ① 宰我「窒」孔子,說守喪三年實在太長久了,然後一大堆理由,直把孔子氣壞。 ②子路問孔子:如果衛國國君委以重任的話,您第一件事會做什麼呢?孔子回答先要「正名」(正君臣父子的名分)。子路即「窒」孔子為了名分有點迂。
聰明的人,是否悟道會比較快?未必。 前文講到孔子在課堂上,對著學歷年資最小的曾參,說:「吾道一以貫之」。其實之前,這句話孔子也曾對子貢說過,可惜子貢被他的聰明、被他的知識阻塞,反而無法體悟到孔子的道。 俗語說:聰明反被聰明誤。子貢恰恰就被他的聰明,成為悟道的障礙。
有一則《論語》,從字面看,好像沒什麼值得深思的地方。但,要是把這則《論語》放在情景教學上,就可能變成一則有趣的公案。 話說有一次在課堂上,學生都到齊了,孔子突然對其中一個年紀輕輕的學生——曾參說:「參啊!我平日所講的道,雖則千頭萬緒,皆可以用一個理、一個概念、一個中心思想等等來貫通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於為學與為道的區別,以及判斷何謂稱職的領導者。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無才是中品,無德無才是庸品,無德有才是毒品。
一、「大將」之「信」豈僅是「言必信,行必果」 「孫子兵法」第一篇提示大將的五大條件,第二項就是「信」! 論語子路篇有這樣一段紀載: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貢問孔子「作為知識份子的基本條件」! 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 曰:「宗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第六)。  史,負責文書的史官。引伸為喪失活力,文縐縐的迂腐之輩。彬彬,物相雜之狀。  孔子的意思,質實多於文采,疏于禮樂,就像未進化的野人。而文采多於質實,就像史官一樣循規蹈矩和文縐縐的了。只有質實和
Thumbnail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台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雍也第六)。  武城是魯國的一個小城邑。子遊去那裡擔任城宰,也就是最高行政長官。可能回到孔子身邊時,孔子很重視舉才,就問他,『你在那裡發現作用了什麼人才嗎?』子遊就回答
Thumbnail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雍也第六)。  孔子的學說被後人稱為儒家,但孔子及弟子並沒這樣自稱。《論語》通篇只此一個『儒』字。蓋當時儒是一種職業,充當喪葬、婚禮、祭祀等重要活動的司儀。這些都是人之所需,故稱之為儒。   孔子學習過和熟悉這一套,但卻不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於為學與為道的區別,以及判斷何謂稱職的領導者。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無才是中品,無德無才是庸品,無德有才是毒品。
一、「大將」之「信」豈僅是「言必信,行必果」 「孫子兵法」第一篇提示大將的五大條件,第二項就是「信」! 論語子路篇有這樣一段紀載: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貢問孔子「作為知識份子的基本條件」! 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 曰:「宗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第六)。  史,負責文書的史官。引伸為喪失活力,文縐縐的迂腐之輩。彬彬,物相雜之狀。  孔子的意思,質實多於文采,疏于禮樂,就像未進化的野人。而文采多於質實,就像史官一樣循規蹈矩和文縐縐的了。只有質實和
Thumbnail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台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雍也第六)。  武城是魯國的一個小城邑。子遊去那裡擔任城宰,也就是最高行政長官。可能回到孔子身邊時,孔子很重視舉才,就問他,『你在那裡發現作用了什麼人才嗎?』子遊就回答
Thumbnail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雍也第六)。  孔子的學說被後人稱為儒家,但孔子及弟子並沒這樣自稱。《論語》通篇只此一個『儒』字。蓋當時儒是一種職業,充當喪葬、婚禮、祭祀等重要活動的司儀。這些都是人之所需,故稱之為儒。   孔子學習過和熟悉這一套,但卻不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